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瘤血象檢查周圍有漿細胞

骨髓瘤血象檢查周圍有漿細胞

發布時間:2021-06-09 20:26:50

1、多發性骨髓瘤外周血片檢查可能出現哪些改變

多發性骨髓瘤是骨髓內漿細胞異常增生的一種惡性腫瘤。由於骨髓中有大量的異常漿細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壞,又因血清中出現大量的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現本周氏蛋白,引起腎功能的損害 ,貧血、免疫功能異常。
由於骨髓中正常粒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增生受抑制,所以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現全血細胞減少。血塗片上紅細胞呈緡錢狀排列,是由於紅細胞上包裹了異常免疫球蛋白,使得紅細胞表面負電荷下降,相互之間排斥力下降而相互凝集。紅細胞凝集現象可能給紅細胞計數及血型檢查造成困難。

2、上海華山有做血液檢查排查漿細胞骨髓瘤?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組籌建於1954年,由吳茂娥教授負責,1956年吳教授支援重慶醫學院,由丁訓傑教授擔任組長,1988年正式建立血液科,丁訓傑教授任科主任。1992年盧珊教授擔任科主任。1995年後主任是謝毅教授,2002年謝彥暉教授擔任副主任。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科建立初期病房條件較差,設備也較簡陋。隨著醫院的發展,1982年病房有了層流室,1986年成立了血液學研究室。血液科病房在2003年9月完成裝修改建,現有病床28張,其中有層流無菌病床16張。血液科現在配置血細胞分離機、CliniMacs細胞純化儀、液氮程式控制降溫儀,流式細胞儀、多功能蛋白電泳儀、紫外光比色儀、PCR儀及細胞培養相關的儀器設備。
1980年在國內率先開展自身骨髓移植治療急性白血病及晚期淋巴瘤,為晚期淋巴瘤緩解和長期生存開拓了新的治療途徑,是我國自身移植協作組南方片牽頭單位。1985年與上海市血液中心及放射醫學研究所等單位協作,在國內首先開展系統的胎肝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並治療6例急性白血病,其中3例獲得長期存活(2年以上),獲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獎。1995年開展自身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為國內南方地區最早開展此項技術單位;1996年完成上海市首例異體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同年8月完成全國首例非血緣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1998年獲上海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受者已無病生存8年,達國際先進水平。現在上海市科委資助下對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中供受者間的免疫耐受和過繼免疫激活進行研究,以期提高血液腫瘤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在幹細胞技術方面科室長期以來處在國內先進行列。
1985年起對上海地區對上海地區鐵缺乏症、紅細胞酶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喝血友病等開展大規模臨床流行病學調查,摸清了上述疾病的患病率和危險因素,對開展一級預防和研究疾病發病規率有重要價值。其中急性白血病的預後研究提供了上海市各醫院10年追蹤數據,為攻克白血病建立了基礎資料。有關造血系統疾病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共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5項,多次參加國際會議報告研究結果。
血液病研究室在血液病實驗診斷方面積累較多的經驗,2002年在國家學術和科技出版基金資助下出版了《疑難血液病細胞形態學診斷精要》,該書反應了科室在以形態學為基礎的血液病診斷方面居於國內領先行列。目前,科室為上海市血液學會協作組牽頭單位,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合作在復旦大學建立了國際一流的中美聯合臨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進行白血病、MDS、淋巴瘤和再障的WHO分型及苯致造血系統疾病病因學的研究,使得在血液病的分子生物學、細胞遺傳學和免疫學診斷方面緊跟國際水平。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科每年診治各種血液病人6000人次,其中住院病人450餘人次。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科長期以來堅持以臨床血液學為中心,多年來始終保持臨床的領先地位;科研著重創新,獲得了很多科研成果,擔負了多項國際合作、國家、上海市和復旦大學等各級科研課題
目前重點在於以下幾個方向:
1、建立「改良幹細胞移植術」:該技術結合自身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安全性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有效性,提高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的安全性合理療效,科室應用該技術已經成功完成了多例血液惡性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等)的治療,患者目前已經停用化療,有望長期生存。該技術治療費用較低、安全、療效好,可用於急性白血病緩解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和淋巴瘤鞏固治療。
2、淋巴瘤:對於各種淋巴瘤的診斷和治療有獨到經驗,特別是對於難治性淋巴瘤,包括皮膚淋巴瘤?顱內淋巴瘤、惰性淋巴瘤、高度惡性或進展性淋巴瘤,綜合應用幹細胞技術、大劑量化療、免疫治療技術等治療方法,獲得很好療效,明顯延長了患者生存期,部分患者達到長期生存甚至治癒。
3、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緊跟國際最新進展,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和研究成果,開展針對CML的多位點靶向治療,不但有效控制了CML慢性期病人的病情,同時對於非常難治和凶險的CML加速期和急變期病人,也取得了良好療效,目前已有多例CML病人從加速期和急變恢復到慢性期,血液學指標達到完全緩解;通過多位點靶向治療結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CML慢性期,目前也已有成功經驗。
4、貧血和疑難全血細胞減少症的診斷和治療,有豐富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在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的治療方面,開展和推廣免疫抑制療法,使得再障的療效提高;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治療方面,按照國際最新診斷標准,分型治療,同時作為國家臨床葯理試驗基地,開展了治療MDS的國家新葯CAHB的臨床實驗,為MDS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
5、血小板減少症的診斷和治療:通過形態學、免疫學等多種診斷手段,對於各種血小板減少症的診斷准確率高;同時通過免疫治療、內外科綜合治療以及氨苯碸等新療法的應用,?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6、血液病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在貧血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貧血性疾病和白血病病因學研究等血液病臨床流行病研究方面,一直處於國內牽頭和領先地位;目前,通過和中美聯合臨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合作,進一步跟上了國際水平。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科人員素質高,老中青結合,梯隊培養合理。現有在職人員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主治醫師(主管技師)5人,住院醫師4人,技師2人。16人中13人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
目前根據學術發展方向,血液科中高級以上人員大致分為兩個研究方向:
1、幹細胞和移植研究組:由謝毅教授為首,謝彥暉教授以及李佩、陳彤、陳字等醫師為骨幹;
2、貧血和造血系統腫瘤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組:由林果為教授為首,陳勤奮副教授、王小欽副教授和陳波斌等醫師為骨幹。
科研成果
主編和參編數十本參考書;撰寫和發表論文近400餘篇;科研成果多次獲國家級、市級和校級獎勵,共14項;積極參加國內和國際血液病學術交流。
血液科重視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已培養博士生和碩士生近50名。

3、多發性骨髓瘤骨穿檢查結果是異常漿細胞百分之四,到了什麼程度了

你好,目前的病情算是一般般了,建議積極對症處理,增強抵抗力,穿刺結果還有其他異常嗎

4、骨髓中有漿細胞3.5,說明是骨髓瘤嗎

初步可以判斷是骨髓瘤,但還需要其他檢查結果,並判斷分型。
主要標准
組織學活檢證實漿細胞瘤
骨髓漿細胞增多 ≥30%
過量M蛋白存在
-IgG>3.5 g/dL(血清)
-IgA >2 g/dL(血清)
-輕鏈 (本周氏蛋白) ≥1 g/24小時
次要標准
骨髓漿細胞增多 10%~29%
M蛋白存在,但未達到主要標准中的規定
溶骨性病變
血清中正常免疫球蛋白減少(低丙種球蛋白血症)
-IgM<50 mg/dL
-IgA <100 mg/dL
-IgG<600 mg/dL
要確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必須至少符合:
1個主要標准+1個次要標准,或3個次要標准

與骨髓瘤血象檢查周圍有漿細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