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炎中醫療法

骨髓炎中醫療法

發布時間:2021-06-25 18:56:25

1、慢性骨骨髓炎中醫

疽之生於筋骨部位的稱為「附骨疽」。多因風寒濕阻於筋骨,氣血凝滯而成。 其症初起見寒熱往來,繼則筋骨疼痛,表面不紅不熱,但痛如錐刺,不能屈伸轉動,久則寒郁化熱,腐肉成膿,而外形仍漫腫無頭,皮 色不變。潰後稀膿淋瀝不盡,不易收口,易形成瘺管和死骨,待死骨脫出後,才能逐漸癒合,類於化膿性骨髓炎 .
 凡毒氣深沉,結聚於骨而發生的深部膿瘍叫做附骨疽,又稱骨癰、貼骨癰。因潰後常脫出敗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稱。相當於現代西醫學的 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附骨疽的診斷要點
好發於兒童,以10歲以下的男孩更為多見。 發病部位以脛骨為最多,其次是股骨、肱骨、橈骨等長骨。有疔瘡或損傷病史。 初起即有寒戰高熱,溲赤口乾,患肢疼痛徹骨,l~2日內即不能活動,繼則皮膚微紅微熱,胖腫骨脹。成膿約在得病後1—3月左右,身熱持續不退,色紅胖腫,骨脹明顯。潰後膿出初稠後薄,淋漓不盡,不易收口而成漏管。患部可摸到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葯線探之,常可觸到粗糙的死骨,日後必待死骨脫出方能癒合。 患肢活動功能一般影響不大。 發病2周後X線攝片檢查,顯示骨影模糊或骨破壞。發病4周後才能發現死骨。 本病需與流注、髖關節流痰相鑒別。流注患處皮色不變,漫腫疼痛,為多發性,位於肌肉深部,常此處未愈,他處又起,潰後不損傷筋骨。流痰好發於骨關節間,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狀均不明顯,化膿約在得病後半年至1年以上,潰後膿水清稀,且夾有敗絮狀物質,愈後往往形成殘廢。
附骨疽的辨證分析
本病是由風寒風熱之邪外襲,化熱搏結於骨節,或由於疔瘡走黃,疽毒內陷,或病後餘毒不清,濕熱內盛,其毒深竄入里,留於筋骨,或由於外來直接傷害,局部骨骼損傷,復因感染邪毒,瘀熱搏結,凝滯筋骨而成。本病有好發於四肢長骨,局部胖腫,附筋著骨,推之不移,疼痛徹骨,潰後膿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漏道,損傷筋骨的特點。
本病始則全身不適,繼而寒熱交作,甚而壯熱不退,或伴有汗出,便秘尿赤,肌骨脹痛,疼痛徹骨,拒按,是為實熱之證。成膿期濕熱郁滯於骨,熱盛肉腐骨敗,則焮腫日著,寒熱交作,或日晡更甚,但患肢疼痛可略緩解。潰後諸症漸伏,精神漸佳,唯瘡口膿水淋漓,遲遲不斂,或有腐骨從瘡口排出,可形成漏道。若經久不愈,久耗氣血,則見氣血兩虛之象。治療以清熱化濕解毒為原則。

附骨疽的辨證論治
風熱熾盛型【證見】 寒戰、高熱、面紅,氣熱息粗,便秘溲赤,渴喜冷飲。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 清熱解毒,疏風通絡。
【方葯】
1.主方黃連解毒湯加減(王燾《外台秘要》)合仙方活命飲加減葯物(吳謙等《醫宗金鑒》)。 附骨疽的外治法

膏葯貼敷竇道口處,去腐生肌。 內服外用治療,治癒不復發。

2、都說中醫治本,骨髓炎的中醫治療

中醫治本不假,但治療周期長、療效慢,這個也是不爭的事實。並且骨髓炎是種感染性的骨科疾病,單純依靠中醫是難以根治的,中西結合的治療效果好

3、治療骨髓炎的中葯有哪些

病情分析: 骨髓炎,中醫名字為附骨疽,民間俗稱「鐵骨瘤」,骨髓炎是指化膿性細菌感染骨髓,骨皮質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數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傷或手術感染引起,多由癤癰或其他病灶的化膿菌毒進入血液而達骨組織.四肢骨兩端最易受侵,尤以髖關節為最常見.臨床上常見有反復發作,多年不愈的病例,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勞動能力.急性骨髓炎起病時高熱,局部疼痛,若診斷不及時轉為慢性骨髓炎時會有潰破,流濃,有死骨或空洞形成.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有時不得不採取截肢保命的應急辦法,但落下終生殘疾,且手術費用昂貴,給病人和家庭造成痛苦. 意見建議:建議中醫中葯外敷治療.用邱 醫 堂中醫傳統外科膏葯活血生肌膏外敷治療.膏葯可以促進壞死組織排出,加快肉芽組織生長,把壞死組織及手術遺留線頭和小死骨拔出體外.通過膏葯外敷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托毒祛腐,清熱解毒,補氣活血;「生 肌丹」(竇道須加葯線引流)可以托毒外出,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同時能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生長,祛腐生肌.傳統中醫外科膏葯對糖尿病足及其他各種原因引起的皮膚潰爛,褥瘡,骨髓炎潰爛,結核病潰爛,脈管炎潰爛等疾病療效奇特,對患者肝,胃,腎臟等功能無任何損傷,其療效高,無副作用.

4、中醫治療骨髓炎的原理是什麼?

您好!
骨髓炎患者大多數都是經長期治療,從而導致患部動脈受損和靜脈迴流系統受阻、周圍淋巴管長期受累、神經活性降低,肌肉筋膜組織粘連,局部組織持續性酸性化,呈炎性瘀滯性腫脹狀態。因此,中醫會改造其紊亂的內環境,論治從液,從患部到整體調節一身體液。
首先生理性止痛,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有選擇的停止使用抗生素,改變積壓性與栓塞性病理狀態,恢復微生態,增強患者食慾,使其胃氣充沛,固五臟之本。使體液循環持續性更新,促進血液供應系統側支循環的建立與暢通,調節一生體液,從根本上治癒骨髓炎。

5、中醫治療骨髓炎可行嗎

在我們所熟知的中醫里,急性骨髓炎叫附骨癰,慢性骨髓炎叫附骨疽。急性骨髓炎多由外傷引起,如果沒有治好,便會發展成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可導致骨髓破壞、骨質壞死、骨膜穿破、皮膚破潰,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更可造成病理性骨折、肢體畸形、關節強直、癌變等嚴重破壞。故應該及時採取合適的方法進行治療。

6、求骨髓炎的中醫治療葯方

脊髓炎在起病時,每有發熱、頭痛等全身感染症狀,經1~2周後出現脊髓症狀,下肢麻木、癱瘓等。一般認為,其主要病機如下:
濕熱浸淫 本病常由外邪濕熱侵襲所致,故病初常知有發熱、頭痛等外感癥候。外邪人侵,首先犯肺,致使肺熱葉焦,而成痿證。且濕熱壅肺,通調水道之職失司,又因熱邪過盛,下移膀胱,膀胱氣化不利,而成癃閉。若熱氣偏入腸胃,以致津液竭燥,糟粕痞結,而致便秘。由此痿躄、道癃閉、便秘並見,而成急性脊髓炎之症。
元氣敗傷 急性脊髓炎遷延不愈,邪熱傷津耗氣,病由肺罹及脾、肝、腎諸臟。濕熱傷脾,脾主肌肉、四肢,故見弛緩性癱瘓,且因氣虛不能運化水津,水濕內停,可致足腫版。久病精血虧損,肝腎陰虛,精虛不能灌溉,血虛不能營養,津虧不能濡潤,致使肌膚乾燥,肢體萎縮,強直不柔,而呈痙攣性癱瘓。此後復因陰虛內熱,更灼津傷液,虛風內動,則可發生強烈痙攣。故隨著病情的權演變,癱瘓症狀弛緩、痙攣之更替,病機由實轉虛,而呈元氣衰敗之象。

7、骨髓炎的中醫治療處方

慢骨髓炎中葯方劑
中醫方劑(1)
〖 辨 證 〗 病後余邪客筋骨
〖 治 法 〗 育陰潛陽活血驅邪
〖 方 名 〗 健骨解毒湯
〖 組 成 〗 知母20克黃柏15克肉桂3克鎖陽20克枸杞20克巴戟15克蘇木9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龜板20克全蠍3克黃芪20克桔梗9克碎補20克甘草9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劑
〖 出 處 〗 羅禹田方

另附:慢骨髓炎方
處方與用法:
海馬1阿膠15克芒硝50克黃蠟150克乳香、沒葯、血竭、兒茶各15克.母雞1隻母雞去內臟存毛將上葯裝入雞腹內封好用黃泥外糊1厘米厚晾至半干用桑柴燒烤先用文火後改武火烤至雞熟約需34小時雞熟後剝去泥土將葯取出研成細末備用
用法:早晚各服1次以紅糖水送服每次3~5克1料為1療程般連用1-3療程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 (2)【骨髓炎葯方】鮮野菊花(去根莖)全草500克(干品100克)鮮芙蓉葉400克(干品100克)藤黃1克 【骨髓炎用法】上葯加水5000毫升,煎至2000毫升,趁溫浸洗患處,每天1~2次,至膿盡為止.有竇道者,用30~50毫升注射器吸取葯液套上尼龍輸液管插至竇道深部沖洗. 【骨髓炎療效】此方治療慢性骨髓炎24例,痊癒23例,中斷治療1例. 【骨髓炎病例】張×,男9,歲左.脛骨粗隆3厘米以下可見20×5厘米左右之梭形潰瘍,潰瘍中央有8×2厘米左右的枯白色骨質外露,膿液回溢,其氣腥臭,左下肢不能站立.X線片示左脛骨全程破壞,廣泛骨質疏鬆及病理性骨折.診斷:①左勝骨慢性骨髓炎②左脛骨病理性骨折③左小腿前外側慢性潰瘍.入院後用復方野菊液洗浸泡傷口,每天2~3次,每次30分鍾.於第4天死骨分離,19天傷口癒合.患者能步行回家.隨訪1年未見復發. 【骨髓炎葯方來源】毛世友湖南中醫雜志1990.

與骨髓炎中醫療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