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值骨髓原理是什麼?
什麼是骨髓?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骨髓有什麼作用?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處於一種不斷的新陳代謝中,老的細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細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產生生成各種細胞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通過分化再生成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等,簡單的說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什麼是骨髓移植?骨髓移植,簡單地說就是將正常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不正常或失去造血功能的骨髓里,恢復病人的造血機能。骨髓移植主要用於治療那些疾病?骨髓移植是一種相當先進的治療方法,主要用來治療急慢性白血病、嚴重型再生不良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以及現在更進一步嘗試治療轉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骨髓的來源骨髓移植有自體骨髓移植和異體骨髓移植之分,顧名思義,自體骨髓移植的骨髓來自患者本人,異體骨髓移植的骨髓來自捐獻著。
2、血液的生成原理(造血)
血液的生成很有趣,就像田徑場上的接力跑,參與者有胚胎的卵黃囊、肝、脾、腎、淋巴結、骨髓等。造血始於人胚的第3周,此階段還沒有什麼器官形成,一個叫卵黃囊的胚胎組織擔起造血的第一責任。
人胚第6周,人體器官形成,肝臟接著造血。人胚第3個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個月後,骨髓開始造血,這是人體最重要的造血組織。出生後,肝、脾造血停止,骨髓負起造血的全部責任。
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它們各司其職,但都來自同一種細胞——多功能幹細胞。由這種細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變為在血管里流動的各種終末血細胞。
每個人體內的血液,都是自己體內產生的,不是由母體血液流入胎兒血管先天帶來的。
胎兒早期發育時,在其胚胎體內部,就逐步產生了自己的造血中心。當胚胎發育到第三周時,卵黃囊壁上的血島就是第一個造血的中心,這個中心的造血期到第九周為止。胚胎發育到第六周時,肝臟開始造血,9-24周的胎兒,肝臟是主要的造血場所。肝臟造血以紅細胞為主,同時也少量生成粒細胞和巨核細胞,但不生成淋巴細胞。在這期間,脾、腎、胸腺和淋巴結等處也參與造血。脾臟產生於胚胎第三個月,開始以生成紅細胞為優勢,以後也生成一定數量的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胸腺為人體周圍淋巴組織提供前T細胞,這就是為身體生成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細胞的來源。淋巴結參與早期生成紅細胞,但到胚胎發育進入第四個月後,就成為終身造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器官。當胚胎發育進入第四個月以後,骨髓開始造血,到第五個月以後,肝、脾造血功能逐步減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為紅細胞、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的主要生成器官,同時也產生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 胎兒出生以後,肝臟造血功能很快停止,但脾臟仍是終身造淋巴細胞的器官,而骨髓則是人體最重要的造血器官。在正常情況下它不僅生成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同時也生成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骨髓每秒鍾可造出1700萬個血細胞。
人體血液中所有不同的血細胞,都是來自於肝臟、骨髓和胸腺里的始祖細胞——多能幹細胞及由此移行的定向幹細胞。這就是人體血液產生的基本道理。
3、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造血功能衰竭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骨髓造血幹細胞不能正常的增殖分裂,無法生產出正常數量的血細胞,致使病人外周血中出現三系減少的情況,也就是外周血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都出現明顯降低的情況。造血功能衰竭以後可以採取兩種辦法治療,第一種辦法,對症治療,給病人及時補充紅細胞、血小板。如果白細胞數量減少引起感染,就可以給予抗感染治療。第二種辦法,對因治療,如果是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出現的造血功能衰竭,就可以服用環孢素、康力龍等葯物治療。急性再障還可以用抗淋巴細胞球蛋白治療,或者應.用骨髓移植治療。如果是化療以後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就需要給予各種刺激因子,包括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等葯物治療。骨髓造血功能差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貧血、感染、出血等症狀。如出現相關症狀,建議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以明確病因,並進行相應的治療。患者在明確病因前可通過輸注紅細胞改善貧血症狀,也可使用止血葯物使出血停止;如血小板嚴重減少,患者可輸注血小板。此外,患者還需進行各種相關檢查以明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病因,進行相應治療。首先講一下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概念吧,骨髓的造血功能是指機體製造血液的能力,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也就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骨髓生產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的能力極度低下,導致了外周血的三系減少,引起一系列的臨床症狀。1.白細胞減少:在血常規中,白細胞總數低於3.5×10^9/L,中性粒細胞數目低於1.8×10^9/L,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降低,導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各種感染,反復的出現發熱,嚴重時甚至引起敗血症。2.紅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會引起患者貧血的症狀,比如頭暈、乏力、面色蒼白、耳鳴、心慌、氣短、食慾下降、月經不規律、嗜睡、頭疼、記憶力下降等等。3.血小板減少:血小板減少會引起各種出血,表現為皮膚上的出血點,或者片狀的瘀斑,口腔粘膜的出血,牙齦滲血,鼻粘膜出血,嚴重的還會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或者黑便,泌尿系的出血,表現為血尿,最害怕的出血就是腦出血,這些往往是最危及生命的。以上就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症狀,這個疾病需要做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檢來確診。最常見的疾病就是再生障礙性貧血,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急性造血功能停滯。無論哪種情況,都需要積極的刺激骨髓造血功能,預防各種感染和出血。
4、骨髓是骨頭么?為什麼能造血?是哪一根骨髓可以造血?
骨髓不是骨頭,是骨的一部分,骨髓分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黃骨髓在一定情況下可以轉化成紅骨髓(如人體大量出血)
肝臟也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但是肝臟造血是在胚胎時期,就是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
5、骨髓的功能是什麼
骨髓的作用:造血。能產生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等。
6、人為什麼會有造血功能?
造血幹細胞是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的鼻祖,是高度未分化細胞,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幹細胞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們(如白血病)。因為造血系統原始細胞惡性增生、不會凋亡,從而導致了白血病發病,而救助他們的方法就是將這些惡性細胞全部殺滅,但是化療是敵我不分得,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正常的造血幹細胞,導致人體血細胞缺乏,危及病人生命。當病人需要根除白血病時,就要一次性殺滅癌細胞,但是這樣超大劑量的化療往往也將正常幹細胞殺滅的寥寥無幾。為了讓病人盡快恢復造血功能,挽救生病就需要輸注造血幹細胞,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骨髓移植。但是自體的骨髓移植雖然成功率大,排異反應小,但是在採集的時候難免會混雜有白血病細胞,造成以後復發的來源,所以有時需要進行異基因骨髓移植。但是不是任何人的骨髓拿來都可以移植的,如果兩個人免疫標記相差太大就會造成過強的排異反應,使得移植失敗,病人死亡。您在血液中心採集的幹細胞樣本,將會送到骨髓庫進行基因存檔,當有病人需要異基因骨髓移植,而他和您的骨髓配型相近的話,血液中心會通知你捐獻幹細胞,也就是獻骨髓。它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對身體也無害,就是將您的血液循環到一個採集機器中,機器自動採集,就像獻血一樣,一般150ml足夠了
7、人體骨髓造血功能是怎樣被發現的?
盡管顯微鏡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標志著現代血液學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發現和血細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幾千年來,無論是詩人、哲學家,還是醫生都將血液與生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們推測血液或是由於呼吸了大自然中的靈氣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華轉變而來,然而,他們並沒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來源。
應當說人類在很久以前就認識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們吃動物的骨髓,認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骨髓是由飲食水谷的精液與腎氣和合,滲入骨空後轉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補益腦髓。在西方,骨髓被認為是產生人體天然熱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亞說:「你的骨無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們似乎意識到骨髓與血液之間有某種聯系。在19世紀初,已有醫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補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紀中葉,骨髓產生血液的奧秘才分別由德國醫學家紐曼和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揭開。
紐曼曾在1868年10月10日出版的《醫學科學通報》上發表題為《關於骨髓在血液形成中的作用》的論文中,報道了骨髓中有大量的有核紅細胞,而有核紅細胞是血液中紅細胞,的前身,因此他推斷骨髓是紅細胞的生產基地。幾乎與此同時,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也證實了有核紅細胞是無核紅細胞的前身,此外他還指出白細胞也是由骨髓細胞生成的。紐曼和比佐澤羅的發現立即引起了醫學界的極大興趣,許多醫學家開始進一步深入研究血液細胞的起源問題,並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理論。例如有人認為紅細胞是白細胞核瓦解的產物,也有人提出紅細胞是由原始細胞吞噬了血紅蛋白後形成的,還有人堅持紅細胞是在肝臟中形成的觀點。盡管這些認識現在看來都是不正確的,但是,在當時正是這些不同觀點之間的爭論,有力地推動了血液學研究的深入。
既然成熟的無核紅細胞是由幼稚的有核紅細胞轉變而來,那麼這種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也就是說有核紅細胞是怎樣變成無核紅細胞的呢?有人認為,實際上核並沒有消失,只不過變換了形式,而不再可見。而支持核消失的學者又分成兩派:以紐曼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紅細胞在成長過程中核被細胞自己再吸收;比佐澤羅支持的一派則主張,核是在成熟過程中被逐出細胞。由於研究手段的限制,當時兩派都很難拿出足夠的證據駁倒對方,加之他們各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去做,不久這個爭論便不了了之。直到20世紀中期,隨著顯微照相技術的發展以及後來電子顯微鏡的應用,人們才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了解。現在的研究結果支持比佐澤羅等人核在成熟過程中被逐出細胞的觀點。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骨髓是製造血液細胞的大本營。骨髓每天可產生2000億個紅細胞;100億個白細胞和4000億個血小板。如同深藏在地下岩層中的石油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本保證一樣,骨髓是人體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動的基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