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穿針骨髓內輸液

骨穿針骨髓內輸液

發布時間:2021-04-15 21:00:29

1、骨髓穿刺對身體有害嗎

骨髓穿刺一般對身體沒有危害。一般來講,骨髓穿刺對人體健康並無影響。但骨髓穿刺同靜脈取血畢竟有所不同,廣義上講骨穿也屬於創傷性檢查之一。加之目前我國所用骨穿針均非一次性耗用品,故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在操作過程中發生穿刺意外情況。在選擇某些特殊部位進行骨穿時,如胸骨穿刺等,應請有經驗的醫師操作。

2、骨髓穿刺手術會有後遺症么

一般來講,骨髓穿刺對人體健康並無影響。但骨髓穿刺同時靜脈取血畢竟有所不同,廣義上講骨穿也屬於創傷性檢查之一。加之目前我國所用骨穿針均非一次性耗用品,故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在操作過程中發生穿刺意外情況。在選擇某些特殊部位進行骨穿時,如胸骨穿刺等,應請有經驗的醫師操作。

3、醫生讓我做骨髓穿刺疼不疼啊?做哪個部位啊?

按你說出的口氣!你抄是襲心理恐懼!擺好心態就沒有什麼了,首先醫生先是在臀部骨盆上打了一針麻醉,等過一會麻醉起效時,再用骨穿針取骨髓,整個過程很快,一會就結束了,打麻醉時有點疼,麻醉起效後骨穿時稍微有一點感覺,但疼痛值在可以忍受程度內。三天後就拿到化驗結果了,骨穿化驗比抽靜脈血化驗准確,所以你不必要首先給自己嚇到!加油別人可以的你也能做到!

4、做骨髓穿刺對人體有多大傷害

骨髓穿刺是一種採取骨髓液常用的一種診斷技術,一般情況下像一些血液病的話,需要做骨髓穿刺來確診。像骨髓穿刺對被檢查者帶來的創傷是非常小的,對身體不會有很大的傷,像一些血液病的診斷治療,還有就是不明原因的一些血小板減少疾病需要通過骨髓穿刺來確診。

5、什麼是骨通道?

骨髓豐富血竇中的靜脈血通過髓靜脈系統、營養靜脈與穿支靜脈而進入全身循環。因此液體活葯物注射入骨髓腔後會很迅速吸百收入體循環,骨髓內輸液利用這一途徑達到輸液目的。由於隨年齡增長小兒長骨中紅骨髓逐漸被血管少的黃骨髓代替,度所以骨髓內輸液僅可能適合於仍有紅骨髓的小兒(小於6歲)。
指征問:骨髓內輸液用於患兒緊急用葯,又缺乏靜脈通道時。常用於心跳驟停、嚴重燒傷、休克、危及生命的癲癇狀態。
禁忌:較少,骨折或骨髓穿刺失敗後再穿刺可能會造成液體滲漏,必須選取健側穿刺。骨質疏鬆或骨發育不良禁忌。穿刺部位有蜂答窩組織炎、皮膚感染者禁忌。因為可能存在脂肪栓塞風險,右向左分流的小兒應謹慎使用。
並發症:由液體滲漏形成的一些並發症,嚴重的如筋膜室版綜合症。
骨髓內輸液裝置:有正規產品。本文只分析原理。
部位:最常用部位為脛骨近端。
在患兒權血流動力學穩定後應盡快建立靜脈通道,撤出骨髓內輸液。

6、骨髓穿刺對人體有危害嗎?

意見建議:一般來講,骨髓穿刺對人體健康並無影響。但骨髓穿刺同靜脈取血畢竟有所不同,廣義上講骨穿也屬於創傷性檢查之一。加之目前我國所用骨穿針均非一次性耗用品,故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在操作過程中發生穿刺意外情況。在選擇某些特殊部位進行骨穿時,如胸骨穿刺等,應請有經驗的醫師操作。

7、骨內注射技術的發展歷史

盡管在成年急診個體中通過骨髓腔內(intraosseous,IO)途徑給葯或補液在現代急診醫療設備系統中仍是一種新的技術,但是IO輸注卻有過一段長期的豐富的歷史。未經證實的觀點認為IO技術最早起源於十九世紀晚期,但是第一次科學地研究並記錄IO技術卻是在1922年,當時哈佛大學的Drinker博士在研究胸骨板循環時發現並提出骨內腔隙充滿一種非萎縮性靜脈,他通過實驗進一步證實灌注到骨髓腔中的物質能夠很快被中樞循環系統所吸收。在隨後的二十多年裡關於IO技術的研究得以突飛猛進的發展。
1940年,費城的Tocantins醫生和他的同事O』Neill通過臨床實驗一同證實了長骨和胸骨的骨髓腔也可以被用來作為血管輸注的通路,他們還證實了注射到兔脛骨腔內的紅色染料在注射後10秒鍾就出現在心臟中。此外,Tocantins還發表了一些研究IO輸注的案例報告,開發了一些用於臨床IO輸注的實用技術並設計了一些IO輸注專用的特殊針頭。1942年Papper博士證實了通過IO或靜脈通路給予輸液基本具有完全相似的循環時間,1944年,英國內科醫生Hamilton Bailey博士評論在戰時的倫敦使用IO輸注時提到IO針頭具有意外刺穿胸骨從而損傷心臟的潛在風險,為此Bailey設計了一種特殊的IO套管針用以保護心臟。
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IO輸注技術已成為一種用於成年或兒童給予葯物或輸血的流行方案,這種技術也因此經常出現在醫學期刊中,這段時期主要使用的是手動穿刺針用於進行IO輸注操作。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IO輸注技術被戰地醫療救治機構廣泛使用,並挽救了4000餘名身受重傷的士兵性命,而在沒有使用IO輸注技術之前,許多失血性休克的士兵因不能建立靜脈輸液循環而導致死亡,因此,美國軍方認為IO輸注技術是一種救治嚴重受傷士兵的標准措施。遺憾的是,二戰以後至1968年由David Boyd博士等在芝加哥創建第一家EMS機構期間,IO輸注技術的成功經驗並未能從部隊轉移到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靜脈輸液用塑料導管的迅速發展和普及,以及EMS是由地方的創傷中心發展而來而不是誕生於軍隊之中。因此,很多創傷外科醫生並不了解IO技術,只要那些醫護人員能夠開展靜脈輸注他們就很滿足了。直至1984年,James Orlowski博士在參觀霍亂流行的印度時發現,IO輸注技術被用來輸液和給葯並挽救了許多可能死於霍亂的患者的生命,在他回國後發表了一篇名為「我的靜脈路線王國」的社論,其中他倡導在小兒科中使用IO技術。這篇社論重新喚起了對IO輸注技術的關注和興趣,並很快被兒科治療機構採納並被列入PALS(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兒童生命支持)准則之中,1986年,美國心臟協會(AHA)正式批准將IO輸注技術列入兒科的急救復甦程序當中。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開展了許多關於在不同動物模型中通過IO輸注方式給予葯物並進行葯代動力學的研究。其中,在1990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關於IO輸注的文獻綜述指出,任何可以利用靜脈進行給葯的操作也都可以通過IO途徑進行給葯,並且能夠被中樞循環系統快速吸收利用。2003年ACLS(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心臟生命支持)准則中推薦IO作為成年個體有價值的選擇方案,2005年美國FDA批准了三種用於成人IO輸液的新設備,分別為F.A.S.T.1;B.I.G.和EZ-IO。伴隨著IO技術的復興和流行,理應進一步深入觀察IO技術在成人個體輸注中的應用,以及它是如何改變醫護人員、護士和醫生在靜脈輸液困難情況下解決問題方案的。

8、骨穿針操作有哪些技巧?

◆ 疾病知識,醫學知識,臨床知識,健康科普知識,為您疾病康復提供幫助 骨穿針操作的基本順序是「復位。穿針、固定*調整」。 ( l )首先復位,至關重要:未經復位盲目地進行骨穿針術,肢體在牽拉旋轉下軟組織易造成鈍性割裂傷,甚至血管神經被骨針刺傷。甚至在穿針後矯正會出現針周皮膚、肌肉牽拉緊張,劇痛,更嚴重者可出現皮膚壞死,還增加了安裝框架固定器的難度。骨折復位順序是「縮短移位*旋轉移位。側方移位。分離移位。成角移位」。 ( 2 )骨穿針技巧:① 鑽人法;② 錘人法僅適合於骨松質骨區,而不適用於骨密質骨區。 ( 3 )安裝框架固定器:連接桿盡量靠近肢體,這樣可使骨骼至連接桿的固定針體縮短,增強了固定針固定的剛度。但連接桿貼近皮膚容易影響針眼引流,導致針眼感染,壓迫皮膚還會致使受壓皮膚壞死。因此,脛骨前內側、尺骨蜻側的連接桿以距離體表1 . 5 cm 為佳;前臂撓骨背側的連接桿距體表的距離可稍放寬至2 . 0 Cm ;大腿內外側的連接桿距離體表的距離可放寬至3 . 0 cm 。 來源:浙江省醫學會資料提供,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與骨穿針骨髓內輸液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