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幫忙看看這個化驗單,急!!!
血細胞分析基本正常,有些數值單獨看沒有意義,不用擔心。如果要知道跟乙肝患版者接觸的關系,可權以查一下肝功能和乙肝五項
你就聽我的,我天天做這玩意,機器的結果還沒有手工准,現在不是相當關系沒人願給你手工做,你的情況完全正常!!!
2、化驗單如下:
這是一張生化全套的檢查報告單。。
一部分一部分來說。
甘油三酯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
載脂蛋白與以上兩項有關
你的化驗單顯示高低都不算太多,沒有大問題。。
總蛋白簡稱TP,總蛋白是有白蛋白和球蛋白組成的,總蛋白的正常值為,新生兒46- 70g/L,成年人60-80g/L,白蛋白的升高或球蛋白的升高都會引起總蛋白的升高。
總蛋白偏高有很多原因。總的來說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疾病性引起的總蛋白偏高,疾病性偏高多是由多發性骨髓瘤、巨 球蛋白血症,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和肝功能損害所引起的總蛋白升高。一種是非病理性的總蛋白偏高,主要是由於劇 烈運動等,都會引起總蛋白的偏高。
無論是膽固醇含量增高,還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兩者皆增高,統稱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與冠心病有密切的關系,尤其是膽固醇與甘油三脂皆增高的,患冠心病的危險性更大。當然,有高脂血症,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患冠心病,但積極治療高脂血症,卻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甘油三脂,又稱脂肪。是由食物脂肪與肝臟合成的,正常血清的甘油三脂是0.45-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結合而成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導致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它的水平越高,動脈硬化的可能性越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常被稱為「壞」膽固醇。而高密度的則相反,好膽固醇~
1、人體中的脂類大部分從食物中來,所以高脂血症的人飲食應有節制,主食之中應搭配部分粗糧,副食品以魚類、瘦肉、豆及豆製品、各種新鮮蔬菜、水果為主.
2、有助降甘油三脂的食物,如:沙丁魚、大馬哈魚、甜杏仁、馬齒莧,還有豆類,大蒜等。
3、還有一些利於降低血脂防治動脈硬化的食物:海帶、紫菜、木耳、金針菇、香菇、洋蔥等,也可以常吃。
3、怎樣看懂體檢化驗單數據
尿亞硝酸鹽試驗
NIT
陰性一
陽性、尿路細菌性感染
尿沉渣鏡檢:
紅細胞
RBC
0-3/HPF
增多常見於泌尿系統結石、結核、腫瘤、腎炎及外傷,亦見於鄰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症或腫瘤、直腸、子宮的腫瘤累及泌尿道時。此外,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感染性心內膜炎。血液病如過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亦可在尿中出現較多的紅細胞。
白細胞
WBC
0-5/HPF
白細胞增多大部分為膿細胞,常見於腎盂腎炎、膀胱炎、膀胱炎、尿道炎、腎結核、腎腫瘤等。婦女可因白帶混入尿液而致白細胞增多。
上皮細胞
少量出現無臨床意義
管型
出現管型結合臨床
腦脊液常規
CSFRT
無色透明液體不含紅細胞,白細胞數極少,蛋白定性試驗一
葡萄糖定性試驗,五管陽性,PH 7.3-7.6
中性粒細胞增多:各種感染性增多見於多種腦膜炎,非感染性增多見於中樞神經系統出血後,多次腰穿後、腦室造影、白血病波及腫瘤轉移以及腦血管栓塞。
淋巴細胞增多,感染性增多見於多種腦膜為炎。非感染性增多見於葯物性腦病,格林~巴綜合症,急性彌散性腦脊髓炎、腦膜結節病、多神經炎、動脈周圍炎。
精液常規
正常精液為乳白色粘性液體,一次排出量為2.0~4.0ml,30分鍾至於小時自行液化。pH 7.5-8.5,活動率>70%,活力優+良>50%,WBC<5個/HPF,RBC<5個/HPF
精子密度低或無精子,可見於生殖系結核,非特異性炎症,流行性腮腺炎並發睾丸炎及某些先天性疾病,如睾丸發育不良,隱睾症等。此外大劑量射線、工業污染、多種葯物亦可引起精子密度減低,前列腺炎症、精囊炎可影響精液量及精液凝固,液化性狀。精液中大量白細胞並見紅細胞者多見於生殖系統炎症、結核,大量紅細胞者可見於外傷或腫瘤,如查見癌細胞則為診斷生殖系統癌極有意義。
前列腺液常規
精子計數100-200×109/L,乳白色液體,可見卵鱗脂小體,WBC低於10個/HPF,RBC低於5個HPF,可見精子。老年患者可檢出前列腺顆粒細胞和澱粉樣體。
炎症時可見成堆膿細胞,如白細胞每高位視野多於10~15個即可診斷為前列腺炎。
尿比重
SG
1.003-1.030晨尿大於1.020
24小時尿為1.015-1.025
嬰兒1.002-1.006
尿比重增高大於1.025為濃縮尿,見於急性腎炎,腎病、心功能不全、高熱、脫水、體克及未控制的糖尿病。
比重減低小於1.005為低滲尿,見於尿毒症,原發性或心源性崩症,慢性腎衰、惡性高血壓病。尿液含放射線造影劑時可使比重大於1.050。
酸鹼反應
PH
4.5-8多數PH約6夜間尿較晝間尿為酸
尿液HP值升高見於進食大量植物性食品,尤其柑桔類水果,無缺鉀的代謝性鹼中毒,持續嘔吐,呼吸性鹼中毒、尿路感染,餐後,腎小管酸中毒等。
PH值減低見於飲食大量動物性食品,缺鉀性代謝性鹼中毒,呼吸性酸中毒,飢餓,嚴重腹瀉。
尿蛋白質定性
Pro
陰性一
如化驗報告出現尿蛋白為+~++++者為蛋白尿。尿蛋白除功能性體位之外,病理性蛋白尿是腎臟疾病的一個早期而易被忽視的指標。
許多葯物可使尿蛋白出現陽性。
尿糖定性
GLU
陰性一
尿糖陽性可分暫時性和病理性,暫時性糖尿見於應激反應一時性腎上腺素或胰高糖素分泌過多所致。病理性尿糖見於胰島素分泌量相對絕對不足,繼發性高血糖性糖尿,如胰腺疾病、肝臟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垂體前葉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和肥胖症、高血壓等疾病。
尿酮體定性
KET
陰性一
增加,糖尿病、酮酸症、丙醇或乙醇中毒、飢餓、禁食、脫水等。
尿潛血試驗
BLO
陰性一
參考尿沉渣紅細胞。
尿膽素
URB
陰性或弱陽性
增加:肝細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在肝炎對尿膽紅素陽性可早於出現黃疸。
尿膽元
URO
UBG
健康人尿膽元含量為(+)或小於1:20或<4.0Ehrlicho/1
增加:血管內溶血性貧血,組織內出血、肝細胞損傷、膽管部分阻塞並伴發膽管感染,缺氧、鉛中毒、惡性貧血。
減少:膽管阻塞,廣泛肝細胞損傷、腎功能不全、酸性尿。
白細胞分類計數
WBC、DC
中性粒細胞
桿狀核1%-5%分
葉核50%-70%
增多:急性和化膿性感染(癤癰、膿腫、肺炎、闌尾炎、丹毒、敗血症、內臟穿孔、猩紅熱等),各種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鉛中毒、汞中毒等),組織損傷、惡性腫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麻疹、流感等傳染病、化療、放療。某結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骨髓增殖異常綜合症)、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嗜酸性粒細胞
0.5%-5.0%
增多:見於過敏性疾病、皮膚病、寄生蟲病、某些血液病、射線照射後,脾切除術後、傳染病恢復期等。
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應用糖皮質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嗜鹼性粒細胞
0%-1%
增多見於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鹼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術後等。
淋巴細胞
20%-40%
增多見於某些傳染病(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減少見於多傳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單核細胞
3%-8%
增多見於結核病、傷寒、感染性心內膜炎、瘧疾、單核細胞白血病、黑熱病及傳染病的恢復期等。
紅細胞沉降率
ESR
男性小於15mm/h
女性小於20mm/h
增塊:①生理性、運動、月經期、妊娠3月以上(直至分娩後3W)60歲以上高齡。
②病理性:各種炎症。風濕熱活動期、結核活動期、組織損傷及環死持續2-3W,以肌梗死發病1W左右,惡性腫瘤,其它各種高球蛋白血症,稀血症(貧血),高膽固醇血症。
減低:主要見於紅細胞增多症,血紅蛋白病、低纖維蛋白原血症,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多症,小紅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惡液質,抗感染治療葯物。
檢驗項目
英文縮寫
正常值范圍
臨床意義
紅細胞計數
RBC
男(4.4-5.7)×1012/L
女(3.8-5.1)×1012/L
新生兒(6-7)×1012/L
兒童(4.0-5.2)×1012/L
RBC↑,見於真性經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燒傷、休克、肺源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一氧化碳中毒、劇烈運動、高血壓、高原居住等。
RBC↓,各種貧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續小出血,重症寄生蟲病,妊娠等。
血紅蛋白
Hb、Hgb
男120-165g/L
女110-150g/L
血紅蛋白增減的臨床意義與紅細胞計數基本相 同
紅細胞壓積
PCV或HCT
男性0.39-0.51
女性0.33-0.46
PCV↑脫水濃縮,大面積燒傷,嚴重嘔吐腹瀉,尿崩症等。
PCV↓各種貧血,水中毒,妊娠。
紅細胞平均體積
MCV
80-100fL
MCV、MCH、MCHC是三項診斷貧血的篩選指標。
平均細胞血紅蛋白
MCH
27-32Pg
平均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MCHC
320-360g/L
網織紅細胞計數
Ret·c
成人0.5%-1.5%
Ret·c↑見於各種增生性貧血。
Ret·c↓腎臟疾病,分內泌疾病,溶血性貧血再生危象,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血小板計數
PLT BPC
(100-300)×109/L
↑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脾切除術後(2月內)、急性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惡性腫瘤、大手術後(2W內)等。
血小板計數
PLT BPC
(100-300)×109/L
減少①遺傳性疾病。②獲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各種貧血。
以及脾、腎、肝、心臟疾患。另有阿斯匹林、抗生素葯物過敏等。
白細胞計數
WBC
成人(4-10)×109/L
兒童(5-12)×109/L
新生兒(15-20)×109/L
增多:若干種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積燒傷、尿毒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百日咳、血吸蟲病、肺吸蟲病、白血病、類白血病、惡性腫瘤、組織壞死、各種過敏、手術後、尤以脾切除後為甚等。
WBC減少:感冒、麻疹、傷寒、副傷寒、瘧疾、斑疹傷寒、回歸熱、粟粒性結核、嚴重感染、敗血症、惡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陣發性夜間血紅蛋白尿症、脾功能亢進、急性粒細胞減少症、腫瘤化療、射線照射、激素治療以及多種葯物如解熱鎮痛葯、抗生素、抗腫瘤葯、抗癲癇病、抗甲狀腺葯、抗瘧葯、抗結核葯、抗糖尿病葯物等。
白細胞計數
生理性增多:新生兒、妊娠期、分娩期、月經期、餐後劇烈運動後,冷水浴後、日光浴、紫外線照射、神經過度緊張、恐懼、惡心、嘔吐。
項目
名 稱
參 考 值
簡 要 意 義
ALT
谷丙轉氨
0~40單位/升
升高見於肝炎、心肌炎及多發性肌炎
TP
總蛋白
60克~80克/升(6克~8克/分升)
降低,見於營養不良,肝功能障礙蛋白質合成減少,蛋白質丟失過多,如腎病綜合征、燒傷等
ALB
白蛋白
35克~55克/升(3.5克~5.5克/分升)
降低,見於營養不良、肝臟合成功能障礙,尿中大量丟失,如腎病綜合征
GLO
球蛋白
20克~29克/升(2克~2.9克/分升)
升高,見於結締組織疾病,肝臟纖維化,骨髓瘤
A/G
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
1.5~2.5:1
降低,見於肝臟纖維化
TBIL
總膽紅素
1.7~17.1微摩爾/升(0.1毫克~1.0毫克/分升)
升高,見於溶血、肝損害及膽道阻塞
DBIL
直接膽紅素
0~3.4微摩爾/升(0~0.2毫克/分升)
升高,見於肝損害及膽道阻塞
項目
名 稱
參 考 值
簡 要 意 義
SG
比重
1.002~1.030
升高見於心衰、高熱、脫水及急性腎炎等。降低見於過量飲水、慢性腎炎及尿崩症等
pH
酸鹼度
4.6~8.0
升高見於鹼中毒等。降低見於酸中毒等
LEU
白細胞
陰性
陽性表示尿路感染
NIT
亞硝酸鹽
陰性
陽性表示尿路感染
PRO
蛋白
陰性
陽性表示腎炎、腎病綜合征及泌尿系感染等
GLU
糖
陰性
陽性表示糖尿病及腎性糖尿
KET
酮體
陰性
陽性表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各種原因造成的嘔吐
UBG
尿膽原
陰性
陽性表示肝臟損害及溶血
BU
尿隱血
陰性
陽性提示血尿、血紅蛋白尿,見於腎炎、腎結核、腎結石、腎腫瘤、尿路損傷及溶血等
ERY
紅細胞
陰性
陽性提示血尿,見於腎炎、腎結核、腎結石、腎腫瘤及尿路損傷等
實驗名稱
標本
正常參考范圍
臨床意義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血清(漿)
陰性
感染乙肝病毒,為乙肝病毒攜帶者
乙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
血清(漿)
陰性
保護性抗體,感染乙肝病毒康復後或注射疫苗後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血清(漿)
陰性
反映HBV的復制和判斷傳染性強弱,急性乙肝HbeAg短暫陽性,持續陽性提示轉為慢性。
乙型肝炎E抗體(HbeAb)
血清(漿)
陰性
出現於急性乙肝後期、慢性HBV感染時。
乙型肝炎核心抗體(HbcAb)
血清(漿)
陰性
出現於急性乙肝急性期,恢復後仍可持續陽性數年或更長時間。
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
血清(漿)
陰性
陽性為丙肝病毒(HCV)感染。抗HCV陽性持續六個月以上預示轉為慢性丙肝的可能性較大。
戊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EV)
血清(漿)
陰性
陽性為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
庚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GV)
血清(漿)
陰性
病人感染庚型肝炎病毒(HGV)。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病人病毒血症可長期持續9年,HGV可通過輸血傳播。
抗雙鏈脫氧核糖核酸抗體(dsDNA)
血清(漿)
陰性
對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有較高的特異性,但敏感度稍差,抗dsDNA抗體滴度的升降與SLE疾病的活動程度相關,因此可監測 SLE的病情變化。其他結締組織病患者,dsDNA亦可陽性。
肥達氏反應(Widal`s)
血清(漿)
TYO<1:80
TYH<1:160
PA<1:80
PB<1:80
PC<1:80
1.H及O效價均增高時可診斷為傷寒,O及A、B、C(其中之一項)效價達1:80以上時,可診斷為副傷寒甲或乙或丙,如效價隨 病情逐漸上升,診斷價值更大。
2.傷寒病人發病第一周後才出現肥達氏反應,第一周內陽性率為50%,第四周可達90%。
3.單H凝集價升高而O不高者,可能①曾接受過傷寒菌苗接種②患過傷寒③另外少數傷寒患者因O凝集價被Vi抗原影響不增高,僅H 凝集價高④其他沙門氏菌感染。
4.曾預防接種過傷寒混合疫苗,再感染傷寒時,H 與O 凝集價上升較快,但在疾病恢復時,凝集價並不太高,因為預防接種後體內產生的抗體,再感染時病情緩和。
5.過去曾接種過傷寒菌苗或患過傷寒近期又感染流感、布氏桿菌時,可產生高滴度的H 凝集素及較低的O 凝集素,此系回憶反應。
6.一般應取雙份血清(急性期和恢復期)作對比,如呈四倍以上增長則價值更大,凝集素如明顯上升,是新近感染傷寒的指征。
可提取核抗原(ENA)自身抗體譜帶分析
血清(漿)
抗sm:陰性
抗rRNP:陰性
抗u1RNP:陰性
抗SSA:陰性
抗SSB:陰性
抗Jo-1:陰性
抗Scl-70:陰性
抗D`E:陰性
抗DM-53:陰性
抗RA-54:陰性
1.抗Sm抗體: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血清標記抗體,陽性可達30%左右。
2.抗核糖體抗體(rRNP):是SLE的又一血清標記抗體,陽率10%。
3.抗U1RNP抗體:在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中陽性率高達95%以上。在SLE中,該抗體陽性與雷諾氏現象有關。
4.抗SSA抗體:在乾燥綜合征(SS)中陽性率為60%,也可見於其它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SLE (35%)、硬皮病、多肌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該抗體陽性也可引起亞急性皮膚狼瘡的皮損,與SLE的廣泛光過敏性皮炎也相 關,IgG類抗SSA抗體通過胎盤可引起新生兒狼瘡綜合征,個別因抗體與心臟的傳導系統相結合,可造成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
5.抗SSB抗體:是乾燥綜合征的血清標記性抗體,陽性率達40%左右。
6.抗Jo-1抗體:是多發性肌炎(PM)和皮膚炎(DM)的血清標記性抗體,在PM中陽性率達25%。該抗體陽性患者常會出現 肌炎、肺部間質性病變及關節炎等症狀,易被臨床誤診為慢性肺部感染或類風濕性關節炎。
7.抗Scl-70抗體:是全身性硬皮病(PSS)的血清標記性抗體,陽性率達43%。
8.抗D`E多肽抗體:僅見於MCTD患者中。
9.抗DM-53抗體:僅見於皮肌炎(DM)患者。
10.抗RA-54抗體:僅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陽性率14%。
免疫球蛋白G(IgG)
血清(漿)
6~16g/L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含量與年齡有一定關系,兒童偏低,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含量逐漸升高。
增高:見於IgG型多發性骨髓瘤、慢性肝病、慢性感染、結締組織病、過敏性紫癜、惡性淋巴瘤、牛皮癬、麻風病、瘧疾、腎炎。
減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腎病綜合征、病毒感染、蛋白丟失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療。
免疫球蛋白A(IgA)
血清(漿)
0.76~3.9g/L
增高:肝臟疾病、結締組織疾病、IgA型多發性骨髓瘤、肺結核、急性腎炎等。
減低:免疫缺陷病、選擇性IgA缺陷病、後天性低丙種球蛋白血症、腎病綜合征、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何傑金病。
免疫球蛋白M(IgM)
血清(漿)
0.4~3.45g/L
增高:巨球蛋白血症、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結締組織疾病、惡性腫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傷寒、梅毒、黑熱病、瘧疾、絲蟲病、支 原體肺炎、風疹等。
減低:免疫缺陷病、IgA、IgG 型的多發性骨髓瘤、何傑金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先天愚型、蛋白丟失性胃病、網狀內皮細胞增生性疾病、尿毒症。
補體C3(C3)
血清(漿)
0.5~1.5g/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皮肌炎、結節性動脈周圍炎、急性風濕病、潰瘍性結腸炎、組織損傷期及糖尿病等。
減低:急性和某些慢性腎小球腎炎,各種活動性自身免疫病如慢性肝病、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及鏈球菌感染後腎炎等。
補體C4(C4)
血清(漿)
0.44~0.66g/L
增高:風濕熱急性期、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皮肌炎、心梗、Reiter綜合症和各種類型的多關節炎。
減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動性肝炎、SLE活動期、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IgA腎病、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早期等。
甲胎蛋白(AFP)
血清(漿)
陰性
原發性肝癌AFP量可高出正常數十倍至數萬倍,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變肝細胞再生,AFP亦可升高。
癌胚抗原(CEA)
血清(漿)
陰性
凡內胚層來源的惡性腫瘤如:結腸、直腸、食道、胃、肝和胰腺等的癌腫患者血清中均的CEA存在,並含量明顯高於非腫瘤患者。但對 消化道腫瘤無早期診斷或鑒別診斷價值,可作為癌腫術後有無復發的監控指標。
EB病毒衣殼抗原抗體(VCA-IgA)
血清(漿)
陰性
感染EB病毒後,患者血清均可出現抗VCA抗體,IgA類抗體對鼻咽癌有較高的特異性,但仍需結合臨床進行判斷。可用於早期篩查 鼻咽癌患者,判斷療效與預後。
冷凝集素測定(CAT)
血清(漿)
陰性
凝集價>1:64具有診斷意義,如在病程中,冷凝集素效價逐漸上升,則對診斷價值更大。支原體肺炎、肝硬化、多發性骨髓瘤 、瘧疾、惡性淋巴瘤等冷凝集素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冷凝集素效價升高可在傳染過程中出現,特別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和支原體所致 非典型性肺炎;慢性的冷凝集素升高常繼發於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雙份血清效價有四倍增高者亦有診斷意義。
白細胞B27抗原(HLA-B27)
全血(肝素抗凝)
陰性
正常人約有6.7%陽性,強直性脊柱炎(AS)病人陽性率可達93.67%,可作為該病的診斷指標。
結核抗體(TBAB)
血清(漿)
陰性
表示有結核分枝桿菌感染。
梅毒血漿反應素試驗(RPR)
血清(漿)
陰性
1己知病史或有梅毒體症者,若本試驗陽性,即證實是梅毒病人,如初次試驗陰性者,可能反應素抗體尚未升高,可在2~4周後復查。
2病史不詳或無體征者,未治療的早期梅毒(Ⅰ、Ⅱ期),在感染後經數周血清學試驗仍陰性,反應素效價可急驟上升,一般可達1:4 ~1:256,如初次試驗效價在1:4以上,間隔2~4周應復查,如效價上升兩個滴度以上或兩次試驗都是高效價,可作為梅毒病的 證據;潛伏期梅毒除血清學試驗陽性外,可無任何梅毒體征,但隨時間推移,反應素效價可逐漸下降,早期潛伏梅毒素陽性率仍為95% ,晚期為72%,感染後30年未治療的晚期梅毒病人,有50%患者的反應素效價自然下降到陰性;梅毒病人經適當治療後,效價隨即 下降,治療愈早,下降愈快。
3麻風、瘧疾、回歸熱、雅司病可出現假陽性。
梅毒確證試驗(TPPA)
血清(漿)
陰性
特異性強,陽性可診斷為梅毒,檢測抗體滴度可監測梅毒病情進展及觀察療效。
肝吸蟲病抗體
血清(漿)
陰性
與糞便查卵檢出率相關性良好,陽性表示感染華支睾吸蟲。
HCG半定量
尿液
<312U/L
1鑒別正常與異常妊娠:妊娠期間HCG變化呈雙峰曲線,根據正常的HCG濃度變化,若第一次HCG在正常范圍內,79%的人可妊 娠足月,若第一次HCG低於正常,92%妊娠失敗。
2流產的診斷及治療:不完全流產,子宮內尚有胎盤組織殘存,HCG定性為陽性,完全流產或死胎時HCG可陰性,如HCG在250 0U/L以下,並逐漸下降,則有流產或死胎可能;當降到600U/L,則難免流產,如尿中HCG不斷下降,表示保胎無效,反之則 提示保胎成功。產後4天或人工流產術後13天,血清HCG應恢復正常。如不符合這一情況,則應考慮有異常可能。
3惡性葡萄胎、絨毛膜上皮癌以及男性睾丸畸胎瘤時,尿HCG含量很高,可達10萬到數百萬國際單位。
4其它 妊娠毒血症時HCG變化不一,往往偏高;多胎妊娠時HCG含量增高。
胃幽門螺旋體抗體試驗
(抗HP)
血清(漿)
陰性
與多種胃腸道疾病,包括非潰瘍性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活動性慢性胃炎等密切相關,在單一或復合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或非 潰瘍性消化不良的病人中,幽門螺旋體的感染比率可以超大型過90%。病人腸道內幽門螺旋體可誘發一種特異的抗體反應,該抗體可能 有助診斷,以及監測治療過程中疾病的狀態。
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TSGF)
血清(漿)
<64U/L
>71U/L為陽性,初檢陽性者,應每隔五周復查,連查三次,如濃度逐漸上升者,應考慮患惡性腫瘤的機會很高。TSGF可 用於多種惡性腫瘤的普查篩選,輔助診斷和療效觀察,以及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病情監測。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HIV-Ab)
血清(漿)
陰性
陽性可提示診斷愛滋病(AIDS)。
弓形蟲抗體(TOXAB)
血清(漿)
陰性
1對習慣性流產的病因分析的參考價值,弓形蟲可經胎盤感染胎兒腦及眼為主要受累器官,妊娠期間母親感染可導致流產、早產、死產、 先天畸形、增加母親妊娠並發症,隱性感染的嬰兒也可於成年出現症狀。
2獲得性弓形蟲病由消化道感染,多發生於大齡兒童及成人,以淋巴腺受累最為多見。弓形蟲感染引起的如貓抓病亦可呈陽性。
抗子宮內膜抗體(EMAB)
血清(漿)
陰性
有抑制子宮內膜的蛻膜反應,可作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非創傷性輔助診斷指標。
抗精子抗體(ASAB)
血清(漿)
陰性
1陽性即血清、精漿或宮頸粘液中存在精子抗體,可導致不育症。
2ASAB可降低精子存活率與活動率,增高精子畸形率延長液化時間,抑制卵細胞透明帶及放射冠的分散,可作用於胚胎,導致胚胎被 吸收或流產。
骨鈣素(osteocalcin)
血清(漿)
3~27ug/L
可以反映成骨細胞的活性或者是骨的形成,是骨形成指標。升高可見於骨形成增加的患者,骨轉換率升高,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甲狀腺機 能亢進、高轉換率的骨質疏鬆、paget`s病和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時,血清骨鈣素可迅速下降。骨鈣素水平受年 齡、性別、生理節律等因素影響。兒童期較高,表春生長期可能最高,大大高於成人。
骨鹼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血清(漿)
女:10~22U/L
男:12~33U/L
1反映成骨細胞的活性或骨形成情況,成骨細胞活性和骨形成增加,骨鹼性磷酸酶活性增加。
2升高可見於patet`s病、原發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骨軟化和腎性營養不良等。
抗鏈球菌溶血素(ASO)
血清
0~200IU/L
增高: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類風濕因子(RF)
4、多發性骨髓瘤怎麼看免疫固定電泳數據
為什麼必須重視血清蛋白電泳和免疫固定電泳
許多骨髓瘤患者不是很清楚血清蛋白電泳(簡稱SPEP)和免疫固定電泳的重要作用,他們(當然,主要是指IgG型患者)往往只重視免疫球蛋白定量指標,以為只要根據這個指標的變動,就可以掌握病情,調整用葯方案,用葯或停葯。
其實,這個認識是不全面的。當然,在一些地區,尚無法進行上述檢測。不過,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確實十分必要。
在國際骨髓瘤基金會網站公布的資料、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NCCN)發布的《NCCN 指南——多發性骨髓瘤》(2014年第2版),以及國內專家學者的著作中,血清蛋白電泳和免疫固定蛋白電泳均屬於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居於檢測體系的核心地位。
那麼,為什麼血清蛋白電泳很重要?
我們知道,產生單一的單克隆蛋白(簡稱M-蛋白)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特徵性表現。蛋白質電泳是用於測定血液或尿液中單克隆蛋白量的檢測方法。該M-蛋白由惡性漿細胞(或骨髓瘤細胞)製造(合成)。在任意給定的時間,產生和釋放到血清(將血液中的血細胞去除後留下的液體部分)中或尿液中的M-蛋白量,反映人體內存在的骨髓瘤數量。釋放到血清或尿液中的該蛋白被稱為血清或尿液腫瘤標志物。只有極少數癌症有這種類型的標志物。通過血清蛋白電泳,可在初步診斷時評估骨髓瘤負擔,以及在整個評估疾病過程中跟蹤骨髓瘤數量。人們可以通過測定M-蛋白的數量來觀察對治療的反應和緩解程度,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用確切的數字衡量患者的復發率,這是一個獨特的優勢。例如,我們可以確定一個治療反應是部分反應(PR)= 50%改善 (即M-蛋白降低50%);非常好的部分反應(VGPR)= 90%改善 (即M-蛋白降低90%);或者完全反應(CR)= 檢測不到M-蛋白。同樣,我們可以鑒定這種蛋白水平的增長, 當增長≥25%時,稱之為骨髓瘤復發。
M-蛋白的電泳測定
作為多發性骨髓瘤特徵的M-蛋白如果存在於血清中,對它的電泳試驗即稱之為血清蛋白電泳(簡稱SPEP)。同樣,當M-蛋白存在於尿液中對它的電泳試驗則稱之為尿蛋白電泳(簡稱UPEP)。為了測定單克隆或M-蛋白的量,需要以下兩條信息:
n 血清或尿液的蛋白總量是多少?
n M-蛋白占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關鍵的信息來自SPEP和/或UPEP。通過計算用於描述M-蛋白量的「峰」的大小(通過測定圖中峰的頂部與基線之間的面積),就能夠得到M-蛋白占總蛋白的百分比。
例如:
n M-蛋白占總蛋白的60%
n 總蛋白=12克/分升(g/dL)
n M-蛋白含量=7.2 g/dL(12的60%)
總蛋白和單克隆蛋白的百分比都會隨著時間變化。例如,隨著對治療的反應,M-蛋白占總蛋白的比例可以下降到40%,總蛋白可以下降到9 g/dL。這時可得出M-蛋白含量為3.6 g/dL,下降了50%,或者說治療達到了「部分反應」的水平。
此類系列測定和評估是所有骨髓瘤疾病監測的關鍵因素。這就是為什麼SPEP和UPEP如此重要的原因。
免疫固定電泳(IFE)用於確定M-蛋白的類型。這在基線診斷時以及對治療產生最大反應的時間點而言至關重要。如果達到完全反應,免疫固定試驗為完全陰性,即沒有可識別的單克隆蛋白。單克隆蛋白通常會與一種抗重鏈抗血清和一種抗輕鏈抗血清反應(雖然有時漿細胞只產生輕鏈,在這種情況下,單克隆蛋白與抗血清的反應將針對自由輕鏈)。免疫固定方法對微量單克隆蛋白的存在更敏感,甚至在血清蛋白電泳或尿蛋白電泳不顯示任何可見的異常時也能檢測到。但是,免疫固定不能對M蛋白進行定量。因此,這兩種方法應結合使用:電泳用來檢測單克隆蛋白並定量,免疫固定用來確定其類型。
下一個問題,電泳如何幫助治療決策?
如前所述,SPEP和/或UPEP的精確測定單克隆蛋白的量和了解骨髓瘤腫瘤帶來負擔的確切水平的能力是一個巨大的優勢。缺乏SPEP或UPEP的尖峰時,疾病監測是相當困難的。
SPEP和UPEP上M-蛋白的水平反映了目前骨髓瘤的數量。但是,認識到每個患者各不相同至關重要。例如,在做出診斷時,某些患者的血清有一個很高的峰,但是在骨髓或骨中並沒有這樣高水平的骨髓瘤。同樣,也有相反的情況:某些患者有一個低的尖峰,但是有大量骨髓瘤細胞。因此,在診斷時,使單個患者的尖峰水平與骨髓瘤數量相關聯極其重要。若尖峰低,這可能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小的變化在對治療的反應以及潛在的進展或復發方面更顯重要。
要求定期檢測以評估治療的影響。在治療期間,每月(或每個治療周期,正常為3-6周的時間)測定血液/或尿液中的M-蛋白水平。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在2-3個月內,下述現象將是顯而易見的:SPEP/UPEP的M-蛋白水平下降<25%或升高≥25%(進展性疾病[PD])。此時可能需要改變治療。這對與醫生討論結果和治療方案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
5、如何查看血液檢驗報告單
血液報告中沒有看出是貧血,正常的,如果沒有感覺不舒服,不用太擔心,身體會自我調節,血壓的高低血液報告是體現不出來的,
6、血常規五項怎麼看?
教會大家怎麼看化驗單了,現在我們來看看血常規到底是查什麼的?血常規主要看三個指標,分別是血紅蛋白,白細胞和血小板。我們分別來說說這三個指標有什麼臨床意義:
(1)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的數值或者紅細胞數量代表有沒有貧血,血紅蛋白的參考值如下: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如果男性的值低於120,女性低於110,說明有貧血了,大於90為輕度貧血,60-90之間為中度貧血,30-60之間為重度貧血,小於30為極重度貧血。
引起貧血的原因相當多,需要進一步查,貧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是骨髓造血功能異常,例如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第二是血液丟失過多,例如溶血,開放性損傷,月經失血,痔瘡或者腸癌便血等等;第三類是造血原料缺乏,例如缺鐵性貧血,葉酸缺乏引起的貧血。如果診斷了貧血,要去血液科做一系列的檢查,明確貧血的病因,然後再根據病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2)白細胞
白細胞是一大類細胞,包括了粒細胞,粒白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粒細胞有包括了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白細胞的作用是抵抗外來物質的侵害,消滅細菌、寄生蟲等感染微生物,消滅體內衰老的細胞,清除壞死組織。白細胞的正常值為(4.0~10.0)x 109/L,如果白細胞的數值升高,特別是嗜中性粒細胞細胞數量增加,常見於細菌感染,身體應激反應,創傷等等。如果白細胞的數量下降,常見於病毒感染,放化療的副作用,骨髓造血功能異常。嗜酸性粒細胞增加,常見於過敏反應,寄生蟲感染。
(3)血小板
血小板參與身體的止血和凝血過程,血小板計數的正常值為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數量下降,患者的凝血時間延長,刷牙、外傷等情況容易導致出血,而且不容易止血。血小板減少可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放化療後,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等等。
血小板增多常見於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脾臟切除術後等等。輕度的血小板增多,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如果血小板顯著增多,會導致血栓,甚至出血,需要盡早治療。
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三個主要成分,通過血常規可以反映身體的一些疾病和生理狀況,我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血常規的意義,適合普通大眾,對於醫生來說,還需要掌握更多的內容
7、多發性骨髓瘤的檢查
1.生化常規檢查
血清異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減少。尿凝溶蛋白(又稱尿本周氏蛋白)半數陽性。
在患者的蛋白電泳或M蛋白鑒定結果中會出現特徵性的高尖的「M峰」或「M蛋白」。故常規生化檢查中,若球蛋白總量增多或蛋白電泳中出現異常高尖的「M峰」,應到血液科就診,除外骨髓瘤的診斷。
2.血常規檢查
貧血多呈正細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檢查
漿細胞數目異常增多≥10%,為形態異常的原始或幼稚漿細胞。
4.骨骼X線檢查
可見多發性溶骨性穿鑿樣骨質缺損區或骨質疏鬆、病理性骨折。
對於MM患者的骨損害,一般認為CT、核磁共振(MRI)等發現病變的機會早於X線檢查;這些影像學手段檢查對骨損害病變的敏感性依次為:PET-CT>MRI>CT>X線。
5.染色體、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等生物學檢查
骨髓染色體17p13缺失,和/或t(4;14)和/或t(14;16)異常,往往提示高危。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特別是用CD138(在大多數骨髓瘤細胞表達陽性)磁珠純化後的FISH即iFISH檢查,更能提高檢驗的陽性率。這一檢測已被用於2015年新修訂的國際預後分期系統(R-ISS分期系統)中。
6.血清游離輕鏈檢查
較普通的血或尿輕鏈檢查敏感性高,已被國際骨髓瘤工作組(IMWG)專家定義為嚴格完全緩解(sCR)的療效標准。若MM患者治療後,血清游離輕鏈由陽性轉為陰性,其療效為嚴格完全緩解。
8、「骨髓瘤」能治癒嗎?急【骨髓瘤】
您好!據描述比較符合骨髓瘤病變,但還需進一步檢查確診。
骨髓瘤是一種老年性疾病,可以治療。
我們中心主要從事骨髓瘤的診療及研究,實踐證明,目前療效已達國際水平,如果條件允許,可到我院進一步診治。
(邱錄貴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