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炎骨骺損傷的可能性有多大

骨髓炎骨骺損傷的可能性有多大

發布時間:2021-06-22 02:27:28

1、骨垢炎的危害都有啥

得了脛骨結節骨骺炎不用怕 得了脛骨結節骨骺炎不用怕
脛骨結節骨骺炎,又稱脛骨結節骨軟骨病,主要表現為膝關節下
方明顯凸起,感覺酸痛。每當登樓梯、上台階時,疼痛更加厲害,以
致出現跛行。因這種病稱做骨骺炎,帶一個「炎」字,有些人可能望
文生義,容易與骨髓炎等病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相混淆。其實,此病並
非細菌感染所引起。
在初生嬰兒的長骨兩端,包括許多小骨都是軟骨組織。這些軟骨
是骨骼的生長基地。隨著年齡增大,它們慢慢生長並骨化,使個頭兒
長高。大腿前面力量強大的股四頭肌,是通過髕韌帶附著在膝蓋下方
突起的脛骨結節上的。股四頭肌收縮,帶動小腿,使膝關節伸直。脛
骨結節在嬰兒出生時也是軟骨(又稱骨骺),到11歲左右開始出現骨
化,並以比較薄弱的軟骨與小腿骨相連。在這個時期,如果青少年的
活動超過一定限度,股四頭肌通過髕韌帶反復牽拉或局部受到傷害,
脛骨結節的骨凸可被部分撕脫,引起血液供應不足,繼而引發骨質增
生和輕度腫脹,附近軟組織也會受到影響,用手指一按,感覺很痛,
關節活動也會受到影響。
由於此病主要與活動及損傷有關,所以11~15歲左右、活潑好動
的中學生比較多見,且男生多於女生,是一種常見病。但這種病並不
可怕,可以不治而愈。雖然全身骨骼發育要到25歲才完全停止,但到
16歲左右,這個骨化中心就和脛骨融合在一起,發育完畢。這時骨骺
不再存在,骨骺炎症狀也會自然消失。症狀輕者,只要停止劇烈運動,
休息一段時間就行了。症狀嚴重者除了停止劇烈活動外,可由醫生進
行氫化潑尼松和普魯卡因局部注射。如一次效果不好,可連續注射3
~4次,每次間隔7~10天,以防產生副作用。治癒後一般沒有後遺症,
極少數病人遺留膝反屈畸形或膝部外形難看,可在適當時機手術矯正。
總之,得了脛骨結節骨骺炎,雖然會因疼痛而出現跛行,但青少
年朋友無須因此對體育運動產生顧慮。只要講究運動科學,循序漸進,
不超過生理強度,防止損傷,發現不適,及時請教醫生,就不會引起
不良後果。

2、骨髓炎治癒後3個月,病腿短接近2公分【骨髓炎】

家長你好
骨髓炎愈後二個月還有跛行可能是正常現知象,因為有恢復過程。骨髓炎可以破壞骨骺及骨骺早閉造成骨發育畸道形和肢體短縮,但時間太短可能沒有那麼快。如果有問題請周三上午看我的專家門診。

(於鳳章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內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容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北京兒童醫院於鳳章 http://yufengzhang.haodf.com/

3、骨折40天骨頭一點沒癒合?

一、骨折的癒合方式
骨折為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喪失,但骨具有較強的修復能力,最終骨折部能被新骨完全替代,恢復骨的原有結構和功能。和其它組織癒合不一樣,骨折癒合後不會遺留瘢痕。骨折癒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血供、力學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治療方法和不同部位的骨折癒合過程各有特點。

(一)、通常我們對骨折癒合方式的認識源自動物長管狀骨實驗模型的研究結果。在局部制動、不進行內固定、骨折端較穩定的情況下,骨折癒合經歷其自然的發展過程。一般需先經過纖維軟骨階段,最後才被骨完全替代,所以也被認為是一種間接癒合,或稱"二期癒合"。它的發展可人為的分為三個階段來敘述,各階段的發展過程相互連接。
l炎症階段 骨折後骨和周圍軟組織的破壞可引起出血、細胞死亡和炎症反應,巨噬細胞和多核白細胞進入,清除壞死組織和細胞碎片。隨著血腫的逐步清除、機化,新生血管長入,原始間充質細胞增殖,肉芽組織形成。這期間血小板、崩解組織、血管周圍細胞都會釋放出一些細胞因子,如血小板衍化生長因子(PDGF)、轉化生長因子-β系列(TGF-β)、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等,它們將啟動下一階段的修復活動。
l修復階段 骨痂形成為此階段的特徵。骨痂內含有纖維、軟骨和骨性成份。參與骨痂形成的細胞由原始間充質細胞分化而來,後者來自骨髓、骨外膜、骨內膜、血管內皮細胞、血管周圍細胞等處。最早分化形成的細胞是成纖維細胞,它沿著增殖的血管芽侵入機化的血腫內,所分泌的Ⅲ型膠原構成骨痂中的纖維成分。隨後通過原始間充質細胞向軟骨細胞分化和軟骨細胞增殖,Ⅱ型膠原和蛋白多糖的含量迅速增加,纖維基質中軟骨小島開始形成。骨折部位的穩定程度可能決定軟骨痂形成的多少。在非制動和非堅強固定的骨折癒合過程中軟骨成分多,而在絕對固定(absolute fixation)的骨折癒合過程中幾乎看不到軟骨成分。
骨性骨痂的形成通過兩個途徑:在修復階段早期,靠近舊骨的地方有新的小梁骨形成,這種原位性骨形成不需經過軟骨階段。參與原位性骨形成的細胞來自骨外膜、骨內膜等處。最終這種原位生長的小梁骨和軟骨痂一起跨接了兩個骨折端。在修復階段的後期軟骨痂再逐漸被骨性成分取代,即隨著血管芽的侵入,破骨細胞(或應稱破軟骨細胞)降解軟骨基質,成骨細胞進入並分泌Ⅰ型膠原等骨基質蛋白,最後經過礦化形成編織骨,骨折端之間形成完全的骨性連接。
l塑形階段 本階段涉及破骨細胞吸收和成骨細胞的新骨基質形成,二者相互聯系,但不是發生在同一部位。結果沿著骨的主要應力方向,編織骨中不需要的部份被吸收,需要的部份得到加強,最終被新形成的板層骨取代,髓腔再通,骨的原有結構和功能恢復。

(二)、在完全解剖復位和絕對固定的條件下,骨折端之間發生直接癒合,或稱"一期癒合"。X線片上表現為沒有外骨痂形成,骨折線逐漸消失。直接癒合的條件是骨折端的"密切接觸"和"絕對穩定"。這有賴於准確的解剖復位和拉力螺釘或加壓接骨板的絕對固定。但在顯微鏡下觀察,骨折界面間幾乎不可能達到如此完美的接觸,總有一些部位未完全對合,導致接觸面(或可能是接觸點)間存在微小腔隙。因此,在組織學上又可將直接癒合分為兩種:
間隙癒合:在"穩定"的間隙(<1mm)內,損傷後不久即有血管及原始間充質細胞長入,幾天內成骨細胞分化增殖,在骨折端表面沉積類骨質。在較小間隙(150-200Μμm)內,直接形成板層骨。較大的間隙內則先形成編織骨,最後才被板層骨完全取代。板層骨通過塑形最終改建成正常骨組織。
接觸癒合:在骨折端緊密接觸的部分,骨重建單位可直接跨越骨折線,無內、外骨痂形成。實際上在加壓接骨板等絕對固定下間隙和接觸同時存在,而間隙面積大於接觸部位。因此,間隙癒合構成了直接癒合的主要形式。

(三)、在非堅強固定的情況下,骨折癒合的方式類似於前面提及的間接癒合。所謂非堅強固定包括鋼絲環扎及張力帶固定、髓內釘、外固定,以及一些沒能取得絕對固定的接骨板與螺釘。
如前所述,在"穩定"的間隙內發生直接癒合,而在非堅強固定的條件下,骨折間隙內存在"顯微失穩",即骨折端之間有細微的活動存在,由此可以誘導骨的吸收,加寬骨折間隙。這種加寬了的間隙主要通過間接癒合的方式取得骨性連接。在普通接骨板和螺釘固定時骨折間隙增寬有時是十分危險的,接骨板螺釘本身會阻礙骨折端的接觸,使外力不能通過骨折端而集中於接骨板螺釘上,最終會發生疲勞斷裂或松動。相對而言,髓內釘固定有利於調整過寬的間隙,且能維持骨折端的穩定,允許患肢負重。
二、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
l血液供應:骨折部位的血供和骨膜狀態直接關繫到骨折癒合的進程。因此在治療骨折時應防止任何對局部血供的進一步破壞。使用低接觸接骨板,有利於術後板下骨血供的重建。血供在骨發生過程中起兩方面的重要作用:營養供應和提供能分化為成骨細胞的幹細胞。骨折後被破壞血管的重建需要幾周時間,而骨痂形成先於新血管長入,因此早期骨痂的營養取決於殘存血管的延伸。參與骨折修復的細胞來源於骨膜等處,骨折治療時骨膜的廣泛剝離會延緩骨折癒合的進程。
未移位的骨折,新血管的來源可能是髓腔,而在移位骨折,營養骨痂的新血管大部分來源於周圍軟組織內的脈管系統。因此,骨折時周圍肌肉的失血管化是骨折延遲癒合的一個重要誘因。
髓內釘安放時對骨折部的血供有一定影響,但通過骨膜和周圍軟組織血管的長入,骨折部位血供會重新建立。對於創傷較重的開放性骨折,髓內釘應用時應不擴髓以盡量減少對皮質血供的進一步干擾。

l牽張:骨折端的過分牽張可影響骨折癒合。Urist 估計骨折間隙大於0.5cm時,骨折癒合時間要延遲到12-18個月,因為此時骨痂須跨接較大的間隙。臨床上接骨板螺絲釘固定可阻礙骨端吸收後的接觸,過分牽引、軟組織嵌入都可造成骨折間隙過大。寬大的骨折間隙中將充滿緻密纖維組織,骨的發生受阻,最終形成不癒合。但在適當的力學和生物學條件下,較大的間隙內也可形成骨性癒合,即所謂的牽張癒合,或稱延長癒合。這些條件包括:骨膜相對完整、骨端血供良好、牽拉的力量必須連續穩定,其它方向的力必須控制。這時的骨折癒合方式為膜內骨化,參與骨折癒合的細胞來自骨外膜、骨內膜等處。臨床上延長癒合常見於肢體延長、畸形糾正、缺損充填,以及治療某些伴有短縮的骨不癒合治療時。除少數情況,如骨折同時伴有較大缺損外,延長癒合的治療方式不適用於新鮮骨折。

l壓縮:適當的壓力可促進骨的生長,而過分的壓力則會引起小梁骨顯微骨折、局部缺血、骨吸收、甚至骨壞死。有效的壓縮可提供骨折端充分的穩定性,而取得這樣的穩定至少需要70-120kg/cm3的壓力。骨折端的穩定防止了斷端間的活動,壓縮還有利於減少骨折間隙,這些都有利於骨折癒合。
在絕對加壓固定、骨折端血供良好的情況下,骨折可獲一期癒合。但必須注意,在這樣的壓縮系統固定下,骨折端的壞死吸收可達7 -12mm,將使沒有滑動裝置的壓縮固定基本失效,反而會阻礙骨折端的接觸,延長骨折癒合時間。絕對加壓固定的另一個問題是其應力遮擋效應,在骨折癒合的後期會使板下骨喪失必要的應力刺激,從而誘發局部骨質疏鬆和力學性能下降,而有接骨板疲勞折斷和接骨板取出後再骨折的危險。因此,大約在術後1年需及時去除絕對固定裝置,或採用剛度可逐漸衰減的接骨板-螺釘系統。

l感染:感染所致的組織破壞和長期充血可造成骨折端和軟組織壞死以及骨吸收,骨折癒合的正常程序被干擾和延長,嚴重時骨折癒合停止。可引起骨髓炎並可能形成死骨和竇道。

l醫源性因素:如粗暴的反復整復、過渡牽引、切開復位時作過於廣泛的剝離、固定不可靠、術後鍛煉不得法等。

三、骨折延遲癒合、不癒合和畸形癒合

骨具有較強的自身修復能力,骨折後通過炎症反應、修復和塑型等連續的癒合過程,再生骨可完全恢復骨折部原有的結構和功能。但也有許多因素可單獨或綜合的導致骨折的延遲癒合、不癒合或畸形癒合。

l延遲癒合 指骨折在預期的時間內沒有完全癒合。骨折間隙內主要充滿著肉芽組織或不成熟的骨組織。如後繼治療恰當,骨折仍可能癒合。延遲癒合的病人局部有壓痛和間接叩擊痛,伴不同程度腫脹,局部皮溫可升高。不癒合病人局部可呈現異常活動,可伴有成角或短縮畸形。延遲癒合的X線特徵是骨痂出現少而晚,骨折端呈"絨毛狀"表現。部分因固定不佳所致的延遲癒合,局部反見骨痂增多。

l不癒合 指骨折在預期的時間內沒有癒合,骨折處的細胞活動及癒合進程已完全停止,骨折間隙內為緻密纖維組織。除非採取干預措施,否則骨折處將無法連接。骨折間隙內為緻密纖維組織。骨折不癒合的典型X線片表現是骨折線增寬、清晰可見,無內外骨痂形成、骨折端硬化、髓腔封閉,最終可形成杵臼樣假關節。另外,可能有局部骨質疏鬆。感染性骨不癒合可呈現骨髓炎的X線徵象。曾作內固定者固定物可能松動,畸形再發。內固定可發生疲勞撕裂。
對成人的長骨幹骨折,至少在損傷後6個月才能作出不癒合的診斷。
骨折不癒合可分為肥大性和萎縮性兩種。肥大性以骨折端加寬、過量骨痂形成為特徵。萎縮性則指沒有或僅有很少的骨折反應、骨端硬化或吸收、沒有外骨痂形成,通常萎縮性不癒合比肥大性不癒合更難處理。
骨折不癒合後可有假關節形成,表現為髓腔封閉,骨折斷端上形成軟骨表面,周圍包以纖維囊,並有滑膜襯里,假關節腔內含有類似於滑膜關節內的液體。不連接處有異常活動,鄰近關節則可能僵直。

l畸形癒合 指骨折在異常解剖位置癒合,可伴有肢體縮短或延長、成角、旋轉畸形和功能障礙。鄰近和遠離骨折處的關節均可能受影響,如前臂骨折後旋前旋後受限,兩下肢不等長後繼發骨盆傾斜、脊柱側凸等。
治療失誤,如復位不準確或制動不充分造成整復後骨折再移位,可導致骨折畸形癒合。其它原因包括骨和軟組織嚴重損傷、生長期兒童骨骺損傷造成傷肢生長過度、不足或畸形生長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不同年齡的骨折畸形癒合產生的臨床後果即病廢程度也不一致。

4、骨骺損傷後是否生長更快

骨骺損傷是一種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的骨折,由於長骨骨骺對骨的生長發育有著直接關系,損傷後的處理是否正確,對以後是否出現畸形及生長障礙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骨科工作者對此種損傷十分重視.
骨骺損傷較多見於兒童,據文獻統計,骨骺損傷佔16歲以下兒童長骨骨折的6-15%左右.由於這類損傷多是傷及骨骺軟骨板,而不是傷及骨骺本身,因此,有些作者認為應稱為骨骺軟骨板骨折才更確切。鑒於骨骺損傷已成Y,si~I內外骨科工作者的慣用名稱,所以,仍沿用原名。
骨骺損傷,有時會引起生長障礙和關節畸形等嚴重的後遺症,但某些病例,如處理正確,也可預防這些後遺症的發生.因此,對於外科醫生來說,了解骨骺及軟骨板的組織學與生理學,了解不同類型的骨骺損傷會有不同的預後等基礎知識,都是十分必要的。
【骨骺損傷的分類】
一般根據骨折線穿過骨骺,骺板與干骺端的情況以及預後的好壞進行分類.常用的分類方法為Aitken I至Ⅲ型(圖4m5)與Salter-Harris的I至V型分類法,實則Aitken的I、Ⅱ,Ⅲ型分別與Salter的Ⅱ、Ⅲ、Ⅳ相當,Salter 又增加了I型與V型.按五型分類法如下:
I型是骨骺從干骺端完全分離,骨骺板的生長細胞層仍保留在骨骺上,周圍骨膜一般是完整的,僅骺板變鬆弛,一般移位不大,復位不難,生長預後很好。
Ⅱ型最常見.骨骺分離線沿骺板伸展一定距離,再穿過干骺端的一部分,產生一個三角形的干骺端骨塊.在成角畸型的凸側。骨膜被撕破,凹側骨膜尚完整,復位容易,維持位置也容易骨骺板的生長細胞層也保留在骨骺上,生長預後也很好.
Ⅲ型是關節內骨折,骨折線從關節面穿過骨骺和骺板,再沿骺板到骨骺的邊緣.為了保持骺板正確對合和恢復光滑的關節面,常需手水治療以達到解剖學的復位,若營養血管未受損傷,預後也是好的。
Ⅳ型也是關節內骨折,骨折線穿過骨骺,再穿過骨骺板.沿骺板的干骺側走行一段,再穿過干骺端的一部分;從骨皮質穿出.這類骨骺損傷若有移位,要求治療中達到解剖學復位,否則,骺板錯位,骨折癒合線穿過骺板,會造成局部的生長早期停止;同時關節不能恢復平滑,日後可導致創傷性關節炎
V型損傷是由於十分嚴重的縱向或軸向的擠壓力量,通過骨骺作用於骨骺板的部分區域造成的,只能發生在一個平面的關節,如踝關節或膝關節.平時這種關節只能作屈伸運動,若受到嚴重的外展或內收的損傷力時,即產生一半骨骺板的擠壓傷.也可在另一半伴有骨骺板分離,但很少發生移位.此類損傷預後很差;生長早期停止幾乎是不可避免,幸而這類損傷比較少見.有些生長不正常的病例.被認為是這類擠壓傷造成的,實際上很多病例並非如此,而是由於採用了非手術的療法,以致引起部分性骨骺過早閉合。此外,骨骺血管也可由於暴力操作遭受損傷,也可出現這種結果.總之,骨骺過早閉合與骨骺供血中斷,常是妨礙骨骼正常生長的原因.

5、骨髓炎後遺症

你好,如果沒有手術,治療是有可能的。如果是手術留下的後遺症是無法治療的。

6、骨骺損傷算幾級傷殘4型骨骺損傷

根據GB/T16180一2014《勞動能力鑒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十級標准:14)身體各部位骨內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可容初步判定為十級標准。
但是具體結果需要員工在治療完畢或者達到一定醫療期後,以勞動能力鑒定的結果為准。

7、成都在地震中損傷的可能性有多大?

成都是塊寶地.成都到震中的距離和北川差不多.可是結果卻差的遠
.成都由於地理的原因一般不會地震.這次主要是地震強度
太高了.全中國一震阿.

8、左膝半月板前角可能三度損傷嗎,可能性有多大?醫院沒有確診

按報告描述應該說有損傷的。你現在膝關節太腫脹,有積液,最後先消腫,穿刺吧積液抽出來

9、骨骺損傷的危害一定要時間才能看出來後果嗎?

指導意見:
凡小兒在骨的一端外傷以後出現腫脹、疼痛時,都要警惕骨骺損傷的可能,須攝X線片,至少要拍正、側位片,必要時加攝正常側肢作為對照。Salter和Harris主要根據X線表現將骨骺損傷分為Ⅰ~Ⅴ型,這種分類考慮到損傷機制,區分骨折線通過不同的骺板細胞層,預測對骨生長的影響程度,因此具有很大的臨床意義。 

與骨髓炎骨骺損傷的可能性有多大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