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紅細胞生成主要靠哪些原料——貧血知識講座
紅細胞生成除要求骨髓造血功能正常之外,還要有足夠的造血原料。製造紅細胞的主要原料有以下幾種:蛋白質 蛋白質是製造紅細胞的主要原料。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由珠蛋白結合血紅素而成,合成珠蛋白時所需的氨基酸都來源於食物蛋白質,蛋白質不足時就容易發生貧血。鐵 尤其是二價鐵,也是製造紅細胞的主要原料。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血紅素需要二價鐵。正常人體血液中的二價鐵,一部分來自食物,而大部分則來自血紅蛋白分解後二價鐵的再利用。醫學上,將來自食物的二價鐵,叫做「外源性鐵」;來自體內血紅蛋白分解後的二價鐵,叫做「內源性鐵」。超過造血需要的鐵,通常與運鐵蛋白結合成為鐵蛋白,鐵蛋白儲存於肝、脾、骨髓和小腸粘膜的上皮細胞中。如果體內缺鐵,就會發生貧血。維生素B12和葉酸 維生素B12和葉酸是促進紅細胞發育成熟的物質。紅細胞是人體眾多細胞之一,像所有細胞一樣,紅細胞內有細胞核,而細胞核中的核蛋白是由脫氧核糖核酸(DNA)等組成的。在合成脫氧核糖核酸時,需要維生素B12和葉酸作為輔酶參與才能完成,醫學上稱它們為「紅細胞成熟因子」。因此,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會導致脫氧核糖核酸形成發生障礙,從而影響紅細胞的生成。
2、什麼是人體造血的重要原料其廣泛存在什麼中?
造血系統由造血器官和造血細胞兩部分組成 是機體內製造血液的整個系統 主要包括卵黃囊 肝臟 脾 腎 胸腺 淋巴結和骨髓 造血細胞均發生於胚胎的中胚層 隨胚胎發育過程 造血中心轉移
中文名 造血系統
含義 機體內製造血液的整個系統
組成 造血器官和造血細胞
位於 胚胎的中胚層
定義
造血系統是指機體內製造血液的整個系統 由造血器官和造血細胞組成
器官簡介
正常人體血細胞是在骨髓及淋巴組織內生成 造血細胞均發生於胚胎的中胚層
隨胚胎發育過程 造血中心轉移 出生前的造血分為三個階段
1、卵黃囊造血期始於胚第3周 停止於第9周 卵黃囊壁上的血島是最初的造血中心
2、肝造血期肝臟造血始於人胚第6周 至第4-5個月達高峰 以紅 粒細胞造血為主 不生成淋巴細胞 此階段還有脾 腎 胸腺和淋巴結等參與造血 脾臟自第5個月有淋巴細胞形成 至出生時成為淋巴細胞的器官 6-7周的人胚已有胸腺 並開始有淋巴細胞形成 胸腺中的淋巴幹細胞也來源於卵黃囊和骨髓
3、骨髓造血期開始於人胚第4個月第5個月以後始成為造血中心 從此肝脾造血漸減退 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 成為紅細胞 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的主要生成器官 同時也生成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 淋巴結參與紅細胞生成時間很短 從人胚第4個月以後成為終生造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器官 其多能幹細胞來自胚胎肝臟和骨髓 淋巴幹細胞還來自於胸腺
剛出生時全身骨髓普遍造血 5歲以後由四肢遠側呈向心性退縮 正常成人紅骨髓主要見於全身扁平骨 肱骨及股骨近端骨髓中尚殘留有紅骨髓組織 其餘為黃骨髓 黃骨髓 肝 脾 甚至淋巴結可恢復造血功能 稱為髓外造血
(extra mellary hemopoiesis)
細胞生成
通過脾集落的研究方法證實 現已公認各種血細胞均起源於共同的骨髓造血幹細胞(hemopoietietic stem cell)自我更新與多向分化是造血幹細胞的兩大特徵 血細胞的發育共分為5個階段
1. 初級多能幹細胞(plu ripotent stemcell)為最原始未分化幹細胞
2. 次級多能幹細胞(mu ltipotent stemcell)部分分化 如CFU-S 淋巴性幹細胞
3. 定向祖細胞(commited progenitorcell)自我復制能力有限或消失 僅具有一系或2系分化潛能
4. 前體細胞(prec u rsor cell)如骨髓中形態已可辨認的各系幼稚細胞
5. 各系血細胞 成熟血細胞
血細胞生成除需要造血幹細胞外 尚需有正常造血微環境及正 負造血調控因子的存在 造血組織中的非造血細胞成分 包括微血管系統 神經成分 網狀細胞 基質及其他結締組織 統稱為造血微環境 造血微環境可直接與造血細胞接觸或釋放某些因子 影響或誘導造血細胞的生成
調控造血功能的體液因子 包括刺激各種祖細胞增殖的正調控因子 如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集落形成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SF)及白細胞介素(lL-3)等 同時亦有各系的負調控因子 二者互相制約 維持體內造血功能的恆定 血細胞的起液與分化 紅細胞的生存時間為100-120天 因此體內每天約有1/120紅細胞被破壞 6.25g血紅蛋白分解 同時又有相應量的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生成 以保持動態平衡 紅細胞的生理性破壞主要是由於衰老所致 紅細胞衰老時 細胞內已糖激酶磷酸葡萄糖異構酶等逐漸失去活力 ATP酶含量亦漸降低 因而導致依賴於能量代謝的過程產生障礙 此外磷酸已糖旁路的衰竭也導致血紅蛋白結構和功能的改變衰老的紅細胞滲透脆性增加 可變形性減小 變成球形 衰老的紅細胞10%在血管內破壞 但絕大部分在血管外破壞 其中脾臟起重要作用 衰老而變形性小的紅細胞在脾循環中被阻留並被單核巨噬細胞所吞噬 肝臟也是破壞衰老紅細胞的重要場所之一 其它器官的單核-巨噬細胞也有清除異常紅細胞的能力 但效率較小
3、紅細胞合成原料及成熟因子分別是什麼?缺乏分別會引起什麼貧血?
紅細胞生成除要求骨髓造血功能正常之外,還要有足夠的造血原料。製造紅細胞的主要原料為蛋白質和二價鐵,也要有適量的維生素B12、葉酸等輔助物質,促進紅細胞發育成熟。此外,紅細胞生成還需要維生素B6、B2、C、E以及微量元素銅、錳、鈷、鋅等。蛋白質: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由珠蛋白結合血紅素而成。合成珠蛋白時所需的氨基酸都來源於食物蛋白質。鐵: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血紅素,其中吡咯核需要二價鐵(Fe2+)。正常人體血液中的二價鐵,只有小部分來自食物,而大部分約有95%則來自血紅蛋白分解後二價鐵的再利用。醫學上,來自食物的二價鐵,叫做「外源性鐵」;來自體內血紅蛋白分解後的二價鐵,叫做「內源性鐵」。超過造血需要的鐵,通常與運鐵蛋白(一種β球蛋白)結合成為鐵蛋白,鐵蛋白儲存於肝、脾、骨髓和小腸粘膜的上皮細胞中。由於血漿中運鐵蛋白能迅速運走鐵,故血漿中鐵含量很低。如果體內缺鐵,就會發生貧血。常見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由於慢性出血,鐵元素丟失過多;另一種是食物缺鐵或食物中不缺鐵而是人體吸收鐵的功能發生障礙。由於缺鐵而造成的貧血,醫學上叫做「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主要表現為血紅素少和血紅蛋白缺乏較為明顯,相應地紅細胞體積變小,但紅細胞生成數不一定有明顯的減少,檢驗發現血色指數(正常值0.9~1.1)趨於降低,由於這種紅細胞體積小而內含血紅素低下,所以從醫學形態學上又稱之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成人每天從糞尿排出的鐵不到1毫克,一般容易從食物中得到補償。由於孕婦與產後哺乳的婦女以及兒童生理上需鐵量是成人的2~3倍,所以應多吃一些含鐵量較高的肝、蛋、黃豆、蔬菜等食物,以供身體的需要,必要時還得服用FeSO4治療。維生素B12和葉酸:紅細胞是人體眾多細胞之一,象所有細胞一樣,內有細胞核。而細胞核中的核蛋白是由脫氧核糖核酸(DNA)等組成的。在合成脫氧核糖核酸時,需要維生素B12和葉酸作為輔酶參與才能完成,醫學上稱它們為「紅細胞成熟因子」。因此,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會導致脫氧核糖核酸形成發生障礙,從而影響細胞(包括紅細胞)的生成。維生素B12(VB12)又叫「生血因子」,屬於鈷胺類。食物中的維生素B12到達胃時,與胃腺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結合,形成「內因子維生素B12復合物」。當復合物到達回腸部位,維生素B12才能被吸收。進入血液的維生素B12大部分與血漿中的轉鈷蛋白結合,被運輸至肝,並貯存在肝。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12,腸道疾病(如sprue)或胃切除後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可導致維生素B12缺乏症,表現為貧血。葉酸廣泛存在於食物中,一般不易缺乏,只有婦女孕期、哺乳期、兒童發育期等由於需要量增加而可能產生相對不足。由於維生素B12和葉酸為紅細胞成熟因子,研究發現,在缺乏成熟因子的病人體中,正常、已成熟的紅細胞生存期縮短,而且血紅蛋白量與紅細胞數目都大為減少。這種因缺乏維生素B12、葉酸所致的貧血叫做「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或「惡性貧血」。
4、紅細胞生成
紅細胞的生成場所:紅骨髓;
原料:鐵和蛋白質
成熟因子:葉酸和維生素B12
調節因子:促紅細胞生成素、雄激素
5、紅細胞生成需要哪些原料?
紅細胞的生成原料是蛋白質、鐵、多種氨基酸、維生素B6、B2、C、E和微量元素銅、錳、鈷、鋅等。影響因素主要是促紅細胞生成素(EPO)。
早期紅細胞生長依賴於一種稱為爆式促進因子的調節作用。晚期的紅系祖細胞主要由促紅細胞生成素(EPO)來調節。EPO主要由腎組織產生,它調節紅細胞生成的反饋環,使血中紅細胞數量保持相對穩定。
紅細胞除可運送氧氣外,還可運送部分來自組織細胞中的二氧化碳。
(5)骨髓製造紅細胞的重要原料擴展資料:
紅細胞的更新
1、紅細胞不斷進行新生和破壞,根據同位素的實驗證明其壽命為100—120天,比要白血球長。所以紅十字會都會建議成年男子每隔三個月獻血一次,女子每隔四個月獻血一次。
2、由於紅細胞沒有細胞核以及細胞器,無法自行製造自己的結構,也無法使自己的結構維持長久。身體內每天紅細胞破壞量約1%,需加以補充。照這樣計算,人體每天要製造一百億個細胞。
3、由於胎兒期造血而產生的紅細胞中,血紅素為胎兒血色素HgbF,適合於子宮內低氧狀態下的氣體交換,至成人期造血期,血色素便轉變為成人型血色素HgbA。
紅細胞的免疫功能:
1、識別攜帶抗原;
2、清除循環中免疫復合物;
3、增強T細胞依賴反應;
4、效應細胞樣作用;
5、促進吞噬作用。而這些免疫功能的生理學基礎即為紅細胞免疫粘附作用。
6、紅細胞形成過程
紅細胞是我們血液中數量最多的細胞。正常成熟的紅細胞無核、無線粒體。呈現雙凹圓碟狀的它,糖酵解是其獲得能量的唯一途徑。正常人的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為120天,每天都有衰老紅細胞被破壞,然後被巨噬細胞吞噬,所以紅細胞的生成就顯得尤為重要。那我們今天中公衛生人才網就來介紹一下紅細胞的生成。
正常成人的紅骨髓每天約生成2×1011個紅細胞。紅骨髓的造血幹細胞首先分化成紅系定向祖細胞,再經過原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和網織紅細胞的階段,最後成為成熟的紅細胞。在紅細胞的生成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蛋白質、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的供應。蛋白質和鐵是生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基本原料,而葉酸和維生素B12是紅細胞成熟的必需物質。如果我們體內缺乏這些物質就會影響紅細胞的合成,導致機體發生貧血。
當鐵的攝入不足或吸收障礙,導致機體內缺鐵時就會使血紅蛋白的合成減少,引起缺鐵性貧血。正常情況下,食物中的葉酸和維生素B12已經能滿足紅細胞生成的需要。但是葉酸的轉化利用需要維生素B12的參與。當維生素B12缺乏時,會導致葉酸的利用率下降,引起葉酸的相對不足。而維生素B12的吸收又需要胃粘膜的壁細胞所產生的內因子的參與,所以葉酸、維生素B12和內因子對於紅細胞的成熟所起的作用息息相關,其中任意一種物質的缺乏都會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紅細胞的生成除了這些所必須的物質,還受到了一些激素的調節。促紅細胞生成素是機體紅細胞生成的主要調節物,而雄激素可以提高血漿中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濃度,間接促進紅細胞的生成。與雄激素不同的是,雌激素可降低紅系組細胞對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反應而抑制紅細胞的生成。
7、紅細胞的生成
要生成紅細胞,需要一些重要的物質,其中包括了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鐵(iron)和生長因子:葉酸(folic acid)與維生素B12(VitaminB12)。
鐵是使氧氣連結在血紅素上的重要元素。其來源於含鐵食物中(如肉類、蛋黃、肝臟、豆類、穀物、貝類等),不過當我們排出尿液、汗水、糞便,或是有表皮細胞的脫落時,都會造成少量鐵份的喪失,性成熟的女性更會因為月經而使鐵份流失。為了要保持鐵的平衡,必需食用含鐵的食物,例如肉類、肝臟、甲魚、蛋黃、豆類、堅果以及帶殼的五穀類。如果鐵原子不足,就會出現鐵缺乏(iron deficiency)的現象,血紅素的製造量會不足。降低氧氣運輸的效率。導致紅細胞形狀會變小,顏色較白,數目也會減少,臉色會呈現蒼白,舌頭會腫大、疼痛、手指甲易碎、出現隆起線條,都顯示缺鐵的徵兆。若鐵原子太多,則會引起嚴重的中毒。
當衰老的血紅素於脾臟和肝臟中分解後,它們的鐵離子會被釋放到血漿中並與鐵傳遞蛋白(transferrin)結合,大部分的鐵便是由此蛋白質被送回骨髓,以作為合成新紅細胞的原料。
鐵在人體中的代謝平衡主要由小腸上皮控制,它們會積極地從食物中吸收鐵質。在攝入的食物中,只有一小部份的鐵質被吸收,不過更重要的是,身體鐵平衡會影響鐵質的吸收,有時候吸收較多,有時候吸收較少。小腸上皮的鐵含量多少就決定了鐵原子吸收量:身體鐵原子越多,小腸上皮鐵原子含量就越高,於是吸收鐵原子的能力就越差。
肝臟會製造一種可以和鐵結合的蛋白,叫做鐵合蛋白(ferritin),這種蛋白質具有緩沖的作用,可以使缺鐵的情況沒有那麼嚴重。身體內50%的鐵原子位在血紅素內,25%在鐵合蛋白(例如細胞色素),25%在肝臟的鐵合蛋白內。此外,鐵原子的再利用也是相當有效率:當老舊的紅細胞在脾臟以及肝臟內破壞之後,它們的鐵原子就會釋入血漿中,並和攜鐵蛋白(transferrin)結合。攜鐵蛋白具有傳送鐵原子的能力。幾乎所有經由攜鐵蛋白傳送的鐵原子都會送到骨髓內,當做製造紅細胞的原料。有一小部的鐵原子是來自細胞死亡後,細胞色素的鐵原子釋放出來,攜鐵蛋白也會攜帶這些鐵原子,送到骨髓內。
葉酸及維生素B12
葉酸屬於一種維生素,其在有葉植物、酵母菌、肝臟中的含量頗多,是構成胸腺嘧啶(thymine)的重要物質,對於DNA的合成相當重要,並進而影響了細胞的分裂,故當其含量不足時,便會影響細胞的正常分裂(尤其是像血紅素前質物等快速繁殖的細胞)。其中以增生迅速的細胞受到的影響最大(紅細胞前身細胞也是一種分裂迅速的細胞)。因此,如果葉酸缺乏的時候,紅細胞的製造量就會減少。
維他命B12為含鈷的維生素,所以又叫做cobalamin,雖然是合成紅細胞的重要元素,但所需要的量相當少(一天只需1微克),對於葉酸的活動相當重要,葉酸必須靠維生素B12才能發揮其功能。維生素B12必須透過由胃分泌的造血內因子(intrinsic factor),才可被人體吸收,內因子是一種由胃部分泌出來的蛋白質,如果缺乏這種蛋白質,就會引起維生素B12缺乏。而且維生素B12隻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因此素食者會缺乏這種維生素。另外,由於其亦是髓鞘(myelin)合成的重要物質,所以當其缺乏時,往往會造成神經方面疾病及紅細胞不足的綜合病症。
人體每小時要製造5億新紅細胞。紅細胞主要在人體的骨髓(bone marrow)內生成(特別是紅骨髓)。它靠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與鐵離子產生。紅細胞生成素是一種荷爾蒙,一般稱為EPO,紅細胞的生成就是由它負責控制。它產生於腎臟的毛細血管上皮中(肝臟也有此功能,只是其分泌量相對少很多),然後再進入血液中,其會作用在骨髓上,促使紅細胞前質物的生成及分化,以增加紅細胞的數量。在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生成激素的數量並不需要太多就可以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當不斷監測血液的腎臟含氧量下降而以化學方式發出警告時,就會製造出較多量的紅細胞生成激素,使骨髓製造紅細胞的數量增加。紅細胞生成素便命令骨髓製造一批新的紅細胞。通過這樣的機制,攜氧量就會增加。
年輕未成熟的紅細胞——網纖紅質體(reticulocyte)中尚有一些線粒體,經由它們的分泌,網纖紅質體中會形成了一種網狀構造;如果利用特殊的染色,可以把這些網狀結構染出來,所以這些細胞就叫做網狀球(reticuocyte)。經過一連串的分化後,這些骨髓細胞就會開始製造血紅素,使紅細胞具備了血紅素,但它們的細胞核及線粒體等結構卻也會消失,分化成熟後,紅細胞便離開骨髓並進入循環系統,以執行其功能。在正常情況下,只有成熟的紅細胞(已經完全失去核糖體)才會離開骨髓,進入血液循環內。但是如果紅細胞不正常地大量製造,在血液中就能找到很多網狀球。
紅細胞生成素的分泌量於平常並不會太多,可是一旦輸送至腎臟的氧含量降低時(其情形有: 1.心臟的輸血量不足 2.肺臟發生疾病 3.貧血 4.處於較高海拔時),其分泌量便會大增,使氧氣運輸量在紅細胞增多後恢復正常。
當腎臟衰竭時,EPO無法正常合成,在血液透析過程中造成貧血,需要EPO來增加紅細胞的產生,在給予EPO的同時必須注意體內鐵離子的含量,如果體內鐵不足,注射EPO而不給予鐵離子是無法使紅細胞產生增加。
8、簡述紅細胞的生成過程
紅細胞的生成過程:
紅細胞主要在人體的骨髓內生成(特別是紅骨髓)。它靠紅細胞生成素與鐵離子產生。紅細胞生成素是一種荷爾蒙,一般稱為EPO,紅細胞的生成就是由它負責控制。
它產生於腎臟的毛細血管上皮中(肝臟也有此功能,只是其分泌量相對少很多),然後再進入血液中,其會作用在骨髓上,促使紅細胞前質物的生成及分化,以增加紅細胞的數量。在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生成激素的數量並不需要太多就可以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
當不斷監測血液的腎臟含氧量下降而以化學方式發出警告時,就會製造出較多量的紅細胞生成激素,使骨髓製造紅細胞的數量增加。紅細胞生成素便命令骨髓製造一批新的紅細胞。通過這樣的機制,攜氧量就會增加。
(8)骨髓製造紅細胞的重要原料擴展資料:
紅細胞的特性有:
一、滲透脆性
正常情況下,紅細胞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大致相等,這對維持紅細胞形態非常重要。當人體的紅細胞被置於等滲溶液中時,它們可以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狀。但如果將紅細胞置於高滲氯化鈉溶液中,水會從細胞中流出,紅細胞會因失水而收縮。
相反,如果把紅細胞放在低滲透的氯化鈉溶液中,水進入細胞,紅細胞膨脹成一個球體,這個球體可以膨脹和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到溶液中稱為溶血。
二 、懸浮穩定性
懸浮穩定性是指紅細胞懸浮在血漿中不易下沉的特性。血液與抗凝劑混合後置於紅細胞沉降管內,垂直靜置。經過一段時間後,紅細胞由於比例大而逐漸下沉。單位時間內紅細胞沉降的距離稱為紅細胞沉降率。
紅細胞沉降率決定了懸液的穩定性。第一小時結束時,正常男性的紅細胞沉降率不超過3 mm,女性的紅細胞沉降率不超過10 mm。在妊娠期、活動性肺結核、風濕熱和惡性腫瘤中,ESR加速。ESR的臨床檢查有助於該病的診斷和預後。
三、易變形
由於紅細胞無核,由細胞膜和細胞質(主要是血紅蛋白)組成,細胞質中的血紅蛋白為晶體和液晶,紅細胞的變形主要取決於細胞膜的力學性質。紅細胞大小約5-8um,毛細血管直徑僅2-3um。但是紅細胞可以通過毛細血管,因為紅細胞很容易變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細胞(血液細胞)
9、紅細胞主要成分是什麼?
要生成紅細胞,需要一些重要的物質,其中包括了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鐵和生長因子:葉酸(folic
acid)與維生素B12(VitaminB12)。鐵(iron):鐵是使氧氣連結在血紅素上的重要元素。其來源於含鐵食物中(如肉類、蛋黃、肝臟、豆類、穀物、貝類等),不過當我們排出尿液、汗水、糞便,或是有表皮細胞的脫落時,都會造成少量鐵份的喪失,性成熟的女性更會因為月經而使鐵份流失。為了要保持鐵的平衡,必需食用含鐵的食物,例如肉類、肝臟、甲魚、蛋黃、豆類、堅果以及帶殼的五穀類。如果鐵原子不足,就會出現鐵缺乏(iron
deficiency)的現象,血紅素的製造量會不足。降低氧氣運輸的效率。導致紅細胞形狀會變小,顏色較白,數目也會減少,臉色會呈現蒼白,舌頭會腫大、疼痛、手指甲易碎、出現隆起線條,都顯示缺鐵的徵兆。若鐵原子太多,則會引起嚴重的中毒。人體中有不少的鐵被保存在肝臟中一種叫做鐵蛋白(ferritin)的蛋白質中(人體中的鐵約有50%位於血紅素中,25%位於含血基質的蛋白質,另外的25%則存於肝臟中的血蛋白內)。當衰老的血紅素於脾臟和肝臟中分解後,它們的鐵離子會被釋放到血漿中並與鐵傳遞蛋白(transferrin)結合,大部分的鐵便是由此蛋白質被送回骨髓,以作為合成新紅細胞的原料。鐵在人體中的代謝平衡主要由小腸上皮控制,它們會積極地從食物中吸收鐵質。在攝入的食物中,只有一小部份的鐵質被吸收,不過更重要的是,身體鐵平衡會影響鐵質的吸收,有時候吸收較多,有時候吸收較少。小腸上皮的鐵含量多少就決定了鐵原子吸收量:身體鐵原子越多,小腸上皮鐵原子含量就越高,於是吸收鐵原子的能力就越差。肝臟會製造一種可以和鐵結合的蛋白,叫做鐵合蛋白(ferritin),這種蛋白質具有緩沖的作用,可以使缺鐵的情況沒有那麼嚴重。身體內50%的鐵原子位在血紅素內,25%在鐵合蛋白(例如細胞色素),25%在肝臟的鐵合蛋白內。此外,鐵原子的再利用也是相當有效率:當老舊的紅細胞在脾臟以及肝臟內破壞之後,它們的鐵原子就會釋入血漿中,並和攜鐵蛋白(transferrin)結合。攜鐵蛋白具有傳送鐵原子的能力。幾乎所有經由攜鐵蛋白傳送的鐵原子都會送到骨髓內,當做製造紅細胞的原料。有一小部的鐵原子是來自細胞死亡後,細胞色素的鐵原子釋放出來,攜鐵蛋白也會攜帶這些鐵原子,送到骨髓內。葉酸及維生素B12:葉酸屬於一種維生素,其在有葉植物、酵母菌、肝臟中的含量頗多,是構成胸腺嘧啶(thymine)的重要物質,對於DNA的合成相當重要,並進而影響了細胞的分裂,故當其含量不足時,便會影響細胞的正常分裂(尤其是像血紅素前質物等快速繁殖的細胞)。其中以增生迅速的細胞受到的影響最大(紅細胞前身細胞也是一種分裂迅速的細胞)。因此,如果葉酸缺乏的時候,紅細胞的製造量就會減少。維他命B12為含鈷的維生素,所以又叫做cobalamin,雖然是合成紅細胞的重要元素,但所需要的量相當少(一天只需百萬分之一克),對於葉酸的活動相當重要,葉酸必須靠維生素B12才能發揮其功能。維生素B12必須透過由胃分泌的造血內因子(intrinsic
factor),才可被人體吸收,內因子是一種由胃部分泌出來的蛋白質,如果缺乏這種蛋白質,就會引起維生素B12缺乏。而且維生素B12隻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因此素食者會缺乏這種維生素。另外,由於其亦是髓鞘(myelin)合成的重要物質,所以當其缺乏時,往往會造成神經方面疾病及紅細胞不足的綜合病症。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