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性白血病跟淋巴性白血病有什麼區別?
一、急性髓性白血病:血像、骨髓像見大量幼稚粒細胞。 原始粒細胞在骨髓內彌漫性增生,外周血中白細胞總數升高,可見大量原始粒細胞。全身各器官和組織廣泛浸潤,一般不形成腫塊。 共分8型,即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微小分化型(M1))、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急性單核細胞型(M5)、紅白血病(M6)、巨核細胞型(M7)
二、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其特徵為大量的類似於淋巴母細胞的未成熟白細胞。這些細胞可在血液、骨髓、淋巴結、脾臟和其它器官中發現。根據細胞形態學和臨床預後的不同,可分為L1,L2,L3三個亞型。
2、什麼是急性髓系白血病M7型
白血病是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又稱「血癌」。其特點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無核細胞無限制地增生,並進入外周血液,將正常血細胞的內核明顯吸附,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首位,原生性病毒可能是神經性負感組織增生,還有許多因素如食物的礦物放射性化、毒化(苯等)或葯物變異、遺傳素質等可能是致病的輔因子。根據白血病細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根據增生細胞類型,可分為粒細胞性、淋巴細胞性和單核細胞性三類。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分為8型: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 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細胞型(M3)、粒-單核細胞型(M4)、單核細胞型(M5)、紅白血病(M6)、巨核細胞型(M7);
3、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分型
(一)形態學分型
1.M0-M7
根據FAB的AML形態學分型,將它分為M0、M1、M2、M3、M4、M5、M6和M7型:
(1)原粒細胞微分化型(M0)原粒細胞胞體大,核仁明顯,無嗜天青顆粒和奧氏小體,MPOSPB陽性<3%。M0型在兒童很少見。
(2)原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中原粒細胞(Ⅰ+Ⅱ型)≥90%(非紅系細胞),早幼粒細胞很少,中性中幼粒細胞以下階段不見或罕見。
(3)原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分以下兩個亞型:①M2a骨髓中原粒細胞(Ⅰ+Ⅱ型)>30%~<90%,單核細胞10%。②M2b骨髓中原始及早幼粒細胞明顯增多,以異常的中性中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顯的核漿發育不平衡,此類細胞>30%。
(4)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顆粒增多的異常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30%(占非紅系有核細胞),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漿中有大小不等的顆粒。可分2個亞型:①粗顆粒型(M3a)嗜苯胺藍顆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②細顆粒型(M3b)嗜苯胺藍顆粒密集而細小。
(5)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佔15%~20%。按原粒和單核細胞系形態不同,可包括下列4種亞型:①M4a原始和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原、幼單和單核細胞>20%(占非紅系有核細胞)。②M4b原、幼單核細胞增生為主,原始和早幼粒細胞>20%(占非紅系有核細胞)。③M4c原始細胞既具粒系,又具單核細胞系形態特徵者>30%(占非紅系有核細胞)。④M4E0除上述特點外,有粗大而圓的,嗜酸顆粒著色較深的嗜酸粒細胞,佔1%~30%。
(6)單核細胞白血病(M5)約佔10%。分2個亞型:①未分化型(M5a)骨髓非紅系有核細胞中原始單核細胞≥80%。②部分分化型(M5b)骨髓中非紅系有核細胞中原始和幼稚單核細胞>30%;原單核細胞<80%。
(7)紅白血病(M6)約佔5%。M6型胎兒血紅蛋白(HbF)和血紅蛋白H(HbH)多增高。骨髓中紅細胞系>50%,且常有形態學異常,骨髓非紅細胞系原始粒細胞(或原始+幼單核細胞)>30%;若血片中原粒(或原單)細胞>5%,骨髓非紅系細胞中原粒細胞(或原始+幼單核細胞)>20%。
(8)巨核細胞白血病(M7)約佔1%。M7可發生在3歲以下嬰兒,特別是伴Down綜合征。外周血有原巨核(小巨核)細胞;骨髓中原巨核細胞≥30%。原巨核細胞有組化電鏡或單克隆抗體證實;骨髓造血細胞少,往往「干抽」,活檢有原始和巨核細胞增多,網狀纖維增加。
(二)免疫學分型
免疫分型的原理是基於白血病形成的分化阻斷學說即白血病細胞基因異常,分化受阻於某階段形成不同亞型的白血病。
(三)MIC分型
1986年9月,第二屆國際MIC研究協作組制定了ANLL的MIC分型標准。首先根據細胞形態、細胞化學染色及免疫學標志區分AML與ALL(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ML的特異染色體改變較ALL多見,常有獨立的預後價值。根據染色體是否異常與形態學相關分為兩大類。
(四)MICM分型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是形態學(Morphology)、免疫學(Immunology)、細胞遺傳學(Cytogenetics)和分子生物學(Molecular)分型,即MICM分型。
4、如何區分三種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細胞
根據增生細胞類型,可分為粒細胞性、淋巴細胞性和單核細胞性三類。主要表現為感染、發熱、貧血和出血。
按白血病細胞分化程度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大類。
急性白血病
發病急,骨髓和外周血中主要是原始細胞,若不治療病人常於半年內死亡。根據白血病細胞的類型,臨床上又分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NLL)兩大類,每類又有幾型。目前國內外通用的分型如下:
①ANLL分為8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 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細胞型(M3)、粒-單核細胞型(M4)、單核細胞型(M5)、紅白血病(M6)、巨核細胞型(M7);
②ALL分為L1 、L2和L3型,近年來又根據細胞的免疫學特點分為T、 B、前B、普通型和未分化型。病人常突然發生貧血、感染和出血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胸骨壓痛,血常規和骨髓檢查可確定診斷。近年來療效有較大提高,有些病人已治癒,除輸血和抗感染等對症支持治療外,聯合化療是當前主要的治療方法,由於新的有效化療葯物的不斷涌現和聯合用葯方法的改進,完全緩解率已達80%以上;另外分化誘導劑維甲酸等可使早幼粒白血病細胞分化誘導成熟,療效顯著,是近年來的重要發現;骨髓移植可獲痊癒,但仍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
患者常突感畏寒、發熱、頭痛、乏力、衰竭、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常有皮膚、鼻、口腔、齒齦出血,嚴重者可有嘔血、便血、尿血、眼底及顱內出血等,並出現進行性貧血,發展極為迅速。
療效根據類型和發現的時期不同而不同。患者越年輕緩愈率也就越高。這里的緩愈指的是患者體內不再有癌細胞,骨髓表現正常。 自50年代起,由於化學療法取得了重大進展,更多的人存活時間更長了。對於成人的淋巴性白血病(ALL),其緩愈率在80%-90%之間,若完全治癒的話,有40%的患者還可再多存活5年;對於骨髓性白血病(AML),其緩愈率在60%-70%之間,若完全治癒,有20%的患者至少還可存活3年。
對於該病患者,最緊要的是先控制住病情。患者必須住院進行化學治療,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注意口腔衛生,加強護理,進行無菌隔離,定期處理以防感染。因為白血病患者的健康血細胞數量很少,通常要進行血液和血小板輸送,以增強自然免疫功能和止血能力。患者還要接受輸一些其他葯品以防化學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副作用如惡心、嘔吐等。 ALL型患者在醫院進行幾個星期的治療便可等到滿意的緩愈。要控制病情,患者還要繼續接受1個月或更多時間的低劑量的化學治療和輻射治療,以徹底清除癌細胞。
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最好的辦法是延長其緩愈朗,能否痊癒取決於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骨髓移植必須組織類型相容,遺傳特點近似,通常選其家庭成員作為骨髓捐獻者。
骨髓移植分三個時期:准備期、手術期、恢復期。首先控制患者的癌變白細胞,通常採取化學療法,有可能的話用機械方式把癌細胞從血液中分離出來。手術期內,通過化學方式把骨髓清洗干凈,以避免與新注人的骨髓相排斥,然後接受捐獻者大約一湯匙的骨髓。恢復期是最為危險的時期,新植入的骨髓還沒有開始生產白細胞,病人隨時都有可能因感染而致死。直至2-6個星期之後,新骨髓才開始有效地生產血細胞。骨髓移植非常昂貴並且危險性極大,但它給AML型患者以及ALL型復發患者一個很好的生存機遇。
慢性白血病
起病緩慢,早期多無症狀,常在看其他疾病驗血時無意中發現,根據細胞類型又分為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兩大類 。CML常有明顯脾腫大,白細胞計數常高達 100~200×109/升(L),骨髓粒細胞極度增生,以成熟和中、晚幼粒細胞為主,90% 以上有特徵性的費城(ph1)染色體。治療可用羥基脲和馬利蘭,近來發現干擾素 α-2b有較好療效,還能消除ph1染色體,骨髓移植可望治癒。CML 晚期可急性變,治療同急性白血病,但預後更差。CLL 常有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多為15~50×109/L,骨髓淋巴細胞極度增生,主要是成熟淋巴細胞,早期常不需要治療,而有明顯淋巴結腫大、貧血、血小板減少者可用瘤可寧,也可放療,近年來發現干擾素亦有一定療效。主要死亡原因是骨髓衰竭和感染,骨髓衰竭是疾病終末期的表現,難以治療,但積極預防和控制感染會延長壽命。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較為棘手的一種,因為此病一旦發展無法控制,一般僅能存活4年。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進程緩慢且通常為老年人患有,一般的治療趨向於保守治療。隨著症狀消失,該種病也就無需治療了。如果淋巴結或其他器官出現腫脹,可通過一些口服化學性葯品加以控制,所有CLL型患者都能過正常人的生活。
5、白血病分為幾種,最嚴重的是哪種
白血病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也有很多的人也患上了這種疾病。因為現在的工作類型很多都與化學物質以及放射性的物質有關。一定要多了解下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祖細胞來源的惡性克隆性血液系統疾病。臨床以感染、出血、貧血和髓外組織器官浸潤為主要表現,病情進展迅速,自然病程僅有數周至數月。一般可根據白血病細胞系列歸屬分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兩大類。
6、白血病是怎麼得上的?
癌(Leukemia)就是俗稱的「白血病」。佔台灣癌症的第八位,小兒血癌更為小兒癌病之第一位,發病的人數更有逐年增加之勢。國內外均是如此。白血病的死亡人數佔全部癌症死亡人數的2.61%;死亡率的排名男性為第八位, 女性為第十位。 白血病的成因是多重的,包括:基因突變、放射線污染的環境(如核爆)、病毒感染(如日本的HTLV-I病毒)、化學物品的刺激,以及病人體質因素(癌基因的表現型)等。白血病又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其成因及臨床表現皆不相同
血球的功能
血液含量約占正常人體的體重的7-10%,即成人大約有5公升左右的血液。血液55%的血漿和45%的血球所組成。血球又可分為: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血液對人體的功能包括有:
運送氧氣、養份及荷爾蒙
消滅病原體
止血作用
維持人體體內酸鹼平衡
調整體溫
造血就是骨髓內形成血球的過程,人體內血球細胞的始祖是骨髓內的幹細胞,幹細胞在骨髓內經過連續的分裂和成熟分化過程後,形成成熟的血球,循環於全身血管中。
血癌的分類
白血病依臨床病程的進展速度和癌細胞的成熟度可分為:急性及慢性白血病。其次,再依細胞的來源及型態特徵,可細分為急性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和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於成年人,約有80%的病人超過25歲。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可再細分類為M1到M7型;M1型是「急性未成熟骨髓芽球性白血病」;M2是「急性成熟骨髓芽球性白血病」;M3是「急性多顆粒前骨髓細胞性白血病」;M4是「急性骨髓單核球性白血病」;M5是「急性單核球性白血病」;M6是「急性紅血球性白血病」;M7是「急性巨核細胞性白血病」。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年齡層20歲~45歲的成年人。與費城染色體的異常有關,可再分為幼年型及成年型。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好發於兒童,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又可再分為L1、L2、L3型。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好發50歲以上的老年人。淋巴球可分為B細胞及T細胞,故可再分為慢性B淋巴球性白血病以及慢性T淋巴球性白血病。
血癌的病因
白血病的成因復雜,目前可能的致病原因及看法包括:
放射線:正常人罹患血癌的機率約在兩萬五千分之一左右,但在原子彈爆炸圈的倖存居民,罹患白血病的機率竟然高達六十分之一。另外懷孕婦女的腹部X光照射,出生的小孩罹患白血病的機率也較高。
化學葯劑:長期的接觸有機苯的工人,或曾接受過含氫化合物(Alkylating agents)化學治療的病人。
遺傳及基因突變:先天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癥候群(Down's)、布倫氏癥候群(Bloom's)等先天疾病可能會誘導白血病的發生。如家族中罹患急性白血病,則罹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免疫能力:自體免疫能力的缺陷可能與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有關。
病毒感荊旱諞恍腿死郥淋巴球細胞性病毒HTLV-I病毒感染與成年型T細胞白血病有關。
急性白血病:一般常見的臨床表徵有不明原因的發燒:新陳代謝加速,不成熟白血球快速生長,容易出血:包括鼻血、牙齦出血、皮膚出現塊狀瘀血、女性會有月經量不止的情形。貧血:因紅血球減少、血紅素降低、導致容易疲倦、臉色蒼白。關節疼痛:常發生在膝蓋部位。其他如淋巴結腫大、牙齦腫脹、脾臟腫大、體重減輕、腹部有飽脹感等不適情形。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依其病程可以分為慢性期、加速期以及芽球期。在慢性期常見的症狀為發燒、體重減輕、貧血等,約有百分之二十的病人並沒有症狀。加速期,常見肝脾腫大、不正常的白血球及血小板的增生。芽球期則病情就會轉變如急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在初期幾乎沒有任何不舒服,有些人會有免疫力變差的現象,如長帶狀疹、及出現淋巴腺、脾臟腫大。有些病人會出現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及血小板缺乏症。
血癌的診斷
血液檢查:白血球數目增高,可能增高到數十萬以上(但有少部份的病人反而減少白血球數目),且大量出現未成熟的白血球,其他如血紅素下降、紅血球數目減少,血小板數目減少等。
周邊血液抹片檢查:出現許多髓芽細胞,這些髓芽細胞就是不成熟的白血球。
骨髓穿刺切片檢查:骨髓穿刺的部位通常是抽取胸骨或骨盆腔處的腸骨脊,醫師會以穿刺針穿過皮膚,再以特殊的針鑽過骨頭表層,抵達骨髓腔,抽出少許骨髓血。骨髓切片做法同骨髓穿刺,只是使用的針為特殊的切片針,這兩項檢查可同時完成。
血癌的分期
對於白血病的病人而言沒有意義,因為從一發病,惡性細胞就已經進入了周邊血液,並進入各器官系統,所以臨床以各細胞型態加以辨認後便可開始治療。
血癌的治療
I. 化學治療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近幾年的研究報告,除了M3型使用口服的ATRA來治療,其餘六型所使用的化學治療處方是一致的。Ara-C加上Daunorubicin是首選的葯物,治療效果可達70%的完全緩解率。但疾病緩解之後,若不繼續接受鞏固性的治療,復發的機率相當高。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開始是以化學葯物為主,即可達緩解。使用干擾素治療也可以使病人達到緩解,但通常仍無法根治。高劑量化學治療合並骨髓移植是唯一可根治疾病的治療。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常用的葯物包括:Daunorubicin、Vincristine、Prednisolone以及L-asparaginase。當疾病完全緩解後,可以考慮鞏固性的化學治療,治療之後,再以口服的化學葯物進行維持性治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細胞常會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所以應考慮給予頭部的放射線治療加上脊髓腔內化學治療。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當早期,如果沒有特殊症狀,並不需要急於治療,當症狀出現後,此時再考慮給予化學治療。一些抗癌新葯對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皆有不錯的控制。
II. 血液幹細胞移植
骨髓移植:可分自體骨髓移植及異體骨髓移植。自體骨髓移植是輸入自己的骨髓;而異體骨髓移植則是輸入捐贈者的骨髓。
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
臍帶血液幹細胞移植:利用胎盤來收集幹細胞,這是近年來醫界持續研究中的移植法。
III.放射線治療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病人,因為癌細胞容易侵犯病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所以醫師常會安排做預防性的放射線治療。
預後
1.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經化學治療後緩解率在60%之間,五年存活率約為20~40%。
2.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經干擾素治療初次緩解率達70~80%,如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五年存活率約40~60%。
3.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初次緩解率約70~80%,成人五年存活率約20~30%。
4.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化學治療後緩解率在70%左右,平均存活期約為六年。
追蹤與展望
白血病的病人,須做血液檢查以確定疾病沒有復發,若是2,3年內沒有復發,表示復發機會相當低。若接受骨髓移植者,必須服用抗排斥葯至少半年,且須定期回門診追蹤。服用抗排斥葯時免疫能力會降低,應避免受感染。
高危險因子包括家族中有罹患白血病、唐氏癥候群、神經纖維瘤症、ataxia telangiectasia、HTLV-I病毒感染,曾接受過甲基類化學葯物治療者, 以及有不正常的染色體或抑癌基因缺損者,皆比常人高出許多倍的血癌致病機率。放射線污染的受害者更需定期做血液檢查。維甲酸衍生物,維生素B6有促進分化及減少血癌細胞不正常增生,已得到學者的認同;惟需更多的研究加以證實。有原因不明的白血球或其它血球數目增加或減少,應做進一步的檢查。
拜生物科技的快速發展,白血病的治療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上有不錯的進展。非親屬間的骨髓移植,近來成功率也日漸升高,對於抗排斥反應的葯物,近年也有新的進展,病患可以不用再為找不到親屬關系的捐贈者而煩惱。 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目前研究顯示由周邊血液所收集的幹細胞,有比骨髓更快恢復造血的能力。而未來臍帶血銀行的設立,更可以讓病患能有更多的機會找到異體髓細胞捐贈者
7、急性骨髓性白血病m2能治癒嗎
一般這種情況是可以治好的,M2是白血病中質量預後比較好的一個類型,尤其是AML1/ETO融合基因陽性的患者。單純依靠化療可以使骨髓得到緩解,但並不能徹底清除體內的殘留白血病細胞,並不能治癒白血病。目前非輸血非化療免疫平衡療法可以清除微小殘留白血病細胞
8、急性白血病的分類有哪些?
國際上常用的法美英FAB分類法將急性白血病分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及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兩大類。
(1)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共分為8型①M0(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原始細胞>30%,無嗜天青顆粒及Auer小體,核仁明顯,光鏡下髓過氧化物酶(MPO)及蘇丹黑B陽性細胞10%,單核細胞30%。
⑤M4(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細胞占骨髓非紅系有核細胞的30%以上,各階段粒細胞佔30%~80%,各階段單核細胞>20%。M4Eo(AMLwitheosinophilia)除上述M4型各特點外,嗜酸性粒細胞在骨髓非紅系有核細胞中≥5%。
⑥M5(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骨髓非紅系有核細胞中原單核、幼單核及單核細胞≥80%。如果原單核細胞≥80%為M5a,<80%為M5b。
⑦M6(紅白血病)。骨髓中幼紅細胞≥50%,骨髓非紅系有核細胞中原始細胞(Ⅰ型+Ⅱ型)≥30%。
⑧M7(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巨核細胞≥30%。
血小板抗原陽性,血小板過氧化酶陽性。
(2)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共分為3型①L1。原始和幼淋巴細胞以小細胞(直徑≤12μm)為主。
②L2。原始和幼淋巴細胞以大細胞(直徑>12μm)為主。
③L(Burkitt型)。原始和幼淋巴細胞以大細胞為主,大小較一致,3細胞內有明顯空泡,胞質嗜鹼性,染色深。世界衛生組織髓系和淋巴腫瘤分類法(2001年)將患者臨床特點與形態學(Morphology)和細胞化學、免疫學(Immunology)、細胞遺傳學(Cytogenetics)和分子生物學(Molecularbiology)結合起來,形成MICM分型。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診斷,更強調染色體核型和分子生物學結果。在FAB分類基礎上,增設了有特定細胞遺傳學和基因異常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伴多系增生異常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和治療相關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等三組白血病亞型。
9、我兒子得了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也是屬於血液細胞比率失常的病變現象,在形成之後是會導致骨痛、貧血、出血、發熱以及肝脾腫大等相關症狀出現。並且在處於急性髓性白血病這個病變的過程中,是會逐步導致患者自身的因為血液性的白細胞無限被克隆和惡化之後,最終就會因此而產生嚴重性的身體受損。在處於急性髓性白血病這個病變的過程中,想要對其進行治療是需要及時性,若是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是會導致後期的治癒率明顯下降,並且在急性髓性白血病這個病變上本來也不是容易治好的疾病,所以在某些病變性的影響和加重之後,則會導致治癒率慢慢下降並對患者自身的體質造成極大的危害性,最終就有可能會因此而出現死亡的跡象,因此是需要及時性進行治療才行。
涉及到急性髓性白血病存活率高嗎這個問題,是比較難以有標准性的答案,因為在處於病變到治癒這個過程中,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而這些因素有可能是自身的體質問題,也有可能是治療方式是否恰當等多個方面,所以在處於治癒率上的變化都是會因估則異,並且在最終這個治癒率上而言只有50%的范圍性,但具體能夠有多少個幾率變化都會因人而異且存在很大波動性變化。
通過上述可知,急性髓性白血病治癒率是有高有低的,並且在治癒率有多少這個具體的數字性是無法進行有效的評估或判斷。因為處於這個病變過程中,涉及到多個方面的影響性,因此在數據化的變化上也會因人而異。但是從臨床的案例而言,急性髓性白血病治癒率大約有50%左右的,其治癒率並不是很高。
10、急性髓系白血病好治嗎?
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屬於急性白血病的一種,在臨床上根據白血病細胞的形態,分為M0-M7,一共八種類型,這八種類型的白血病中,只有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也就是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是目前治療效果、預後最好的白血病類型。因為通過維甲酸和亞砷酸治療,大部分病人是能夠治癒的,治癒率超過90%,病人的生存期與常人無異。但是,其他類型的白血病,在通過誘導緩解以後,如果不進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大部分病人會復發,一旦復發,病人生存期很少超過1年左右的時間。所以,除了M3型的以外,其他類型的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如果有條件做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還是要及早做幹細胞移植,這是目前唯一有希望治癒白血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