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

發布時間:2020-03-05 14:21:08

1、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培養需要購買專用培養基嗎

幹細胞相關的培養液都必須在5%CO2的氣體環境中培養使用。否則會對細胞產生影響。氣體是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生存必需條件之一,所需氣體主要有氧氣和二氧化碳。氧氣參與三羧酸循環,產生供給細胞生長增殖的能量和合成細胞生長所需用的各種成分。開放培養時一般把細胞置於95%空氣加5%二氧化碳混合氣體環境中。二氧化碳既是細胞代謝產物也是細胞生長繁殖所需成分,它在細胞培養中的主要作用在於維持培養基的pH值。大多數細胞的適宜pH為7.2-7.4,偏離這一范圍對細胞培養將產生有害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細胞耐酸性比耐鹼性大一些,在偏酸環境中更利於細胞生長。

2、骨髓基質細胞和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區別

骨髓基質細胞是存在於骨髓中的一類多能幹細胞,具有分化成骨細胞、軟骨細胞、脂肪細胞和其他幾種結締組織細胞(如腱細胞)。亦可轉分化成心肌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現已被歸為結締組織成體幹細胞。事實上,骨髓基質細胞中的間充質幹細胞數量是很少的,約占細胞總數的10萬分之一,其定向分化也不均一,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揭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及其初步分化的祖細胞或稱前體細胞(precusor, progenitor cells)具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特徵;此外,幹細胞具有多向分化及自我更新能力,其細胞復制分裂方式是不對稱分裂,這明顯不同於普通的細胞。通過貼壁法或Percoll等細胞分離介質只能獲得混合的骨髓基質細胞,只有應用免疫磁珠、流式細胞儀等將其進一步分離純化後,才能稱為骨髓間質幹細胞。(河南省幹細胞庫)

3、間充質幹細胞的主要特性

間充質幹細胞(MSCs)是屬於中胚層的一類多能幹細胞,主要存在於結締組織和器官間質中,以骨髓組織中含量最為豐富,由於骨髓是其主要來源,因此統稱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具有以下特性:
一、具有強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在適宜的體內或體外環境下具有分化為肌細胞、肝細胞、成骨細胞、脂肪細胞、軟骨細胞、基質細胞等多種細胞的能力。
二、具有免疫調節功能,通過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及產生細胞因子抑制T細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應 ,從而發揮免疫重建的功能。
三、具有來源方便,易於分離、培養、擴增和純化,多次傳代擴增後仍具有幹細胞特性,不存在免疫排斥的特性。
四、面目模糊,表面抗原不明顯,異體移植排異較輕,配型要求不嚴格。
正是由於間充質幹細胞所具備的這些免疫學特性,使其在血液病治療方面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通過自體移植可以重建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並且可避免免疫排斥反應。

4、骨髓巨噬細胞和間充質幹細胞的關系

單核細胞來源粒--單系祖細胞,經原單核細胞、幼稚單細胞階段分化成單核細胞,然後由骨髓釋放入血,在血中3~~4天後進入組織和漿膜腔轉變成巨噬細胞。二者是相同但在部位不同名稱不一樣,共同構成單核巨噬細胞系統。 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包括血液中
巨噬細胞\幹細胞\骨髓
單核細胞來源粒--單系祖細胞,經原單核細胞、幼稚單細胞階段分化成單核細胞,然後由骨髓釋放入血,在血中3~~4天後進入組織和漿膜腔轉變成巨噬細胞。二者是相同但在部位不同名稱不一樣,共同構成單核巨噬細胞系統。 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包括血液中

5、求問:BMSCs(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和MSCs(間充質幹細胞)有什麼關系呢?或者有什麼不同呢?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是指來源於骨髓的間充質幹細胞,而間充質幹細胞是各種間充質幹細胞的總稱,包括脂肪間充質幹細胞,臍帶血間充質幹細胞等。他們的關系就是: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是間充質幹細胞的一種類型。

6、間充質幹細胞的研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Friedenstein教授於1968年發現骨髓中存在一群干/祖細胞能支持造血和分化為骨細胞,在1974年體外培養獲得成果,這類貼壁培養的幹細胞呈漩渦狀生長;1988年將這類幹細胞命名為「骨髓基質幹細胞」。Caplan教授在1991年進一步把這類幹細胞命名為「間充質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的命名逐漸被廣泛接受和使用。也有學者認為間充質幹細胞的英文名稱為mesenchymal stromal cell,但是更多學者習慣採用mesenchymal stem cell。
1995年Caplan教授從惡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抽取並分離培養出這些貼壁的基質細胞,然後回輸到患者體內,觀察臨床效果並證明這些基質的安全性。這是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研究,是間充質幹細胞研究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使間充質幹細胞的研究從實驗室跨入到實際的臨床應用。
第二個里程碑式事件是1999年Pittenger等在science發表文章,首次證明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能分化為脂肪細胞、成骨細胞、軟骨細胞。這個研究成果激發了眾多研究者對間充質幹細胞的分化潛能的研究,比如分化為肝細胞、神經細胞、胰島β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
第三個里程碑式事件在於2002年發現了間充質幹細胞有強大的免疫抑制能力。隨後發現MSC本身具有低免疫原性,即使異體或跨種屬使用,均難於引起免疫排斥反應。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發現間充質幹細胞能促進調節性T淋巴細胞的增殖,使得免疫系統恢復免疫平衡狀態。間充質幹細胞的這些免疫特性,非常有利於用於治療免疫性疾病,包括移植排斥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四個里程碑式事件在於定義標準的統一。2006年國際細胞治療協和(ISCT)統一了間充質幹細胞的定義(也是鑒定標准),使得間充質幹細胞有了全球范圍的最低鑒定標准。只有同時符合這些標準的細胞,才能稱之為間充質幹細胞。這個定義包括三方面的內容:①,貼壁生長;②,細胞表面表達一些特異性抗原(標記物);③具有向脂肪細胞、成骨細胞、軟骨細胞分化的能力。
間充質幹細胞成為葯品上市為第五個里程碑式事件。2012年Osiris公司申報MSC作為葯品上市得到加拿大FDA的批准,適應症為兒童急性激素抵抗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隨後適應症擴大為成年人GVHD,並在紐西蘭、瑞士等國上市。MSC的臨床應用達到一個歷史性高度!雖然韓國在2011年就已經批准間充質幹細胞作為葯物上市,但由於韓國曾經出過一個很著名的幹細胞學術丑聞,導致幹細胞行業名譽受損,故不把韓國2011年的幹細胞葯物視為全球第一個幹細胞葯物。
總之,間充質幹細胞被各國政府批准為幹細胞葯物上市,就是對間充質幹細胞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認可。上市,並不意味著對間充質幹細胞研究的終止,反而是一種激勵和推動,鼓舞著眾多學者加深對間充質幹細胞本身的研究和治療疑難雜症的臨床研究,更好地造福患者。

7、間充質幹細胞能治哪些病

間充質幹細胞(MSCs)是屬於中胚層的一類多能幹細胞,主要存在於結締組織和器官間質中,以骨髓組織中含量最為豐富,由於骨髓是其主要來源,因此統稱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具有以下特性:
一、具有強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在適宜的體內或體外環境下具有分化為肌細胞、肝細胞、成骨細胞、脂肪細胞、軟骨細胞、基質細胞等多種細胞的能力。
二、具有免疫調節功能,通過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及產生細胞因子抑制T細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應 ,從而發揮免疫重建的功能。
三、面目模糊,表面抗原不明顯,異體移植排異較輕,配型要求不嚴格。
正是由於間充質幹細胞所具備的這些免疫學特性,使其在血液病治療方面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臍帶血保存機構 熱 .線: 4OO-6O7-7l2l)。通過自體移植可以重建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並且可避免免疫排斥反應。

8、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占骨髓內細胞的百分比

骨髓中BMSC含量很少,僅占骨髓內單個核細胞總數的0. 001%~0.01%,並隨年齡的增加而減少,
對59位平均年齡49歲的志願者研究發現,MSC佔有核細胞的2%[11],而在骨髓組織中僅佔到0.01%,且MSC在骨髓中的比例與年齡密切相關。出生時MSC與有核細胞的比例是1∶10000,10歲左右是1∶00000,30歲是1∶250000,50歲是1∶400000,到80歲是1∶2000000(見圖1)
[12]。
詳見http://wenku.baidu.com/link?url=4gMGC4X2Q5vM9c7BSDmhfrK5G6_xWK9X9LD4uiLeBvPW-iKg--aZrjknwDtCq-JYu8wDK

9、間充質幹細胞可以做體外血管生成實驗嗎

間充質幹細胞最早在骨髓中發現,隨後還發現存在於人體發生、發育過程的許多種組織中。目前, 我們能夠從骨髓、脂肪、滑膜、骨骼、肌肉、肺、肝、胰腺等組織以及羊水、臍帶血中分離和制備間充質幹細胞,用得最多的是骨髓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但骨髓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存在以下問題:隨著年齡的老化,幹細胞數目顯著降低、增殖分化能力大幅度衰退;制備過程不容易質控;移植給異體可能引起免疫反應;取材時對患者有損傷,患者有骨髓疾病時不能採集,即使是健康供者,亦不能抽取太多的骨髓。這都限制了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臨床應用,使得尋找骨髓以外其他可替代的間充質幹細胞來源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2006年,我國在胎盤和臍帶組織中分離出間充質幹細胞,這種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不僅保持了間充質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而且還具備如下優點:①胎盤和臍帶中的干/祖細胞更原始,有更強的增殖分化能力。②免疫細胞較為幼稚,功能活性低,不會觸發免疫反應及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③幹細胞易於分離,純度高,無腫瘤細胞污染。④擴增時培養體系能統一,便於質控。⑤可製成種子細胞冷凍,多次使用,冷凍後細胞損失小。⑥潛伏性病毒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及傳播幾率比較低。⑦採集時對產婦及新生兒無任何危害及損傷。⑧採集方便,易於保存和運輸,倫理學爭議少。這種胎盤和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有可能成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理想替代物,並具有更大的應用潛能。

10、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和造血幹細胞的區別是什麼?

首先來源不同

造血幹細胞一般來自骨髓、外周血和臍血;間充質幹細胞有三個主要來源:骨髓、脂肪組織、嬰兒出生時娩出的胎盤組織,其中,以胎盤中存量最多。
第二兩者的可分化的方向不同
造血幹細胞一般來講只會分化為血細胞;間充質幹細胞能誘導分化形成多種組織細胞,譬如骨細胞、軟骨細胞、肌肉細胞、脂肪細胞和神經細胞等,而一般成體幹細胞只能分化形成一種細胞。所以,間充質幹細胞也被稱為「多能」幹細胞。
第三兩者的特性及用途不同
目前來講,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的免疫原性要比造血幹細胞的低。
造血幹細胞移植廣泛應用於血液系統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在其它實體瘤的治療中,比如淋巴瘤,生殖細胞瘤,乳腺癌,小細胞肺癌,主要應用於常規治療失敗或復發難治以及具有不良預後因素的患者。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具有較強的免疫調節作用,促進造血恢復功能,修復損傷或病變的組織器官。
因為間充質幹細胞能夠分化形成多種不同細胞,其未來在幹細胞治療和再生醫學領域中的應用范圍更為廣闊。

與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