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運河載我華夏植骨髓

運河載我華夏植骨髓

發布時間:2021-05-17 02:28:34

1、介紹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作文約9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站在這里,我首先想請問你們一個問題:在你們心中,什麼最偉大?我想,答案一定是兩個字——祖國。  
我們在圓明園里認識了祖國的屈辱和悲憤;在長城嶺上,認識了祖國的雄偉和磅礴;在大漠荒原,認識了祖國的廣大和遼闊;在絲綢大道上,認識了祖國的悠久和淵博。  
「自古英雄出少年」,穿越祖國歷史的長河,在這段悠長的記憶里,也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少年英雄。王二小、劉胡蘭、賴寧……他們為了中華民族的興旺和強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奮斗與拚搏,直至獻出自己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他們的事跡,令人肅然起敬;他們的精神永遠鼓舞著我們奮發向上。  
面對嚴峻挑戰和困難,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穩步向前推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頑強拼搏,共克時艱,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  
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的血換來的,看到胸前飄飄揚揚的紅領巾,在我心裡,便有了這樣一條信念,祖國就是媽媽,國家重於小家,長大後用雙手把她建設的更強大。  
在我國的文化史上那些詩人、文學家是不可缺少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是千古絕句;孟郊的《遊子吟》歌頌了偉大的母親;李白的《靜夜思》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還有那些著名的文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稱為『史家絕唱,無韻之離騷』;孫武的《孫子兵法》是古典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孔子寫的《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分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孔子的"詩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打上了這種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這種憂患意識就是一種愛國精神,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崇高天倫。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高尚道德。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功業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閑桂花落,月靜春山空」,天人共鳴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塵莫及的。世界文化時代的到來,終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阻擋的。而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些長處,必將成為世界文化的極其珍貴部分。  
故宮、長城,哪個不是規模宏大、氣勢輝煌?  
泰山、黃山,哪個不是風景秀麗、雄偉壯觀?  
造紙、火葯,哪個不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今天,我們應該有「為中華之崛起」而學習的宏偉抱負,應該有為祖國富強而獻身的遠大志向,讓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建設我們的祖國吧。

2、如何評價康熙盛世?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君主,《清史稿》中稱他:「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他開創了中國封建時代著名的「康乾盛世」。近世以來,對康熙褒貶不一。康熙朝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盛世」?這究竟是不是「一次落日的輝煌」?閻崇年先生在本文中所講述的康熙的功與過,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回味和思考。
從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點燃戰火,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南明最後象徵--延平郡王台灣鄭克塽歸清,時間跨度,整整百年。這一百年間,君王與民眾、官員與百姓、貴族與平民、地主與農民、業主與工匠、士紳與商人,他們在痛苦、磨難、戰亂、災荒之後,最需要什麼呢?是國家統一,民生富裕,文化融合,天下太平。康熙帝就是在國際與國內既有利又挑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從打天下到坐天下"的歷史與現實的課題。而"坐天下"又經歷"亂世"、"治世"、"盛世"的艱難歷程。康熙帝駕駛大清帝國的航船,在洶涌波濤的海洋上,從"亂世"--"治世"--"盛世"的過程,經過半個世紀航行,駛向康熙盛世的局面,留下盛世歷史的思考。

三種評價

對康熙帝的歷史評價,近世以來,眾說紛紜。

三種觀點 目前學術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康熙朝的歷史是中國封建社會一個黑暗的時期;第二,康熙朝的歷史是中國封建社會一個盛世的時期;第三,康熙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一次落日的輝煌。

先說第一種觀點,界定康熙「黑暗」說的觀點,主要論點說康熙朝是「封建專制」。封建君主專制從秦始皇算,到宣統帝,其間300多位君主,不可一概而論,不可不加分析。歷史上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洪宣之治」等,也都是「封建專制」。因此,以「封建專制」作為否定「康熙盛世」的觀點值得商榷。

次說第三種觀點。論者認同康熙朝是「輝煌」,但是落日的輝煌。這個提法很有道理。日出的輝煌與日沒的輝煌,就「輝煌」這一點來說,都是輝煌。其實,康熙朝也好,大清朝也好,其他朝也好,都像日出日沒,月升月落一樣,既要觀察其是日出或月升,日沒或月落;更要觀察日出月升時,是被烏雲遮蔽,還是光亮天下。本文討論的是學術界存在的兩種觀點。

再說第二種觀點。我贊成「康熙盛世」的說法,有什麼根據呢?我想,康熙盛世有五種景象。

五種景象

在歷史的天平上,康熙朝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文明的發展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概括說來,主要有五點——中華版圖奠定、民族關系穩定、中華文化承續、經濟恢復發展、社會秩序安定。

第一,中華版圖奠定。我們打開中國地圖和東亞地圖,看看當時的清朝疆域:

在東南,統一台灣,金甌一統。明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人侵佔台灣。順治十八年(1661年)十二月十三日,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鄭成功死後,兒子鄭經奉南明正朔(即承認南明的正統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抓住鄭經死後,其子鄭克塽年幼、部屬內訌、政局不穩的時機,率軍統一了台灣。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台灣的管轄並促進了台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在東北,抵禦外侵,締結和約。黑龍江地域在皇太極時已經歸屬清朝。清軍入關後,沙俄東進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地區。康熙帝統一台灣後,調派軍隊進行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取得勝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國在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格爾畢齊河、額爾古納河以東至海,外興安嶺以南,整個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土地,歸中國所有。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同外國簽訂的平等條約,表明康熙帝獨立自主外交的勝利。

在正北,多倫會盟,善治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解決了漠南蒙古問題,康熙帝則進一步解決漠北蒙古、初步解決漠西蒙古的問題。從秦漢匈奴到明朝蒙古兩千年古代歷史上的北疆難題,到康熙帝時才算真正得解。康熙帝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康熙之後,蒙古是中華各個民族防禦沙俄南進的長城。

在西北,三次親征,敗噶爾丹。康熙帝先後三次親征,遏制噶爾丹勢力東犯,不僅穩定漠北喀爾喀蒙古局面,也穩定漠南內蒙古的社會,更有利於中原地區的社會安定。

在西南,進兵高原,安定西藏。清初,順治帝冊封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西藏已經完全歸屬於清朝。康熙帝又派兵平定西部蒙古勢力對西藏的擾犯,維護西藏的社會安定。

第二,民族關系穩定。在東北,打敗俄國的侵略,解決並鞏固了自遼河到黑龍江流域各民族的問題,東北的廣大地域,前代所謂的「邊徼」之野,清朝則成為「龍興之地」。在北方,中國自秦、漢以來,匈奴一直是中央王朝北部的邊患。明代的蒙古問題,始終未獲徹底解決。己巳與庚戌,蒙古軍隊兩次攻打京師,明英宗甚至成為蒙古瓦剌的俘虜。清朝興起後對蒙古採取了既完全不同於中原漢族皇帝的做法,也不同於金代女真皇帝的做法。先後綏服了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漠西厄魯特蒙古。清朝對蒙古的綏服,「撫馭賓貢,敻越漢唐」。在西北,對南北疆統一。在西南,進兵安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統治。後乾隆《欽定西藏章程》設駐藏大臣、在西藏駐軍、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立金奔巴瓶制度,西南雲貴川的苗、瑤、彝等,改土歸流,加強了對這個地區民族的管理,清朝實現了中國皇朝史上多民族國家新的和諧。

第三,中華文化承續。清朝帝王為了鉗制知識分子的思想、鎮壓異端、打擊政敵,實行文字獄。這是應當批評的。在文化方面,康熙帝主要有幾件事情:其一,興文重教,編纂典籍。他重視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律歷淵源》、《全唐詩》、《清文鑒》、《皇輿全覽圖》等,總計六十餘種,兩萬余卷。其二,移天縮地,興建園林。康熙帝先後興建暢春園、避暑山莊、木蘭圍場等,雍正、乾隆又大興「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圓、萬壽山清漪園(後改名頤和園)和圓明園等,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推向高峰。其三,引進西學,學習科技等。

中華文明在清朝不僅得到傳承,而且延續活力。

第四,經濟恢復發展。清軍入關後,最大的弊政,莫過於圈佔土地。跑馬占田,任意圈奪。康熙帝頒令,停止圈地,招徠墾荒,重視耕織,恢復生產。治理黃河、淮河、運河、永定河,並興修水利,培育新的稻種,取得很大成績。康熙朝強調藏富於民,普免天下錢糧共達545次之多,其中普免全國錢糧三次,計銀一億五千萬兩。

第五,社會秩序安定。我說康熙朝社會安定,主要是指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統一台灣之後,雖然社會

矛盾也有,民族糾紛也有,但沒有大的、嚴重的社會動盪。康熙帝很有幸,他生命的後40年,中國社會處於由亂到治、由動到靜的歷史時期。原有的社會沖突已經釋放,新的社會沖突還沒有積聚起來。康熙朝的社會安定,我舉三個例子:

從康熙二十年(1681年)到六十一年(1722年),中原地區41年間,沒有大的廝殺爭戰,沒有大的社會動盪,也沒有大的社會危機。在中國兩千年皇朝史上,統一王朝皇帝在位40年以上的,有漢武帝(天漢民變)、唐玄宗(安史之亂)、明世宗(庚戌之變)、明神宗(薩爾滸大戰)、清聖祖和清高宗(王倫起義)六位,而中原地區連續40多年無戰爭的只有康熙朝。

秋決死刑數字比較少。秋決死刑的案件,康熙十二年(1673年),「死犯共有八十餘名」,(《康熙起居注冊》康熙十二年三月十一日)。後來「決一年之罪犯,減至二三十人」。(《康熙起居注冊》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康熙十六年(1677年),終歲決斷死刑,「不過十數人焉」!對於一個上億人口大國來說,一年死刑十餘人,死刑數字,算是很少。這就說明:當時社會,相當安定。

康熙帝多次四方出巡。他三次東巡、六次南巡、五次西巡、三次北征,還48次去木蘭秋獮、53次到避暑山莊。試想:如果社會動盪,康熙四方出巡,這是不可能的。

「盛世」的「盛」是指強盛、繁盛、興盛的意思。康熙朝的後40年,在中國皇朝史上,確是一個相對強、繁、興的局面——「強」,當時是世界上強大的帝國;「繁」,當時是比歐洲國家繁榮的帝國;「興」,當時是東亞興隆的帝國。

3、中國之最的資料在哪有?謝謝了。。

  中國地理之最

1、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

6、最大的島嶼——台灣島

7、最低點是新疆吐魯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長的河流——長江

9、最長最早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10、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

11、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

13、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14、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6、最大的草原——內蒙古大草原

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慶

19、最北的村莊——漠河

20、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22、最大的海峽——台灣海峽

23、最大的島群——舟山群島

24、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珞巴族

25、最深的湖-長白山天池

26、最大的沖積島-崇明島

27、我國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爾高原喬戈里峰北坡的音蘇蓋提冰川,長約40公里。

28、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台灣火燒寮

29、我國最低的冰川是雲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為2650m。

30、最大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31、還有一個地球上最北的熱帶雨林——位於中國西藏的墨脫

32、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33、中國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

34、最南端——曾母暗沙

35、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有1600萬人。

36、中國最早的運河——秦朝的靈渠

37、中國最長也是世界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38、世界上最早的船閘——靈渠的船閘

39、最西的地方——帕米爾高原

40吐魯番是中國最熱的地方,日平均氣溫超過35攝氏度的日數達100天以上,極端最高氣溫曾達49.6攝氏度(1975年7月13日),地表溫度曾測得83.3攝氏度,堪稱中國「熱極」。

41、中國最高的懸河——黃河下游800公里的地上懸河(又簡稱地上河)不僅是中國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42、我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3、遼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44、中國土地面積最大的縣是新疆若羌縣,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

45、烏魯木齊是中國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內陸大城市,它與海岸的最近距離為2,250公里。

47.最平坦的高原-——內蒙古高原

48、最崎嶇的高原----雲貴高原

48.黃土分布最廣的高原——-黃土高原

49.地勢最低平的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51.位於外流區的盆地——川盆地

52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53.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54.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廣、年徑流量最大的河流——長江

55.開鑿時間最早、長度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運河

56.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

57.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58.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61.降水最多的地方——台灣的火燒寮

62.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的托克遜

63.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候災害——洪澇、乾旱

64.國界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單位——內蒙古自治區

65.位置最南的省級行政單位——海南省

氣候之最

△1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漠河(-30.6℃)

4、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上貢獻最大的是什麼?

是一種文化,它已經植入到我們的骨髓里。

5、八年級上史地生政復習提綱

主要就是課本,可以看一下勝利一中的首頁中的文件共享區,我有份課件你要嗎?

6、有七年級上冊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生物的復習資料的能幫忙上傳一下嗎?

八年級的資料 音調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雜訊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8、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雜訊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雜訊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四、熱現象
1、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1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
3、溫度計
(1)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2)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 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 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③ 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體溫計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35—42℃ 0.1℃ ① 離開人體讀數
② 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6、熔點和凝固點
(1)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迷熔點相同
7、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8、蒸發現象
(1)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9、沸騰現象
(1) 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10、升化和凝化現象
(1)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2)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11、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7、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對後世影響最大?

秦漢

8、各國文化象徵月的有哪些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月亮的渺小是遠古的人類所無法想像的。月亮不僅小,而且荒蕪冷漠。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衛星,它對人類的影響是如此巨大而不可抗拒。廣袤海洋的潮汐,隨月亮的圓缺升沉,或排山倒海般壯闊、或輕撫細紗似溫柔;在孤寂漆黑的漫漫長夜,有月便有清輝,便可照亮人們腳下的路;有科學依據證實,它甚至可以在人們不知不覺中,左右了人的情緒。

除了太陽、地球,有哪個星體比月亮更能與我們人類休戚與共?

月亮註定要成為一種神聖的象徵,派生出月亮的文化。在中國,太陽的陽剛與月亮的陰柔,造就了陰陽學術,它無孔不入地滲透於五千年古國文明長河的最深處,消融在中國人的血液和骨髓里。當華夏子孫們走過誇父追日的洪荒和野蠻,孔夫子的儒家學術應運而生,它註定了陰柔會蓋過陽剛。盡管君權、父權、夫權曾經是那麼牢不可破的精神鎖鏈,象徵著至高無上的陽剛和權威,但究其實質,本是引導人們去做逆來順受的陰柔子民,況且我們生存的空間是被比喻為母親的地球呵。想像不出,中國畫怎樣可以畫出梵高那樣個性張揚熱烈的向日葵和太陽的金黃。

我生活在有兩千五百年建城史的古城揚州。何其有幸,這是一個少有的沒有斷代歷史的城市。因此,我可以徜徉其間,順著城市發展變遷的脈絡,去探訪古國文化一脈相承的縮影。

走進古老的陵寢、秀美的園林、神秘的廟宇和典雅的深宅大院,甚或走在揚州日漸現代的街市,竟都不難找到月亮文化的蹤跡,想躲那是不可能的。揚州人會自豪地告訴你,這座城市的雅號是月亮城。且不說其是否牽強,但揚州文化與月亮真的分不開。

作為揚州的城標,五亭橋已靜卧於瘦西湖的碧波上有幾百年。它被當作中國橋梁史上一個藝術的經典,除了兼容並蓄的優美獨特造型,或許其原本就是因應月亮而建。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而五亭橋對應有十五個橋孔,《揚州畫舫錄》中記載,月到中秋的午夜,劃一隻小船,從橋孔中穿過,十五個橋孔中各倒映銜著一月,與夜空中的一輪朗月遙遙相望,正好幻化出十六個圓圓的月。這月夜的景,聽著就已經讓人陶醉。

兩千多年前,長江還是喇叭狀的出海口,由月亮與地形共同在揚州的曲江,創造出西漢著名辭賦家枚乘在其《七發》中體現的壯觀無比的廣陵潮。而當張若虛在這里寫下不朽的《春江花月夜》的時候,「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更引發了人們千古望月的幽思。

月亮註定與美女分不開,也與中國男人的審美情趣分不開。佇立於由二十四嬌諧音過來的二十四橋橋頭,想像著二十四位姣妍的美女,在月色的清輝下為隋煬帝吹奏,陰柔和諧的美當是到了極致,風流的帝王怎不拋卻了陽剛,根本不會對著或圓或缺的月亮想世間的悲歡離合。杜牧則不同,他在遙遠蠻荒的地方,孤寂落寞地要想「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也是陰柔的極致,卻另是一番光景。

陽剛的東西,在中國的月亮文化面前會怎樣?史可法率領揚州城的軍民,奮勇抵禦清軍的勢如破竹,是何等的壯懷激越、驚天地泣鬼神,那陽剛不屈的美,卻在「史公祠」的楹聯上,濃縮成為:「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而平山堂上,歐陽修變革壯志未酬,盡管有對朝廷深懷不滿、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卻只能避世地待在堂上的千年古剎中,與文人雅士們對著堂前皓月與遍地的荷花,斗酒、吟詩,美不勝收地留下「坐花載月」的許多風流佳話。中國人骨子裡傳統深厚的陰柔美,自是可見一斑。

說到二分明月,那就是唐代詩人徐凝的「蕭娘臉上難勝淚,桃葉眉頭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不說詩中將月色與女人、憂愁等陰柔的形與無形的聯想,單說這獨佔了天下三分之二月色美景的揚州,何至於就如此的得月色之獨厚?

我在浩淼的大海上待過十多個年頭,尤其是每逢中秋月圓的夜晚,那「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壯闊豪放的美,盡管難免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傷感情懷,但那大自然的神奇,實在是撞擊心靈的震撼。而每每讀著「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想像那荒涼大漠上高懸的一輪明月,是壯美豪邁的澎湃激情。它們在哪裡,就輸給了揚州小家碧玉似的浮華月色?!

站在不同的視角看月亮,體現在心態,特別是文化上,那是大相徑庭的。張若虛與徐凝同為揚州人,也都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但《春江花月夜》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所以後人尊其孤篇蓋過全唐。而徐凝的詩中,硬讓揚州佔了天下大半的月色,卻有其深層次的東西,那就是繁榮經濟的影子。

唐代揚州的經濟,因長江與大運河交匯的獨到運輸優勢,在中國是排在第一的位置。其繁榮的景象被文化人著意渲染,那就是夜夜笙簫的歌舞昇平,又豈止是月色美景?唐代詩人筆下的揚州夜景千姿百態,精彩紛呈。從新樂府的最早創作者李紳的「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鬥牛」和張祜的「月明橋上看神仙」等詩句中,活脫脫是一個不夜城的繁榮畫面。

中唐鼎盛時期,長期居住於揚州城中的海外商賈,據說曾高達萬人以上,更不必說國內各地的商人。如此繁華之地,當然少不了聲色犬馬,與陰柔的文化相輔相成。「商人重利輕離別」不錯,但孤獨的客居異鄉,縱有煙花脂粉曼妙的溫柔和美景可以流連忘返,卻也會有思鄉思親的無奈,遙寄相思的最好方式,當然就是托天邊的一輪滿月,而中秋的月色則更是最好。文人騷客,也會趨向於經濟的繁盛,那麼,揚州的月色美景被烘托得漫無邊際、美倫美奐,也就不稀奇。

如果徐凝不是揚州人,我倒可以聯想到一度國人中頗具有的「外國的月亮也比咱中國月亮圓」的心態。究其根本,不正是經濟杠桿的作用在自然體現嗎?

揚州,從歷史的長河中走來,在經歷了清代初、中期更加輝煌的經濟鼎盛之後,終於因現代化交通的沒有跟上步伐,在洋人的洋玩意登陸上海以後,被十里洋場的繁華漸漸掩蓋。但在揚州人的骨子裡,依舊有著居住在月亮城中陰柔美的戀舊情結,盡管它顯得那麼遙遠和難以觸摸。

當然,揚州在近年來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外表來看,新的現代化大交通的格局正在形成,長江黃金水道的優勢仍在,投資者開始再度將目光,投向這個長江三角洲上古老而年輕的區位獨特的城市。而變化更多的則來之於內在,雖然,揚州人聰明地繼續在陰柔的月亮文化上下功夫,打出「二分明月文化旅遊節」的旗號,本質上卻是在用月亮文化的文章,打招商引資、振興經濟的牌。於是,保存相對完好、沒有斷代的揚州歷史人文和秀美風光,被自豪地冠上了「東方浪漫之都」的雅號,揚州的月夜還是那樣的讓人懷想。

沿著這條歷史的悠長脈絡,慢慢地穿行在古城的過去與現實之間,在月近中秋月半彎的這個寧靜夜晚,我在想著月亮、文化、經濟之間似有似無的聯系。

9、這才是楊廣修建大運河的真正目的,為華夏造福,為何卻被誤會千年呢?

據說隋煬帝是個昏君,浮誇的大工程導致了隋朝的崩潰,就個人而言,我不這么認為,楊廣無論在軍事上、政治上還是戰略上都是一流的,只是他太著急了,要做30到40年的事情必須10年就得完成,然後加上自然災害,再加上三次大軍東征導致了隋朝的滅亡,裡面還有被士族階級和歷史因素綁架,身不由己的原因。


說到楊廣修京杭大運河的目的,有人是為了他去南北遊山玩水這肯定是錯誤的,這是寫隋史的唐人故意貶低楊廣,而寫歷史的時候故意讓後人覺得他修京杭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他南北遊玩。隋煬帝並不是一位昏君,其實真實目的可以分為兩方面來闡述。


1.加強帝國之間的南北聯系,實現南糧北運

隋朝楊堅統治時期,雖然中國在其統治下領土是統一的,但南北仍然不和諧。雖然北方經濟發展迅速,但北邊防軍需要大量糧食,需要江淮地區供應。陸路運輸速度慢、運載體積小、成本大,不能滿足北方的需求。運河的開通,水運的使用,成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從政治角度來看,為了加強對東北和江南地區的控制,隋政府也得需要開通一條南北大運河。大運河開通後,南北聯系緊密。

隋煬帝也有開通運河和乘龍舟到長江以南巡查游訪的目的。當時,隋朝的社會經濟發展,政府擁有大量的糧食、布料和財富。這為運河的開通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條件。


2.削弱北方士族的影響,限制他們的發展和影響

當時的中國是一個由世家大族統治的帝國。一個王朝最多隻有幾百年,一個世家大族可以延續千餘年。這些家族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階層,從朝廷到鄉紳(隋文帝本人就是軍事貴族集團之後),掌握著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陳群創九品中正系統後,家族的力量正處於巔峰,可以說完全掌握了一個朝代的興衰。

隋煬帝修建運河的原因之一是北朝的勢力太強,想要在南方引入經濟實力限制北方集團。雖然文帝創立了科舉,但是阻力很大,需要一步步滲透到整個帝國,並等待科舉製成熟,以便更多平民出身的人才能制約士族力量。科舉考試使楊廣完全孤立,成為帝國精英的敵人。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唯一貫通南北的河流,比蘇伊士運河長10倍,比巴拿馬運河長20倍。運河是由許多天然河流和湖泊組成的人工運河。在歷史上,大運河是中國南北交流的主要動脈,對中國軍事、交通、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這樣說,沒有楊廣的修建大運河等措施,李世民手下的唐朝怎麼會這么快繁榮起來呢?我覺得用這八個字評價煬帝修大運河並不為過:弊在當時,功在千秋。

10、中國歷史上因女子而亡國的君主有哪些?(具體故事)

妹喜(mò xi),夏桀的寵妃,原為有施氏人,夏桀在征伐有施氏時,有施氏的首領把她獻給夏桀。妹喜貌美,夏桀對她十分寵愛,特意為她造了富麗堂皇的瓊室、象廊、瑤台和玉床。據《列女傳·夏桀妹喜傳》載,桀「日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置妹喜於膝上,聽用其言」。又據《帝王世紀》記載,妹喜喜歡聽「裂繒之聲」,夏桀就把繒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歡笑。就是說妹喜愛聽撕裂棉帛的聲音,桀馬上命令各地每天進貢絲綢一百匹,讓人輪流撕開來給妹喜聽。如此浪費民脂民膏,時很多老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走投無路,苦不堪言。
這時候,夏朝的一個部落商在湯的領導下日益興旺了起來,已經對夏王朝構成了威脅。後來,在鳴條之戰中, 夏軍戰敗,夏桀帶著妹喜逃到南巢(今安徽巢縣),後又被商湯追上被俘,放逐在這里。夏桀和妹喜平時養尊處優慣了,在這荒僻的山鄉,無人服侍,自己又不會勞動,就活活餓死於山中,夏朝宣告來亡。

妲己(dá jǐ),為中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商紂王的寵妃,根據《史記》的記載,妲己是有蘇氏諸侯之女。商紂王王征服有蘇氏(今河南省武陟東),有蘇氏獻出美女妲己。紂王迷於妲己的美色,對她言聽計從。妲己喜歡歌舞,紂王令樂師師涓創作靡靡的音樂,下流的健蹈,在宮中朝夕歡歌。妲己伴著「靡靡之音」起舞,妖艷迷人。於是紂王荒理朝政,日夜宴遊。紂王還在衛州(今河南省淇縣)設「酒池」,縣肉於樹為「肉林」,每宴飲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體追逐其間,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臨漳)有一位女兒長得十分美麗,應召入宮,因看不慣妲己的淫盪被殺,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醬分給諸侯。
有一天,商紂和妲己坐在摘星樓上飲酒,遠遠望見一老一少在涉渡溪水,老人行動緩慢,而小孩行動靈敏。紂王感到很奇怪,妲己對紂王說,小孩骨髓硬朗,不怕冷,老人骨髓空虛,所以怕冷。紂王不信,竟命人立刻把這無辜的老人和小孩抓來,用斧子砸斷他們的腿骨,驗證妲己的話是否正確。人們為了記住紂王這一暴行,把這條溪水取名為「折脛河」。
妲己還喜歡觀「炮烙之刑」,將銅柱塗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紅的炭中,腳板被燒傷,不時發出慘叫聲。妲已聽到犯人的慘叫,就像聽到刺激感官的音樂一樣發笑。紂王為了博得妲己一笑,濫用重刑。
紂王的無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機發動諸侯伐紂,在牧野(今酒南省淇縣南)之戰,一舉滅商,紂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自縊而死。

褒姒(bāo sì),西周幽王的寵妃,褒人所獻,姓姒,故稱為褒姒。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今漢中平川中),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據說褒姒長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後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後,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原來褒姒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艷麗迷人,周幽王發出重賞,誰能誘發褒姒一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後並駕游驪山,燃起逢火,擂鼓報警諸侯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見一隊隊兵馬,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人喊馬嘶,亂成一團,於是就冷笑了一聲。就是這一聲冷笑,笑得幽王心花怒放,於是重賞虢國石父千金。從此更加寵愛褒姒,卻不知道他已經失信於眾諸侯了。
公元前771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一說被殺),司馬遷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知,」意思是說,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了。歷時280多年的西周王朝正式宣告滅亡。

與運河載我華夏植骨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