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塗片是什麼意思
成年人的造血細胞起源在骨髓裡面,通過檢查骨髓裡面的原始及幼稚細胞,可以判斷是否出現了血液系統的疾病(紊亂,停滯,障礙等等)。
成人的含有骨髓的骨骼(有的骨骼帶腔隙,有的幾乎不帶),一般選擇髂骨 和胸骨柄 的部分 穿刺,此部位骨髓含量豐富,易於穿刺採集。
穿刺採集的骨髓通過一定的技術均勻的塗布在玻片上,製成骨髓塗片,染色後,觀察結果。
2、一張良好的骨髓塗片有什麼要求
制血骨髓塗片應結合實際情況,若是再生障礙性貧血,可塗厚些,塗片要求頭、體、尾分明,回髓小體豐答富,脂肪滴可見。骨髓塗片是判斷有核細胞增生程度,骨髓塗片採用鐵染色及不同的組化染色等可為缺鐵性貧血及各類白血病提供診斷依據。低倍鏡下選擇細胞分布均勻部位觀察骨髓片有核細胞增生情況,根據骨髓片中有核細胞的密度或有核細胞與成熟紅細胞的比例來估計有核細胞的增生程度。分類記數100-200個白細胞,計算各類白細胞的百分率,描述紅細胞形態,血小板數量和分布情況。如見到幼紅細胞按分類100個白細胞中幼紅細胞的數量來報告,並說明其階段性有核細胞分類計數;計算粒、紅比值;觀察有無其他特殊細胞及寄生蟲。
3、骨髓穿刺塗片 請分析一下 謝謝
根據患者病史及輔助檢查結果,目前認為考慮繼發性粒細胞減少可能性。首先患者有「全身遊走痛, 全身酸痛及肌肉不定部位跳」的風濕免疫系統症狀,建議請風濕科會診;另外骨髓形態塗片中可以見到中毒顆粒,考慮與感染有關。
患者所提供病史及資料有限,上述描述不能代表准確觀點。為取得更好診療效果,建議患者親臨我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行診治。
4、骨髓穿刺術的操作方法
1.穿刺部位選擇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後上方1~2cm處作為穿刺點,此處骨面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髂後上棘:位於骶椎兩側、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處骨髓含量豐富,當上述部位穿刺失敗時,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處骨質較薄,其後有心房及大血管,嚴防穿透發生危險,較少選用;④腰椎棘突:位於腰椎棘突突出處,極少選用。
2.體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時取仰卧位,前者還需用枕頭墊於背後,以使胸部稍突出。髂後上棘穿刺時應取側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時取坐位或側卧位。
3.常規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直至骨膜。
4.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適當長度上(髂骨穿刺約1.5cm,肥胖者可適當放長,胸骨柄穿刺約1.0cm),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膚,右手持針於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柄穿刺,穿刺針與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當穿刺針接觸到骨質後則左右旋轉,緩緩鑽刺骨質,當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針已固定在骨內時,表示已進入骨髓腔。
5.用乾燥的20ml注射器,將內栓退出1cm,拔出針芯,接上注射器,用適當力度緩慢抽吸,可見少量紅色骨髓液進入注射器內,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為宜,取下注射器,將骨髓液推於玻片上,由助手迅速製作塗片5~6張,送檢細胞形態學及細胞化學染色檢查。
6.如需作骨髓培養,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養液內。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針腔被皮膚、皮下組織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進針太深或太淺,針尖未在髓腔內,此時應重新插上針芯,稍加旋轉或再鑽入少許或再退出少許,拔出針芯,如見針芯上帶有血跡,再行抽吸可望獲得骨髓液。
8.抽吸完畢,插入針芯,輕微轉動拔出穿刺針,隨將消毒紗布蓋在針孔上,稍加按壓,用膠布加壓固定。
5、骨髓檢查的配圖
(一)骨髓塗片檢查
⒈低倍鏡檢查
⑴ 判斷標本是否滿意 滿意的骨髓塗片應薄厚適宜,細胞分布均勻、有核細胞著色清晰。
⑵ 判斷骨髓增生程度 通常藉助骨髓塗片中成熟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來判斷骨髓增生情況,並將其分為五級,見下表。
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級。
骨髓增生程度,成熟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常見原因。
增生極度活躍 1:1 白血病、紅白血病等。
增生明顯活躍 10:1 白血病、增生性貧血。
增生活躍 20:1 正常骨髓或某些貧血。
增生減低 50:1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嚴重減低 300:1 典型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⑶ 估計巨核細胞系增生情況 於低倍鏡下逐一視野瀏覽計數全部片膜內的巨核細胞數。
⑷ 注意塗片上、下兩緣及片尾處有無體積較大或成堆出現的特殊細胞,如Gaucher細胞、Niemann-Pick細胞及轉移癌細胞等。
⒉油浸鏡檢查 選有核細胞豐富、分布均勻處,油鏡下分類計數至少2 00個有核細胞,同時注意有無質的變化。
⑴ 計算粒系細胞總百分率及各階段細胞所佔百分率,並描述其細胞形態。
⑵ 計算紅系細胞總百分率及各階段細胞所佔百分率,並描述其細胞形態。
⑶ 計算粒、紅比值 粒細胞系各階段細胞總和與紅系各階段細胞總和之比。
⑷ 分別計算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漿細胞等的百分率。
⑸ 寫出全片所見巨核細胞數。
⑹ 有無寄生蟲及特殊細胞。
⑺ 描述成熟紅細胞形態學。
(二)血塗片觀察
⒈低倍鏡觀察塗血染色是否滿意。
⒉油鏡下分類計數至少100個白細胞,分別報告各類白細胞所佔百分率,描述其形態染色情況及注意有無幼稚細胞出現。
⒊如外周血塗片出現幼紅細胞則按分類100個白細胞過程中見到多少個來報告,並註明其屬於何階段。
⒋描述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情況。
⒌估計血小板數量並描述其形態大小和分布情況.
⒍注意有無寄生蟲。
(三) 正常骨髓象
由於正常骨髓內各細胞系及其各階段百分率范圍較大,因此凡分類符合下列情況者均可視為正常骨髓象。
⒈骨髓增生活躍。
⒉粒細胞系約佔有核細胞的40%~60%,其中原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 <5%、中、晚幼粒細胞各<15%,桿狀核粒細胞多於分葉核細胞,嗜酸粒細胞一般<5%,嗜鹼粒細胞<1%,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⒊幼紅細胞總百分率約佔有核細胞的20%左右,其中原紅細胞<1%,早幼紅細胞<5%,中、晚助紅細胞約各佔10%,細胞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⒋粒、紅比值 正常約為2~4:1。
⒌淋巴細胞百分率約為20%(小兒可達40%),均為成熟淋巴細胞。
⒍單核細胞一般<4%,漿細胞<3%,均為成熟階段者。
⒎巨核細胞系通常於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見巨核細胞7~35個,多為成熟型。
⒏可見少量網狀細胞、內皮細胞、組織嗜鹼細胞等。雖然它們各佔百分率很低,但卻均為骨髓成分的標志.
⒐核分裂細胞不易見到,僅約為1‰。
⒑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大致正常。
(四) 填寫報告單及提出診斷意見 根據檢驗結果,按要求逐項詳細填寫並加以描述,綜合骨髓象、血象所見結合臨床資料提出具體意見供臨床參考。
⒈作出肯定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細胞學特徵和臨床表現均典型即可作出肯定性診斷.如各型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瘤、惡性組織細胞病、骨髓轉移瘤等。
⒉作出支持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改變可以解釋臨床表現時即可提出支持性意見.如支持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等診斷。
⒊作出排除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所見與臨床診斷不符時可提出否定性意見以排除某些診斷。
⒋骨髓、血象確有某些改變,但對臨床表現提不出支持或否定性意見時,可描述其特點、並盡可能地提出進一步檢查的建議供臨床參考,必要時迫蹤觀察。
骨髓、血象報告單一式兩份,其中一份發給臨床,另一份隨同骨髓檢查申請單及檢驗標本一並存檔妥善保存以供復查、總結、研究及教學使用。
6、求塗片免疫組化的具體步驟
112 方法: 抽取013ml 骨髓用塗有蛋
白甘油的硅化玻片塗片5~7 張, 同時
用EDTA 抗凝的試管抽取2ml 靜脈血行
流式細胞(FCM) 檢查。
113 免疫組化試劑來源: 來自福州邁
新公司即用型第二代免疫組化Elivision
TMplus 廣譜試劑盒。
114 免疫組化步驟: ①石蠟塗片脫蠟
和水化後, 用PBS (PH714) 沖洗3 次,
每次3min。②根據每一種抗體的要求,
對組織抗原進行相應的修復。③每張塗
片加50ul3 %過氧化氫溶液, 室溫下孵
育10min , 以阻斷內源性過氧化物酶的
活性。PBS 沖洗3 次, 每次3min。④每
張塗片根椐需要加50ul 的第一抗體
( 如CD20 , CD3 , CD45RO , CD45RB ,
TdT, MPO , CD5 , CD79 , CD56 , CD79a ,
CD43 , CD5 , CD10 ) , 室溫下孵育
60min。⑤除去PBS 液, 每張塗片加
50ul 聚合物( Polymer Enhancer) , 室溫
下孵育20min , PBS 沖洗3 次, 每次
3min。⑥除去PBS 液, 每張塗片加50ul
酶標抗鼠/ 兔聚合物(Polymerized HRP -
Anti Ms/ Rb IgG) , 室溫下孵育30min。
PBS 沖洗3 次, 每次3min。⑦除去PBS
液, 每張塗片加50ul 新鮮配製的DAB
或AEC 溶液, 顯微鏡下觀察3~10min。
⑧自來水沖洗, 蘇木紫復染, 011 %鹽
酸分化, 自來水沖洗, PBS 返藍。⑨塗
片經過梯度酒精脫水乾燥, 用DAE 顯
色, 中性樹膠封固。
7、急求骨髓塗片鐵染色法技術流程
1)4%的鹽酸溶液.:40ml(38%濃鹽酸)+340ml蒸餾水
2)40g/L亞鐵氰化鉀液
3)鹼性復紅:1g復紅+10ml無水乙醇+90ml(5%石碳酸溶液),用時取3ml加100ML水.
4)37%甲醛
8、手機上的骨髓塗片號是代表什麼?
成年人的造血細胞起源在骨髓裡面,通過檢查骨髓裡面的原始及幼稚細胞,可以判斷是否出現了血液系統的疾病(紊亂,停滯,障礙等等)。 成人的含有骨髓的骨骼(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