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小板減少怎麼辦
中醫學對血小板減少的辯證:
1、脾腎陽虛型:該患者表現在氣血兩虛型基礎上伴見畏寒怕冷,舌體胖大,臉色蒼白,腹脹、等脾腎陽虛表現。
2、血熱妄行型:該病患者主要起病急驟,苔黃,舌紅,出血量大,還伴有發熱、畏寒、咽痛等外感症狀。
3、氣血兩虛型:該病患者通常表現起病徐緩,出血量少,月經無規律,還伴有乏力、頭暈、心悸,運動之後患者所表現出來的症狀更加明顯。
4、肝腎陰虛型:該病患者通常表現有多處部位出血且量大而猛,經期提前,出血還伴有便干、手足心熱,脈細數,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激素合並病症。
血小板減少使用「卷柏紫癜方'有效,中醫標本兼治加入苗葯珍貴葯材更有利於人體吸收。
2、血小板減少怎麼辦?
朋友,詳細介紹給你了,很詳細的:
血小板減少食療:
(1)每天生吃連皮花生米每日50~100克。
(2)連皮花生米100克,豬蹄一隻,老藕節適量,共煨湯食用。
(3)連皮花生米200克,與帶肉脊骨500克或豬肝加水煨湯食用。
血小板減少食療方分類:衛生健康
龍眼肉15克,連衣花生30克,雞蛋1枚,同燉湯飲食,每日一次。龍眼性
溫益血寧心,花生衣促生血小板,故對血小板減少、心慌心悸、畏寒怕冷之患
者較合適。
下面提供幾款血小板減少食療方:
花生衣紅棗汁花生米50g,紅棗30g。將花生米在溫水中浸泡半小時,取皮,紅棗洗凈後溫水泡漲,以浸葯之水煮花生衣及紅棗半小時,加適當紅糖。此為1日量,分3次飲汁共吃棗和花生。該葯膳有補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各種失血及血虛、腫瘤經放療、代療後血象異常等。
羊脊骨湯羊脊骨(連尾)1條,肉蓯蓉10g,菟絲子10g,蔥、姜、鹽適量。將羊脊骨碎成塊;肉蓯蓉酒浸一夜,颳去粗皮;菟絲子酒浸3日曬干,搗末,用水適量,放入羊脊與蓯蓉,同燉至熟透,調入菟絲子末及調味品。此為1日量,分2次空腹食之。該葯膳有補腎陽、益精血、健脾胃的功效。適用於腎精不足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枸杞參棗雞蛋湯枸杞子10g,紅棗10枚,黨參10g,雞蛋2個。把枸杞,紅棗、黨參放砂鍋內同煮成湯,雞蛋煮熟後去殼取蛋,再煮片刻,吃蛋飲湯。此為1日量,分2次食用。該葯膳有補氣養血的功效。適用於氣不攝血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花生黨參湯花生紅衣6g,紅棗10枚,黨參10g。把花生衣、紅棗、黨參用砂鍋加水煮成湯,棄掉黨參、花生衣葯渣,吃紅棗喝湯。此為1日量,分2次食用。該葯膳有養心健脾,益氣攝血的功效。對於病後體虛、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均有良效。
圓肉花生湯龍眼肉12g,帶衣花生25g,大棗15g。大棗去核,與花生仁、龍眼肉加水同煮後食。此為1日量,分2次食用。該葯膳有健脾補心、養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貧血及脾虛肌衄或虛勞血虛等症。
雞血藤大棗湯雞血藤20g,大棗15枚。以上二葯水煎後棄雞血藤葯渣,吃棗飲湯。此為1日量,分2次食用。該葯膳有益氣攝血、補血的功效,適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反復出血,兼有鼻衄、齒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唇甲不華,神疲體倦,食慾不振,心悸,動則心跳氣短,震顫多汗等症。
小薊15克、紅糯米50克。小薊 煎汽取汁,以葯汁煮紅糯米成粥,粥成後加紅糖適量服食。
功效:解毒消癰、涼血止血。用於急性期的食療。
犀牛角或水牛角15克,紅糯米50克,將犀牛角或水牛角水煎30分鍾取汁,以汁與紅糯米共煮成粥,粥成後加紅糖適量。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用於急性期的食療。
薺菜250克。洗凈,用開水焯後取出,切細,用以拌豆腐,加鹽,味精,香油等調料服食,用於急性期食療。
仙鶴草20克,紅糯米50克。仙鶴草先煎取汁,入紅糯米煮粥,粥成後加適量紅糖服食。
功效:補虛止血、用於慢性期食療。
牛骨髓50克,紅糯米100克,同煮成粥,粥成後加適量鹽、味精及蔥、薑末。
適用於慢性期食療。
血小板減少怎麼辦?
身體有淤血點,皮下易出血,口有血泡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病因復雜,治療起來也比較困難,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葯學院附屬鼓樓中醫醫院京城名醫館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專科是專業從事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治療與研究的機構,許多四處求醫無效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在這里找到了康復的希望。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特點是血小板顯著減少, 伴有皮膚粘膜紫癜,嚴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齦滲血、婦女月經量過多或嚴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狀,並發顱內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過敏性紫癜的特點是四肢肌膚散布斑點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關節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潰等,嚴重者可發展為紫癜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徵,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急性型多為10歲以下兒童,兩性 target=_blank>兩性無差異。多在冬、春季節發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後,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內。成人急性型少見,常與葯物有關,病情比小兒嚴重。起病急驟,可有發熱。
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合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顱內高壓表現,可危及生命。
慢性型較為常見,占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80%,多為10~4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後也可出現深部血腫。顱內出血較少見,但在急性發作時仍可發生。脾臟在深吸氣時偶可觸及。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病因及發病機理,迄今尚未被闡明。多認為是一種與免疫有關的疾病。
3、血小板減少該怎樣治療
你好,血來小板的減少主要自要查血小板減少的原因,針對原因做檢查,另外血小板的生成主要靠骨髓的生成,而腎主骨生髓,所以要從補腎著手效果會更好。
建議您可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口服西葯的同時應用中葯湯劑,效果不錯,治療應以清熱涼血止血、補氣陰、活血化瘀為主,同時應參以補益肝腎等法,避免反復發作。
4、血小板減少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
?
5、哪位專家知道原發性血小板減少骨穿顯示「骨髓增生或者成熟障礙」該如何治療?謝謝了
你這問題問的不夠明了,能具體說一下病情嗎?
血小板少,可定是易出血,且出血不止,血液不易凝固。
骨髓增生,那個因該是骨髓成熟障礙吧,肯定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礙,這病人因該是貧血,現在應在輸血治療吧?
6、血小板減少症的原因與治療
血小板疾病是由於血小板數量減少(血小板減少症)或功能減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導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減少症
血小板數低於正常范圍14萬~40萬/μl.
血小板減少症可能源於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表133-1).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發性瘀斑,最常見於小腿;或在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陰道出血);和手術後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減少症不會像繼發於凝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參見第131節)那樣表現出組織內出血(如深部內臟血腫或關節積血).
診斷
必須徹底弄清病人的服葯史,以排除對敏感病人增加血小板破壞的葯物.約5%接受肝素治療的患者可發生血小板減少(見下文肝素誘發血小板減少),為保持動靜脈輸注導管通暢,即使應用極少量肝素沖洗,也可發病.其他葯物較少誘發血小板減少症,例如奎尼丁,奎寧,磺胺制劑,口服抗糖尿病葯,金鹽以及利福平.
病史中還有很重要的內容,病史中可能引出提示免疫性基礎疾病的症狀(例如關節疼痛,雷諾氏現象,不明熱);提示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見下文TTP-HUS)的體征與症狀;10天之內輸過血提示可能是輸血後紫癜,大量飲酒提示酒精所致血小板減少症.5%孕婦分娩期可發生輕度血小板減少症.由於感染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HIV)的患者常伴血小板減少症,可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症(見ITP)相鑒別;由此可以得出其他HIV感染症狀的危險因素和病史.
體檢對診斷亦很重要:(1)通常繼發於感染性或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血小板減少症以及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TTP)時有發熱,而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以及與葯物有關的紫癜則不發熱.(2)由於血小板的破壞增加(例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葯物有關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而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病人的脾臟捫診不增大;而繼發於脾臟對血小板阻留的血小板減少症患者的脾臟大多可以捫及,繼發於淋巴瘤或骨髓增生性疾病的血小板減少症病人也是如此.(3)其他慢性肝病的體征對診斷也有意義,如蜘蛛痣,黃疸和肝掌.(4)妊娠末期常引起血小板減少症.
外周血細胞計數是確定血小板減少症及其嚴重性的關鍵性檢查,同時血塗片檢查能為其病因檢查提供線索(表133-2).若血小板減少不伴有其他影響止血功能的疾病(例如肝臟疾病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止血功能篩選檢查(參見第131節)則是正常的.骨髓象檢查若在血塗片上見到除血小板減少以外的異常,有本檢查適應證.本檢查可提供巨核細胞的數量及形態的信息,並確定有或無引起骨髓功能衰竭疾病(例如骨髓異常增生)的存在.抗血小板抗體檢查臨床意義不大.若患者病史或檢查提供HIV感染危險依據,應對其進行HIV抗體檢查.
治療
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隨其病因和嚴重程度而多變,需迅速鑒別病因,若有可能應予以糾正(如在肝素有關的血小板減少症停用肝素).由於血小板反復輸注會產生同種血小板抗體,造成療效的降低,因而要間歇性使用以預防上述抗體產生.若血小板減少是由於血小板消耗,則血小板輸注應保留於治療致命性或中樞神經系出血.若由於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則血小板輸注保留於治療急性出血或嚴重性血小板減少(如血小板數<10000/μl).
特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本病為不伴全身性病變的出血性疾病,成年患者表現為慢性型,而兒童患者常是急性型並有自限性.
成年特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是由於產生了一種針對結構性血小板抗原的抗體(自身抗體);而兒童患ITP時,是由病毒抗原激發了抗體的合成.該抗體和附著在血小板表面的病毒抗原起反應.
診斷
除了瘀斑,紫癜和粘膜出血(輕微或量多)外,體檢結果均為陰性.外周血檢查結果,除血小板數目減少外,均屬正常.骨髓檢查通常除可發現巨核細胞正常或數量增加外,其他亦屬正常.
治療
成年人的治療通常開始口服皮質類固醇(例如強的松每日1mg/kg).如有效,血小板計數將在2~6周內恢復正常,然後逐步遞減皮質類固醇.但大多數病人的療效不夠滿意,或是減少腎上腺類固醇劑量後即復發.脾臟切除可使50%~60%病人得到緩解.對於用類固醇和脾臟切除治療難以奏效的病人,使用其他葯物的療效尚未證實.由於慢性ITP病程長,同時慢性ITP患者死亡率低,而對治療方法的利弊仍須慎重權衡.應用合成的雄激素(達那唑),或使用硫唑嘌呤,長春新鹼,環磷醯胺,或環孢菌素的免疫抑制療法的療效並不一致.
對ITP伴致死性出血的患者,可使用免疫球蛋白靜注(IVIg),這可抑制單核巨噬細胞的清除包被抗體血小板的作用.IVIg劑量1g/kg,1天或連續2天.患者血小板數常可在2~4天內上升,但僅維持2~4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1g/(kg.d)靜脈輸注3天,可使血小板數迅速上升,且費用略低於IVIg.對那些有致命性出血的患者亦應輸注血小板.由於糖皮質類固醇或IVIg可能預期在幾天內顯效,因而對ITP患者不應預防性輸注血小板.
患兒治療與成人相反.使用皮質類固醇或IVIg可迅速恢復血小板數,但不能改善臨床結果.由於大多患兒在幾天或幾周內可從嚴重血小板減少症自發性恢復,有時推薦單用支持療法.對使用皮質類固醇或IVIg無效的慢性型ITP患兒脾切除術應至少推遲6~12個月,這由於無脾患兒增加了嚴重感染的危險,即使患病經年累月,大多患兒可自發性緩解.
7、治療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疾病是由於血小板數量減少(血小板減少症)或功能減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導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數低於正常范圍14萬~40萬/μl. 血小板減少症可能源於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表133-1).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發性瘀斑,最常見於小腿;或在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陰道出血);和手術後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減少症不會像繼發於凝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參見第131節)那樣表現出組織內出血(如深部內臟血腫或關節積血).
診斷
必須徹底弄清病人的服葯史,以排除對敏感病人增加血小板破壞的葯物.約5%接受肝素治療的患者可發生血小板減少(見下文肝素誘發血小板減少),為保持動靜脈輸注導管通暢,即使應用極少量肝素沖洗,也可發病.其他葯物較少誘發血小板減少症,例如奎尼丁,奎寧,磺胺制劑,口服抗糖尿病葯,金鹽以及利福平. 病史中還有很重要的內容,病史中可能引出提示免疫性基礎疾病的症狀(例如關節疼痛,雷諾氏現象,不明熱);提示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見下文TTP-HUS)的體征與症狀;10天之內輸過血提示可能是輸血後紫癜,大量飲酒提示酒精所致血小板減少症.5%孕婦分娩期可發生輕度血小板減少症.由於感染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HIV)的患者常伴血小板減少症,可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症(見ITP)相鑒別;由此可以得出其他HIV感染症狀的危險因素和病史. 體檢對診斷亦很重要:(1)通常繼發於感染性或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血小板減少症以及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TTP)時有發熱,而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以及與葯物有關的紫癜則不發熱.(2)由於血小板的破壞增加(例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葯物有關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而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病人的脾臟捫診不增大;而繼發於脾臟對血小板阻留的血小板減少症患者的脾臟大多可以捫及,繼發於淋巴瘤或骨髓增生性疾病的血小板減少症病人也是如此.(3)其他慢性肝病的體征對診斷也有意義,如蜘蛛痣,黃疸和肝掌.(4)妊娠末期常引起血小板減少症. 外周血細胞計數是確定血小板減少症及其嚴重性的關鍵性檢查,同時血塗片檢查能為其病因檢查提供線索(表133-2).若血小板減少不伴有其他影響止血功能的疾病(例如肝臟疾病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止血功能篩選檢查(參見第131節)則是正常的.骨髓象檢查若在血塗片上見到除血小板減少以外的異常,有本檢查適應證.本檢查可提供巨核細胞的數量及形態的信息,並確定有或無引起骨髓功能衰竭疾病(例如骨髓異常增生)的存在.抗血小板抗體檢查臨床意義不大.若患者病史或檢查提供HIV感染危險依據,應對其進行HIV抗體檢查. 除了瘀斑,紫癜和粘膜出血(輕微或量多)外,體檢結果均為陰性.外周血檢查結果,除血小板數目減少外,均屬正常.骨髓檢查通常除可發現巨核細胞正常或數量增加外,其他亦屬正常.
治療
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隨其病因和嚴重程度而多變,需迅速鑒別病因,若有可能應予以糾正(如在肝素有關的血小板減少症停用肝素).由於血小板反復輸注會產生同種血小板抗體,造成療效的降低,因而要間歇性使用以預防上述抗體產生.若血小板減少是由於血小板消耗,則血小板輸注應保留於治療致命性或中樞神經系出血.若由於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則血小板輸注保留於治療急性出血或嚴重性血小板減少(如血小板數<10000/μl). 成年人的治療通常開始口服皮質類固醇(例如強的松每日1mg/kg).如有效,血小板計數將在2~6周內恢復正常,然後逐步遞減皮質類固醇.但大多數病人的療效不夠滿意,或是減少腎上腺類固醇劑量後即復發.脾臟切除可使50%~60%病人得到緩解.對於用類固醇和脾臟切除治療難以奏效的病人,使用其他葯物的療效尚未證實.由於慢性ITP病程長,同時慢性ITP患者死亡率低,而對治療方法的利弊仍須慎重權衡.應用合成的雄激素(達那唑),或使用硫唑嘌呤,長春新鹼,環磷醯胺,或環孢菌素的免疫抑制療法的療效並不一致. 對ITP伴致死性出血的患者,可使用免疫球蛋白靜注(IVIg),這可抑制單核巨噬細胞的清除包被抗體血小板的作用.IVIg劑量1g/kg,1天或連續2天.患者血小板數常可在2~4天內上升,但僅維持2~4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1g/(kg.d)靜脈輸注3天,可使血小板數迅速上升,且費用略低於IVIg.對那些有致命性出血的患者亦應輸注血小板.由於糖皮質類固醇或IVIg可能預期在幾天內顯效,因而對ITP患者不應預防性輸注血小板. 患兒治療與成人相反.使用皮質類固醇或IVIg可迅速恢復血小板數,但不能改善臨床結果.由於大多患兒在幾天或幾周內可從嚴重血小板減少症自發性恢復,有時推薦單用支持療法.對使用皮質類固醇或IVIg無效的慢性型ITP患兒脾切除術應至少推遲6~12個月,這由於無脾患兒增加了嚴重感染的危險,即使患病經年累月,大多患兒可自發性緩解.
8、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症狀為血小板減少,白細胞偏低,轉氨酶高,怎麼樣食療,可以服用西洋參嗎?
你好
花旗參就是西洋參,其在中醫中葯中的作用是: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干。西洋參有抗疲勞、抗氧化、抗應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另外,對糖尿病患者還有調節血糖的作用。
至於其對肝功的影響來說,尚缺少先關數據。
就現在您母親的症狀來說,治療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很多西葯對肝功影響很大的,轉氨酶的升高,暫時是可以通過葯物降低的,可以使肝功恢復正常的。
祝您母親早日康復!
9、血小板減少該怎麼治療
當血液中的紅細胞數或血液中紅蛋白的含量低於正常水平時,為貧血。正常人血液中
的紅細胞數,男性為400萬~500萬/立方毫米,女性為350萬~450萬/
立方毫米;正常人血液中血紅蛋白的濃度,男性為12~15克/100毫升,女性
為10.5~13.5克/100毫升。貧血是一種常見的綜合征。有多種因素可以導致貧血,
但歸納起來,貧血的原因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造血的原料不足,二是人體的造血機
能降低(即骨髓的造血機能降低),三是紅細胞受過過多的破壞或損失。貧血可分為
多種類型,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
缺鐵性貧血是指體內可用來製造血紅蛋白的貯存鐵已被用盡,紅細胞生成障礙所致的貧血,特點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組織中缺乏可染色鐵,血清鐵蛋白濃度降低,血清鐵濃度和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亦均降低。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病因
缺鐵性貧血可發生於下列幾種情況;
一、鐵的需要量增加而攝入不足:
在生長快速的嬰幼兒、兒童、月經過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婦女,鐵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飲食中缺少則易致鐵性貧血。
二、鐵的吸收不良:
因鐵的吸收障礙而發生缺鐵性貧血者比較少見。
三、失血:
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鐵性貧血最多見、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潰瘍病、癌、鉤蟲病、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楊酸鹽後發生胃竇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婦女月經過多和溶血性貧血伴含鐵血黃素尿或血紅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的發生是一個較長時間內逐漸形成的。鐵耗竭期,貯存鐵耗盡,血清鐵蛋白減低,此時並無貧血,若缺鐵進一步加重。貯存鐵耗盡,血清鐵蛋白和血清鐵下降,總鐵結合力增高,出現缺鐵性貧血。
症狀
本病臨床表現有①原發病的臨床表現;②貧血本身引起的症狀;③由於含鐵酶活力降低致使組織與器官內呼吸障礙而引起的症狀。
一、上皮組織損害引起的症狀:細胞內含鐵酶減少,是上皮變化的主要原因。
(1)口角炎與舌炎:約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與舌乳頭萎縮,尤其老年人明顯。
(2)食道蹼。
(3)萎縮性胃炎與胃酸缺乏。
(4)皮膚與指甲變化:皮膚乾燥、角化和萎縮、毛發易折與脫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二、神經系統方面症狀:
約15-30%患者表現神經痛(以頭痛為主),感覺異常,嚴重者可有顱內壓增高和視乳頭水腫。5-50%患者有精神、行為方面的異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動、精神遲滯和異食癖。原因是缺鐵不僅影響腦組織的氧化代謝與神經傳導,也能導致與行為有關的線粒體單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三、脾腫大:其原因與紅細胞壽命縮短有關。
檢查
一、血象:
早期或輕度缺鐵可以沒有貧血或僅極輕度貧血。晚期或嚴重缺鐵有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型貧血。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濃度降低的程度通過紅細胞計數減少的程度。
二、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躍,粒紅比例降低,紅細胞系統增生明顯活躍。中幼紅細胞比例增多,體積比一般的中幼紅細胞略小,邊緣不整齊,胞漿少,染色偏蘭,核固縮似晚幼紅細胞,表明胞漿發育落後於核,粒系細胞和巨核細胞數量和形態均正常。
三、骨髓鐵染色。
四、血清鐵蛋白。
五、血清鐵。
治療
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原則是:①病因治療:盡可能除去引起缺鐵和貧血的原因;②補充足夠量的鐵以供機體合成血紅蛋白,補充體內鐵的貯存量至正常水平。
一、病因治療:
病因治療對糾正貧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復發均有重要意義。
二、鐵劑治療:
(一)口服鐵劑:最常用的制劑為硫酸亞鐵,富馬酸鐵(富血酸)。服葯時忌茶,以免鐵被鞣酸沉澱而不能被吸收。
(二)注射鐵劑:一般盡量用口服葯治療,僅在下列情況下才應用注射鐵劑:①腸道對鐵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腸吻合術後、慢性腹瀉、脂肪痢等;②胃腸道疾病可由於口服鐵劑後症狀加重,例如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節段性結腸炎、胃切除後胃腸功能紊亂及妊娠時持續嘔吐等;③口服鐵劑雖經減量而仍有嚴重胃腸道反應。
常用的鐵注射劑有右旋糖酐鐵及山梨醇枸櫞酸鐵。
(三)輔助治療:加強營養,增加含鐵豐富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