導航:首頁 > 骨髓 > 細胞再生療法要抽骨髓

細胞再生療法要抽骨髓

發布時間:2020-04-24 18:16:27

1、骨髓移植的利弊···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是各種血液腫瘤、再生不良性貧血症、重度地中海型貧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代謝性疾病救命的根本治療方法。近年來世界上接受骨髓移植的病患逐年增加,顯示骨髓移植已經成為目前治療的趨勢;而因骨髓移植所帶來的病人長期存活率也大大的增加,各種血液疾病如再生不良性貧血症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有適當的供髓者,骨髓移植已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長期存活率,而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亦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治癒率,這些成果皆遠非傳統之化學療法所能及,這也是這什麼我們需要發展骨髓移植的最重要原因。 什麼是骨髓移植呢?如何作骨髓移植?

10年前,骨髓移植用的還是老辦法"骨髓移植"。由於造血幹細胞通常存在於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到血液中"旅行"。只能通過抽取骨髓這條"路"獲得造血幹細胞,因此稱之為"骨髓移植"。為了採集600毫升骨髓,必須給供者做局部麻醉,經過多次骨穿才能完成。在骨穿過程中,供者流失的帶氧紅細胞比較多,所以手術後會感到頭暈、乏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但近10年來,"骨髓移植"已漸漸被"造血幹細胞移植"代替,這種方法對供者基本上沒有不利影響。

首先讓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血液中去,這個過程稱為"動員"。然後,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獲得大量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這種方法稱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說,現在捐贈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而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現在運用造血幹細胞"動員"技術,只需採集分離約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採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後,血液可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復制功能,捐贈造血幹細胞後人體將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造血細胞數量。所以,人不會感到任何不適,對供者很安全。造血幹細胞的供給者通常只要請半天假就能完成整個手術,不用作任何額外的休息和調養。
髓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各種急、慢性白血病,其他還有多發性骨髓瘤、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型地中海貧血等造血系統疾病;由於骨髓移植是建立在放、化療基礎上的治療方法,它也是治療惡性淋巴瘤、乳腺瘤、肺癌實體腫瘤的根治性辦法之一,骨髓移植在國外巳成為這些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近幾年來,骨髓移植治療重症自身免疫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如系統紅斑狼瘡、風濕關節炎、重症肌無力等,但這類病人應嚴格掌握移植的適應症,權衡利弊問題。
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區別
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採集和移植造血幹細胞,種植到患者體內,維持其造血及免疫功能,但骨髓移植需要在麻醉的狀態下採集骨髓750ml -1000ml左右,給供者帶來了一定的痛苦和不便。自從發現造血幹細胞可被動員到血液中來並可用血細胞分離機分離採集後,目前多數的移植都採用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與骨髓移植相比,它具有造血恢復快、採集方便、供者痛苦少的優點,供者易於接受,對供者的健康無任何影響

2、為何要骨髓穿刺?有危險嗎?

造血細胞或組織、血液細胞、止血系統異常的疾病叫作血液病。血液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均來自於造血細胞及組織。在成人,造血細胞及組織主要存在於骨髓;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肝臟、脾臟也參與造血。骨髓檢查是血液病的最重要檢驗方法之一。因為造血細胞主要存在於骨髓,很多血液病(尤其在早期),血液檢查不能很反映疾病的狀況。很多血液病的診斷、治療效果及預後都要通過檢查骨髓細胞來確定。抽取骨髓細胞或組織可進行形態學分析、血細胞化學染色、染色體核型檢查、免疫學檢查、基因分析、幹細胞培養、電子顯微鏡檢查、病理組織檢查等,要取得骨髓細胞或組織、就要進行骨穿或活檢。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是目前對造血系統疾病診斷最有價值的檢查方法,如: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等;觀察疾病的療效和預後;骨髓檢查還用於診斷非造血系統疾病:如寄生蟲感染(瘧疾、黑熱病)、代謝性疾病(Gaucher(高雪氏)病、Niemann-Pick(尼曼-匹克)病)、骨髓轉移癌;臨床對不明原因的發熱、惡病質、不明原因肝、脾、淋巴結腫大、骨骼疼痛、外周血中出現幼稚細胞、可疑細胞及血細胞的單項或多項原因不明的減少及增多時,均可作骨髓檢查;有時需活檢及多部位骨髓檢查。某些疾病骨髓中的病理變化呈局灶性改變,一次骨髓穿刺只能反映穿刺部位的骨髓功能或病理狀況。不能反映骨髓的全面狀況。某些疾病的診斷除骨髓細胞學改變外,尚需了解骨髓組織結構的變化等。此外,骨髓干抽等情況須結合骨髓活檢進行病理學檢查。結合骨髓活檢進行病理學檢查。骨髓穿刺或活檢是一種非常簡單安全的操作,即在突起的骨頭如髂前上棘、髂後上棘、胸骨柄等處,先局部麻醉後用骨髓穿刺針或活檢針進針抽取一些骨髓血或取一小塊組織進行檢查,很快就能完成,如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療,穿刺後可立即回家。人體全身多處骨骼都可以造血,抽取少量骨髓血或一小塊骨髓組織是微不足道的,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本院在骨穿過程中無一例出現並發症。如果患者既往有出血不止的病史或家族史,或有葯物過敏史,穿刺前要告訴醫生。有人擔心骨穿會傷身體,甚至危及生命;一些人把骨髓和脊髓當成同一器官,因此把骨髓穿刺當作脊髓穿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3、哪些病需要骨髓移植治療?

骨髓移植的疾病,主要就是各種白血病,還有就是骨髓衰竭性疾病,比如說先天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獲得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還有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骨髓增生異常,還有一些比較嚴重的晚期惡性腫瘤,這些都需要做骨髓移植才能恢復健康,但是骨髓移植也不一定就會治癒這個疾病。

4、什麼病需要抽骨髓

 骨髓檢查是藉助於骨髓穿刺針,在人體不同部位(主要在胸骨、髂骨等)抽取一定量的骨髓液,作細胞學檢查、寄生蟲和病原體檢查及骨髓液培養,來診斷某些疾病的一種方法。

骨髓是人體出生後主要造血器官,幼兒期,所有骨髓含有活潑的紅骨髓,自4歲起,在管狀骨中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所替代,成為黃骨髓,到20歲左右,僅限於扁骨(肋骨、胸骨骼、顱骨)、脊柱骨、肱骨和股骨近端有紅骨髓參加造血。黃骨髓檢查主要用於診斷某些造血系統疾病。其適應證有:

1、各種原因不明的貧血 通過塗片檢查藉以了解紅細胞的生成異常的性質,貧血的細胞類型,如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

2、疑有白血病者 尤以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病的診斷更有意義。譬如病者早期僅有原因不明的貧血與白細胞減少,易誤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或粒細胞缺乏症。此時應作骨髓檢查,如能發現典型急性白血病改變,則有助於鑒別診斷。

3、粒細胞缺乏症 鑒別粒細胞成熟障礙和再生障礙性貧血或白血病。

4、各種紫癜病 鑒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非血小板性紫癜的出血病,並估計預後。

5、診斷骨髓內出現異常細胞的疾病 如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惡性網狀細胞增生症、何傑金氏病、巨球蛋白血症、轉稀性癌等。

6、某些原因不明的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

7、某些原因不明的長期發熱、惡病質。

8、寄生蟲的檢查、瘧疾等。

5、為什麼只有骨髓移植療法才能治療白血病?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復制能力,可以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的早期未分化細胞。雖然造血幹細胞的研究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但是廣泛深入地研究各種幹細胞的生物特性和分化機制,以及對幹細胞在體外進行改造和修飾從而用來治療疾病的「幹細胞生物工程」只是在最近三年才蓬勃展開。



造血幹細胞好比人體造血器官的"種子",我們的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都是由它分化、成熟而來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最為有效的方法,此外,許多惡性腫瘤和遺傳性疾病,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也可通過此方法獲得治癒。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原理與骨髓移植完全相同,只是造血細胞的採集方式不同。造血幹細胞絕大部分存在於骨髓中,骨髓移植是需要通過骨髓穿刺從骨髓腔中抽取骨髓,然後採集造血幹細胞輸入患者體內;幹細胞移植則是採用促使造血幹細胞從骨髓中釋放到血液中,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細胞。


施行骨髓移植術,志願捐獻者需要上局部麻醉,並在髂骨上多次鑽洞抽取骨髓混合液數百毫升;幹細胞移植術只需從志願者的靜脈中采血,並通過機器富集,將血液回輸人體,只需50毫升的幹細胞,由於進出的總量平衡,採集後供者不會產生循環系統的紊亂,對人體很安全。

6、骨髓抽去了還能再生嗎?

骨穿是血液科的最基本診斷手法。也很必要。骨穿」就是為了診斷的需要,用穿刺針穿入骨髓腔,抽取少量骨髓以便做化驗用。有些病人誤以為骨髓穿刺檢查抽取骨髓液會損害人體的精髓、傷及元氣,不願進行檢查,實際上骨髓檢查所需的骨髓液是極少量的,一般為0.1ml左右,而人體正常的骨髓液總量約為2600ml,可見骨髓穿刺檢查時所抽取的骨髓液與人體總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何況身體內每天還不斷地有大量的細胞再生。另外患者往往認為骨髓穿刺檢查很痛苦、有恐懼感,其實這也是不必要的。 「骨穿」沒有任何危險,也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有些疾病,尤其是一些血液病,不做此項檢查就難以確診。如果病情需要,應該毫不猶豫地去做,即使骨髓沒有任何病變,也是一大收獲,因為排除了血液疾病不僅可以免除精神負擔,同時還可以免除患者與家人接受不必要治療所受的痛苦與可能發生的副作用。

7、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捐獻者有沒有什麼影響?是要抽血還是抽骨髓?

有二種主要方法:
1、抽取骨髓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作全麻或局麻,從捐獻者髂骨中抽取骨髓。
2、外周血中採集幹細胞:給捐獻者注射動員劑,進行血液成分單采術,從捐獻者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
人體內的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往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8、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的原理大家知道嗎?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復制能力,可以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的早期未分化細胞。雖然造血幹細胞的研究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但是廣泛深入地研究各種幹細胞的生物特性和分化機制,以及對幹細胞在體外進行改造和修飾從而用來治療疾病的「幹細胞生物工程」只是在最近三年才蓬勃展開。

造血幹細胞好比人體造血器官的"種子",我們的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都是由它分化、成熟而來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最為有效的方法,此外,許多惡性腫瘤和遺傳性疾病,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也可通過此方法獲得治癒。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原理與骨髓移植完全相同,只是造血細胞的採集方式不同。造血幹細胞絕大部分存在於骨髓中,骨髓移植是需要通過骨髓穿刺從骨髓腔中抽取骨髓,然後採集造血幹細胞輸入患者體內;幹細胞移植則是採用促使造血幹細胞從骨髓中釋放到血液中,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細胞。施行骨髓移植術,志願捐獻者需要上局部麻醉,並在髂骨上多次鑽洞抽取骨髓混合液數百毫升;幹細胞移植術只需從志願者的靜脈中采血,並通過機器富集,將血液回輸人體,只需50毫升的幹細胞,由於進出的總量平衡,採集後供者不會產生循環系統的紊亂,對人體很安全。

與細胞再生療法要抽骨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