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型的疾病都有哪些?
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具體有哪些
1.多數患者首先出現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沉重感,隨後逐漸出現行走困難,下肢各組肌肉發緊、抬步慢,不能快走。繼而出現上下樓梯時需要藉助上肢扶著拉手才能登上台階。嚴重者步態不穩、行走困難。患者雙腳有踩棉感。有些患者起病隱匿,往往是自己想追趕即將駛離的公共汽車,卻突然發現雙腿不能快走。
2.出現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雙手無力、不靈活,寫字、系扣、持筷等精細動作難以完成,持物易落。嚴重者甚至不能自己進食。
3.軀幹部出現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部、腹部、或雙下肢有如皮帶樣的捆綁感,稱為「束帶感」。同時下肢可有燒灼感、冰涼感。
4.部分患者出現膀胱和直腸功能障礙。如排尿無力、尿頻、尿急、尿不盡、尿失禁或尿瀦留等排尿障礙,大便秘結。性功能減退。
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者須拄拐或藉助他人攙扶才能行走,直至出現雙下肢呈痙攣性癱瘓,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5.臨床檢查:頸部多無體征。上肢或軀幹部出現節段性分布的淺感覺障礙區,深感覺多正常,肌力下降,雙手握力下降。四肢肌張力增高,可有折刀感;腱反射活躍或亢進:包括肱二頭肌、肱三頭肌、橈骨膜、膝腱、跟腱反射;髕陣攣和踝陣攣陽性。病理反射陽性:如上肢HOFFMANN征、ROSSOLIMO征、下肢BARBINSKI征、CHACDACK征。淺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減弱或消失。如果上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提示病損在該神經節段水平。
2、骨髓病有多少種
骨髓疾病常見的有:
一、骨髓炎,是指由於外界的細菌感染了骨髓導致骨髓炎症,病人可以表現出劇烈的骨疼、發熱等臨床上的表現,需要有效的抗菌葯物治療。
二、骨髓轉移癌,是指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通過血行轉移到了骨髓,在骨髓腔內無序的增殖,引起骨髓的疼痛腫脹,通過骨髓穿刺就可以發現成堆的轉移癌細胞。
3、骨髓病有哪幾種
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纖維化等等
4、脊髓只能反射
脊髓具有反射和傳導的功能.脊蛙(去除腦的蛙)會出現搔扒反射、脊髓橫斷的病人仍有排尿和排便反射,都說明了脊髓具有反射功能;人能有意識的控制排尿和排便,這說明脊髓具有傳導功能.
故選:D
5、脊髓反射都有哪幾個?
先明確一下脊髓反射的定義:只要脊髓存在即能完成的反射活動,稱為脊髓反射。
典型的脊髓反射還有腹壁反射、肱二頭肌反射。
正常情況下,人體肌體骨骼肌總是保持一定程度的張力,並不完全鬆弛,稱為肌緊張。肌緊張也是脊髓反射活動的結果。
當一塊骨骼肌受到外力牽引而伸長時,它能夠反射性的發生收縮,這種反射稱為牽張反射。這是一種單突觸脊髓反射。牽張反射的出現與肌肉內大量的感受器肌梭有關。
還有一種腱反射,有高爾基腱器官參與,與調節肌肉張力有關。
我想你可能主要想知道些例子,所以我就沒寫太復雜、太多。
暫時想起這些,有時間再補充吧。
6、脊髓型頸椎病有何明顯體征?
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同側肢體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並出現病理反射;重者可以引出髕陣攣或踝陣攣。另外還有觸覺及深感覺的障礙。對側以感覺障礙為主,即有溫度覺及痛覺障礙。而障礙的分布與病變水平不相符合。由於對側的運動束及本體感覺束尚屬正常,所以,該側的運動機能正常。2脊髓雙側受壓:早期的症狀以感覺障礙為主或以運動障礙為主;晚期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害的不全痙攣性癱瘓,如活動不利,步行不穩,卧床不起,呼吸困難,四肢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陽性。病人有胸、腰部束帶感,感覺改變平面與病變水平往往不相符合。有時左右兩側感覺障礙的平面與程度不相符合。有的感覺障礙平面呈多節段性分布。嚴重的病例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2)脊髓與神經根混合型除脊髓束受累的症狀和體征以外,尚有頸神經根的症狀,如肩、頸痛,上肢麻木或跳痛,肌肉萎縮,肱二頭肌或肱三頭肌反射減弱,手指感覺減退。(3)交感神經脊髓混合型有脊髓束症狀,同時有交感神經受刺激的症狀。(4)椎動脈脊髓混合型有脊髓束症狀合並有椎動脈受刺激的症狀。同時,脊髓型頸椎病中,可以根據其運動束的分布情況,分為四肢癱、三肢癱、雙下肢癱、雙上肢癱、偏癱、交叉癱等六大類型。
7、脊髓型頸椎病為什麼會出現腱反射亢進症狀?
(4) 脊髓型 該病症大多數以慢性進行性四肢癱瘓為特徵,由於脊髓受到壓迫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可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很復雜,以肢體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及膀胱直腸括約肌障礙等多方面表觀為主,大多沒有肩、頸痛的表現。脊髓受到壓迫後下肢症狀出現早,上肢症狀出現的晚。 下肢症狀:下肢症狀出現早,而且較重,主要表現為緩慢進行性的雙下肢麻木、發冷、疼痛、僵硬發抖、行走不穩、步態笨拙及無力等。經常打軟腿,容易絆倒,有的患者有行走踩棉花感、頭重腳輕,步履蹣跚;嚴重者下肢痙攣、行路困難、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上肢症狀:出現較晚,某些較輕的或較早期的病人可能沒有上肢症狀,或症狀被病人忽視。症狀多為雙側上肢的感覺運動障礙,如:麻木、酸脹、燒灼感、疼痛發抖、無力以及活動不靈活等;甚至不能用手執筆、握筷子、端碗、系扣子等雙手的精細動作。上肢的疼痛及麻木可發生在一個或多個手指,手的橈側(拇指側)或尺側(小指側)的幾個手指,也有在肩部、上臂和前臂者,也可有沿神經走行方向放射的。 軀干症狀:胸腹部麻木、疼痛、身上如有緊帶子捆綁的感覺(專業術語叫做「束帶感」),以致感到胸悶憋氣不適。 膀胱、直腸括約肌障礙也較常見,表現為尿急,一有想排尿的感覺時便急不可耐,有時排尿控制不好,甚至可以尿褲子。排尿無力、尿不盡感以及便秘等,嚴重者小便瀦留或小便失禁。部分男性患者還可能有性功能障礙。 疾病初期症狀常呈間歇性,行走過多可使症狀加劇。少數病人偶爾在猛然仰頭時感到全身麻木、過電的感覺、雙腳發軟甚至摔倒。隨著疾病的發展,症狀可轉為持續性。這里需要指出,外傷可誘發或使該病加重,遇到外傷輕、病情重時應想到外傷是否誘發了頸椎病。 1 、脊髓單側受壓:當脊髓單側受壓時,可以出現典型或非典型的Brown-Sepuard 綜合征。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同側肢體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並出現病理反射;重者可以引出髕陣攣或踝陣攣。另外還有觸覺及深感覺的障礙。對側以感覺障礙為主,即有溫度覺及痛覺障礙。而障礙的分布與病變水平不相符合。由於對側的運動束及本體感覺束尚屬正常,所以,該側的運動機能正常。 2 、脊髓雙側受壓:早期症狀以感覺障礙為主或以運動障礙為主,晚期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害的不全痙攣性癱瘓,如活動不利,步行不穩,卧床不起,呼吸困難。四肢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蔌消失。病理反射陽性。病人有胸、腰部束帶感,感覺改變平面與病變水平往往不相符合。有時左右兩側感覺障礙的平面與程度不相符合。有的感覺障礙平面呈多節段性分布,嚴重的患者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8、骨髓里的血液疾病有多少種
血液病是原發於造血系統的疾病,或影響造血系統伴發血液異常改變,以貧血、出血、發熱為特徵的疾病。造血系統包括血液、骨髓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和淋巴組織,凡涉及造血系統病理、生理,並以其為主要表現的疾病,都屬於血液病范疇。
1、紅細胞疾病缺鐵性貧血(IDA)、巨幼細胞性貧血(MA)、再生障礙性貧血(AA)、地中海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急性失血性貧血、慢性病貧血;2、白細胞疾病粒細胞缺乏症、白血病(AL)、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惡性淋巴瘤(NHL)、惡性組織細胞病、多發性骨髓瘤(MM)等;3、出凝血疾病單純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血小板無力症、血友病等; 4、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症等。
9、脊髓疾病有哪些?
1.化膿性脊髓炎
青壯年好發。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現為頸痛、胸背痛和束帶感,雙下肢麻木、無力、乾燥等。多於數小時或2~3天內病情達到高峰,當麻痹達到高峰期則疼痛症狀便不明顯;如為橫貫性脊髓損害,急性期表現為脊髓休克;如為上升性脊髓炎,則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發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2.急性脊髓炎
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一般持續2~4周後,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活躍,出現病理反射。
脊髓休剋期的長短取決於脊髓損害嚴重程度和有無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並發症。脊髓損傷嚴重時,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總體反射,常提示預後不良。隨著病情的恢復,感覺平面逐漸下降,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
3.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大多數病例為兒童和青壯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多為散發,無季節性,病情嚴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險,常見於皮疹後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狀改善時突然出現高熱、癇性發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腦炎型首發症狀為頭痛、發熱及意識模糊,嚴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腦強直發作,可有癇性發作,腦膜受累出現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見部分或完全性弛緩性截癱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或下肢感覺障礙、病理征和尿瀦留等。可見視神經、大腦半球、腦干或小腦受累的神經體征。發病時背部中線疼痛可為突出症狀。
4.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
多數患者為50歲以上男性。臨床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炎為主要表現。約半數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覺障礙,或間歇性的坐骨神經痛。也可表現為較完全的脊髓橫貫性損傷,或短暫的無力及感覺障礙,繼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症狀。③尚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5.結核性脊髓炎
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