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穿刺做下來說是血稀什麼意思
你好,請問你在骨髓穿刺之前,都用了什麼葯物。
2、骨髓形態的一般演變規律?
血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未知 ? 2004/04/23
血細胞的發生是一連續發展過程,各種血細胞的發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原始階段、幼稚階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階段。骨髓塗片檢查,是血液病診斷的重要依據。
血細胞發生過程中形態變化的一般規律如下:①胞體由大變小,而巨核細胞的發生則由小變大。②胞核由大變小,紅細胞的核最後消失,粒細胞的核由圓形逐漸變成桿狀乃至分葉,巨核細胞的核由小變大呈分葉狀;核內染色質由細疏逐漸變粗密,核仁由明顯漸至消失;核的著色由淺變深。③胞質的量由少逐漸增多,胞質嗜鹼性逐漸變弱,但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仍保持嗜鹼性;胞質內的特殊結構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粒細胞中的特殊顆粒均由無到有,並逐漸增多。④細胞分裂能力從有到無,但淋巴細胞仍有很強的潛在分裂能力。
1.紅細胞發生 紅細胞發生歷經原紅細胞(Proerythroblast)、早幼紅細胞(或稱嗜鹼性成紅細胞,basophilic erthroblast)、中幼紅細胞(或稱多染性成紅細胞,polychromatophilic erythroblast)、晚幼紅細胞(或稱正成紅細胞,normoblast),後者脫去胞核成為網織紅細胞,最終成為成熟紅細胞。從原紅細胞的發育至晚幼紅細胞大約需3~4天。巨噬細胞可吞噬晚幼紅細胞脫出的胞核和其他代謝產物,並為紅細胞的發育提供鐵質等營養物。各階段細胞的一般形態特點見表5-1(圖5-11)
表5-1 紅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發育階段和名稱胞體
大小 形狀
(μm)
胞核
形狀 染色質 核仁 核質比
胞 質
嗜鹼性 著色 血紅蛋白 分裂能力
原始階段 原紅細胞
幼 早幼紅細胞
稚 中幼紅細胞
階 晚幼紅細胞
段
成
熟 網織紅細胞
階 紅細胞
段
14~22 圓
11~19 圓
10~14 圓
9~12 圓
7~9 圓盤狀
7 圓盤狀
圓 細粒狀 2~3 > 3/4
圓 粗粒狀 偶見 >1/2
圓 粗塊狀 消失 約1/2
圓 緻密塊 消失 更小
無
無
強? 墨水藍???? 無?????? 有
很強 墨水藍 開始出現?? 有
減弱 嗜多染性 增多???? 弱
???? 紅藍間染?????
弱?? 紅????? 大量???????? 無
微??? 紅????? 大量?????? 無
無??? 紅????? 大量?????? 無
2.粒細胞發生 粒細胞發生歷經原粒細胞(myeloblast)、早幼粒細胞(又稱前髓細胞,promyelocyte)、中幼粒細胞(又稱髓細胞,myelocyte)、晚幼粒細胞(又稱後髓細胞,metamyelocyte)進而分化為成熟的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從原粒細胞增殖分化為晚幼粒細胞大約需4~6天。骨髓內的桿核粒細胞和分葉核粒細胞的貯存量很大,在骨髓停留4~5天後釋放入血。若骨髓加速釋放,外周血中的粒細胞可驟然增多。各階段細胞的一般形態特點見表5-2(圖-11)。
3.單核細胞發生 單核細胞的發生經過原單核細胞(monoblast)和幼單核細胞(promonocyte)變為單核細胞(圖5-13)。幼單核細胞增殖力很強,約38%的幼單核細胞處於增殖狀態,單核細胞在骨髓中的貯存量不及粒細胞多,當機體出現炎症或免疫功能活躍時,幼單核細胞加速分裂增殖,以提供足量的單核細胞。
4.血小板發生 原巨核細胞(megakaryoblast)經幼巨核細胞(promegakaryocyte)發育為巨核細胞,巨核細胞的胞質塊脫落成為血小板(圖5-11)。原巨核細胞分化為幼巨核細胞,體積變大,胞核常呈腎形,胞質內出現細小顆粒。幼巨核細胞的核經數次分裂,但胞體不分裂,形成巨核細胞。巨核細胞呈不規則形,直徑40~70μm,甚至更大,細胞核分葉狀。胞質內有許多血小板顆粒,還有許多由滑面內質網形成的網狀小管,將胞質分隔成許多小區,每個小區即是一個未來的血小板,內含顆粒。並可見到巨核細胞伸出細長的胞質突起沿著血竇壁伸入竇腔內,其胞質未端膨大脫落即成血小板(圖5-12)。每個巨核細胞可生成約2000個血小板。
?
圖5-12 人巨核細胞電鏡像(上圖) ×45000
細胞核 2.血小板顆粒 3.滑面內質網
(白求恩醫科大學尹昕、失秀雄教授供圖)
下圖示巨噬細胞胞質小塊脫落至血竇內
表5-2 粒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發 育
階段和名稱
胞體
大小 形狀
(μm)
胞 核
形狀 染色質 核仁 核質
??????????????? 比例
胞 質
嗜鹼性 著色 嗜天青 特殊? 分裂
??????????? 顆粒?? 顆粒 能力
原始階段 原粒細胞
幼 早幼粒細胞
稚 中幼粒細胞
階 晚幼粒細胞
段
成
熟
3、我父親60歲了,醫院活檢的結果是再生障礙性貧血,但是骨髓抽取幾次都是稀釋沒辦法化驗,可專家堅持要再...
骨髓稀釋多數是由於操作原因引起,但是重型再障的骨髓組織中脂肪組織增多也會稀釋。診斷再障需要結合外周血,骨穿,骨髓活檢,T淋巴亞群、suruivin基因、WT1基因、CD34等檢查結果確定。診斷再生障礙性貧血確實需要多部位的骨穿結果。
4、血稀怎麼治療
你好,血稀的原因是貧血,要治療貧血,其實就是要補血。1. 最快的補血方法是什麼? 從經絡、穴位、反射區直接注射當歸注射液,是補血氣的最快方法,可以是立竿見影,但是要由專業的醫生進行注射。 補血的另一種方法是食用高營養的各種肉湯以及用黑米、主米、血糯米、大米做成的糊,再加進已加工成糊狀的紅棗、核桃、花生、蓮子、桂圓、枸杞子等。 所以病後初愈者、產後婦女、老人、孩子、身體虛弱的人,多喝各種將肉燒得很爛的牛肉湯、羊肉湯、豬肝湯、雞湯、骨髓湯、蹄筋湯等,多吃各種直接消化吸收的糊,對養生及疾病的洽療特別好。 2. 最好的補血食品是什麼? 簡單地說,只要吃到肚子里能消化吸收的食物,就是補血的,所以補血的前提是胃、腸道消化吸收的能力,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飯,只要全部吸收,照樣補血,而吃了高級的滋補品,胃、腸道不消化,依然什麼用也沒有。 相對來說,肉類、蛋類、魚類這些高質量的動物蛋白,能明顯地提高血液的品質,更容易使人抵抗力強,精力充沛。 3. 寒涼的食物是不是都不能吃? 並不是所有的寒涼食物進入肚子里都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只要與人的體質、吃的季節相搭配,能起到中和、平衡的作用,就可以吃。 比如夏天,入體大量出汗,而適量吃些大寒的西瓜,它能除燥熱,又能補充人體因出汗多而丟失的水份、糖份,這時的西瓜對身體來講就能起到協調、補血的作用,而天冷時吃西瓜,就易導致血虧。 寒、熱食物安搭配著吃,比如吃大寒的螃蟹時,一定要配上溫熱性質的生薑,用姜去中和蟹的寒涼,這樣就不會對身體有任何的傷害,還利於蟹肉的消化、吸收。 4. 黑色食品就是補腎食品嗎?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宣傳---黑色食品補腎、補血,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海帶、紫菜、烏骨雞等。 其實並不盡然,溫熱是補、寒涼是瀉。 黑米、烏骨雞性溫,補血、補腎效果明顯;黑芝麻,性平、補腎、補肝,潤腸、養發;黑豆,性平,補腎、活血,解毒;而黑木耳性涼,海帶、紫菜性寒,夏天可以經常吃,冬天盡量不要吃。 任何食物補還是不補,一定要看這個食物的屬性,性平、性溫的食物,一年四季對身體都有補益的作用,性涼、性寒的食物,除了夏天以外,其他季節盡量不要吃,非要吃的話,也要與溫熱的生薑、辣椒、胡椒、花椒配在一起,這樣既能攝入這些食物特有的營養素,又不至於傷腎、傷胃。 人見人愛的家庭補血方 在日常的飲食中,還有很多的補血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按我下面介紹的方法去做,也可換換花樣,讓家人更愛吃。 紅棗、桂圓、花生、紅豆、紅糖、白果、枸杞子都是人們常吃的補血、補腎的食品,將它們互相搭配,就成了很好的補血食療方。 紅棗是補血最常用的食物,生吃和泡酒喝的效果最好。 紅棗還可以在鐵鍋里炒黑後泡水喝,可以治療胃寒,胃痛 ,再放入桂圓,就是補血、補氣的茶了,特別適合教師、營業員等使用嗓子頻率較高的人。 如果再加上4~6粒的枸杞子,還能治療便秘 ,但大便稀的人就不要加枸杞子了。 常喝紅棗、桂圓、枸杞茶的女性朋友,皮膚白皙, 美容效果不錯。 枸杞子不要放多,幾粒即可,紅棗和桂圓也就6~8粒就行了,每天早上上班後給自己泡一杯,不但補氣血,還能明目,特別適合長期待在電腦前的工作狂們。 。而沒有在鐵鍋里炒硬、炒黑的紅棗泡茶喝是沒有用的,因為外皮包裹住了棗子,營養成分出不來,而經過炒制的紅棗,經開水一泡,表皮都裂開了,裡面的營養成分才會慢慢地滲出來。 紅棗、花生、桂圓,再加上紅糖,加水在鍋里慢慢地燉,燉得爛爛的,經常吃,補血的效果很好。 紅棗、紅豆、放入糯米里一起熬粥,紅豆比較不易燒爛,可以先煮紅豆,紅豆煮爛了,再放入糯米、紅棗一起燒,也是一道補血的佳餚。 紅棗10粒切開,白果10粒去外殼,孩子只能各吃5粒,加水煮15~20分鍾,每晚臨睡前吃,可以補血固腎、止咳喘、治尿頻、洽夜尿多,效果很好,從白果上市的秋天,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是給老人、孩子補腎、止咳喘的特效方。 紅棗10粒切開,枸杞子10粒,煮水喝,補血補腎,專冶腰膝酸軟 ,長年吃,有養顏祛斑的作用。 紅棗10粒切開,生薑3片,煮水喝,是開胃的良方。 此外,用豬蹄加黃豆燉爛了吃;用甲魚加上枸杞子、紅棗、生薑燉爛了吃;牛肝、羊肝、豬肝做菜、燉湯,或與大米一同煮成粥;牛骨髓、豬骨髓加紅棗燉湯喝;牛蹄筋、豬蹄筋加花生、生薑燉爛了吃,這些都是補血的好食物。 做這些食物時要注意,選料要新鮮,而且要燉爛了吃,這樣才能有利於消化、吸收。 家中掌勺的人要有耐心,並能長年堅持。 只有在一日三餐上肯下功夫,才能真正確保一家人身體的健康。
5、骨髓稀,粒子少是什麼原因?
骨髓液稀釋是臨床上常見的情況,導致其稀釋的原因很多,比如骨髓液中混進血液,或針管沒有完全進入骨髓腔,抽出的大部分是血液,或抽吸時抽取內容物過多,導致骨髓腔內血管損傷,使血管內的外周血液和骨髓液混合等因素。一般出現骨髓稀釋需要重新進行穿刺。
6、骨髓中血細胞形態演變的一般規律是什麼?
血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未知 2004/04/23
血細胞的發生是一連續發展過程,各種血細胞的發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原始階段、幼稚階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階段。骨髓塗片檢查,是血液病診斷的重要依據。
血細胞發生過程中形態變化的一般規律如下:①胞體由大變小,而巨核細胞的發生則由小變大。②胞核由大變小,紅細胞的核最後消失,粒細胞的核由圓形逐漸變成桿狀乃至分葉,巨核細胞的核由小變大呈分葉狀;核內染色質由細疏逐漸變粗密,核仁由明顯漸至消失;核的著色由淺變深。③胞質的量由少逐漸增多,胞質嗜鹼性逐漸變弱,但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仍保持嗜鹼性;胞質內的特殊結構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粒細胞中的特殊顆粒均由無到有,並逐漸增多。④細胞分裂能力從有到無,但淋巴細胞仍有很強的潛在分裂能力。
1.紅細胞發生 紅細胞發生歷經原紅細胞(Proerythroblast)、早幼紅細胞(或稱嗜鹼性成紅細胞,basophilic erthroblast)、中幼紅細胞(或稱多染性成紅細胞,polychromatophilic erythroblast)、晚幼紅細胞(或稱正成紅細胞,normoblast),後者脫去胞核成為網織紅細胞,最終成為成熟紅細胞。從原紅細胞的發育至晚幼紅細胞大約需3~4天。巨噬細胞可吞噬晚幼紅細胞脫出的胞核和其他代謝產物,並為紅細胞的發育提供鐵質等營養物。各階段細胞的一般形態特點見表5-1(圖5-11)
表5-1 紅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發育階段和名稱胞體
大小 形狀
(μm)
胞核
形狀 染色質 核仁 核質比
胞 質
嗜鹼性 著色 血紅蛋白 分裂能力
原始階段 原紅細胞
幼 早幼紅細胞
稚 中幼紅細胞
階 晚幼紅細胞
段
成
熟 網織紅細胞
階 紅細胞
段
14~22 圓
11~19 圓
10~14 圓
9~12 圓
7~9 圓盤狀
7 圓盤狀
圓 細粒狀 2~3 > 3/4
圓 粗粒狀 偶見 >1/2
圓 粗塊狀 消失 約1/2
圓 緻密塊 消失 更小
無
無
強 墨水藍 無 有
很強 墨水藍 開始出現 有
減弱 嗜多染性 增多 弱
紅藍間染
弱 紅 大量 無
微 紅 大量 無
無 紅 大量 無
2.粒細胞發生 粒細胞發生歷經原粒細胞(myeloblast)、早幼粒細胞(又稱前髓細胞,promyelocyte)、中幼粒細胞(又稱髓細胞,myelocyte)、晚幼粒細胞(又稱後髓細胞,metamyelocyte)進而分化為成熟的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從原粒細胞增殖分化為晚幼粒細胞大約需4~6天。骨髓內的桿核粒細胞和分葉核粒細胞的貯存量很大,在骨髓停留4~5天後釋放入血。若骨髓加速釋放,外周血中的粒細胞可驟然增多。各階段細胞的一般形態特點見表5-2(圖-11)。
3.單核細胞發生 單核細胞的發生經過原單核細胞(monoblast)和幼單核細胞(promonocyte)變為單核細胞(圖5-13)。幼單核細胞增殖力很強,約38%的幼單核細胞處於增殖狀態,單核細胞在骨髓中的貯存量不及粒細胞多,當機體出現炎症或免疫功能活躍時,幼單核細胞加速分裂增殖,以提供足量的單核細胞。
4.血小板發生 原巨核細胞(megakaryoblast)經幼巨核細胞(promegakaryocyte)發育為巨核細胞,巨核細胞的胞質塊脫落成為血小板(圖5-11)。原巨核細胞分化為幼巨核細胞,體積變大,胞核常呈腎形,胞質內出現細小顆粒。幼巨核細胞的核經數次分裂,但胞體不分裂,形成巨核細胞。巨核細胞呈不規則形,直徑40~70μm,甚至更大,細胞核分葉狀。胞質內有許多血小板顆粒,還有許多由滑面內質網形成的網狀小管,將胞質分隔成許多小區,每個小區即是一個未來的血小板,內含顆粒。並可見到巨核細胞伸出細長的胞質突起沿著血竇壁伸入竇腔內,其胞質未端膨大脫落即成血小板(圖5-12)。每個巨核細胞可生成約2000個血小板。

圖5-12 人巨核細胞電鏡像(上圖) ×45000
1.細胞核 2.血小板顆粒 3.滑面內質網
(白求恩醫科大學尹昕、失秀雄教授供圖)
下圖示巨噬細胞胞質小塊脫落至血竇內
表5-2 粒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發 育
階段和名稱
胞體
大小 形狀
(μm)
胞 核
形狀 染色質 核仁 核質
比例
胞 質
嗜鹼性 著色 嗜天青 特殊 分裂
顆粒 顆粒 能力
原始階段 原粒細胞
幼 早幼粒細胞
稚 中幼粒細胞
階 晚幼粒細胞
段
成
熟
7、怎樣看懂化驗單--骨髓細胞形態學檢驗、血型檢驗
上期本刊介紹了出凝血的檢驗,本期接著介紹骨髓細胞形態學及血型的檢驗。骨髓檢驗對白血病、貧血和出血性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療效觀察有重要意義,而骨髓細胞形態學檢驗是一種最基本的骨髓檢驗方法,因此,其檢驗質量對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血型檢驗則在急救輸血中有重要意義。一、參考值 骨髓中各系列細胞及其各發育階段細胞的比值一般符合下列參考值的大致認為正常骨髓像。 1、粒細胞系佔有核細胞的30%~50%,其中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及中幼粒細胞之和占粒細胞總數的1/5;晚幼粒細胞、桿狀核細胞及分葉核細胞佔4/5。 2、紅細胞系約佔有核細胞的20%。 3、淋巴細胞約佔有核細胞的20%,幼兒可達40%。 4、單核細胞系<4%,為成熟單核細胞 5、漿細胞系<2%,以成熟漿細胞為主。 6、巨核細胞系。全片巨核細胞數多在7~35個之間。血型檢驗 結果判定: A型:紅細胞上具有A抗原,與標准抗A(B型)血清凝集。 B型:紅細胞上具有B抗原,與標准抗B(A型)血清凝集。 O型:紅細胞上不具有A、B兩種抗原,與標准抗A、抗B(B型、A型)血清都不凝集。 AB型:紅細胞上具有A、B兩種抗原,與標准抗A、抗B(B型、A型)血清都凝集。 二、Rh血型檢查 參考值:中國人Rh陽性>99%,陰性<1%。 結果判定: 1、溶血性輸血反應。Rh陰性者接受Rh陽性者血液,因Rh陽性血液中的抗原刺激Rh陰性,人體內產生抗Rh抗體,如果再次輸入Rh陽性血液,即可導致溶血性輸血反應。 2、新生兒溶血症。Rh陰性孕婦的胎兒為Rh陽性,母體受胎兒抗原刺激產生抗體,第一胎時抗體效價較低,一般可安全分娩。但若第二胎仍為Rh陽性,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會引起新生兒溶血症。Rh陰性母親在孕前如曾接受Rh陽性者血液輸入,則第一胎就可引起Rh陽性的新生兒溶血症。 3、Rh血型系統是紅細胞血型中最復雜的一個系統,其重要性僅次於ABO血型系統。人類紅細胞表面的Rh抗原主要有D、C、E、c、e等,其中D抗原抗原性最強。一般醫院只能做D抗原的鑒定,受檢者與抗D血清發生凝集為陽性,反之為陰性。
8、骨髓完全稀釋什麼概念?
您好,所謂的骨髓完全稀釋指的是骨髓檢查中的典型操作失誤;使得,取材失敗,如果抽吸骨髓液時混進血液,稱為骨髓部分稀釋;如抽出的骨髓液均為血液,就稱為骨髓完全稀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