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診斷正常骨髓象下列何者是錯誤的

診斷正常骨髓象下列何者是錯誤的

發布時間:2021-04-13 19:58:40

1、正常骨髓象有何特點?

?

2、【血液】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的標准,下列哪項錯誤的

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的標準是:1、骨髓象:原始粒細胞(Ⅰ型+Ⅱ型)或原單+幼單或原淋+幼淋細胞數≤5%,紅細胞及巨核細胞系正常。其中M2b中性中幼粒細胞比例在正常范圍;M3型中原始粒+早幼粒≤5%;M4型中原粒Ⅰ型+Ⅱ型+原單+幼單≤5%;M6型中原粒Ⅰ型+Ⅱ型≤5%,原紅+幼紅以及紅系比例基本正常;M7中粒、紅兩系比例正常,原巨及幼巨基本消失。2、血象:血紅蛋白(Hb)≥100克/L(男)或≥90克/L(女性及兒童),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5×109/L,血小板數≥100×109/L,分類中無白血病細胞。3、臨床表現:無白血病侵潤所致的症狀和體征,生活正常或接近生活。因此選E,數值錯誤。

3、正常骨髓象有何特點?

正常的骨髓象報告單上結論通常是這樣寫的:三系增生骨髓象。
具體描述就像樓上說的:各系細胞大小、分化、比例合適,沒有找到特別多的異常細胞以及非造血細胞。

4、正常骨髓象粒紅比值中的粒紅具體指的是什麼細胞呢?

粒紅比是 粒細胞百分率總和 / 有核紅細胞百分率總和。其中的紅,並不包含成熟紅細胞。

5、獲得性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下列哪項檢查是錯誤的

正確答案:B
解析:獲得性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骨髓象是:增生障礙,但粒紅比值增高,紅系顯著減少,幼紅細胞成熟障礙

6、骨穿結果出來了,怎麼看情況好壞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採集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臨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於血細胞形態學檢查,也可用於造血幹細胞培養、細胞遺傳學分析及病原生物學檢查等,以協助臨床診斷血液病、傳染病和某些寄生蟲病,並觀察療效和判斷預後等。血細胞的質和量的異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變化。血液病檢查中經常會遇到骨髓象和血象分析等,但是普通人卻根本看不懂這些,那麼怎樣正確看骨穿報告呢,骨髓細胞學檢查的正常值又是多少呢?
骨髓檢查的報告單較為復雜,一般情況下非專業人員很難看懂。在骨髓化驗報告單中,包括紅細胞系、粒細胞系、淋巴細胞系、單核細胞系、漿細胞系等各類細胞在各個不同成熟階段所佔百分比;其他細胞如巨核細胞、網狀細胞、吞噬細胞、內皮細胞、脂肪細胞等數量;還有經過計算的粒系和紅系細胞比值;各類細胞的形態的描述;是否有寄生蟲感染和表示骨髓增生情況的說明。
由於正常骨髓內各細胞系及其各階段百分率范圍較大,因此凡分類符合下列情況者均可視為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躍;
2、粒細胞系約佔有核細胞的40%~60%,其中原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5%、中、晚幼粒細胞各<15%,桿狀核粒細胞多於分葉核細胞,嗜酸粒細胞一般<5%,嗜鹼粒細胞<1%,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3、幼紅細胞總百分率約佔有核細胞的20%左右,其中原紅細胞<1%,早幼紅細胞<5%,中、晚幼紅細胞約各佔10%,細胞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4、粒、紅比值正常約為2~4:1;
5、淋巴細胞百分率約為20%,小兒較高,可達40%,均為成熟淋巴細胞,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細胞極罕見;
6、單核細胞一般<4%,漿細胞<3%,均為成熟階段者;
7、巨核細胞系通常於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見巨核細胞7~35個,多為成熟型;
8、可見少量網狀細胞、內皮細胞、組織嗜鹼細胞等。雖然它們各佔百分率很低,但卻均為骨髓成分的標志;
9;核分裂細胞不易見到,僅約為1‰。不見異常細胞和寄生蟲;
10、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大致正常。
只有了解骨髓細胞形態的正常值才能對血液病的病情、疾病程度有所掌握,但血液病的診斷不能僅憑骨髓穿刺,還要結合血常規、骨髓活檢及其他相關檢查,若有異常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7、骨髓象大致正常,血象變化大,這是什麼血液病?

這個相對來說,建議其醫院的血液病可進行針對性的診斷治療。

8、急性髓系白血病(M5b)骨髓象是什麼引起的

M5即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約佔AML的百分之十,多見於兒童或年輕人。臨床上除有一般AML的症狀外,浸潤症狀較為明顯,其突出表現為皮膚粘膜的損害,皮膚出現彌漫性丘疹、硬性結節、腫脹、膿瘡性或剝脫性皮炎;牙齦增生、腫脹、出血及潰瘍、壞死等較多見;鼻粘膜被浸潤而引起鼻塞、嗅覺減退,甚至咽喉水腫、窒息等。器官浸潤表現為肝脾、淋巴結腫大,腎損害也較其他類型多見。易發生DIC。 特異性染色體異常為11號染色體長臂2區3帶的缺失或易位致MLL基因重排。
M5患者血象示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呈中度到重度減少。大多數患者白細胞數偏低,分類可以出現原單和幼單核細胞增多,或占細胞總數的30%-45%,血小板生度減少。 M5患者骨髓像示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原始加幼單細胞大於或等於百分之三十。原始單核細胞大於或等於百分之八十(NEC)可診斷為M5a。原始單核細胞小於百分之八十,原始單核+幼稚單核細胞大於百分之三十(NEC)可診斷為M5b。
M5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細胞非特異性酯酶染色陽性,但可被氟化鈉抑制。a-丁酸萘酚酯酶(a-NBE)染色診斷價值較大。白血病細胞形態特點有:原單及幼單體積較大,形態變化多端;胞核較小,常偏一側,呈筆架形、馬蹄形、S形、腎形或不規則形,核染色質疏鬆,排列似蜂窩狀,著色較淡;胞質量相對較多,常出現內外雙層胞質,有明顯偽足突出,邊緣清晰,顆粒的粗細和數量不一,外層胞質呈淡藍色,常透明,無顆粒或顆粒甚少,內層胞質呈灰藍色並帶紫色,不透明,似有毛玻璃感。胞質內常有空泡和被吞噬的細胞。
免疫學檢驗:白血病細胞表面抗原表達CD11、CD13、CD14、CD15、CD33、CD34、HLA-DR。
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檢驗:t/del(11)(q23)約見於22%M5型,其中60%以上病例為M5a,其次為M5b和M4,染色體的缺失和易位均累及11q23帶的HRX基因(MLL基因),以t(9;11)易位致MLL-AF9融合基因及t(11;19)易位致MLL-ENL融合基因最多見。嬰兒中常見t(4;11)。t(8;16)(p11;p13)已在具有特徵的M5b亞型中確認。在16p13斷裂點上的CBP(CREB結合蛋白)基因與8p11斷裂點上MOZ(單核細胞鋅指)基因融合(MOZ-CBP)。此外,還有單染色體受累的9q-/12q-及22p+等,亦可表現為Ph染色體。
患者血和尿中的溶菌酶水平中度增高。

與診斷正常骨髓象下列何者是錯誤的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