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活檢發現纖維組織增生,一定會是骨髓纖維化嗎?【疑是骨髓纖維化】
骨髓活檢發現纖維組織增生,可以診斷骨髓纖維化,關鍵是鑒別是否原發骨髓纖維化?
從你的資料看,血片見到幼粒細胞和不規則紅細胞,骨髓纖維組織明顯增多,因此首先考慮原發骨髓纖維化。
反應停可以使用,需要觀察較長時間,如果無效且疾病進展,有條件的話,建議考慮異體骨髓移植。
(段明輝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再障性貧血的鑒別診斷
診斷
(1)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0.01,淋巴細胞比例增高。血象滿足至少下列2項:(1)血紅蛋白<100g/l(2)血小板<50×10^9/L(3)中性粒細胞<1.5×10^9/L。(2)一般無肝脾腫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減低(<正常的50%)或重度減低(<正常的25%),造血細胞減少,非造血細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虛,骨髓活檢示造血組織減少。(4)除外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的其它疾病,如急性造血功能停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范科尼貧血、PNH、Evans綜合征、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骨髓纖維化、毛細胞白血病、低增生性白血病、間變性T細胞淋巴瘤等。
鑒別診斷
(1)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及鐵含量測定 嚴重的鐵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不足,亦可引起全血細胞減少。若存在鐵、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須糾正之後在評價造血功能。 (2)自身抗體篩選 B細胞功能亢進的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免疫相關性血細胞減少症,可以產生抗造血的自身抗體,引發造血功能衰竭。系統性紅斑狼瘡還可引起骨髓纖維化、疑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應檢查抗核抗體及抗DNA抗體等。免疫相關性血細胞減少症應檢測骨髓細胞膜上自身抗體。 (3)溶血性疾病 最主要的是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PNH),典型PNH有血紅蛋白尿發作,易鑒別。不典型者無血紅蛋白尿發作,全血細胞減少,骨髓可增生減低,易誤診為再障。但該病主要特點是:動態隨訪,終能發現PNH造血克隆。流式細胞術檢測CD55、CD59是診斷PNH的敏感方法。部分再障患者會出現少量PNH克隆,可以保持不變、減少、消失或是增加。這是PNH患者的早期表現,還是提示該再障患者易轉化為AA-PNH綜合征,尚不清楚。但若這些患者有實驗室或臨床證據表明存在溶血,應診斷為PNH。尿含鐵血黃素試驗陽性提示存在長期血管內溶血,有利於PNH的診斷。網織紅細胞計數、間接膽紅素水平、轉氨酶和乳酸脫氫酶定量對於評價PNH的溶血有一定作用。 Evans綜合征和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症。前者可測及外周成熟血細胞自身抗體,後者可測及骨髓未成熟血細胞自身抗體。這兩類血細胞減少患者Th2細胞比例增高、CD5+的B淋巴細胞比例增高、血清IL-4水平增高,對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或大劑量靜脈丙種球蛋白治療反應好。 (4)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 MDS,尤其低增生性者,亦有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有時不高甚至降低,骨髓低增生,易與再障混淆,但MDS有以下特點: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病態造血,血片或骨髓塗片中出現異常核分裂象。MDS可伴骨髓纖維化,骨髓活檢示網硬蛋白增加,而再障不會伴骨髓纖維化。骨髓活檢中灶性的髓系未成熟前體細胞異常定位非MDS所特有,因再障患者骨髓的再生灶時也可以出現不成熟粒細胞。紅系病態造血再障中亦可見,不做為與MDS鑒別的依據。 骨髓細胞遺傳學檢查對於再障與MDS鑒別很重要,若因骨髓增生低下,細胞數少,難以獲得足夠的中期分裂象細胞,可以採用FISH。推薦的FISH套餐是5q31、CEP7、7q31、CEP8、20q、CEPY和p53。值得注意的是,認為有少部分所謂「非典型再障」在診斷時出現了細胞遺傳學異常,那麼這是真正的再障還是MDS,有待探討。但是2008年WHO的MDS診斷分型標准中認為,單有-Y,+8或20q-者的難治性血細胞減少者,若無明確病態造血,不能依遺傳學異常而診斷為MDS。對此的解釋是,這些患者常常對免疫抑制治療有較好效果,那麼這些患者是不是診斷為再障更合適。 在兒童再障中出現遺傳學異常,尤其是+7常提示為MDS。在疾病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異常細胞遺傳學克隆。 (5)低增生性白血病 特別是白細胞減少的白血病和低增生性白血病,早期肝、脾、淋巴結不腫大,外周全血細胞減少,易與再障混淆。仔細觀察血象及多部位骨髓,可發現原始粒、單、或原(幼)淋巴細胞明顯增多。部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伴t(8;21)易位的急性粒細胞白血病M2可有全血細胞減少,骨髓分類多可鑒別之。 (6)毛細胞白血病 會出現全血細胞減少伴單核細胞減少,骨髓常干抽。骨髓活檢可見到毛細胞呈「煎蛋」樣浸潤骨髓間質、網硬蛋白增加。免疫表型顯示CD20+,CD11c+,CD25+,FMC7+,CD103+,CD5-,CD10-和CD23-腫瘤細胞。脾腫大常見,毛細胞白血病者經切脾和干擾素治療能有很好效果。 (7)轉移性腫瘤 腫瘤骨轉移可以導致全血細胞減少和骨髓增生減低,但骨髓塗片和活檢中能見到轉移的腫瘤細胞,有時血片可以見到不成熟造血細胞。骨髓淋巴細胞免疫表型、基因重排可以用於再障增多的淋巴細胞與淋巴瘤骨浸潤的鑒別。腫瘤骨轉移者骨髓活檢常伴骨髓纖維化。詳細病史和體格檢查能提供腫瘤的一些跡象,並指導相關的腫瘤檢查,利於尋找原發病灶和指導治療。 (8)骨髓纖維化 常出現全血細胞減少和骨髓增生減低,骨髓常干抽。骨髓活檢見到網硬蛋白增加和纖維細胞。骨髓纖維化因出現髓外造血,血塗片可以見到不成熟造血細胞,伴脾腫大,常為巨脾。無脾腫大的骨髓纖維化繼發於惡性腫瘤可能性大。 (9)急性造血功能停滯 常在溶血性貧血、接觸某些危險因素或感染發熱的患者中發生,全血細胞尤其是紅細胞驟然下降,網織紅細胞可降至零,骨髓三系減少,與SAA-I型相似。但骨髓塗片尾部可見巨大原始紅細胞,在充足支持治療下呈自限性,約經1月可自然恢復。 (10)低增生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占兒童急淋的1%-2%。通常在兒童骨髓衰竭後的3-9個月出現急淋,中性粒細胞減少較血小板減少更嚴重。有報道兒童重型再障者轉化為急淋,這些患者的骨髓衰竭是再障,還是急淋的白血病前期,有待討論。完善形態學、細胞遺傳學和白血病免疫表型有助於確定診斷。 (11)先天性再障 范科尼貧血(FA)常稱為先天性再障,是一種遺傳性幹細胞質異常性疾病。表現為一系/兩系或全血細胞減少、可伴發育異常(皮膚色素沉著、骨骼畸形、器官發育不全等)、高風險發展為MDS、AL及其它各類腫瘤性疾病;實驗室檢查可發現「范科尼基因」、細胞染色體受絲裂酶素C或DBA試劑作用後極易斷裂。因為較大年齡的范科尼貧血病例報道,其篩查的上限年齡尚難確定。先天性角化不良可以通過典型臨床特徵和基因突變加以鑒別。 (12)感染 肝炎後再障多發生在肝炎後2-3月的恢復期,且已知的肝炎病原學檢查多為陰性。病毒感染,如EBV、CMV很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但慢性活動性EBV感染致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者,會發生造血功能衰竭。微小病毒B19可導致紅細胞造血障礙但不會引發再障。 分支桿菌,尤其是非典型分支桿菌感染會出現全血細胞減少和骨髓增生低下。骨髓檢查還可發現肉芽腫、纖維化、骨髓壞死等。嗜酸性壞死常見於非典型結核桿菌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少有嗜酸性壞死和肉芽腫。疑為結核者,應送骨髓液行分支桿菌培養。 上文提及的急性造血功能停滯亦常常是呼吸道病毒或細菌感染所誘發。 (13)嚴重營養不良 神經性厭食或是長時間飢餓可能與全血細胞減少有關。由於脂肪細胞和造血細胞減少骨髓塗片顯示細胞少並且形成膠狀,基質HE染色顯示為淡粉色。在再障中可見不同程度的脂肪變性,尤其是早期演變階段。
3、骨髓纖維化的檢查
1.血象
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均有輕重不等的貧血,晚期可有嚴重貧血,貧血通常屬正細胞正色素型。紅細胞的形態有明顯的大小不一及畸形,網織紅細胞2%~5%。外周血出現淚滴樣紅細胞、幼紅細胞及幼粒細胞或巨大血小板是本病的特徵之一。
2.白細胞計數
早期大部分患者增多,一般在10×109~20×109/L,很少超過50×109/L,分類中以成熟嗜中性粒細胞為主,也可見到中幼粒及晚幼粒細胞,少數可見5%以下原粒和早幼粒細胞。嗜酸性和嗜鹼性粒細胞也可輕度增多,70%患者粒細胞鹼性磷酸酶活性異常增高。
3.血小板計數和功能
均有異常,早期血小板可增加,個別可達個別達10×1011/L,血小板隨病情進展逐漸減少。外周血中可見到大而畸形血小板,偶見巨核細胞碎片。
4.骨髓穿刺塗片及活檢
骨髓穿刺術出現「干抽現象」是本病的一個特點,骨髓塗片早期可為增生象,中晚期出現有核細胞增生低下,轉為白血病時,原始細胞明顯增多。骨髓活檢可見到大量網狀纖維組織為診斷本病的依據,根據骨髓中保留的造血組織和纖維組織增生的程度不同,骨髓病理改變可分為三期:①早期全血細胞增生伴纖維組織增生。②中期骨髓萎縮與纖維化。③晚期骨髓纖維化和骨質硬化。
5.染色體和分子生物學檢查
目前沒有發現特徵性染色體變化,少數患者呈三體型染色體異常。
6.X線檢查
約有50%患者X線檢查有骨質硬化表現,骨質密度不均勻性增加,伴有斑點狀透亮區,形成所謂「毛玻璃樣」改變,也可見到新骨形成及骨膜花邊樣增厚,骨質變化好發於胸骨、肋骨、脊椎、肱骨、鎖骨、骨盆等,部分患者也有顱骨變化。
7.放射性核素骨髓掃描
患者肝、脾等髓外造血區積累了大量放射核素,出現放射濃縮區,有纖維組織增生的長骨近端、軀乾的紅髓部位則不能顯示放射濃縮區。
8.其他檢查
部分患者血清尿酸、乳酸脫氫酶、鹼性磷酸酶、維生素B12及組胺均見增高。
4、我哥哥得了骨髓纖維化,應該怎麼治療?尋找病友及專家!
由於骨髓纖維化發病隱襲,病情進展緩慢,在疾病早期如症狀不明顯,貧血和脾腫大均不嚴重時,一般無須特殊治療或對症治療。骨髓纖維化的治療要根據病情、病程不同而選擇。 1、雄性激素可以加速骨髓中紅細胞的成熟及釋放,使貧血減輕,一般需3個月以上常用葯物: ①康力龍2~4mg/次,每日3次,口服; ②達那唑0.2mg/次,每日3次; ③丙酸睾丸酮50~100mg/次,每日或隔日1次,肌肉注射。 2、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抑制抗原抗體反應,使脾內的紅細胞破壞減少或抑制免疫復合 物激發的紅細胞的免疫性破壞,並可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對合並溶血或出血的患者可以應用,一般選用潑尼松40~60mg/日,2~3周後逐漸減量,可使出血症狀減輕或輸血次數減少。 3、化療葯物對骨髓造血組織有抑製作用,適用於巨脾,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過高的病例。可選用馬利蘭2~4mg/日或羥基腺0·5~1·0/日。中葯可緩解化療出現的系列副作用。 【經驗與體會】 1) 骨髓纖維化屬於「虛勞血虛」、「症瘕積聚」范疇。 補腎祛瘀治法應為貫穿整個治療的根本大法。如骨髓纖維化早期,僅僅表現脾腫大,輕度貧血而無明顯臨床症狀時,中葯即可改善臨床症狀,又可通過益氣血、補肝腎,改善造血微環境,促進造血功能的恢復。髓纖中期,由於病情進展,貧血進一步加重,或出現發熱等感染症狀,或有出血傾向,此時應加強相應措施,此期中醫認為多屬虛實夾雜,除按中醫辨證分型服用中葯,髓纖晚期,出現腹水或巨脾,下肢浮腫者,中醫認為屬本虛標實之證,宜標本兼治,益氣養血,滋補肝腎以治本,行氣利水以治標。 2) 針對慢性髓纖虛勞的治療,在臨床上從氣從腎論治,辨證分型為氣陰虛型,氣陽虛型,氣陰陽俱虛型予以施治,以益氣生血,補腎生髓,化生精血,從而較好的糾正貧血。 3) 活血化瘀、破血軟堅法在髓纖治療中的應用,依據「祛瘀生新」,在上述中醫辨治的基礎上,加用活血化瘀葯味,常用太白米、桃兒七、丹參、三七等,以化瘀生新,滋生陰血;慢性髓纖患者常常伴有積聚痞塊,乃毒蘊血瘀,搏結 骨髓纖維化患者出血時的護理 1.做好心理護理,減輕緊張焦慮情緒。 2.明顯出血時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後逐漸增加活動。對易出血患者要注意安全,避免活動過度及外傷。 3.嚴密觀察出血部位、出血量,注意有無皮膚粘膜瘀點、瘀斑、牙齦出血、鼻出血、嘔血。便血、血尿,女性患者月經是否過多,特別要觀察有無頭痛、嘔吐、視力模糊、意識障礙等顱內出血症狀,若有重要臟器出血及有出血性休克時應給予急救處理。 4.按醫囑給予止血葯物或輸血治療。 5.各種操作應動作輕柔、防止組織損傷引起出血。避免手術,避免或減少肌內注射,施行必要穿刺後應壓迫局部或加壓包紮止血。 6.應避免刺激性食物、過敏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禁食,出血停止後給予冷、溫流質,以後給予半流質、軟食、普食。 脅下而致,施以破血解毒,軟堅散結治療, ,軟堅散結治療,效果頗佳。
5、有人得過骨髓纖維化么?在哪看的?
骨髓纖維化屬於一種骨髓增殖性疾病,有原發和繼發之分,此病發病緩慢,病情呈逐漸加重,目前尚無一種西葯能使基本病程逆轉或得到控制,只能針對並發症治療,採用雄激素、糖皮質激素、脾臟切除、化療、干擾素和放射等療法來緩解病情。所以一般會認為此病屬於不治之症。
但經過石家莊 平安 醫院 血液科科研組潛心研究,發現用利用中葯治療這一頑疾是很有效的。肝主兩脅,肝脾腫大,中醫稱為脅下痞塊,肝主疏泄而藏血,調理一身之氣機,情志不舒,肝氣郁結,氣機郁滯,氣血津液運行不暢,致濕停痰生,氣滯血瘀,痰瘀互結,結於脅下,而成積聚。
大量臨床證實,該病從肝論治 ,採用化瘀消痞生血療法治療骨髓纖維化,可以抑制纖維組織增生,促進膠原組織降解,早期病例多可達到完全緩解,晚期病例可以使肝脾明顯縮小,血象改善,生活質量改善,並明顯延長生存期。我們通過十餘年的臨床觀察,中醫中葯治療特發性骨髓纖維化,使許多患者已經恢復正常工作生活。
6、什麼是骨髓纖維化?
骨髓纖維化的簡稱骨纖,是一種由於骨髓造血組織中膠原增生,纖維組織嚴重的影響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種纖維增生性疾病。
患病後患者會出現左上腹疼痛以及上腹悶脹等狀況,骨髓纖維化還會因為代謝增高而出現心動過速以及低熱出汗等狀況,在治療骨髓纖維化上主要是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為主,貧血嚴重的患者可以進行輸血治療,有條件的患者也可以進行骨髓移植,但是骨髓移植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所以患者也應當謹慎選擇。
如果有不明白的病情需要咨詢,可以直接點擊【病情咨詢預約申請單】獲取幫助。
7、骨髓纖維化應該掛哪科
骨髓纖維化屬於血液疾病,應該掛血液科。
骨髓纖維化是血液的骨髓增殖性的疾病,較慢性的,是骨髓組織逐漸被纖維組織所取代,纖維組織是沒有造血功能的。一般檢查該疾病主要的實驗檢查是血常規、骨穿和活檢,最主要的是活檢,看骨髓增生的程度和纖維化的程度。
8、骨髓纖維化有什麼表現?
骨髓纖維化多見於中老年患者。該病起病緩慢,患者常有頭昏、乏力、腹脹、心悸、盜汗、體重減輕等表現,晚期可有骨痛、關節痛、發熱、貧血、出血等症狀,幾乎所有患者均有脾腫大,亦可有肝腫大及肝硬化。
按起病緩急,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以慢性原發性骨髓纖維化多見,大多在50~70歲之間發病。
9、骨髓纖維化的症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其病大多隱匿,進展緩慢。許多病人常於症狀出現數月或數年後才確診。最多見的為疲乏、體重減輕及巨脾壓迫引起的各種症狀。起初,全身情況尚好,逐漸出現脾增大、代謝亢進、貧血加重的症狀,晚期可有出血症狀。其臨床表現主要有:
1)脾、肝腫大脾大是最重要的臨床表現,發生率幾乎100%。偶爾病人自己發現左上腹有一腫塊或體檢時被發現。有人認為脾大程度與病程有關,脾肋下每1CM代表一年病程。由於脾大,常感覺腹部飽滿或沉重壓迫。脾觸之堅實,一般無壓痛;但如脾增大太快,可因脾局部梗死而發生局部疼痛,甚至可以聽到摩擦音。
2)全身性症狀中晚期病人大多有乏力、體重減輕、怕熱、多汗等症狀。食慾一般或減退。晚期消瘦尤為明顯。
3)貧血早期既有輕度貧血,隨血紅蛋白下降逐漸加重,晚期面色蒼白、疲乏、無力、體力活動後氣促、心悸等症狀較明顯。
4)出血症狀早期血小板計數增高或正常,無出血症狀。晚期血小板減少,皮膚常出現紫癜或瘀斑,可有鼻衄。
5)其他少數病人可有不明確的骨痛。很少數病人因血尿酸增高而發生繼發性痛風性關節炎。
【診斷標准】
國內診斷標准:
1、脾明顯腫大;
2、外周血可見幼稚細胞和有核紅細胞,有數量不一的淚滴樣紅細胞,病程中可有紅細胞,有數量不一的淚滴樣紅細胞,病程中可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增多和減少;
3、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呈「增生低下」;
4、脾、肝、淋巴結病理切片顯示纖維組織明顯增生;
診斷IMF須具備第五項再加其餘4項中任何2項並能除外繼發性MF。
1.血象:血紅蛋白減少,呈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白細胞多正常或增多,少數減少;血小板多減少,少數病人明顯增多。分類見幼粒、幼紅細胞,嗜鹼細胞增多,可見淚滴狀紅細胞、嗜多色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增加(2%~5%)。
2.骨髓象:骨髓穿刺多為干抽,骨髓增生多數減低,造血細胞明顯減少,非造血細胞可增多。
3.組織活檢:骨髓:纖維細胞明顯增生。肝脾:有髓外造血灶。
4.X線檢查:約70%患者有骨硬化表現;骨小梁分界消失,外觀呈毛玻璃狀。
5.遺傳學檢查:有些病人可見染色體異常,但Ph1染色體陰性。
其他:血清鹼性鱗酸酶、乳酸脫氫酶、尿酸、維生素B12可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