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瘤球蛋白

骨髓瘤球蛋白

發布時間:2020-03-10 05:36:31

1、分泌完整免疫球蛋白的人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有哪些

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一種惡性漿細胞病,其腫瘤細胞起源於骨髓中的漿細胞,而漿細胞是B淋巴細胞發育到最終功能階段的細胞。因此多發性骨髓瘤可以歸到B淋巴細胞淋巴瘤的范圍。目前WHO將其歸為B細胞淋巴瘤的一種,稱為漿細胞骨髓瘤/漿細胞瘤。其特徵為骨髓漿細胞異常增生伴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輕鏈(M蛋白)過度生成,極少數患者可以是不產生M蛋白的未分泌型MM。多發性骨髓瘤常伴有多發性溶骨性損害、高鈣血症、貧血、腎臟損害。由於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因此容易出現各種細菌性感染。發病率估計為2~3/10萬,男女比例為1.6:1,大多患者年齡>40歲。

2、為什麼多發性骨髓瘤該患者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會增高?

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血清球蛋白偏高,這種球蛋白偏高是一種單克隆性的,由於漿細胞無序增殖,分泌單克隆性的免疫球蛋白,會引起免疫球蛋白濃度異常增高的情況,

3、骨髓瘤免疫球蛋白80是什麼意思

免疫球蛋白是人體免疫系統的成分, 人體抗擊炎症的主要成分,正常情況下偏高說明您的體內有炎症感染。
但得了骨髓瘤的病人則不同,骨髓瘤細胞會產生大量無用的免疫球蛋白,隨著這些蛋白的增加,就會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骨頭侵蝕和產生過量的異常抗體蛋白質(副蛋白, paraprotein),而造成一連串的病徵。最主要的四個症狀稱為CRAB:C=Hypercalcemia(高血鈣),R=Renal failure(腎衰竭),A=Anemia(貧血),B=Bone lesions(骨骼病灶)
分泌免疫球蛋白-G者就稱為IgG-MM,若是分泌IgA者就是IgA-MM,這兩種型大約占所有MM案例的60~70%。剩下的輕鏈型、特殊型及不分泌型。一共8個分型。
骨髓瘤免疫球蛋白80就是血液中檢查出來的不正常免疫蛋白的量,數量越大,問題越嚴重。

4、免疫球蛋白g,a,m,都高會是多發性骨髓瘤嗎

多發性骨髓瘤一般只會有一個高,極少有2個高的,2個以上都高的比中1.5億彩票還難見到。多種免疫球蛋白增高的常見於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5、血脂全套中超敏c反應蛋白高與骨髓瘤有關嗎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與血脂全套中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有明顯的關系,在骨髓瘤患者的hs-crp明顯高於正常組。
通過與健康體檢者進行對比,探討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TNF-α、hs-CRP及IL-6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檢測意義。 方法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30例為研究對象,同時選擇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志願者30例為對照組,測定兩組的血清β2-微球蛋白、TNF-α、hs-CRP及IL-6水平,並進行比較。 結果 研究組β2-微球蛋白、hs-CRP及IL-6水平顯著高於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或P < 0.01);TNF-α顯著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TNF-α、hs-CRP及IL-6水平較正常健康人群有顯著變化,β2-微球蛋白、hs-CRP及IL-6水平顯著升高,而TNF-α顯著降低,說明異常免疫細胞增多而導致正常免疫系統受到了抑制,因此,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進行β2-微球蛋白、TNF-α、hs-CRP及IL-6的檢測有助於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診斷。

6、多發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高有什麼關系

腫瘤的發生,引起人體自身的免疫抗體的增加,表現在免疫球蛋白的增高,這不奇怪的。治療多發性骨髓瘤以化療為主,有條件可以骨髓移植,結合中醫葯治療是比較經濟的治療方案,效果更佳。

7、骨髓瘤 能治嗎

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是侵犯骨髓的一種漿細胞惡性腫瘤。血液中有些白血球離開骨髓後產生漿細胞,不同型態的漿細胞,產生不同的抗體去對付不同外物的侵犯,但是當漿細胞由於某種原因而過度生長,不但數量增加,而且型態相同即成為骨髓瘤細胞。
這些細胞有時集結在一個局部骨質上形成漿細胞瘤,有時都會侵犯多處骨頭,形成多個癌塊,即稱為「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瘤破壞骨骼發生疼痛或骨折;或使鈣質留入血流中,產生食慾不振,疲倦,肌肉無力,甚至神志不清,或因免疫力降低,發生嚴重感染;或引起貧血,腎功能失退等。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生率約為3/100,000,大部份(60%)發生在男性,98%在40歲後發生。
病因

確實致病原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有關;當侵犯第8,11或14對染色體,產生基因變異,或暴露於有毒化學物或強烈輻射線,亦是部份因素。
潛伏性基因變異到發病可能有20年之久,局部侵犯較少(約7%)大部份是廣泛性及進行性。可分為:

1. 骨骼侵犯:多發生在頭骨,脊椎骨,肋骨,盆骨及近側長骨。

2. 血鈣增高:1/3的病人有血鈣增高,而有嘔吐,食慾不振等情形。

3. 蛋白質異常:會產生M型蛋白質,亦會降低免疫球蛋白的產生,導致身體防禦減低。

4. 腎功能減退:約有一半的病人會得腎臟病變。

5. 神經功能受損:約有15%病人有脊椎神經受壓情形,中央神經周圍神經亦可被漿細胞侵潤使功能受損害。

診斷

1. 症狀:疲乏,無力,體重減輕,骨頭疼痛,怕冷,神經失調,出血趨勢等。

2. 病徵:偶有肝脾腫大,淋巴腫大,而多半有神經病狀。

3. 檢驗:

A 貧血,血小板減少,中性白血球減少。

B 骨髓或骨的病灶、腫塊或淋巴結的病理檢查。

C 血清蛋白質測定,會有M Protein增高,IgG增高

D 骨骼攝影,骨質密度測定,磁共振

治療

· 骨科輔助手術

· 放射線電療

化學物治療
參考資料:http://www.vghks.gov.tw/hema/myeloma.htm

多發性骨髓瘤

一、概述

漿細胞病是指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生,伴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多肽鏈亞單位合成增多

的一組疾病,其中包括漿細胞瘤(軟組織或骨)、巨球蛋白血症及多發性骨髓瘤。

正常情況下,漿細胞具有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一株漿細胞或其前體細胞受某一些抗

原的刺激後,增殖為一組單克隆漿細胞,並分泌一定量針對該抗原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

。人體內有成千上萬株漿細胞合成和分泌成千上萬種化學結構和免疫特性均不同的多克

隆免疫球蛋白。每一個免疫球蛋白分子由兩條相同的重鏈和兩條相同的輕鏈組成。根據

重輕鏈氨基酸組成與抗原性不同,將免疫球蛋白分為五類, 即IgG、IgA、IgM、IgD 和

IgE。輕鏈分為κ輕鏈和λ輕鏈。每株漿細胞只能合成一種重鏈和一種輕鏈。同屬一類的

免疫球蛋白,由於來自不同漿細胞的合成和分泌,因此,在重鏈、輕鏈的免疫特異性上

存在著差異而呈多克隆性。故人體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是五類免疫球蛋白的混合體,而

每類免疫球蛋白又是多種既相同又有著差別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組成。

漿細胞病表現為單克隆漿細胞系異常增生合並合成和分泌化學結構與免疫特異性完全相

同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亞鏈,臨床上稱為「M」成分 (monoclonal component)

或「M」蛋白。當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生時,正常的多克隆細胞增殖受到抑制,正常多克

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與分泌減少。由於大量泳動速度相同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

白在電泳時表現為底部窄而峰甚高的圖像。經化學分析、免疫電泳分析可以確定「M」蛋

白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多肽鏈亞單位。

漿細胞病在本質上與B細胞淋巴瘤是相同的,只是不同階段的表現。多發性骨髓瘤(mu-

ltiple myeloma,MM)是最常見的惡性漿細胞病,以單克隆IgG、IgA和(或)輕鏈大量分

泌為特徵。其它惡性漿細胞病包括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症(IgM異常分泌增多),重鏈病和

原發性澱粉樣變性。惡性漿細胞產生的各類M蛋白出現頻率如下:

含重鏈和輕鏈的M蛋白。。。。百分比 含重鏈和輕鏈的M蛋白。。。。。。...百分比
IgG........................52
IgA........................21
IgM........................12
IgD........................2
IgE........................0.01 含輕鏈的M蛋白(κ或λ)。。。。。。。11
含重鏈的M蛋白(γ、α、μ、δ、ε)。1
>2類M蛋白。。。。。。。。。。。。。..0.5
血或尿中無M蛋白 .....................1

8、免疫五項檢查可以查出多發性骨髓瘤嗎

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主要用於診斷慢性肝病及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而補體C3和C4主要用於各種炎症性疾病、糖尿病、各種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的診斷。所以與多發性骨髓瘤關系不大。

多發性骨髓瘤的檢查項目有:

實驗室檢查對MM的診斷、分型、臨床分期及預後判斷都有重要意義。
1、外周血貧血見於絕大多數患者,隨病情進展而加重。一般屬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但可有大細胞性貧血伴骨髓幼紅細胞巨幼樣變,也可因有失血而表現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常呈緡錢狀排列,血沉也明顯加快,常達80~100mm/h以上,此因異常球蛋白包裹紅細胞表面使紅細胞表面負電荷之間排斥力下降而相互聚集的結果。紅細胞聚集現象可能給紅細胞計數、血型檢查造成困難。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白細胞減少與骨髓造血功能受損及白細胞凝集素的存在有關。白細胞分類計數常顯示淋巴細胞相對增多至40%~55%。外周血塗片偶可見到個別瘤細胞,若出現大量瘤細胞,應考慮為漿細胞白血病。
血小板計數正常或減少。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是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血小板凝集素存在的緣故。當血小板表面被異常球蛋白覆蓋時,功能受到影響,可成為出血的原因之一。
2、骨髓象骨髓瘤細胞的出現是MM的主要特徵。瘤細胞數量多少不等,一般都佔有核細胞5%以上,多者可達80%~95%以上。骨髓一般呈增生性骨髓象,各系統比例與瘤細胞數量有關,當瘤細胞所佔比例較小時,粒細胞和紅細胞系比例可大致正常,巨核細胞數也可在正常范圍;當瘤細胞數量較多,所佔比例較大時,粒細胞系、紅細胞系及巨核細胞均可明顯減少。值得提出的是,在部分患者,特別在病程早期,骨髓瘤細胞可呈灶性分布,單個部位骨髓穿刺不一定檢出骨髓瘤細胞,此時應作多部位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檢,方可發現瘤細胞。瘤細胞易位於塗片尾部,應注意檢查塗片尾部。
骨髓瘤細胞形態呈多樣性。分化良好者與正常成熟漿細胞形態相似,分化不良者呈典型骨髓瘤細胞形態,而多數瘤細胞形態似幼漿細胞或漿母細胞形態。同一患者的骨髓中可出現形態不一的骨髓瘤細胞。典型骨髓瘤細胞較成熟漿細胞大,直徑為30~50μm細胞外形不規則,可有偽足,胞質藍染,核旁空暈消失或不明顯,胞質中可見泡壁含核糖核酸、泡內含中性核蛋白的空泡,也可見到含本-周蛋白的類棒狀小體,以及外層含免疫球蛋白,而內含糖蛋白的拉塞爾小體(Ruseu小體),核較大,核染色質細致,有一或兩個核仁。少數瘤細胞具有雙核或多核,但核分裂並不常見。IgA型骨髓瘤細胞胞質經瑞特染色可呈火焰狀,此因嗜鹼性糖蛋白被嗜酸性糖蛋白取代的緣故。據觀察,瘤細胞形態近似成熟漿細胞者病程進展較慢,瘤細胞形態呈分化不良者病程進展較快。
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下,瘤細胞的顯著特徵是內質網的增多和擴大,高爾基(Golgi)體極為發達。擴大的粗面內質網內含無定形物、橢圓形小體,這些物質與血清中M蛋白有關。發達的高爾基體內含緻密小體和空泡。線粒體也增多、增大,嵴豐富。常可見到胞質內有空泡、拉塞爾小體、結晶體、包涵體。胞核大而圓,常偏於一側,核染色質較粗,核仁大而多形化,有時可見核內包涵體。胞核與胞質發育成熟程度不成比例是瘤細胞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下的重要特徵。
應用抗免疫球蛋白的重鏈抗體和抗免疫球蛋白輕鏈抗體,進行免疫熒光法檢查,可發現骨髓瘤細胞呈陽性,但僅含有一種重鏈和一種輕鏈,與其血清中M蛋白(Mprotein)的重鏈、輕鏈類型一致。
3、血清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引起的高球蛋白血症是本病的重要特徵之一。血清清蛋白減少或正常,A/G比例常倒置。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大量增多的同時,正常免疫球蛋白常明顯減少。檢測血清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方法有下述幾種:
(1)血清蛋白醋酸纖維薄膜電泳:異常增多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表現為一濃集的窄帶,經密度掃描儀繪出的圖像表現為一窄底高峰,其峰高度至少較峰底寬度大2倍以上,即M成分(或稱M蛋白)。這是由於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小、氨基酸組成、所帶電荷完全相同,因而在電場的泳動速度完全相同的緣故。M成分可出現在γ區(IgG,IgM)、β或α2區(IgA),這取決於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類型。當M成分顯著增多時,其他免疫球蛋白及血清清蛋白常明顯減少。
(2)免疫電泳: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在免疫電泳上表現為異常沉澱弧,在出現一種異常重鏈沉澱弧和一種異常輕鏈沉澱弧的同時,另一種輕鏈和其他類型重鏈常明顯減少。根據免疫電泳結果可以確定單克隆免疫球蛋白類型,從而對多發性骨髓瘤進行分型,即IgG型、IgA型、IgM型、IgD型、IgE型、輕鏈型、雙克隆或多克隆型、不分泌型。
(3)聚合酶鏈反應(PCR):近年來採用PCR技術檢測免疫球蛋白重鏈基因重排作為單克隆B細胞——漿細胞惡性增生的標記,用於本病的診斷及與良性反應性免疫球蛋白增多的鑒別診斷。用上述方法檢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後,尚需進行定量,目前多採用速率散射比濁法(ratenephelometry)確定免疫球蛋白濃度。

4、尿液常規檢查常發現有蛋白尿、鏡下血尿,但管型少見,有時可見到漿(瘤)細胞。具有診斷意義的是尿中出現本周蛋白,又稱凝溶蛋白,該蛋白在酸化的尿液中加熱至50~60℃時發生凝固,但進一步加熱則又溶解。本-周蛋白就是自腎臟排出的免疫球蛋白輕鏈。在多發性骨髓瘤,瘤細胞不僅合成和分泌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而且重鏈與輕鏈的合成比例失調,往往有過多輕鏈生成,故血中輕鏈濃度明顯升高。輕鏈的相對分子質量僅23000,可通過腎小球基底膜而排出,故出現本-周蛋白尿。由於單克隆漿(瘤)細胞儀能合成一種輕鏈(κ或λ鏈),故本-周蛋白僅為一種輕鏈。應用免疫電泳可確定本-周蛋白為何種輕鏈。近年來採用速率散射比濁法定量測定尿中輕鏈含量,顯著提高了尿液輕鏈檢測的敏感度和精確度。既往用酸加熱法檢測本-周蛋白的陽性率為30%~60%,且有假陽性。而採用尿液輕鏈定量法的陽性率幾近100%,且不出現假陽性。正常人尿中有κ和λ兩種輕鏈,含量均低。尿中出現大量單一輕鏈,而另一種輕鏈含量減低甚至檢測不出,是MM的特徵之一。
5、腎功能腎功能常受損,尤多見於病程中期、晚期。血肌酐、尿素氮、內生肌酐清除率測定、酚紅排泄試驗、放射性核素腎圖等檢查可確定腎功能是否受損及受損程度。晚期可發生尿毒症,成為死因之一。當患者有大量本-周蛋白尿時,應避免進行靜脈腎盂造影,因造影劑可能與本-周蛋白發生反應而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6、血液生化異常血鈣常升高,國外報告高鈣血症在MM的發生率為30%~60%,國內報告發生率為15%~20%。血磷一般正常,腎功能不全時磷排出減少可引起血磷升高。膽固醇可正常、升高或降低,高膽固醇血症多見於IgA型骨髓瘤,低膽固醇血症多見於IgG型骨髓瘤。鹼性磷酸酶可正常、降低或升高,既往曾認為本病有骨質破壞而無成骨過程,故鹼性磷酸酶不升高,並以此作為本病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轉移癌的鑒別點之一,但近年來國內外均有研究證明並非所有MM患者均無成骨活動,部分患者的鹼性磷酸酶水平可高於正常,故不可憑借鹼性磷酸酶水平升高排除本病。高尿酸血症在本病常見,可並發泌尿道結石。
1、X射線及其他影像學檢查X射線檢查在本病診斷上具有重要意義。本病的X射線表現有下述4種:①彌漫性骨質疏鬆:瘤細胞浸潤及瘤細胞分泌激活破骨細胞的因子(IL-1、淋巴細胞毒素、TNF、OAF)引起普遍性骨質疏鬆。脊椎骨、肋骨、盆骨、顱骨常表現明顯,也可見於四肢長骨。②溶骨性病變:骨質疏鬆病變的進一步發展即造成溶骨性病變。多發性圓形或卵圓形、邊緣清晰銳利似穿鑿樣溶骨性病變是本病的典型X射線徵象,常見於顱骨、盆骨、肋骨、脊椎骨,偶見於四肢骨骼。③病理性骨折:骨折在骨質破壞的基礎上發生,最常見於下胸椎和上腰椎,多表現為壓縮性骨折。其次見於肋骨、鎖骨、盆骨,偶見於四肢骨骼。④骨質硬化:此種病變少見,一般表現為局限性骨質硬化,出現在溶骨性病變周圍。彌漫性骨質硬化罕見。IgD型骨髓瘤較易並發骨質硬化。γ-骨顯像是近年來用於檢查骨質異常的手段之一。在本病,溶骨性病變表現為病變部位有放射線濃集。此法可一次顯示周身骨骼,且較X射線敏感。X射線僅在骨骼脫鈣達30%以上時才能顯示出病變,而γ-骨顯像在病變早期即可出現放射線濃集徵象。但值得指出的是,γ-骨顯像雖然敏感性較高,但特異性卻不高,任何原因引起的骨質代謝增高均可導致放射線濃集徵象,故應注意鑒別。CT和磁共振成像(MRI)也用於本病的診斷性檢查,特別當骨髓瘤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或脊椎骨壓縮性骨折損傷脊髓、神經根時,CT及(或)MRI檢查可為診斷提供重要信息。
2、B超腎功能損害,泌尿結石、心肌肥厚者可提示。
3、放射性核素腎圖檢查可確定腎功能損害程度。

9、β2微球蛋白升高與多發性骨髓瘤有關嗎

你可以把檢查報告單發下,給你看看

10、是不是免疫球蛋白m是陰性就不是多發性骨髓瘤?

不一定,多發性骨髓瘤M蛋白只是檢測的一個項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骨穿。

與骨髓瘤球蛋白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