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關於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資料

關於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資料

發布時間:2020-04-19 04:50:56

1、誰知道關於白血病的資料??

白血病多發於青少年,是35歲以下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目前,人們對白血病了解仍然甚少,一知半解會導致對白血病的誤解,耽誤其最佳治療。事實上,白血病是人體血液中白細胞的惡性病變。得了這種病的病人,他們的血液里骨髓里以及各組織器官里都存在著大量形態異常的白血病細胞,這種細胞不斷增生,病人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而發病。
如何預防白血病?
一般認為此病的發生與電離輻射、某些化學制劑、葯物、病毒等因素有關。特別是一些家庭裝修材料的有害物質的污染。預防白血病就要盡可能避免接觸放射線,包括頻繁的X-線診斷和放射治療。避免接觸苯、甲醛及其衍生物,如使用含超標苯、甲醛濃度的家庭裝修材料,農葯、汽油、油漆等。盡量避免使用保泰松、氯黴素、馬法蘭、環磷醯胺、乙雙嗎啉等化學葯。另外還要注意增強體質,合理膳食,防止病毒感染,減少白血病發生。
該病的早期症狀:超過一周以上的發熱和感染;不斷加重的貧血;原因不明的皮膚或齒齦等處的出血;出現頸部、腋下、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目前治療白血病的方法很多,相當大的一部分病人都得到了完全緩解和長期無病生存甚至治癒,作為患者和家屬切勿在治療中亂施葯石。
在臨床中,發現有的病人會陷入誤區。誤區一:中葯可以治癒白血病。許多廣告都稱他的中葯可以治癒白血病。其實白血病有十多種類型,中葯目前僅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這一類型有效,其它類型白血病至今未見中葯有治癒作用。誤區二,治癒白血病必須骨髓移植。骨髓移植存在著花費大、早期死亡率高,復發等許多問題。根據臨床經驗,認為並非每位患者都有必要進行移植。

2、關於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資料用一兩句話說完

白血病移植是可以治癒的疾病, 及時的找到合適的骨髓就可以手術的方法治療。

3、台灣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資料

認識骨髓

骨髓是什麼?它位在哪裡?抽髓會傷身體嗎?骨髓是位於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的許多骨頭內,它負責製造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各種血液細胞,除了不斷分化成熟,隨時補充人體損耗的血球外,骨髓自身有損傷時(如跌傷、骨折時,骨髓均會減損)亦能再生。而若骨髓細胞不正常,就會導致如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貧血等血液疾病。

許多人將骨髓與脊髓液(俗稱龍骨水)混淆,其實脊髓液指的是包圍在脊髓神經外一層薄薄的水,與骨髓毫不相干,而脊髓液也只是體內不斷代謝的液體之一,平常做脊髓穿刺,抽龍骨水檢查腦炎、腦膜炎等,是醫院里相當平常的一項檢查,也不會有什麼損傷。

《何謂骨髓移植》

所謂骨髓移植就是從捐贈者骨頭內抽取健康的骨髓細胞,裝入血袋內,再如同輸血一樣,以點滴注射方法注入病人體內。以下為捐髓者及受髓者的手術方法:

捐髓者抽取骨髓的方法:

捐髓者應於取髓手術進行前一至二周,接受完整而詳細的健康檢查。

在捐贈骨髓前七天,到所屬移植醫院血庫事先抽取二百五十至五百西西的血液,先儲存起來。

抽取骨髓當天在手術室中施以全身麻醉,由專門醫師以特殊針頭及空針,自捐髓者臀部兩側腸骨處抽取所需骨髓液(約需一至三小時),注入血袋內。抽取的量依受髓者的體重而定,大約在五百至一千西西左右。

將骨髓者事先存起來的自捐血輸回其體內,以補充抽髓時的血液流失量。

取髓手術後,一般而言隔天即可出院。

受髓者接受移植的方法:(以白血病為例)

病人在移植前約兩周,必須在進無菌室內,先用高劑量的化學葯物及放射線照射,將病人全部的骨髓細胞,不分好壞完全破壞,以徹底將惡質、病變細胞消滅(此稱懺滅療法);另一方面,此亦有抑制排斥的作用,以利異體骨髓在病人體內再生分化。由於病人此時處於相當脆弱、危險的狀態,需要小心照護,等待健康骨髓的植入,以免發生大出血、嚴重感染等危險狀況。

移植當天,由HLA相符的志願捐髓者身上取出骨髓存於血袋內,再以點滴注射方式,約二至四小時注入病人體內。

移植後,病人需住在無菌室內數周的時間,小心注意是否有排斥反應或感染、或其他症狀發生。約在兩星期後才能看到移植成功的跡象。首先,白血球量的升高,是移植骨髓已在製造新血球的第一個訊息。白血球數會持續上升,接著會產生新的血小板和紅血球,當被移植的骨髓開始發揮功能,就可以轉到一般病房。出院後並可以回到社會,恢復正常的生活作習。

參考資料

慈濟基金會 台灣骨髓捐贈資料中心

http://www2.tzuchi.org.tw/tc-marrow/index.htm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

www.sct.org.tw

中華骨髓移植關懷協會

www.tbmtsa.org.tw

4、查閱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資料二十個字左右

白血病骨髓移植是治療白血病的方案之一,算是最佳治療方案了

5、關於白血病的資料

最佳答案白血病多發於青少年,是35歲以下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目前,人們對白血病了解仍然甚少,一知半解會導致對白血病的誤解,耽誤其最佳治療。事實上,白血病是人體血液中白細胞的惡性病變。得了這種病的病人,他們的血液里骨髓里以及各組織器官里都存在著大量形態異常的白血病細胞,這種細胞不斷增生,病人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而發病。
如何預防白血病?
一般認為此病的發生與電離輻射、某些化學制劑、葯物、病毒等因素有關。特別是一些家庭裝修材料的有害物質的污染。預防白血病就要盡可能避免接觸放射線,包括頻繁的X-線診斷和放射治療。避免接觸苯、甲醛及其衍生物,如使用含超標苯、甲醛濃度的家庭裝修材料,農葯、汽油、油漆等。盡量避免使用保泰松、氯黴素、馬法蘭、環磷醯胺、乙雙嗎啉等化學葯。另外還要注意增強體質,合理膳食,防止病毒感染,減少白血病發生。
該病的早期症狀:超過一周以上的發熱和感染;不斷加重的貧血;原因不明的皮膚或齒齦等處的出血;出現頸部、腋下、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目前治療白血病的方法很多,相當大的一部分病人都得到了完全緩解和長期無病生存甚至治癒,作為患者和家屬切勿在治療中亂施葯石。
在臨床中,發現有的病人會陷入誤區。誤區一:中葯可以治癒白血病。許多廣告都稱他的中葯可以治癒白血病。其實白血病有十多種類型,中葯目前僅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這一類型有效,其它類型白血病至今未見中葯有治癒作用。誤區二,治癒白血病必須骨髓移植。骨髓移植存在著花費大、早期死亡率高,復發等許多問題。根據臨床經驗,認為並非每位患者都有必要進行移植。

6、有關白血病、台灣、骨髓移植的資料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幹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並浸潤其他組織和器官,同時正常造血受抑制。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據報道,我國各地區白血病的發病率在各種腫瘤中占第六位。 骨髓移植即造血幹細胞移植,是通過靜脈輸注造血干、祖細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與免疫系統,從而治療一系列疾病的治療方法。造血幹細胞移植在相當程度上替代了「骨髓移植」這一術語,這是因為造血幹細胞不僅來源於骨髓,亦可被造血因子動員至外周血中,還可以來源於臍帶血,這些造血幹細胞均可用於重建造血與免疫系統。   台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 寶島台灣 25″至25°56′30″之間。面積3.6萬平方公里,包括台灣島(面積3.58萬平方公里)、澎湖列島、綠島、釣魚島、蘭嶼、彭佳嶼、赤尾嶼。在行政區劃上,台灣省全省原本共轄基隆、新竹、台中、嘉義、台南5個省轄市,台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澎湖16個縣。後來台灣當局於1967年將台北市定為「行政院院轄市」。之後,在1979年又將高雄設為行政院院轄市。此外,還設有所謂「福建省政府」,轄金門、連江(馬祖)2個縣。 旅遊資源 其地貌復雜,處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又有喀斯特地貌與海蝕地貌,故多山水勝境、火山...

7、有關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資料。

會員你好,對於ph陽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格列衛的治療效果較差,很容易復發,需要與化療葯聯合才能緩解。這種疾病比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要難治,且很容易復發,目前是白血病治療的一個難題骨髓移植是唯一能夠徹底治癒白血病的方法,但移植的風險還是很大的,成功率在50%,費用至少30萬,移植成功後也有很大的風險因感染而死亡,度過危險期後長期要服用免疫抑制劑,預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生

8、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資料五十字

將正常骨髓由靜脈輸入患者體內,以取代病變骨髓的治療方法。用以治療造血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及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用此療法均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後,得到長生存期乃至根治。

9、關於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資料簡單地說出來

白血病目前主要是以化療為主,控制病變進一步發展,如果有條件,可以考慮骨髓移植,這是目前認為可以根治的方法,但並不是百分之百,骨髓移植條件要求比較嚴格,需要進行骨髓配型。

與關於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資料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