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分離液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分離液

發布時間:2021-05-09 15:28:52

1、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分離的方法有幾種

目前常用的分離MSC的方法主要有全骨髓法和密度梯度離心法,全骨髓法即根據幹細胞在低血清培養基中有貼壁優勢特性,定期換液除去不貼壁細胞,從而達到純化及擴增MSC的目的。密度梯度離心法即根據骨髓中各細胞成分比重的不同,分離單核細胞進行貼壁培養。二者本質上無多大區別。隨著對MSC表面抗原認識的深入,又有人利用免疫方法如流式細胞儀法、免疫磁珠法等對其進行分離純化。但經過流式或磁珠分選後的細胞出現了增殖緩慢等一些問題,加之成本較高和技術的難度,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這些方法的廣泛應用。

2、臍帶各種間充質幹細胞上清液中含有多種肽類物質

方法: 無菌條件下截取流產胎兒雙側四肢骨,PBS沖洗髓腔,離心去脂肪及上清液,L-DMEM重懸細胞,沿管壁緩慢滴加至底部有等量1.073 g/mL Percoll分離液的離心管中,離心後吸取中間界面白膜層,加入含體積分數為10%的胎牛血清、青黴素鈉、鏈黴素的L-DMEM完全培養基,接種後置於37℃、體積分數為5%的CO2飽和濕度孵箱內培養.48 h後換液,去除未貼壁細胞,以後每2d換液一次.待細胞達到80%~90%融合時,胰酶-EDTA消化傳代. 主要觀察指標: 倒置顯微鏡及Giemsa染色觀察細胞形態;透射電鏡觀察細胞超微結構;流式細胞技術檢測其表面標記物;鹼性磷酸酶染色檢測成骨分化能力;Ⅱ型膠原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檢測成軟骨分化能力.結果:原代及傳代培養的胎兒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呈梭形外觀,具有較強的增殖能力.胞體較小,細胞核/漿比例大,胞核呈圓形或橢圓形,胞漿少,染色質較疏鬆,表現出早期細胞的特點,傳至第20代細胞超微結構仍無明顯改變.細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105呈陽性表達,CD34,CD45呈陰性表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誘導分化後,鹼性磷酸酶染色及Ⅱ型膠原均呈陽性. 結論: 利用密度梯度離心+貼壁篩選法可成功分離培養胎兒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所獲細胞能夠向成骨細胞及軟骨細胞分化,該方法為體外培養擴增胎兒骨髓...

3、各位大俠,naive T 細胞的分離

GVHD是同種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後影響預後的 重要並發症。受者預處理造成組織損傷並釋放炎性因子(如IFN-γ、IL-2等)引 起GVHD。最近的研究發現骨髓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MSCs)不僅可以分化為 多種間充質組織,而且具有支持造血和免疫調節作用,但其機制尚不清楚。目前 的研究認為供者來源的Naive T細胞識別受者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啟動了 GVHD。我們將體外新生的Naive T細胞接種於異基因MSCs上,觀察MSCs對 Naive 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的影響,直接研究它對Naive T細胞的作用,將更深入 地揭示其預防GVHD的機制。 材料和方法:
1、 MSCs體外分離培養:將肝素抗凝的骨髓用密度梯度離心 法(過percoll細胞分離液)分離出單個核細胞,體外培養貼壁細胞,傳3代後得 到純度和數量均較高的MSCs,經60Co照射後作為實驗細胞。
2、 臍血CD34+細 胞體外分化為Naive T細胞:將胎兒胸腺組織貼壁培養建立胸腺基質細胞培養 (TSC)體系;用單克隆抗體-磁珠分離系統分離純化臍血CD34+細胞;將CD34+ 細胞植入TSC並添加IL-12、 FL、IL-2,共孵育5周後獲取Naive T細胞並通過 流式細胞術鑒定其表型。
3、 MSCs與Naive T細胞共孵育:將體外培養獲取的 Naive T細胞種入經照射近融合的MSCs中,對照組為單獨MSCs培養和單獨Naive T細胞培養。孵育7天後,取上清用ELISA定量檢測IL-2、 IFN-γ、IL-4和IL-10, 並應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共孵育前後T淋巴細胞表型變化 結果:1、 人骨髓來源的MSCs可以在體外培養擴增,用流式細胞術分析傳3 代以後的細胞發現它們具有共同的表型CD166+,CD105+, CD45-和CD34-,2、 CD34+細胞可在TSC體系中分化出Naive T細胞,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與體內 胸腺生成T細胞類似,依次出現CD4/8雙陰性,雙陽性,單陽性細胞。培養第5 周細胞表型測定:CD4+65. 2%,CD8+52. 7%,CD3+78. 8%,CD45RA表達88. 9%。3、 中文摘要 MSCS與NaiveT細胞共孵育七天,鏡下觀察可見共孵育組T細胞數量輕度增加, 流式細胞儀檢測共孵育前後T淋巴細胞表型顯示CDS+細胞相對增加。ELISA檢 測上清發現共孵育組IFN一Y分泌減少(p0 .05),IL一2分泌增加(p0.05)。另 外,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中均未檢測到IL一4、IL一10。 結論:MSCs具有一定的異基因反應性,能刺激NaiveT細胞增生,且MSCs 和NaiveT細胞共孵育組上清中的IL一2分泌增加而IFN一Y分泌減少,提示MSCs 可能借CDS+調節T細胞增生抑制異基因反應性T細胞分泌IFN一Y來發揮免疫調 節作用,本文結果將為進一步闡明MSCs免疫調節機制提供新的線索。

4、美國生產的幹細胞營養液是從什麼東西里提取的

幹細胞營養液是採集新生嬰兒的臍帶血,患者的外周血或患者骨髓血,通過專用的幹細胞分離液、提娶純化後得到臨床治療所需要的幹細胞。

幹細胞是具有增殖和分化來潛能的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復制的能力(Self-renewing),能夠產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細胞。

它是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和自我復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細胞,是形成哺乳類動物的各自組織器官的原始細胞。幹細胞在形態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細胞體積小,核相對較大,細胞核多為常染色質,並具有較高的端粒酶活性。幹細胞可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

(4)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分離液擴展資料

幹細胞按照發育階段分類:

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

1、胚胎幹細胞包括ES細胞。

2、成體幹細胞包括神經幹細胞、血液幹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表皮幹細胞等。

按分化潛能,幹細胞可分為,全能幹細胞,亞全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單能幹細胞。

全能幹細胞:具有形成完整個體的分化潛能,如受精卵。

亞全能幹細胞:為人類體內存在為數不多的三胚層分化潛能幹細胞。

多能幹細胞:具有分化出多種細胞組織的潛能。如胚胎幹細胞。

單能幹細胞:只能向一種或兩種密切相關的細胞類型分化。如神經幹細胞、造血幹細胞。

5、造血幹細胞體外定向誘導分化,為什麼不用骨髓幹細胞

探討體外誘導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定向誘導分化為心肌樣細胞的實驗條件。 方法:取成人棄骨骨髓,通過全骨髓貼壁法分離培養hBMSCs。在傳至第三代時,篩選具有心肌特異性分化潛能的c-kit~+的hBMSCs細胞克隆,用含2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養液繼續克隆培養。當細胞達到70%融合時,分別用10μmol/l5-氮胞苷(5-azacytidine crystalline,5-aza),100mg/l參麥注射液,10μmol/l5-氮胞苷和100mg/l參麥注射液3組誘導劑誘導hBMSCs。24小時後,更換為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養液繼續培養。在誘導3周後,通過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變化。用免疫細胞化學方法檢測心肌特異性標記抗原Desmin和肌鈣蛋白T的表達;用RT-PCR方法檢測心肌特異基因心房利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表達。 結果:骨髓中含有多種hBMSCs細胞克隆,其中成纖維細胞樣克隆表達c-kit~+。分別用3組誘導劑誘導c-kit~+細胞15天後,部分細胞胞體明顯增粗,可見有些細胞間有融合樣現象發生。誘導3周後,3組都有類似肌管樣細胞出現,細胞短粗,呈不規則的圓柱形,有分支,互相連成網。蘇木精-伊紅(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後,3組細胞都排列規則,類似於心肌細胞的形態,可見部分細胞有排列規則的橫紋樣結構。免疫細胞化學顯示誘導3周後的hBMSCs,Desmin陽性細胞數目分別是:5-aza組(65.3±4.7%),參麥注射液組(62.3±3.9%),5-aza和參麥注射液組(68.5±2.1%),3組Desmin陽性細胞表達率無顯著差異; cTnT陽性細胞數目分別是:5-aza組(62.2±4.1%),參麥注射液組(63.8±3.4%), 5-aza和參麥注射液組(66.0±6.2%),3組Desmin陽性細胞表達率無顯著差異。陰性對照組和未分化的hBMSCs均無Desmin和cTnT的表達。RT-PCR顯示3種不同的誘導劑誘導hBMSCs3周後都有ANP,BNP的表達,未分化的hBMSCs無ANP,BNP的表達。 結論:5-aza和中葯可以誘導c-kit~+的hBMSCs細胞克隆分化為心肌樣細胞。體外誘導成的心肌樣細胞表現為未成熟心肌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特徵。證明骨髓中含有多種幹細胞克隆,c-kit可作為篩選hBMSCs向心肌樣細胞分化的一項檢測指標。篩選具有心肌特異性分化潛能的hMSCs可提高誘導分化率。

與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分離液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