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漿細胞增多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漿細胞是由B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後,轉化為原漿細胞,原漿細胞經分化、繁殖、經幼漿細胞階段,進化為成熟漿細胞。正常情況下,漿細胞只能在骨髓中見到,而不出現在循環血液中。骨髓漿細胞增多通常是骨髓漿細胞的異常增多,骨髓漿細胞的異常增多會導致骨髓漿細胞瘤。如高劑量的電離輻射,慢性抗原性物質刺激和病毒感染,再就是由於病毒感染、變態反應性疾病、結締組織疾病結核病及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肝病、惡性腫瘤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造血系統疾病。
2、骨髓瘤細胞從哪兒來
骨髓瘤是怎麼得的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漿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骨髓內有異常漿細胞(骨髓瘤細胞)的增殖,引起骨骼破壞(溶骨性改變),血清或尿的蛋白電泳出現單株峰(M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尿內出現本周蛋白;最後導致貧血和腎功能損害。我國骨髓瘤發病率約為1/10萬,低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約4/10萬)。發病年齡大約在50~60歲之間,40歲以下者較少見,男女之比為3:2。那麼,骨髓瘤是怎麼得的?
以下是專家總結的幾點多發性骨髓瘤病因:
1、多發性骨髓瘤好發年齡多為40歲以上,男多於女。
2、病變前期可無明顯症狀,僅存在血沉增快、貧血、蛋白尿等症狀。 3、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有可有骨關節、腰背疼痛、顱骨、胸肋骨瘤形成,以胸肋、鎖骨連接處發生串珠樣結節及溶骨性鑽鑿樣或鼠咬狀圓形骨質缺損為特徵,可出現病理性骨折、截癱、肋間及坐骨神經痛等。
4、多發性骨髓瘤可損害腎臟而造成蛋白尿、腎小管病、腎病綜合征、尿毒症等。
5、因血液粘稠度增高而引起頭暈、頭痛、視力障礙、胸悶、眩暈、出血等都為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
6、多發性骨髓瘤還易引起肺部、泌尿系感染。
至於造血前體細胞發生惡變的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有眾多證據表明MM的發生與癌基因有關。
特別提醒:
不明原因的骨痛或貧血,以及不明原因的蛋白尿和腎功能不全,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如經治療無好轉,最好到血液科就診。此外,還應堅持定期體檢,常規的體檢套餐都有生化、尿檢兩個項目,如果檢查顯示球蛋白指標異常,應到血液科排除骨髓瘤的可能性。
淋巴因子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白細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與骨髓瘤的關系在近年來受到重視,B細胞的增生,分化,成熟至漿細胞的過程與多種淋巴因子有關,推測IL-6等淋巴因子分泌的調節異常可能與MM的發病有關,基於此點,有人試用IL-6抗體治療MM,療效尚待評估。
通過以上骨髓瘤是怎麼得的介紹,大家應該了解到平時做好預防保健措施的重要性所在,只要我們能夠在平時多加以注意,再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都會達到增強身體免疫力的作用。
3、為什麼原始細胞很少,骨髓中的原始細胞從哪裡來的呢
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哪些細胞
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
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
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
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
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
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
4、骨髓中有漿細胞3.5,說明是骨髓瘤嗎
初步可以判斷是骨髓瘤,但還需要其他檢查結果,並判斷分型。
主要標准
組織學活檢證實漿細胞瘤
骨髓漿細胞增多 ≥30%
過量M蛋白存在
-IgG>3.5 g/dL(血清)
-IgA >2 g/dL(血清)
-輕鏈 (本周氏蛋白) ≥1 g/24小時
次要標准
骨髓漿細胞增多 10%~29%
M蛋白存在,但未達到主要標准中的規定
溶骨性病變
血清中正常免疫球蛋白減少(低丙種球蛋白血症)
-IgM<50 mg/dL
-IgA <100 mg/dL
-IgG<600 mg/dL
要確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必須至少符合:
1個主要標准+1個次要標准,或3個次要標准
5、漿細胞是如何產生抗體的?是分化而來的嗎?
漿細胞是由B細胞對於CD4淋巴細胞的刺激異化而來,因此也稱漿B細胞(Plasma B cell)。抗原入侵後,B細胞起到一個APC(抗原呈遞細胞)的作用,吞噬了相應的抗原。
此抗原被B細胞的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吸收後,在吞噬體(phagosomes)中因和溶酶體(lysosomes)結合而分解,釋放出附著在抗原上的蛋白酶。
此酶分解了抗原後,抗原的碎片就附著在MHC II(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II)分子上,並出現在其外表面。一旦出現在MHC II分子外表面,CD4輔助型T細胞就和MHC II/抗原分子結合,並激活B細胞。該激活過程包括B細胞異化為漿細胞以及緊接下來的抗體生成過程以消滅抗原。

(5)骨髓中的漿細胞是哪裡來的擴展資料
祖B細胞→前B細胞→未成熟B細胞→成熟B細胞→活化B細胞→漿細胞。可見,B細胞應該包括漿細胞。
成熟B細胞未接受抗原刺激,不能產生抗體,但是漿細胞也不適用於細胞融合。有研究證實,小鼠注射抗原後7~8d產生抗體達到高峰,也就是7~8d後漿細胞產生達到高峰,但是取此時的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效率很低。若取免疫後3d的細胞,則融合的效率最高。
而此時的B細胞正處於從成熟B細胞向漿細胞分化的時期,也就是活化B細胞時期。所以,用於細胞融合的是接受過抗原刺激的活化B細胞。
6、5.血小板來源於骨髓中的 a.漿細胞 b.單核細胞 c.巨核細胞 d.巨噬細胞 e.組
【答案】C
【解析】血小板來源於骨髓巨核細胞,血小板進入血循環後,約有三分之一貯存在脾臟內。血小板半存活期為3.7~4.0天,衰老和消耗的血小板主要在脾臟內被清除。
7、病理學中的巨噬細胞和漿細胞的組織來源
都是來源於骨髓,一個是來源於髓系,向B細胞分化,進入外周血成為B淋巴細胞,最後進入組內織繼續分容化至終末成熟階段,即漿細胞,另一個來源於單核系,進入外周血成為單核細胞,最後進入組織繼續分化成為巨噬細胞,即平時經常說的單核-巨噬細胞。這里要提一下的是,巨噬細胞是組織細胞的一種,另外還有來源於骨髓外的組織細胞,分化成熟後與巨噬細胞有相似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