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防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簡稱CRBSI)是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除血管內導管48小時內的患者出現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並伴有發熱(>38℃)、寒顫或低血壓等感染表現,除血管導管外沒有其他明確的感染源。
實驗室微。
2、如何預防導管相關性感染
感染預防要點
置管時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置管時應當遵守最大限度的無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應當鋪大無菌單(巾);置管人員應當戴帽子、口罩、無菌手套,穿無菌手術衣。
(2)嚴格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認真洗手並戴無菌手套後,盡量避免接觸穿刺點皮膚。置管過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損應當立即更換。
(3)置管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等醫療用品和各種敷料必須達到滅菌水平。
(4)選擇合適的靜脈置管穿刺點,成人中心靜脈置管時,應當首選鎖骨下靜脈,盡量避免使用頸靜脈和股靜脈。
(5)採用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皮膚消毒劑消毒穿刺部位皮膚,自穿刺點由內向外以同心圓方式消毒,消毒范圍應當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後皮膚穿刺點應當避免再次接觸。皮膚消毒待干後,再進行置管操作。
(6)患癤腫、濕疹等皮膚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攜帶或感染多重耐葯菌的醫務人員,在未治癒前不應當進行置管操作。
置管後
(1)應當盡量使用無菌透明、透氣性好的敷料覆蓋穿刺點,對於高熱、出汗、穿刺點出血、滲出的患者應當使用無菌紗布覆蓋。
(2)應當定期更換置管穿刺點覆蓋的敷料。更換間隔時間為:無菌紗布為1次/2天,無菌透明敷料為1-2次/周,如果紗布或敷料出現潮濕、松動、可見污染時應當立即更換。
(3)醫務人員接觸置管穿刺點或更換敷料時,應當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
(4)保持導管連接埠的清潔,注射葯物前,應當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劑進行消毒,待干後方可注射葯物。如有血跡等污染時,應當立即更換。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時,應當注意保護導管,不要把導管淋濕或浸入水中。
(6)在輸血、輸入血製品、脂肪乳劑後的24小時內或者停止輸液後,應當及時更換輸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靜脈置管後,應當用生理鹽水或肝素鹽水進行常規沖管,預防導管內血栓形成。
(7)嚴格保證輸注液體的無菌。
(8)緊急狀態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證有效的無菌原則,應當在48小時內盡快拔除導管,更換穿刺部位後重新進行置管,並作相應處理。
(9)懷疑患者發生導管相關感染,或者患者出現靜脈炎、導管故障時,應當及時拔除導管。必要時應當進行導管尖端的微生物培養。
(10)醫務人員應當每天對保留導管的必要性進行評估,不需要時應當盡早拔除導管。
(11)導管不宜常規更換,特別是不應當為預防感染而定期更換中心靜脈導管和動脈導管。
3、如何預防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
感染預防要點 置管時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置管時應當遵守最大限度的無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應當鋪大無菌單(巾);置管人員應當戴帽子、口罩、無菌手套,穿無菌手術衣。 (2)嚴格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認真洗手並戴無菌手套後,盡量避免接觸穿刺點皮膚。置管過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損應當立即更換。 (3)置管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等醫療用品和各種敷料必須達到滅菌水平。 (4)選擇合適的靜脈置管穿刺點,成人中心靜脈置管時,應當首選鎖骨下靜脈,盡量避免使用頸靜脈和股靜脈。 (5)採用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皮膚消毒劑消毒穿刺部位皮膚,自穿刺點由內向外以同心圓方式消毒,消毒范圍應當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後皮膚穿刺點應當避免再次接觸。皮膚消毒待干後,再進行置管操作。 (6)患癤腫、濕疹等皮膚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攜帶或感染多重耐葯菌的醫務人員,在未治癒前不應當進行置管操作。 置管後 (1)應當盡量使用無菌透明、透氣性好的敷料覆蓋穿刺點,對於高熱、出汗、穿刺點出血、滲出的患者應當使用無菌紗布覆蓋。 (2)應當定期更換置管穿刺點覆蓋的敷料。更換間隔時間為:無菌紗布為1次/2天,無菌透明敷料為1-2次/周,如果紗布或敷料出現潮濕、松動、可見污染時應當立即更換。 (3)醫務人員接觸置管穿刺點或更換敷料時,應當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 (4)保持導管連接埠的清潔,注射葯物前,應當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劑進行消毒,待干後方可注射葯物。如有血跡等污染時,應當立即更換。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時,應當注意保護導管,不要把導管淋濕或浸入水中。 (6)在輸血、輸入血製品、脂肪乳劑後的24小時內或者停止輸液後,應當及時更換輸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靜脈置管後,應當用生理鹽水或肝素鹽水進行常規沖管,預防導管內血栓形成。 (7)嚴格保證輸注液體的無菌。 (8)緊急狀態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證有效的無菌原則,應當在48小時內盡快拔除導管,更換穿刺部位後重新進行置管,並作相應處理。 (9)懷疑患者發生導管相關感染,或者患者出現靜脈炎、導管故障時,應當及時拔除導管。必要時應當進行導管尖端的微生物培養。 (10)醫務人員應當每天對保留導管的必要性進行評估,不需要時應當盡早拔除導管。 (11)導管不宜常規更換,特別是不應當為預防感染而定期更換中心靜脈導管和動脈導管。
4、如何預防導尿感染?
1.洗手,戴口罩。
2.准備用物無菌導尿包、無菌紗布、治療碗、彎盤、手套、無菌持物鉗、消毒液、小橡膠單、治療巾、便盆及便盆巾、屏風。
3.攜用物至床邊,告訴病人操作程序。
4.關閉門窗,用布簾或屏風遮擋病人,請無關人員迴避。
5.操作者站在病人右側,幫助脫去對側褲子,蓋在近側下肢,對側下肢用蓋被遮蓋。
6.協助病人取仰卧屈膝位,雙下肢略外展,露出外陰。
7.將油布及治療巾墊於病人臀下,彎盤置於病人外陰旁,治療碗放在彎盤後。
8.一手戴手套,一手持血管鉗夾消毒液棉球,先消毒陰阜、陰莖、陰囊,再用無菌紗布裹住陰莖,將包皮向後推,暴露尿道外口,以消毒液棉球自尿道口向外施轉擦拭消毒尿道口、龜頭及冠狀溝數次。
9在病人兩腿間打開導尿包,倒0.1%新潔爾滅(0.05%碘伏)至小葯杯內浸濕棉球。
10.戴無菌手套,鋪洞巾。
11.潤滑導尿管,放置於無菌治療碗內備用。
12.一手提起陰莖與腹壁呈60度角,將包皮向後推,另一手用血管鉗夾消毒液棉球消毒尿道口、龜頭、冠狀溝。
13.一手用無菌紗布固定陰莖,另一手將盛有導尿管的無菌治療碗置於洞巾旁,囑病人張口呼吸,用另一把血管鉗持導尿管對准尿道口輕輕插入20~22厘米,見尿液後再插入2厘米,將尿液引流人治療碗或彎盤內。
14.導尿完畢,拔出導尿管。
15.撤下洞巾,擦凈外陰,脫去手套,
16.協助病人穿褲,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尿標本貼標簽後送檢。
17.洗手、記錄。
重要提示:①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以防感染;②對膀胱高度充盈且極度虛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得超過1000ml,以防血壓下降而虛脫,或引起膀胱粘膜急劇充血,發生血尿。
5、插管後的預防感染的措施是什麼?
(1)用無菌復透明專用貼膜制或無菌紗布敷料覆蓋穿刺點; (2)定期更換穿刺點覆蓋的敷料,更換間隔時間:無菌紗布為2d,專用貼膜可至7d,但敷料出現潮濕、松動、沾污時應立即更換; (3)接觸導管介面或更換敷料時,須進行嚴格的手衛生,並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 (4)保持三通鎖閉清潔,如有血跡等污染應立即更換; (5)病人洗澡或擦身時要注意對導管的保護,不要把導管浸入水中; (6)輸液管更換不宜過頻,但在輸血、輸入血製品、脂肪乳劑後或停止輸液時應及時更換; (7)對無菌操作不嚴的緊急置管,應在48h內更換導管,選擇另一穿刺點; (8)懷疑導管相關感染時,應考慮拔除導管,但不要為預防感染而定期更換導管; (9)由經過培訓且經驗豐富的人員負責留置導管的日常護理; (10)每天評價留置導管的必要性,盡早拔除導管。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