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淋巴細胞都來自骨髓造血幹細胞,都在骨髓中分化發育成熟」這句話對嗎?
成熟部位不一樣,T細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
2、t細胞b細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幹細胞分化發育而來的
D
3、如何看到早期發育時免疫細胞的分化和成熟
胚胎早期時在胚肝(胎肝)的造血細胞島中產生和分化成熟,並逐漸被骨髓所代替,晚期至出生後則在骨髓內產生和分化成熟。B淋巴細胞(B細胞)blymphocytesB淋巴細胞主要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分化發育而來。胚胎早期時在胚肝(胎肝)的造血細胞島中產生和分化成熟,並逐漸被骨髓所代替,晚期至出生後則在骨髓內產生和分化成熟。成熟B細胞主要定居於周圍淋巴組織,如淋巴結皮質淺層的淋巴小結、脾臟的紅髓和白髓的淋巴小結內。B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為漿細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主要執行機體的體液免疫。與T淋巴細胞相比,它的體積略大。這種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後,會增殖分化出大量漿細胞。漿細胞可合成和分泌抗體並在血液中循環。
4、淋巴細胞是由骨髓中的______分化發育而來的
在正常情況下,經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在遺傳物質的作用下,其形態、結構、功能隨著細胞的生長出現了差異,就是細胞的分化.造血幹細胞是指骨髓中的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能分化為各種血細胞的前體細胞,最終生成各種血細胞成分,它們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因此淋巴細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細分化發育而來的.
故答案為:造血幹細胞
5、什麼細胞分化,發育成淋巴細胞?
你要只是中學生那就只要知道淋巴細胞是由骨髓幹細胞分化而來的就行,別的就不用記了...
否則就按:前T細胞、胸腺皮質細胞、胸腺髓質細胞、T淋巴細胞
前B細胞、不成熟B細胞、成熟B細胞、活化B細胞和漿細胞
這樣兩條分化鏈來記,不過我覺得你應該沒必要...
回答僅供參考...
6、骨髓造血幹細胞可分化為B細胞,不可分化為T細胞對嗎?為什麼?
不對。
骨髓造血幹細胞可分化為B細胞和T細胞,但是T細胞是遷移到胸腺後成熟的,而B細胞則是在骨髓中成熟的。
詳情:在胚胎和迅速再生的骨髓中,造血幹細胞多處於增殖周期之中;而在正常骨髓中,則多數處於靜止期(G0期),當機體需要時,其中一部分分化成熟,另一部分進行分化增殖,以維持造血幹細胞的數量相對穩定。造血幹細胞進一步分化發育成不同血細胞系的定向幹細胞。定向幹細胞多數處於增殖周期之中,並進一步分化為各系統的血細胞系,如紅細胞系、粒細胞系、單核-吞噬細胞系、巨核細胞系以及淋巴細胞系。由造血幹細胞分化出來的淋巴細胞有兩個發育途徑,一個受胸腺的作用,在胸腺素的催化下分化成熟為胸腺依賴性淋巴細胞,即T細胞;另一個不受胸腺,而受腔上囊(鳥類)或類囊器官(哺乳動物)的影響,分化成熟為囊依賴性淋巴細胞或骨髓依賴性淋巴細胞,即B細胞。並分別由T、B細胞引起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如機體內造血幹細胞缺陷,則可引起嚴重的免疫缺陷病。
7、骨髓中血細胞形態演變的一般規律是什麼?
血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未知 2004/04/23
血細胞的發生是一連續發展過程,各種血細胞的發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原始階段、幼稚階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階段。骨髓塗片檢查,是血液病診斷的重要依據。
血細胞發生過程中形態變化的一般規律如下:①胞體由大變小,而巨核細胞的發生則由小變大。②胞核由大變小,紅細胞的核最後消失,粒細胞的核由圓形逐漸變成桿狀乃至分葉,巨核細胞的核由小變大呈分葉狀;核內染色質由細疏逐漸變粗密,核仁由明顯漸至消失;核的著色由淺變深。③胞質的量由少逐漸增多,胞質嗜鹼性逐漸變弱,但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仍保持嗜鹼性;胞質內的特殊結構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粒細胞中的特殊顆粒均由無到有,並逐漸增多。④細胞分裂能力從有到無,但淋巴細胞仍有很強的潛在分裂能力。
1.紅細胞發生 紅細胞發生歷經原紅細胞(Proerythroblast)、早幼紅細胞(或稱嗜鹼性成紅細胞,basophilic erthroblast)、中幼紅細胞(或稱多染性成紅細胞,polychromatophilic erythroblast)、晚幼紅細胞(或稱正成紅細胞,normoblast),後者脫去胞核成為網織紅細胞,最終成為成熟紅細胞。從原紅細胞的發育至晚幼紅細胞大約需3~4天。巨噬細胞可吞噬晚幼紅細胞脫出的胞核和其他代謝產物,並為紅細胞的發育提供鐵質等營養物。各階段細胞的一般形態特點見表5-1(圖5-11)
表5-1 紅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發育階段和名稱胞體
大小 形狀
(μm)
胞核
形狀 染色質 核仁 核質比
胞 質
嗜鹼性 著色 血紅蛋白 分裂能力
原始階段 原紅細胞
幼 早幼紅細胞
稚 中幼紅細胞
階 晚幼紅細胞
段
成
熟 網織紅細胞
階 紅細胞
段
14~22 圓
11~19 圓
10~14 圓
9~12 圓
7~9 圓盤狀
7 圓盤狀
圓 細粒狀 2~3 > 3/4
圓 粗粒狀 偶見 >1/2
圓 粗塊狀 消失 約1/2
圓 緻密塊 消失 更小
無
無
強 墨水藍 無 有
很強 墨水藍 開始出現 有
減弱 嗜多染性 增多 弱
紅藍間染
弱 紅 大量 無
微 紅 大量 無
無 紅 大量 無
2.粒細胞發生 粒細胞發生歷經原粒細胞(myeloblast)、早幼粒細胞(又稱前髓細胞,promyelocyte)、中幼粒細胞(又稱髓細胞,myelocyte)、晚幼粒細胞(又稱後髓細胞,metamyelocyte)進而分化為成熟的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從原粒細胞增殖分化為晚幼粒細胞大約需4~6天。骨髓內的桿核粒細胞和分葉核粒細胞的貯存量很大,在骨髓停留4~5天後釋放入血。若骨髓加速釋放,外周血中的粒細胞可驟然增多。各階段細胞的一般形態特點見表5-2(圖-11)。
3.單核細胞發生 單核細胞的發生經過原單核細胞(monoblast)和幼單核細胞(promonocyte)變為單核細胞(圖5-13)。幼單核細胞增殖力很強,約38%的幼單核細胞處於增殖狀態,單核細胞在骨髓中的貯存量不及粒細胞多,當機體出現炎症或免疫功能活躍時,幼單核細胞加速分裂增殖,以提供足量的單核細胞。
4.血小板發生 原巨核細胞(megakaryoblast)經幼巨核細胞(promegakaryocyte)發育為巨核細胞,巨核細胞的胞質塊脫落成為血小板(圖5-11)。原巨核細胞分化為幼巨核細胞,體積變大,胞核常呈腎形,胞質內出現細小顆粒。幼巨核細胞的核經數次分裂,但胞體不分裂,形成巨核細胞。巨核細胞呈不規則形,直徑40~70μm,甚至更大,細胞核分葉狀。胞質內有許多血小板顆粒,還有許多由滑面內質網形成的網狀小管,將胞質分隔成許多小區,每個小區即是一個未來的血小板,內含顆粒。並可見到巨核細胞伸出細長的胞質突起沿著血竇壁伸入竇腔內,其胞質未端膨大脫落即成血小板(圖5-12)。每個巨核細胞可生成約2000個血小板。

圖5-12 人巨核細胞電鏡像(上圖) ×45000
1.細胞核 2.血小板顆粒 3.滑面內質網
(白求恩醫科大學尹昕、失秀雄教授供圖)
下圖示巨噬細胞胞質小塊脫落至血竇內
表5-2 粒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發 育
階段和名稱
胞體
大小 形狀
(μm)
胞 核
形狀 染色質 核仁 核質
比例
胞 質
嗜鹼性 著色 嗜天青 特殊 分裂
顆粒 顆粒 能力
原始階段 原粒細胞
幼 早幼粒細胞
稚 中幼粒細胞
階 晚幼粒細胞
段
成
熟
8、細胞的分裂、生長、分化詳細講解
分裂和生長到底哪個在先不好說,總之是細胞分裂以後生長,長大以後分裂,分裂以後再生長。細胞長大後,一部分分裂,一部分分化。
如果吃過雞腿,斷開雞腿,會發現中間有一個管狀的東西,就是骨髓,具有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