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的骨髓穿刺部位是
?
2、骨髓穿刺術的操作方法
1.穿刺部位選擇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後上方1~2cm處作為穿刺點,此處骨面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髂後上棘:位於骶椎兩側、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處骨髓含量豐富,當上述部位穿刺失敗時,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處骨質較薄,其後有心房及大血管,嚴防穿透發生危險,較少選用;④腰椎棘突:位於腰椎棘突突出處,極少選用。
2.體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時取仰卧位,前者還需用枕頭墊於背後,以使胸部稍突出。髂後上棘穿刺時應取側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時取坐位或側卧位。
3.常規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直至骨膜。
4.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適當長度上(髂骨穿刺約1.5cm,肥胖者可適當放長,胸骨柄穿刺約1.0cm),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膚,右手持針於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柄穿刺,穿刺針與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當穿刺針接觸到骨質後則左右旋轉,緩緩鑽刺骨質,當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針已固定在骨內時,表示已進入骨髓腔。
5.用乾燥的20ml注射器,將內栓退出1cm,拔出針芯,接上注射器,用適當力度緩慢抽吸,可見少量紅色骨髓液進入注射器內,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為宜,取下注射器,將骨髓液推於玻片上,由助手迅速製作塗片5~6張,送檢細胞形態學及細胞化學染色檢查。
6.如需作骨髓培養,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養液內。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針腔被皮膚、皮下組織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進針太深或太淺,針尖未在髓腔內,此時應重新插上針芯,稍加旋轉或再鑽入少許或再退出少許,拔出針芯,如見針芯上帶有血跡,再行抽吸可望獲得骨髓液。
8.抽吸完畢,插入針芯,輕微轉動拔出穿刺針,隨將消毒紗布蓋在針孔上,稍加按壓,用膠布加壓固定。
3、骨髓穿刺如何定位
臨床上經常選擇的穿刺部位 :
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後上方1~2cm處作為穿刺點,此處骨面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
髂後上棘:位於骶椎兩側、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
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適當長度上(髂骨穿刺約1.5cm,肥胖者可適當放長),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膚,右手持針於骨面垂直刺入,當穿刺針接觸到骨質後則左右旋轉,緩緩鑽刺骨質,當感到阻力消失有撲空感時,且穿刺針已固定在骨內時,表示已進入骨髓腔。
4、骨髓穿刺的骨髓穿刺部位
骨髓穿刺常選骨盆的髂後上棘或髂前上棘,此部位骨性標志清楚,周圍無大血管及神經主幹,故安全性好。如多次穿刺取材不滿意,少數情況下可選胸骨穿刺,只要執行斜行進針(和胸骨成30°~45°進針),不穿透胸骨,也是較安全的。穿刺前都要在穿刺點局部進行麻醉,麻醉葯自皮膚、皮下,直達骨表面的骨膜,故穿刺時不會給患者帶來痛苦。熟練的操作者通常10餘分鍾即可完成,因此不必有任何顧慮。穿刺點局部粘貼無菌敷料後2~3天不宜清洗(包括洗澡),以避免局部感染。
5、骨髓穿刺常選哪些骨骼
骨髓穿刺常選骨盆的髂後上棘或髂前上棘,此部位骨性標志清楚,周圍無大血管及神經主幹,故安全性好。如多次穿刺取材不滿意,少數情況下可選胸骨穿刺,只要執行斜行進針(和胸骨成30°~45°進針),不穿透胸骨,也是較安全的。穿刺前都要在穿刺點局部進行麻醉,麻醉葯自皮膚、皮下,直達骨表面的骨膜,故穿刺時不會給患者帶來痛苦。熟練的操作者通常10餘分鍾即可完成,因此不必有任何顧慮。穿刺點局部粘貼無菌敷料後2~3天不宜清洗(包括洗澡),以避免局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