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是怎麼診斷的呢?朋友最近不舒服,去醫院查血常規和骨穿,最後醫生說是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屬於血液病。
臨床症狀:貧血、感染(發熱)、出血(皮下出血等)、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等。
實驗室診斷:以貧血為主。血液中出現M蛋白。異常免疫球蛋白根據分型某一項增高如:IgG IgA IgM IgD IgE、輕鏈型等,尿中出現本周是蛋白、血沉增快、外周血紅細胞呈緡錢狀排列、骨髓中大量出現骨髓瘤細胞等。
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主要靠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檢。骨骼的X線片可有比較典型的表現。實驗室檢查可輔助診斷.
2、多發性骨髓瘤與骨松的鑒別診斷?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的惡性腫瘤,可以累及血液,骨質,腎臟等多個臟器。骨髓瘤的X線表現可以是骨質疏鬆,骨折等。所以,骨質疏鬆只是骨髓瘤的一個X線表現,需要進一步檢查免疫球蛋白,骨穿,血尿常規等檢查,才能判斷是否多發性骨髓瘤。
3、多發性骨髓瘤的中醫療法有哪些?
①脾腎陰虛:倦怠乏力,納呆腹脹,心悸失眠,便溏,耳鳴耳聾,潮熱盜汗,腰膝關節疼痛,舌紅少苔,脈細無力。治宜補脾滋腎。
方葯:黨參、黃芪、白術各20克,陳皮、熟地、枸杞子、山萸肉、來菟絲子、龜板源膠、阿膠、當歸、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中成葯:人參歸脾丸、左歸丸、五子補腎丸等。
②腎脾陽虛:畏寒肢冷,神疲嗜睡,倦怠乏力,納呆腹脹,失眠心悸,腹中冷痛,大便溏泄或五更泄瀉,腰膝冷痛,舌淡暗體胖大邊有齒痕,脈沉細無力。
方葯:黨參、黃芪各20克,炙附子6克,仙茅、仙靈脾、山萸肉、菟絲子、枸杞子、鹿角膠、龜板膠、阿膠、補骨脂、當歸、白芍各10克。中成葯:右歸丸、十全大補丸等。
4、哪一種指標對肝腎損壞,多發性骨髓瘤有一定的診斷及鑒別意義
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會經常出現惡性漿細胞肝臟浸潤,血、尿清鏈異常增高是診斷該病的主要方法。
MM能產生單株(M)球蛋白,具有一種重鏈(γ、β、δ、ε)與一種輕鏈 (light chain,LC)(κ或λ)引起骨骼破壞,貧血、腎功能損害和免疫功能異常。該病好發年齡40歲以上,男多於女,腎臟受累常見。骨髓瘤腎病 (myeloma kidney disease)是MM最常見和嚴重的並發症,又被稱為管型腎病(cast nephrolmthy,CN)。由於大量LC從腎臟排泄,加之高血鈣、高尿酸、高粘滯綜合征等因素,就診時50%以上患者已存在腎功能不全。
5、中醫治療骨髓瘤???(謝謝)
有關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治問題,我們在幾年前已經介紹,今天,我們再次簡述多發性骨髓瘤的特徵及中醫分型治療方案。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簡稱MM),是骨髓內漿細胞異常增生的一種惡性腫瘤。由於骨髓中大量的異常漿細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壞,又因血清中出現大量的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現本周氏蛋白,引起腎功能的損害,貧血、免疫功能的異常。
MM的發病多見於中老年人,以50—60歲之間為多,小於40歲則少見。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約為2 1。起病緩慢,早期可數月至幾年無症狀。出現臨床症狀繁多,常見貧血、骨痛、低熱、出血、感染、腎功能不全,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出現髓外組織浸潤,M球蛋白比例異常增高,從而導致肝脾淋巴結腫大,反復感染、出血、高粘血綜合征,腎功能衰竭等。MM屬中醫學的「骨痹」、「骨蝕」、「虛勞」、「血證」、「症瘕」的范疇。
MM有不同的臨床分型和臨床分期,這種分型和分期是臨床治療及預後判定的重要參考依據。中醫認為本病以本虛標實,腎虛為主,毒犯骨髓出現氣滯血淤、痰阻、血熱等病理表現為標。治療以補虛治本為主,活血化淤、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疏肝泄熱為治療方法,以此分型證治,以達祛邪扶正之目的。
氣滯血淤型症見胸脅疼痛,腰痛,低熱,納呆,食少,脘腹脹滿,乏力,面色少華,舌質暗紅或淤斑,脈弦或澀。治法:治血化淤,清熱解毒。方用血府逐淤湯加減。
當歸15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紅花6克甘草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川芎10克桔梗6克牛膝10克牡丹皮10克半枝蓮10克土鱉蟲10克水蛭6克香附20克
痰毒淤阻型症見肋痛、肋骨膨出,腰痛,痰核腫大,症瘕痞塊,神疲乏力,精神萎靡,舌質暗紅苔膩,脈弦滑。治法:軟堅散結,解毒活血。方用滌痰湯加味。
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陳皮10克海浮石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當歸10克丹參10克桃仁10克枳殼6克川楝子12克桂枝3克柴胡6克
熱毒熾溫型高熱,煩渴,頭痛,耳鳴,便秘,溲赤,肌膚發斑,甚則神昏,舌質紅有淤斑,脈大而數。治法:清涼冰血解毒。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
生地15克生石膏15克黃連6克
6、骨髓瘤診斷做哪些檢查呢?
診斷標准:
1、骨髓中漿細胞大於15%並有原漿或幼漿細胞,或組織活檢證實為漿細胞瘤。
2、血清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大於35g/L;IgA大於20g/L;IgM大於15g/L;IgD大於2g/L;IgE大於2g/L;尿中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本周蛋白)大於1g/24h.
3、廣泛骨質疏鬆和/或溶骨病變。
符合第1和第2項即可診斷MM.符合上述所有三項者為進展性MM.診斷IgM型MM時,要求符合上述所有三項並有其他MM相關臨床表現。符合第1和第3項而缺少第2項者,屬不分泌型MM,應注意除外骨髓轉移癌,若有可能,應進一步鑒別屬不合成亞型抑或合成而不分泌亞型。
7、確診多發性骨髓瘤的主要檢查方法是什麼?
多發性骨髓瘤起病隱匿,初起時表現往往不典型,如尚不嚴重的骨痛、體檢或因其他疾病而化驗時意外發現了輕度貧血、血沉增快、血清球蛋白增高或尿液檢查發現有蛋白等異常。只要診治的醫師想到有多發性骨髓瘤的可能,就應該作進一步的檢查,以排除或證實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確診多發性骨髓瘤的主要方法是骨髓檢查,也就是醫師為患者進行骨髓穿刺。取得約0.2毫升骨髓液,塗在玻璃片上製成骨髓片。經染色後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正常人骨髓片上漿細胞很少,低於2%。如果漿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少者佔5%-10%,多者可達90%以上,特別是這些漿細胞的形態與正常的有顯著變化,這時本病的診斷可以肯定。這些腫瘤性的漿細胞在數量增多的同時,形態也有了改變,它們的體積比正常漿細胞大,外形常不規則,比較幼稚(處於漿細胞發育的早期階段),細胞核不止一個,可見2個、3個甚至多個,核內的核仁明顯,似有1-2個「大眼睛」樣。胞質內有空泡和染成紅色的嗜酸小體。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這類細胞內合成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細胞器很發達。有時也發現某些疾病的病人骨髓中漿細胞也高於正常人,其比例可>3%,但絕不超過10%。其形態都是正常的,一般均是成熟的漿細胞,這些屬於相對性的漿細胞增多或反應性漿細胞增多。前者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時,正常造血細胞減少,而漿細胞的比例相對增高。反應性漿細胞增多見於慢性炎症、病毒感染、風濕病、肝病、淋巴瘤和癌腫轉移等。此時必須注意與多發性骨髓瘤加以鑒別,以免誤診。由於骨髓瘤細胞在骨髓內的分布不是很均勻的,所以偶爾一次骨髓穿刺有時還不能切中要害,下不了結論,常需更換部位重復檢查。骨髓活組織檢查可以取出小塊骨髓組織,進行切片檢查。一般來說陽性率要高於骨髓穿刺塗片檢查,因而也常被醫師們採用。特殊類型的多發性骨髓瘤,如孤立性骨髓瘤、漿細胞瘤,在骨髓內並無彌散性的浸潤,所以一般常用部位的骨髓穿刺不可能獲得病變的證據,只有在病變的部位進行穿刺才能得到肯定的結果。盡管這些病人中的大多數最終也會發展為多發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