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骨髓炎多長時間能治療好?需要很久嗎?
金冠醫生表示:慢性骨髓炎的治療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慢性骨髓炎主要是由於急性骨髓炎遷延而來的,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要全身的抗感染治療,而且抗感染治療的療程比較長。並且每個病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治療的時間也有所不同。
2、骨髓炎怎麼治療
骨髓炎的治療中醫靶位體液滲透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不使用手術避免了給患者帶來創傷,走傳統的的內病外治的捷徑。直接作用在患者以恆定的濃度和極強的穿透力,將患部的細菌的炎性物質清除,促進患部的血液循環,解決骨與軟組織的血液供應。使病患區的到營養物質的供應,改善骨與軟組織修復生長環境。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增加骨與軟組織的癒合能力,由里及外的癒合能力,達到治療骨髓炎的目的。
3、慢性骨髓炎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慢性骨髓炎是發生於骨組織的慢性感染,引起骨髓破壞、骨質壞死、骨膜穿破、皮膚破潰,可採用手術方法進行病灶清理、死骨清除、連續灌洗術。對皮膚、軟組織缺損嚴重,創面深陷呈漏斗狀者應行帶蒂肌瓣填充術,方能消滅死腔。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一般採用手術、葯物的綜合療法,即改善全身情況,控制感染與手術處理。
4、慢性骨髓炎能治好嗎?這病實在是受罪!
自古以來,中醫在治療骨髓炎方面都發揮著它博大精深的功效,只要選對正確的治療方法和葯物,骨髓炎是能夠治癒的,建議選擇中醫外治,請參考。
5、慢性骨髓炎能治好嗎?慢性骨髓炎還能活多久?
在治療慢性骨髓炎方面,中醫自古以來就發揮著它博大精深的功效,只要選對正確的治療方案和葯物,骨髓炎能夠治癒,建議選擇中葯外用治療,請參考。
6、慢性骨髓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一般採用手術、葯物的綜合療法,即改善全身情況,控制感染與手術處理。由於重病長期卧床,尤其在血源性急性發作後,極需改善全身情況。除用抗菌約物控制感染外,應增進營養,必要時輸血,手術引流及其他治療。
葯物應用宜根據細菌培養及葯物敏感試驗,採用有效的抗菌葯物。
如有急性復發,宜先按急性骨髓炎處理,加強支持療法與抗菌葯物的應用,必要時切開引流,使急性炎症得以控制。
無明顯死骨,症狀只偶然發作,而局部無膿腫或竇道者,宜用葯物治療及熱敷理療,全身休息,一般一、二周後症狀可消失,無需手術。
如有死骨、竇道及空洞、異物等,則除葯物治療外,應手術根治。手術應在全身及局部情況好轉,死骨分離,包殼已形成,有足夠的新骨,可支持肢體重力時進行。手術原則是徹底清除病灶,包括死骨、異物、竇道、感染肉芽組織、疤痕等,術後適當引流,才能完全治癒骨髓炎。骨髓炎手術一般滲血多,要求盡量在止血帶下進行,作好輸血准備。
(一)病灶清除開放引流法在過去,常用奧爾(orr)氏開放手術法,目的在清除病灶,消除死腔,充分引流,以利癒合。即徹底去除竇道、疤痕組織、死骨、異物,亂除死腔中的肉芽組織,切除不健康的骨質及空腔邊緣,使之呈碟形。但應注意不可去除過多骨質,以免發生骨折。並注意少剝離骨周圍軟組織如骨膜等,以免進一步影響循環妨礙癒合,傷口不予縫合,用油紗布填充,外用石膏固定。2周後更換敷料,以後每4~6周更換一次,直至愈至。此法有一定缺點即傷口長期不愈需多次換石膏,臭味較大,鄰近關節被固定過久,引起僵硬,肌肉萎縮,疤痕也較大。在小部分病人,如軟組織缺損過大,或不能縫合皮膚時,仍有使用價值。
(二)清除病灶、滴注引流法1956年以來我院採用的改進的方法,在徹底清除病灶,死腔碟形化後,洗凈傷口,只定點縫合皮膚,不分層縫合。傷口內放兩根細導尿管或塑料管,術後其中一根用生理鹽水滴注引流(圖3-198),每1000毫升生理鹽水內加青黴素80萬單位,一日約2000毫升,另一根作負壓吸引。當患者體溫降至正常後一周左右。由於傷口有充分滴注沖洗引流,感染容易控制,骨腔凝血機化,而後骨化。大多數病人傷口在一月內得到癒合。少數術後傷口不愈或復發的病人,大多是由於清除病灶不徹底引起的。再次手術徹底清除病灶和滴注引流後可獲成功。術後傷口縫合不可過緊,必須保持不斷滴入,同時又能流出,以免引流不暢。滴注引流法的缺點是容易沾濕被褥,因此要防止潮濕,以免病人受涼,一般採用多量敷料吸水,塑料布和護架保護被褥。如用兩根細導尿管,一根滴入液體,另一根用負壓吸出(如胃腸減壓器),可減輕上述情況。
(三)消滅死腔的手術股骨、脛骨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在病灶清除術後如死腔很大,可用帶蒂肌瓣充填死腔。勿損傷該肌瓣的血管神經,肌瓣不宜太大,避免蒂部扭轉。
(四)病骨切除有些慢性骨髓炎,如肋骨,腓骨上端或中分、髂骨等。可考慮採用手術切除病變部分。
(五)截肢在感染不能控制,患肢功能完全喪失,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時,經慎重考慮後,方可採用。
火器傷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處理,要徹底清除病灶,用滴注引流法根治。
7、慢性化膿性骨髓炎怎樣治療?
【概述】化膿性骨髓炎是指骨髓、皮質骨和骨膜因化膿性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多是急性化膿性骨髓炎遷延而成。在大部分患者,全身症狀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暢時,才有全身症狀表現。一般症狀限於局部,頑固難治,甚至數年或十數年仍不能痊癒。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約佔75%,其次是溶血性鏈球菌約佔10%,其他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肺炎雙球菌都能引起骨髓炎。
本病中醫稱之為附骨疽,是一種毒氣深沉,附著於骨的化膿性疾病,也稱附骨癰、貼骨癰。因其部位不同,命名亦異,如生在大腿外側的叫附骨疽,生在大腿內側的叫咬骨疽,只生在股脛部的叫股脛疽。又因潰後常脫出敗骨,所以又有多骨疽之稱。
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身體羸弱,氣血不充,腎精耗竭,骨髓空虛,加之外感六淫,餘毒流注,外來傷害等誘因而發病。
【治療】1.熱毒內蘊證(初期)
【症狀】寒戰高熱,患肢腫脹、劇痛,功能受限,重者神昏譫語,舌質紅或紅絳,苔黃或黃膩。【方一】①萆薢化毒湯合②黃連解毒湯【來源】①《瘍科心得集》②《外台秘要》【組成】萆薢10克,當歸10克,丹皮10克,牛膝10克,防己10克,木瓜10克,薏苡仁10克,秦艽10克;黃連9克,梔子9克,黃柏6克,黃芩6克。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萆薢、薏苡仁利水滲濕,清熱排膿;防己、木瓜、秦艽清熱除濕,和胃通絡;當歸、丹皮清熱涼血,散瘀消腫;牛膝活血,利尿通淋,並引邪熱下行。諸葯合用,共奏清熱利濕,消癰排膿之功。黃連清瀉心火,黃芩清上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導熱下行。四葯合用,共奏瀉火解毒之功。
【按語】濕重者,加石菖蒲、茯苓;便秘者加大黃瀉下實熱;發斑者,加生地、丹皮、玄參清熱涼血。2.熱毒成膿證(成膿期)
【症狀】局部紅腫灼熱,壓痛明顯,或有波動感,舌紅質干,苔黃膩,脈滑數。【方一】仙方活命飲【來源】《校注婦人良方》【組成】金銀花25克,當歸尾6克,赤芍6克,乳香6克,沒葯6克,白芷6克,防風6克,炙穿山甲6克,炒皂角刺6克,天花粉6克,貝母6克,甘草6克,陳皮9克。
【功效】清熱化濕,和營托毒,消腫潰堅。
【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為君葯;當歸尾、赤芍、乳香、沒葯、陳皮活血散瘀,理氣化滯,消腫止痛,共為臣葯;白芷、防風疏散風熱,使熱毒從外透解;花粉、貝母清熱散結;穿山甲、皂角刺通行經絡,消腫潰堅,均為佐葯;甘草為使葯,助君葯清熱解毒,又調和諸葯。加酒煎服,是借其活血通絡以助葯效。
【按語】膿未成者,服之可消,膿已成者,服之可潰。瘡瘍潰後,則不可再用。脾胃素虛,氣血不足均應慎用。除煎煮取汁內服外,其葯渣可搗爛外敷。
3.正虛毒滯證【症狀】開始膿液稠厚腐臭,熱退痛緩,部分患側膿水淋漓,經久不愈,形成死骨,難以脫出,轉為慢性骨髓炎,並伴有虛熱、盜汗,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方一】托里消毒散【來源】《外科正宗》【組成】人參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黃芪15克,當歸15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銀花15克,白芷10克,甘草10克,皂刺10克,桔梗10克。
【功效】益氣補血,托里排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黃芪、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托毒排膿;川芎、當歸、白芍養血和血,養血托毒;皂刺、桔梗、白芷透膿潰堅;銀花清熱解毒。諸葯合用,共奏補益氣血,托里透毒之功。
【按語】本方是外科托法中補托的代表方劑,適用於癰腫膿未成和膿已成之早期。
4.餘毒內蘊證【症狀】適用於慢性骨髓炎急性發作時,有寒戰高熱,局部紅腫疼痛,膿流不暢,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方一】四妙丸加味方【來源】《浙江中醫雜志》1988年第2期。
【組成】黃柏10克,蒼術10克,牛膝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防己10克,生薏米30克,丹參15克,萆薢15克。
【功效】清解餘毒,托毒排膿,利濕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黃柏、蒼術、牛膝、薏米清熱利濕;丹皮、赤芍、丹皮清熱活血,活血化瘀;防己、萆薢祛風除濕。
【按語】本方以發病急,皮下結節,灼熱紅腫,發熱,口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畏寒發熱頭痛、咽痛者,加牛蒡子、薄荷、桔梗;關節酸痛者,加羌活、獨活、威靈仙、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