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沒有造血小板的功能有治嗎?/
可以的,現在有一周激素可以用的,醫院有用這個提升血小板造血,就不知道你型號是不是那種
2、做了骨髓移植為什麼血小板不得上呢這是為什麼啊
匹配嗎 ?移植多久了,怎麼治療的
如果匹配,如果時間還不夠,你們在接著治療,如果是不匹配,時間也夠久了,那就不好說了。可能是血小板抗體的緣故,那麼就用好免疫抑制劑。國產葯物不行就上進口葯物,命要緊。在醫院呆著,不要感染等。有些問題你們可以直接和你們的主治醫生交流的,都到這個地步了。他不會瞞你們的,互相交流比較好。
3、跪求治療打脊灰疫苗導致血小板減少,骨髓停止造血小板
您好,據您的描述,您可能由於葯物中毒或者過敏反應導致的骨髓造血機能的損傷表現,繼而出現血小板的降低,急性期患者為了避免出血的發生,可以考慮輸注濃縮血小板,冷沉澱等血製品,必要時行骨髓穿刺病理檢查,明確病變的性質,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4、血小板低骨髓不造血是不是因為血小板
骨髓不造血會引發血小板低,但不是所有的血小板低都是骨髓造血問題
5、我朋友是骨髓造血功能不好導致血小板低,...
病情分析:你好,骨髓
造血功能
不好導致血小板低,
血小板減少
容易出現自發性出血,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激素治療
6、骨髓生成血小板不足有可能是什麼病
血小板減少的原因 骨髓生成血小板不足 白血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 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酗酒 巨幼細胞貧血 某些骨髓疾病 血小板滯留在腫大脾臟中 肝硬化伴充血性脾腫大 骨髓纖維化 戈謝病 一般療法:急性病例主要於發病1~2周內出血較重,因此發病初期,應減少活動,避免創傷,尤其是頭部外傷,重度者卧床休息。應積極預防及控制感染,阿司匹林可致出血,亦須避免。給予足量液體和易消化飲食,避免口腔粘膜損傷。為減少出血傾向,常給大量維生素C及P。局部出血者壓迫止血。一般病例不需給以特殊治療。若出血嚴重或疑有顱內出血者,應積極採取各種止血措施。慢性病例出血不重或在緩解期均不需特殊治療,但應避免外傷,預防感染,有時輕微呼吸道感染即可引起嚴重復發。對出血嚴重或久治不愈者應進行如下特殊療法。 2.輸新鮮血或血小板:僅可作為嚴重出血時的緊急治療。因患者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輸入的血可很快破壞,壽命短暫(幾分鍾至幾小時)。故輸血或血小板不能有效提高血小板數。但有人認為輸入血小板後可迅速降低毛細血管脆性,而減輕出血傾向。 3.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認為激素的療效系由於:①降低毛細胞細血管通透性,減少出血傾向;②減低免疫反應,並可減少PAIgG的產生及抑制脾臟單核巨噬細胞對附有抗體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故在ITP患者早期應用大量激素後,出血現象可較快好轉。目前仍主張在發病1個月內(特別是2周內)病情為中度以上或發病時間雖長,但病情屬重度以上的病人應給予激素治療。用葯原則是早期、大量、短程。一般用強的松60mg/m2·d(2mg/kg·d)分2~3次或清晨一次口服。若出血嚴重,強的松可用至120mg/m2·d口服或用氫化可的松400mg/m2·d或氟美松10~15mg/m2·d靜脈點滴,待出血好轉即改為強的松60mg/m2·d。一般用葯3周左右,最長不超過4周,逐漸減量至停葯。 4.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靜點:對重度以上出血病兒,亦可靜脈點滴輸入大劑量精製丙種球蛋白(IgG),約0.4g/kg·d,連用5天。約70%~80%的病人可提高血小板計數。但此種精製品費用昂貴,一時不易推廣。 5.免疫抑制劑:激素治療無效者尚可試用:①長春新鹼每次1.5~2mg/m2(最大劑量2mg/次)靜脈注射每周一次;或每次0.5~1mg/m2加生理鹽水250ml緩慢靜脈滴注,連用4~6周為1療程。用葯後血小板可見上升,但多數病人停葯後又下降,僅少數可長期緩解。因療效短暫,故較適用於手術前准備。②環磷醯胺2~3mg/kg·d口服或每次300~600mg/m2靜脈注射,每周1次。有效時多在2~6周,如8周無效可停葯。有效者可繼續用葯4~6周。③硫唑嘌呤1~3mg/kg·d,一般一個月後方可顯效。這些免疫抑制劑可與皮質激素合用。 6.其它葯物:近年來國內外試用炔羥雄烯異惡唑(達那唑Danazol,DNZ),這一非男性化人工合成雄激素,治療頑固性慢性ITP患者,即刻效果尚好,維持效果時間較短,故對准備切脾手術而需血小板暫時上升者有一定價值。 7.脾切除療法:脾切除對慢性ITP的緩解率為70%~75%。但應嚴重掌握手術指征,盡可能推遲切脾時間
希望採納
7、骨髓不造血的病人為何需要輸血小板
認真看完就懂了!血小板是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形狀不規則,比紅細胞和白細胞小得多,無細胞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數量為100~300×1000000000個/L,它有質膜,沒有細胞核結構,一般呈圓形,體積小於紅細胞和白細胞。血小板在長期內被看作是血液中的無功能的細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態結構和生化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較恆定的數量(如人的血小板數為每立方毫米10~30萬),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種有形成份,既不屬於紅細胞也不屬於白細胞,它的體積很小,直徑只有紅細胞的1/3~1/2,沒有顏色,形狀又不規則,在血液中是很不起眼的小個子。在止血、傷口癒合、炎症反應、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它卻是我們身體內部的「止血專家」。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血小板對毛細血管的內皮有營養和支持的作用,它就像「泥瓦匠」一樣,時刻在修補血管壁,始終保持血管內壁的完整性和光滑度,防止血管內的血液丟失。當人體血管破損發生創傷出血時,血小板立即發揮「堵漏專家」的專長,成群結隊奔赴現場,迅速抱緊粘附成團,在十幾秒鍾內形成血栓,堵塞在創口的毛細血管或小靜脈,堵住傷口。如果有比較大的血管破裂,這個「止血能手」還能攜帶具有止血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質,隨血小板來到血管損傷處,並立即被釋放出來,讓局部的血管收縮,促進止血。血小板身體內有一些「凝血因子」,當血液流到血管外時,血小板遇到比較「粗糙」的環境,它便會破裂,釋放出「凝血因子」———收縮性蛋白質,促使血液向「凝聚」方面發展,成為血凝塊,這就是我們看到傷口流出的血很快就由稀薄轉為粘稠的狀態,並堵塞血管,也堵塞整個傷口,防止繼續出血的原因了。如果血小板數量或功能出現異常,會導致小傷口出血不止、牙齦出血、碰撞後出現明顯的青紫腫脹,甚至會引起內臟或顱內出血,危及生命。正常成年人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萬~30萬個,壽命大約是7~10天。臨床上與血小板有關的常見疾病有血小板減少症以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血小板應用十分廣泛,涉及急救、外科、內科、婦產科等多個臨床科室。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無力症、尿毒症、嚴重肝病等諸多原因可造成血液中血小板過低或血小板功能異常,引起嚴重出血而危及生命,就須輸注血小板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