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中紅系呈幼核老質改變的是

骨髓中紅系呈幼核老質改變的是

發布時間:2021-07-14 20:02:01

1、巨幼細胞性貧血為什麼會形成老漿幼核的紅細胞

骨髓中的紅細胞系統包括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成熟紅細胞,巨幼細胞性貧血時骨髓中正常形態的未成熟紅細胞(原始、早幼、中幼、晚幼)減少或不見,由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取而代之,巨幼紅細胞胞核、胞質發育不平衡,細胞質較核更成熟,因此稱為「核幼漿老」。巨幼紅細胞貧血患者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正常或減低,中性粒細胞胞體偏大,分葉核中心粒細胞增多,因此出現「核右移」。簡而言之,「核幼漿老」是指紅細胞,「核右移」是指白細胞。你可能誤認為「核幼漿老」和「核右移」指的是同一種細胞了。

2、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片鏡下觀察有哪些特徵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三系細胞出現巨幼變為特徵

①紅細胞系統:紅系明顯增生伴顯著巨幼樣變,粒紅比值降低或倒置。

正常形態的幼紅細胞減少或不見,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出現,其比例常大於10%。可見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紅細胞。由於發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紅細胞和早巨幼紅細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紅細胞的比例可高達50%。和分裂象和豪焦小體易見,胞核的形態和「核幼質老」的改變是識別巨幼樣變的兩大特點;

②粒細胞系統: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細胞比例相對降低。中性粒細胞自中幼階段以後可見巨幼變,以巨晚幼粒和巨桿狀核細胞多見,可見巨多核葉中性粒細胞;

③巨核細胞系統:數量正常或減少,可見巨核細胞胞體過大,分葉過多(正常在5葉以下)與核碎裂;胞質內顆粒減少。

骨髓形態學檢查對MgA的診斷起決定性作用,特別是發現粒系細胞巨幼變對疾病早期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3、巨幼細胞貧血合並缺鐵性貧血的骨髓像

1.紅細胞、血紅蛋白減少,以後者的減少更為嚴重。貧血輕微時紅細胞形態變化不大。重者則呈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MCVl5%。
2.白細胞計數及分類一般正常。
3.血小板計數多正常。
4.網織紅細胞常輕度增高。
1.骨髓增生明顯活躍。
2.紅細胞系明顯增生,幼紅細胞總百分率常>30%,其中以中、晚幼紅細胞增多為主,各階段幼紅細胞胞體常較小,胞質量少,邊緣不整齊,嗜喊性色調較強,細胞核小而緻密。
3.粒系細胞總百分率常因紅系增生而相對減低,各階段百分率及細胞形態染色大致正常。
4.粒、紅比值減低。
5.巨核細胞系常無明顯變化,血小板形態一般正常。
6.成熟紅細胞形態學變化同外周血,嗜多色性紅細胞較易見到。

4、紅黃骨髓轉化不均的原因

為細胞系統的病變。

原始紅細胞及早幼紅細胞增多,見於紅血病及紅白血病(M6),並伴有紅細胞形態異常,如多核幼紅細胞,巨幼紅細胞樣改變等。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可見巨幼紅細胞增多,並伴有粒細胞系統的巨幼變,可見巨中幼粒及巨晚幼粒細胞,巨桿狀核粒細胞、分葉核粒細胞分節過多。

見於紅白血病(M6),原始粒細胞及早幼粒細胞,原始紅細胞及早幼紅細胞均增高,粒細胞系統可有核漿發育不平衡現象,胞漿內有時可見Auer小體;紅細胞系統幼紅細胞有巨幼樣改變及多核或分葉核幼紅細胞。

(4)骨髓中紅系呈幼核老質改變的是擴展資料:

骨髓細胞的作用:

1、紅細胞有一定的彈性和可塑性,細胞通過毛細血管時可改變形狀。紅細胞正常形態的保持需ATP供給能量,由於紅細胞缺乏線粒體,ATP由無氧酵解產生;一但缺乏ATP供能,則導致細胞膜結構改變,細胞的形態也隨之由圓盤狀變為棘球狀。

2、白細胞為無色有核的球形細胞,體積比紅細胞大,能作變形運動,具有防禦和免疫功能。成人白細胞的正常值為4000~10000個/μ1。男女無明顯差別。嬰幼兒稍高於成人。

3、血小板體積甚小,直徑2~4μm,呈雙凸扁盤狀;當受到機械或化學刺激時,則伸出突起,呈不規則形。在血塗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血小板中央部分有著藍紫色的顆粒,稱顆粒區。

5、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紅細胞貧血在骨髓象中的特點和異同

缺鐵性貧血:為增生性貧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個別患者減低。
主要以紅系增生為主,粒紅比值降低。增生的紅系細胞以中、晚幼紅為主,其體積較正常為小,胞質少而著色偏藍,邊緣不整,呈鋸齒狀或如破布,顯示胞質發育落後,血紅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緻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濃縮塊狀;表現為「核老質幼」的核質發育不平衡改變。分裂象易見。粒細胞比例相對降低,各階段間比例及形態基本正常;巨核細胞系正常;淋巴/單核細胞正常。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三系細胞出現巨幼變為特徵
①紅細胞系統:紅系明顯增生伴顯著巨幼樣變,粒紅比值降低或倒置。正常形態的幼紅細胞減少或不見,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出現,其比例常大於10%。可見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紅細胞。由於發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紅細胞和早巨幼紅細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紅細胞的比例可高達50%。核分裂象和豪焦小體易見,胞核的形態和「核幼質老」的改變是識別巨幼樣變的兩大特點;

②粒細胞系統: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細胞比例相對降低。中性粒細胞自中幼階段以後可見巨幼變,以巨晚幼粒和巨桿狀核細胞多見,可見巨多核葉中性粒細胞;

③巨核細胞系統:數量正常或減少,可見巨核細胞胞體過大,分葉過多(正常在5葉以下)與核碎裂;胞質內顆粒減少。

相同點: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為主,粒紅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核漿發育不平衡(但一個是胞漿發育不良,一個是胞核發育不良)

6、什麼是老核幼漿

老核幼漿,即核老漿幼,即骨髓象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增生為主。幼紅細胞增多,紅系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其體積小、核染色質密、胞質少,邊緣不整齊,有血紅蛋白形成不良表現。見於缺鐵性貧血。

核老漿幼機制:Fe合成細胞漿,Fe缺乏導致胞漿發育遲緩,胞核相對發育成熟)。

(6)骨髓中紅系呈幼核老質改變的是擴展資料:

當發生缺鐵性貧血時,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而無法合成足夠的血紅蛋白。此時,骨髓會代償性合成大量的紅細胞以補充外周紅細胞的不足,表現為骨髓增生活躍。

此時以紅系增生為主,其中又以中、晚幼紅細胞增生為主。中、晚幼紅細胞體積小、核染色質密、胞質少,在光鏡下呈現出「核老漿幼」的現象。

7、骨髓象出現核老質幼的貧血是?

缺鐵性貧血,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缺鐵會導致血紅蛋白合成不良,血紅蛋白是胞漿的成分,所以表現為胞漿發育不良
其骨髓象: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增生為主,粒系、巨核系無明顯異常;紅系中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其體積小、核染色質緻密、胞漿少、邊緣不整齊,有血紅蛋白形成不良表現(「核老漿幼」)。

8、原始細胞增多,為什麼骨髓粒系,紅系,巨核系是減少的

「紅系」細胞:大部分指的是成熟紅細胞、幼稚紅細胞、早幼、中、晚紅細胞等;
「粒系」細胞: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中幼粒細胞及晚幼粒細胞,晚幼粒細胞;
「巨核系」細胞:巨核細胞是骨髓中的一種從造血幹細胞分化而來的細胞,核很大,但數量非常少,研究起來非常困難。
細胞 (英文名:cell)並沒有統一的定義,比較普遍的提法是: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病毒生命活動也必須在細胞中才能體現。
一般來說,細菌等絕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動物由一個細胞組成,即單細胞生物,高等植物與高等動物則是多細胞生物。細胞可分為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兩類,但也有人提出應分為三類,即把原屬於原核細胞的古核細胞獨立出來作為與之並列的一類。研究細胞的學科稱為細胞生物學。
細胞體形極微,在顯微鏡下始能窺見,形狀多種多樣。主要由細胞核與細胞質構成,表面有細胞膜。高等植物細胞膜外有細胞壁,細胞質中常有質體,體內有葉綠體和液泡,還有線粒體。動物細胞無細胞壁,細胞質中常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細胞中則無。細胞有運動、營養和繁殖等機能。

9、骨穿紅系巨核系增生活躍粒系有核左移改變巨核細胞有成熟障礙改變是什麼意思?

有核紅細胞是指尚未脫去細胞核的未成熟的紅細胞,有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版細胞、中幼紅權細胞和晚幼紅細胞四種類型。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沒有有核紅細胞,如果出現了有核紅細胞,均屬於病理現象。可見於:

一、增生性貧血,常見於各種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嚴重的低色素性貧血,以出現晚幼紅細胞和中幼紅細胞多見,外周血中出現有核紅細胞,表示骨髓中紅細胞增生明顯活躍。

二、紅白血病,骨髓中幼稚紅細胞異常增生,並釋放入血,以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細胞多見。

三、髓外造血,骨髓纖維化時,脾、肝、淋巴結等組織恢復胚胎時期的造血功能,這些組織因缺乏對血細胞釋放的調控能力,幼稚血細胞大量進入外周血,各發育階段的幼紅細胞都可以見到,並且可以見到幼稚的粒細胞及巨核細胞

所以,有核紅細胞的計數,可以對好多疾病的診斷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與骨髓中紅系呈幼核老質改變的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