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體檢血常規檢查說血小板增高!是不是什麼血液病啊?
就是白細胞和血小板,與標准值稍有差異。不過這還遠遠沒有達到,超過標准差異30%的標准。把心放在肚子里吧,該吃吃該喝喝。病都是自己琢磨出來的,保持一個陽光的心態。一切都不是事啊。
2、白血病的早期症狀
找到匹配的骨髓,進行骨髓移植,但希望很渺茫。下面跟你簡單講講白血病的種類和治療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又叫「血癌」特徵是造血組織(骨髓,脾,淋巴結)內白細胞無限增生,並侵犯到全身各組織器官,同時周圍血液里的白細胞明顯增多,並出現幼稚的白細胞。又根據病情的急緩和骨髓中原始白細胞的多少,可分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兩種。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人有發熱,貧血,和出血三大症狀,肝,脾,淋巴腫大,還有內出血和顱內出血是白血病致命的原因。治療急性白血病的常用葯:長春新鹼,阿糖胞苷,環胞苷,環磷醯胺,紅比黴素,氨甲喋呤,強的松,不同的白血病用不同的葯物。
慢性白血病:起病較隱匿,血液中的白細胞明顯增加,主要的是比較成熟的幼稚白細胞。慢性的白血病早期是沒有什麼症狀的,治療慢性白血病的常用葯;馬利蘭初用劑量4-6毫克可。根據白細胞計數調整劑量一般總量到100毫克才見緩解
慢性白血病發病年齡比較大,病程長,發展緩慢,如病情穩定不要治療隨訪觀察
3、再生障礙性貧血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簡稱再障。系多種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礙,導致紅骨髓總容量減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症。據國內21省再生障礙性貧血(市)自治區的調查,年發病率為0.74/10萬人口,明顯低於白血病的發病率;慢性再障發病率為0.60/10萬人口,急性再障為0.14/10萬人口;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多見;男性發病率略高於女性。 一般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發熱(高燒或低燒),並伴有走路乏力,頭暈等症狀。[1]再障可根據臨床表現、血象和骨髓象不同綜合分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
(一)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起病急,進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發熱為首起及主要表現。病初貧血常不明顯,但隨著病程發展,呈進行性進展。幾乎均有出血傾向,60%以上有內臟出血,主要表現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視力障礙)和顱內出血。皮膚、粘膜出血廣泛而嚴重,且不易控制。病程中幾乎均有發熱,系感染所致,常在口咽部和肛門周圍發生壞死性潰瘍,從而導致敗血症。肺炎也很常見。感染和出血互為因果,使病情日益惡化,急性再障最常用的是抗胸腺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細胞球蛋白治療(ALG)。
(二)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起病緩慢,以出血為首起和主要表現;出血多限於皮膚粘膜,且不嚴重;可並發感染,但常以呼吸道為主,容易控制。若治療得當,堅持不懈,不少患者可獲得長期緩解以至痊癒,但也有部分病人遷延多年不愈,甚至病程長達數十年,少數到後期出現急性再障的臨床表現,稱為慢性再障急變型。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一組起源於造血髓系定向幹細胞或多能幹細胞的異質性克隆性疾患,主要特徵是無效造血和高危演變為急性髓系白血病,臨床表現為造血細胞在質和量上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變化。其具體臨床表現為貧血,可伴有感染或出血,部分病人可無症狀。部分患者可有肝,脾,淋巴結輕度腫大,少數患者可有胸骨壓痛,肋骨或四肢關節痛。血象可呈全血細胞減少,或任何一系及二系血細胞減少。 1982年由FAB協作組建議確立病名,並將MDS分為五型:難治性貧血;難治性貧血伴環狀鐵粒幼細胞增多;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轉變中的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MDS發病率約10/10萬~12/10萬人口,多累及中老年人,50歲以上的病例佔50%~70%,男女之比為2:1。MDS30%~60%轉化為白血病。其死亡原因除白血病之外,多數由於感染,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屬中醫「虛熱」,「血症」,「內傷發熱」,「瘀症」范疇。
兩病西醫明確診斷後,中醫治療尚可,不太好治。應人而宜,無特效方案。
4、白血病的發病症狀
1、病毒感染 近十年來的研究提示白血病很可能是病毒引起的。病毒引起禽類、小鼠、大鼠、豚鼠、貓、狗、牛、豬、猴的白血病,此外,目前認為C型RNA腫瘤病毒與人類白血病的病因有關。
2、電離輻射 日本廣島、長畸原子彈爆炸後的白血病發病率明顯增高。離爆炸中心越近,發病率越高。此外,大劑量放射線局部治療類風濕性強直性脊椎炎,白血病發生率在治療組中比對照組高10倍,而其發病機會與照射劑量密切相關。某些國家報道放射科醫師患白血病較多。
3、化學因素 某些化學物質如苯和氯黴素等通過對骨髓損害,也可誘發白血病。急性白血病與口服氯(合)黴素可能有關。其它尚有氨基比林、磺胺葯、保泰松、223、樂果等。
4、遺傳因素 文獻報道先天性痴呆樣愚型者發生白血病較正常兒童高15-20倍;其它伴有染色體異常的先天性疾病如Bloom綜合征、Fanconi綜合征、Klinefelter綜合征等患者中白血病的發病率也均較高。有少數家族性和先天性的白血病。
早期症狀
1、起病突然 白血病起病多急驟,病程短暫,尤以兒童和青年為多。
2、發熱 急性白血病的首發症狀多為發熱,可表現為弛張熱、稽留熱、間歇熱或不規則熱,體溫在37.5~40℃或更高。時有冷感,但不寒戰。
3、出血 是白血病的常見症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齦、皮下、眼底常見,也可有顱內、內耳及內臟出血。
4、貧血 早期即可發生貧血,表現為面色
5、什麼是乾燥綜合症 乾燥綜合症 乾燥綜合症出現血尿
請問如果確診乾燥綜合症後,能住院檢查並治療嗎
甘肅省人民醫院免疫風濕科王晉平:應該住院系統檢查,合理安排治療,有效控制病情後,再到門診隨診治療為好。患者: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症狀、就診醫院等):
原發乾燥綜合症3個月,剛剛確診,自感全身狀況很差,有神經和腎臟的侵害,請問能住院檢查治療嗎
6、常見的血液病有哪些
你不要害怕.常見的血液病分1. 紅細胞疾病: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葯物性溶血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急性失血性貧血、慢性病貧血、血色病等;
2. 白細胞疾病:白細胞減少症、粒細胞缺乏症、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惡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惡性組織細胞病、多發性骨髓瘤等;
3. 出血性疾病:單純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無力症、血友病、獲得性凝血機制障礙性疾病等;
4. 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症等。
就是這些了吧,還有的我就不清楚!
再細一些的有急性粒細胞、慢性粒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等。你說的身體不知何故出現青,不能說明就是血液病。因此你不要著急。你去醫院看醫生,一切就明白了。
7、血液病包括那些病?
血液系統疾病有紅細胞異常的疾病,包括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又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陣發性夜間血紅蛋白尿、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白細胞異常的疾病,有白細胞減少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血小板異常的疾病,包括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漿細胞病包括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意義未明的單克隆丙種球蛋白血症。淋巴系統疾病包括B細胞淋巴瘤與T細胞淋巴瘤,凝血異常機制的疾病,包括血友病A與血友病B。血液病還包括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以及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骨髓纖維化等。
8、再生障礙性貧血有哪些症狀
再生障礙性貧血有哪些症狀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症狀有:全身無力、發熱、肺內出現感染、消化帶出血等臨床表現。出現這些症狀,一定及時去醫院檢查。
9、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 多發性骨髓瘤IgA/k輕鏈型 多發性骨髓瘤剛確診,以後該如何治?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骨髓穿刺與活檢相關知識 骨髓穿刺是指通過專用穿刺針具在髂後上棘或髂前上棘、胸骨、腰椎棘突、脛骨等部位抽取極少量(一般為0.2cc)骨髓液進行化驗檢查,是診斷血液病等疾病最為常用的一種常規檢查方法,其價值等同於心內科的心電圖、心臟彩超,呼吸科的X線胸片,消化科的B超或胃鏡檢查。骨穿抽取的並不是「脊髓液」,而是骨髓液(其作用僅僅是造血)。除了胸骨穿刺外,其它部位骨髓穿刺的安全性明顯高於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穿等穿刺檢查,其對人體的影響明顯小於X線攝片、CT檢查和核素掃描,經數十年大量臨床實踐及科學實驗證明,骨髓穿刺對人體無任何不良影響,不會傷身體,亦無明顯後遺症,更不會引起癱瘓、殘疾或危及生命等。骨髓活檢是確診和鑒別再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低增生白血病、骨髓轉移瘤等重要手段。骨髓活檢的操作與骨髓穿刺相似,且一樣安全、無不良反應和後遺症。除了血友病凝血機制嚴重異常者外,任何病人(包括危重病人)如有必要均可進行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檢,並不影響其病情。另外,由於病情特殊等原因,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檢可能失敗或「干抽」,或由於再障、骨髓瘤等患者體內不同部位的骨髓情況常常不同,故很有必要進行多部位反復穿刺來確診。由於骨髓塗片或活檢後,所取出的「東西」(標本)需經過固定、切片、一系列化學染色、單克隆抗體檢測等以後,再進行醫學分析,故需要一些時間(骨髓穿刺塗片3天左右、骨髓活檢7天左右)才能出結果。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