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炎如何治療?
髓炎是怎麼治呢,比如說血源性的骨髓炎,它播散了到骨頭這時候會有紅腫熱痛,這個時候首先是抗生素的應用,那麼除了抗生素應用如果無效,我們要開創打孔,也就是把髓內的膿,把它引流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引流完了以後,還形成了大量的死骨,那麼我們可以再做手術,把死骨也摘除掉,然後用周圍的肌皮瓣來對髓腔進行覆蓋,肌肉是抗感染能力最強的,因此要用肌肉去把這些膿都把它吸走吃掉,最後創面癒合,如果有骨缺損,可以在二期進行植骨,把他骨缺損修復,這樣的話骨髓炎的治療也不可怕,也就是說現在還有新的治療方案,就是伊利扎諾夫技術進行,把骨發炎的部分全部切除掉,然後用伊利扎諾夫延長技術,把兩端切一塊小骨頭下來,然後把缺損覆蓋掉,所以說這也是一個方式,還有我們就是採取帶血管的骨移植的方式,也就從另外一個腿取一塊骨頭帶血供的,然後把它移植過來修復這個缺損,就把這骨髓炎全部一次性的干凈的把它切除干凈,骨髓炎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2、骨髓炎的症狀?骨髓炎怎麼確診?
骨髓炎是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延續,往往全身症狀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暢時,才有全身症狀表現,一般症狀限於局部,往往頑固難治,甚至數年或十數年仍不能痊癒。目前,對大多數病例,通過妥善的計劃治療,短期內可以治癒。
病因在急性期中,經過及時、積極的治療,多數病例可獲得治癒,但仍有不少患者發生慢性骨髓炎。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見的原因如下:
1.在急性期未能及時和適當治療,有大量死骨形成。
2.有死骨或彈片等異物和死腔的存在。
3.局部廣泛瘢痕組織及竇道形成,循環不佳,利於細菌生長,而抗菌葯物又不能達到。
臨床表現
臨床上進入慢性炎症期時,有局部腫脹,骨質增厚,表面粗糙,有壓痛。如有竇道,傷口長期不愈,偶有小塊死骨排出。有時傷口暫時癒合,但由於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擴散,可引起急性發作,有全身發冷發熱,局部紅腫,經切開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葯物控制後,全身症狀消失,局部炎症也逐漸消退,傷口癒合,如此反復發作。全身健康較差時,也易引起發作。
由於炎症反復發作,多處竇道,對肢體功能影響較大,有肌肉萎縮;如發生病理骨折,可有肢體短縮或成角畸形;如發病接近關節,多有關節攣縮或僵硬。
X線片可顯示死骨及大量較緻密的新骨形成,有時有空腔,如系戰傷,可有彈片存在。布勞德膿腫X線照片顯示長骨幹骺端有圓形稀疏區,膿腫周圍骨質緻密。加利骨髓炎骨質一般較粗大緻密,無明顯死骨,骨髓腔消失。
診斷
根據以往有急性骨髓炎或開放性骨折病史,局部病灶檢查及X線片表現,不難確診。
3、慢性骨髓炎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慢性骨髓炎是發生於骨組織的慢性感染,引起骨髓破壞、骨質壞死、骨膜穿破、皮膚破潰,可採用手術方法進行病灶清理、死骨清除、連續灌洗術。對皮膚、軟組織缺損嚴重,創面深陷呈漏斗狀者應行帶蒂肌瓣填充術,方能消滅死腔。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一般採用手術、葯物的綜合療法,即改善全身情況,控制感染與手術處理。
4、慢性骨髓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一般採用手術、葯物的綜合療法,即改善全身情況,控制感染與手術處理。由於重病長期卧床,尤其在血源性急性發作後,極需改善全身情況。除用抗菌約物控制感染外,應增進營養,必要時輸血,手術引流及其他治療。
葯物應用宜根據細菌培養及葯物敏感試驗,採用有效的抗菌葯物。
如有急性復發,宜先按急性骨髓炎處理,加強支持療法與抗菌葯物的應用,必要時切開引流,使急性炎症得以控制。
無明顯死骨,症狀只偶然發作,而局部無膿腫或竇道者,宜用葯物治療及熱敷理療,全身休息,一般一、二周後症狀可消失,無需手術。
如有死骨、竇道及空洞、異物等,則除葯物治療外,應手術根治。手術應在全身及局部情況好轉,死骨分離,包殼已形成,有足夠的新骨,可支持肢體重力時進行。手術原則是徹底清除病灶,包括死骨、異物、竇道、感染肉芽組織、疤痕等,術後適當引流,才能完全治癒骨髓炎。骨髓炎手術一般滲血多,要求盡量在止血帶下進行,作好輸血准備。
(一)病灶清除開放引流法在過去,常用奧爾(orr)氏開放手術法,目的在清除病灶,消除死腔,充分引流,以利癒合。即徹底去除竇道、疤痕組織、死骨、異物,亂除死腔中的肉芽組織,切除不健康的骨質及空腔邊緣,使之呈碟形。但應注意不可去除過多骨質,以免發生骨折。並注意少剝離骨周圍軟組織如骨膜等,以免進一步影響循環妨礙癒合,傷口不予縫合,用油紗布填充,外用石膏固定。2周後更換敷料,以後每4~6周更換一次,直至愈至。此法有一定缺點即傷口長期不愈需多次換石膏,臭味較大,鄰近關節被固定過久,引起僵硬,肌肉萎縮,疤痕也較大。在小部分病人,如軟組織缺損過大,或不能縫合皮膚時,仍有使用價值。
(二)清除病灶、滴注引流法1956年以來我院採用的改進的方法,在徹底清除病灶,死腔碟形化後,洗凈傷口,只定點縫合皮膚,不分層縫合。傷口內放兩根細導尿管或塑料管,術後其中一根用生理鹽水滴注引流(圖3-198),每1000毫升生理鹽水內加青黴素80萬單位,一日約2000毫升,另一根作負壓吸引。當患者體溫降至正常後一周左右。由於傷口有充分滴注沖洗引流,感染容易控制,骨腔凝血機化,而後骨化。大多數病人傷口在一月內得到癒合。少數術後傷口不愈或復發的病人,大多是由於清除病灶不徹底引起的。再次手術徹底清除病灶和滴注引流後可獲成功。術後傷口縫合不可過緊,必須保持不斷滴入,同時又能流出,以免引流不暢。滴注引流法的缺點是容易沾濕被褥,因此要防止潮濕,以免病人受涼,一般採用多量敷料吸水,塑料布和護架保護被褥。如用兩根細導尿管,一根滴入液體,另一根用負壓吸出(如胃腸減壓器),可減輕上述情況。
(三)消滅死腔的手術股骨、脛骨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在病灶清除術後如死腔很大,可用帶蒂肌瓣充填死腔。勿損傷該肌瓣的血管神經,肌瓣不宜太大,避免蒂部扭轉。
(四)病骨切除有些慢性骨髓炎,如肋骨,腓骨上端或中分、髂骨等。可考慮採用手術切除病變部分。
(五)截肢在感染不能控制,患肢功能完全喪失,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時,經慎重考慮後,方可採用。
火器傷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處理,要徹底清除病灶,用滴注引流法根治。
5、骨髓炎空腔不植骨就沒有辦法讓它自己長上嗎
骨髓炎的話得看空腔程度了。如果較小可以採取保守治療,較大的話目前植骨是最好的方法了。類似於骨髓炎,骨樣骨瘤等骨內清創手術,都會在骨內留下空腔,再小的空腔即便能癒合周期也得十年甚至幾十年。甚至終生空腔。目前的問題是不植骨會不會對你的行動,承重產生明顯的影響。如果會,勢必要植。靠它自己長就不要想了。而且無論你植不植骨,逢陰雨天,過度勞累和受冷都會有明顯的疼痛,望周知。
6、骨髓炎的臨床症狀有哪些????
骨髓炎的臨床症狀一般會有紅、腫、疼痛或局部瘺孔流膿
7、術後皮下空腔引流後滲液不多了,但裡面的肉還沒長好,引流口快癒合了要緊嗎;
乳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中晚期症狀有: 1.乳房疼痛 乳房疼痛是乳腺癌非常多發的症狀,幾乎90%以上的患者在中晚期都會出現疼痛症狀,但是乳房疼痛一般不會在早期出現,也不是乳腺癌中晚期的獨有症狀,在很多乳腺的良性疾病中也會出現,例如乳腺纖維瘤,乳腺增生,乳腺炎等。婦科專家指出,絕經後的婦女如果出現了乳腺疼痛並且伴有乳腺加厚的,其乳腺癌的病發率較高。2.腋下淋巴結腫大 隨著乳腺癌組織細胞的不斷蔓延發展、擴散、轉移,癌細胞會逐漸侵犯到腋下的淋巴管,想淋巴引流區擴散,在乳腺癌晚期,最容易發生轉移的淋巴結就是同側腋窩淋巴結。 3.乳房皮膚變化 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由於腫瘤與皮膚發生粘連,或者是腫瘤導致深淺筋膜之間的韌帶被牽拉,導致各種乳房的皮膚變化,主要會表現為乳房橘皮樣病變,酒窩征,皮溫升高,皮膚發紅,紅腫等,當腫瘤內部發生壞死,如果腫瘤位於較為表淺的位置,可能會導致乳房皮膚潰爛,流膿,出血等。
意見建議:乳腺癌手術後常見如下並發症:(1)皮下積液:多因皮瓣活動遺留空腔、皮下滲液引流不暢所致。可採用創面持續負壓引流及皮瓣良好的固定來防止。(2)皮
您好,這中情況屬於術後並發症, 乳腺癌手術後常見如下並發症:
(1)皮下積液:多因皮瓣活動遺留空腔、皮下滲液引流不暢所致。可採用創面持續負壓引流及皮瓣良好的固定來防止。
(2)皮瓣壞死:是最常見的一種術後並發症。輕者皮瓣邊緣壞死,因范圍有限,一般不影響創口癒合。壞死范圍較大者,應及時將壞死部分剪除,清創換葯,作好植皮前的創面准備,以便早期植皮。
(3)患側上肢淋巴水腫:為根治術後最常見的並發症。引起上肢腫脹的原因很多,如腋窩積液、頭靜脈結扎、切口延至上臂、腋下廣泛轉移、術後上臂活動遲延等。為防止上肢水腫,最好消除誘因。已出現水腫時,宜抬高患肢,使用彈力綳帶包紮,避免過勞及預防感染等。
(4)術後感染:創口感染是引起上肢腫脹的重要原因,並可見皮瓣邊緣壞死、感染;腋窩積液持續時間過長,或反復引流不暢,亦可發生感染。此時,局部應積極合理換葯,清除不利於傷口癒合的因素,同時也應給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在術後也可以服用人參皂苷Rh2等現在臨床常用的輔助治療葯物,對於提高身體免疫力,降低放化療毒副作用,防止術後復發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