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瘤細胞用什麼養

骨髓瘤細胞用什麼養

發布時間:2021-04-01 08:28:32

1、平常用的骨髓瘤細胞都是買的,慢慢有疑問?如何自己做出骨髓瘤細胞,大概的步驟是什麼樣的。請知道的大神

幾乎不可能,就算可以,你製作的成本肯定要比買的高很多很多

2、什麼是骨髓瘤細胞8-ag培養基

8-AG(即8-氮鳥嘌呤)是一種鹼性細胞殺傷因子。細胞DNA的合成主要是兩個途徑,一個是主要途徑,一個是補救途徑,而HGPRT酶(即次黃嘌呤-鳥嘌呤核糖轉移酶)是補救途徑嘌呤的主要合成酶,正常情況下,細胞可以同時通過這兩種途徑來合成DNA。而8-AG也是一種嘌呤,自然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合成DNA的原料,但由於它是有毒的,它的存在會殺死細胞。而HGPRT酶缺陷的骨髓瘤細胞不能通過補救途徑合成DNA,所以就可以存活。因而經8-AG篩選後的sp2/0細胞都是HGPRT酶缺陷株。

3、骨髓瘤細胞培養液

培養基的成分過於復雜,都是買現成的粉末,然後會加雙蒸水配置,根據說明書添加其專他一些成分,過濾除屬菌,再加適當比例血清。
復甦時,先准備好37度水浴鍋。然後將凍存管從液氮中取出,用PE手套包好,迅速放入37度水浴鍋,不斷晃動,迅速解凍。在超凈台內將液體吸出移入ep管離心收集細胞,棄上清,用新鮮培養基重懸轉入細胞培養瓶,補加適量培養基。
注意事項:37度水浴要准確,解凍要迅速,注意無菌,離心轉速不要超過1200g等。
傳代時間要看起始密度,你可以根據細胞周期算,因為是腫瘤細胞,其生長周期不到24小時。

4、實驗室做單克隆抗體備用的骨髓瘤細胞如何保存

正常傳代或者和其它腫瘤細胞系採用相當的方法保存。即收集離心細胞,去掉上清,加入凍存液(10%DMSO+90%胎牛血清,這個配方最好,也可以用10%DMSO+90%養過骨髓瘤細胞的細培養上清,其它條件的凍存液我們覺得都不好),然後重懸,4度放半小時,-20度放一小時,-80度三小時以上,再轉入液氮長期保存,一般來說十年是沒有問題的。
關於單抗制備更多技術,建議你看看中國免疫學實驗網。

5、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用什麼培養基

五種細胞,分別是單獨的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自身融合的細胞以及實驗所要得到的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雜交體。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6、骨髓瘤 培養

雜交瘤技術在具體操作上,各實驗室使用的程序不盡一致。本節中介紹的方法是作者所在實驗室採用的、實踐證明成熟的程序,該程序適合國內大多數實驗室。

在開展雜交瘤技術制備單抗之前,培養骨髓瘤和雜交瘤細胞必須具備下列主要儀器設備:超凈工作台、CO2恆溫培養箱、超低溫冰箱(-70℃)、倒置顯微鏡、精密天平或電子天平、液氮罐、離心機(水平轉子,4000r/min)、37℃水浴箱、純水裝置、濾器、真空泵等。其需要的主要器械包括:100ml、50ml、25ml細胞培養瓶,10ml、1ml刻度吸管,試管,滴管(彎頭、直頭),平皿,燒杯,500ml、250ml、100ml鹽水瓶,青黴素小瓶,10ml、5ml、1ml注射器等,96孔、24孔細胞培養板,融合管(50ml圓底帶蓋玻璃或塑料離心管),眼科剪刀,眼科鑷,血細胞計數板,可調微量加樣器(~50ul,~200ul,~1000ul),彎頭針頭,200目篩網,小鼠固定裝置等。此外,雜交瘤細胞的篩選與檢測的儀器設備,依據檢測單抗的方法不同而各異,請參閱本節有關部分。

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的主要步驟包括:動物免疫、細胞融合、雜交瘤細胞的篩選與單抗檢測、雜交瘤細胞的克隆化、凍存、單抗的鑒定等,圖6-1概括了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研製單抗的主要過程。

1、動物免疫

(1) 抗原制備制備單克隆抗體的免疫抗原,從純度上說雖不要求很高,但高純度的抗原使得到所需單抗的機會增加,同時可以減輕篩選的工作量。因此,免疫抗原是越純越好,應根據所研究的抗原和實驗室的條件來決定。一般來說,抗原的來源有限,或性質不穩定,提純時易變性,或其免疫原性很強,或所需單抗是用於抗原不同組分的純化或分析等,免疫用的抗原只需初步提純甚至不提純,但抗原中混雜物很多,特別是如果這些混雜物的免疫原性較強時,則必須對抗原進行純化。檢測用抗原可以是與免疫抗原純度相同,也可是不同的純度,這主要決定於所用篩檢方法的種類及其特異性和敏感性。

(2) 免疫動物的選擇根據所用的骨髓瘤細胞可選用小鼠和大鼠作為免疫動物。因為,所有的供雜交瘤技術用的小鼠骨髓瘤細胞系均來源於BALB/c小鼠,所有的大鼠骨髓瘤細胞都來源於LOU/c大鼠,所以一般的雜交瘤生產都是用這兩種純系動物作為免疫動物。但是,有時為了特殊目的而需進行種間雜交,則可免疫其他動物。種間雜交瘤一般分泌抗體的能力不穩定,因為染色體容易丟失。就小鼠而言,初次免疫時以8-12周齡為宜,雌性鼠較便於操作。

(3) 免疫程序的確定免疫是單抗制備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其目的在於使B淋巴細胞在特異抗原刺激下分化、增殖,以利於細胞融合形成雜交細胞,並增加獲得分泌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的機會。因此在設計免疫程序時,應考慮到抗原的性質和純度、抗原量、免疫途徑、免疫次數與間隔時間、佐劑的應用及動物對該抗原的應答能力等。沒有一個免疫程序能適用於各種抗原。現用的免疫程序中多數是參照制備常規多克隆抗體的方法。表6-1列舉了目前常用的免疫程序。免疫途徑常用體內免疫法包括皮下注射、腹腔或靜脈注射,也採用足墊、皮內、滴鼻或點眼。最後一次加強免疫多採用腹腔或靜脈注射,目前尤其推崇後者,因為可使抗原對脾細胞作用更迅速而充分。在最後一次加強免疫後第3天取脾融合為好,許多實驗室的結果表明,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應答反應中,取脾細胞與骨髓瘤細胞

融合,特異性雜交瘤的形成高峰分別為第4天和第22天,在初次免疫應答時獲得的雜交瘤主要分泌IgM抗體,再次免疫應答時獲得的雜交瘤主要分泌IgG抗體。筆者體會陽性雜交瘤出現的高峰與小鼠血清抗體的滴度並無明顯的平行關系,且多在血清抗體高峰之前。因此,為達到最高的雜交瘤形成率需要有盡可能多的漿母細胞,這在最後一次加強免疫後第3天取脾進行融合較適宜。已有人報道採用脾內免疫,可提高小鼠對抗原的免疫反應性,且節省時間,一般免疫3天後即可融合。

表6-1 不同免疫抗原的免疫程序

免疫原特性 抗原量 接種次數 間隔時間 單抗的特性 抗體滴度 親和性

免疫原性強(如細胞、細菌和病毒等) 106-107個細胞或1-10ug 2-4 2-4周 高 中等至強

免疫原性中等 10-100ug 2-4 2-4周 中等或高中等或強

免疫原性弱 A.20-400ug 2-4 隨後 2-3 每月 2-3月中等 強

B.10-50ug 其後 200-400ug 2 其後 4 每月 每天 中等 中等

C.10-100ug 2 其後 4 其後「休息」 最後加強 每月 10天 1-2月

中等 中等或強

體內免疫法適用於免疫原性強、來源充分的抗原,對於免疫原性很弱或對機體有害(如引起免疫抑制)的抗原就不適用了。如果制備人單克隆抗體幾乎不大可能採用體內免疫法。因此,針對這些情況,可採用體外免疫。所謂體外免疫就是將脾細胞(或淋巴結細胞,或外周血淋巴細胞)取出體外,在一定條件下與抗原共同培養,然後再與骨髓瘤細胞進行融合。其基本方法是取4-8周齡BALB/c小鼠的脾臟,製成單細胞懸液,用無血清培養液洗滌2-3次,然後懸浮於含10%小牛血清的培養液中,再加入適量抗原(可溶性抗原0.5-5ug/ml,細胞抗原105-106個細胞/ml)和一定量的BALB/c小鼠胸腺細胞培養上清液;在37℃,6%CO2濃度下培養3-5天,再分離脾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

2、細胞融合

(1) 主要試劑的配製

a、 細胞培養基雜交瘤技術中使用的細胞培養基主要有RPMI-1640或DMEM(Dulberco Modified Eagles Medium)兩種基礎培養基,具體配製方法按廠家規定的程序,配好後過濾除菌(0.22um),分裝,4℃保存。

"不完全RPMI-1640培養基:RPMI-1640培養基原液96ml

100×L.G.溶液1ml

雙抗溶液1ml

7.5% NaHCO3溶液1-2ml

HEPES溶液1ml

"不完全DMEM培養基:DMEM 13.37g

超純水或四蒸水980ml

NaHCO3 3.7g

雙抗溶液10ml

100×L.G.溶液10ml

用1N HCl調試PH至7.2-7.4,過濾除菌,分裝4℃保存。

"完全RPMI-1640或DMEM培養基:不完全RPMI-1640或DMEM培養基80ml

小牛血清15-20ml

用於骨髓瘤細胞SP2/0和建株後的雜交瘤細胞培養。

"HT培養基:完全RPMI-1640或DMEM培養基99ml

HT貯存液1ml

"HAT培養基:完全RPMI-1640或DMEM培養基98ml

HT貯存液1ml

A貯存液1ml

b、 氨基喋呤(A)貯存液(100×,4×10-5mol/L) : 稱取1.76mg氨基喋呤(Aminopterin MW 440.4),溶於90ml超純水或四蒸水中,滴加1mol/L NaOH 0.5ml中和,再補加超純水或四蒸水至100ml。過濾除菌,分裝小瓶(2ml/瓶),-20℃保存。

c、次黃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HT)貯存液(100×,H:10-2mol/L,T:1.6×10-3mol/L): 稱取136.1mg次黃嘌呤(Hypoxanthine,MW 136.1)和38.8mg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MW 242.2),加超純水或四蒸水至100ml,置45-50℃水浴中使完全溶解,過濾除菌,分裝小瓶(2ml/瓶),-20℃凍存。用前可置37℃加溫助溶。

d、 L-谷氨醯胺(L.G.)溶液(100×,0.2mol/L) : 稱取2.92g L-谷氨醯胺(L-glutamine,MW 146.15),用100ml不完全培養液或超純水(或四蒸水)溶解,過濾除菌,分裝小瓶(4-5ml/瓶),-20℃凍存。

e、 青、鏈黴素(雙抗)溶液(100×): 取青黴素G(鈉鹽)100萬單位和鏈黴素(硫酸鹽)1g,溶於100ml滅菌超純水或四蒸水中,分裝小瓶(4-5ml/瓶),-20℃凍存。

f、 7.5% NaHCO3溶液 : 稱取分析純NaHCO3 7.5g,溶於100ml超純水或四蒸水中,過濾除菌,分裝小瓶(4-5ml/瓶),蓋緊瓶塞,4℃保存。

g、 HEPES溶液(1mol/L): 稱取23.83g HEPES(N-2-Hydroxyethylpiperazine-N,-2-ethanesulfonic acid,N-2-羥乙基哌嗪- N,-2-乙基磺酸,MW 238.3)溶於100ml超純水或四蒸水中,過濾除菌,分裝小瓶(4-5ml/瓶),4℃保存。

h、 8-氮鳥嘌呤貯存液(100×): 稱取200mg 8-氮鳥嘌呤(8-azaguanine,MW 152.1),加入4mol/L NaOH 1ml,待其溶解後,加入超純水或四蒸水99ml,過濾除菌;分裝小瓶,-20℃凍存。使用時按1%濃度加入到培養液中(即終濃度為20ug/ml)。

g. 用新配製的10% Giemsa染液染色10-20分鍾,然後用自來水洗去染液,自然乾燥。(Giemsa染液配方:Giemsa粉0.5g,甘油33ml,55-60℃保溫2小時,加甲醇33ml混勻,保存於棕色瓶內作為原液;取原液1份,加1/15mol/L PH6.8 PBS 9份,即成10% Giemsa染液)。

h. 鏡檢:選擇染色體分散好,無重疊,無失散的細胞進行觀察分析。每份標本應計數100個完整的中期核細胞,並注意觀察是否有標志染色體。

i、 50% PEG: 稱取PEG 1000 或4000 20-50g於三角瓶中,蓋緊,60-80℃水浴融化,0.6ml分裝於青黴素小瓶中,蓋緊,8磅高壓蒸汽15分鍾,-20℃存放備用。臨用前加熱融化,加等量不完全培養基,用少許7.5% NaHCO3調PH至8.0,或購買Sigma或Gibco公司現成產品。

⑵ 髓瘤細胞的准備
融合前骨髓瘤細胞維持的方式,對成功地得到雜交瘤是最為重要的。目標是使細胞處於對數生長的時間盡可能長,融合前肯定不能少於1周。凍存的細胞在復甦後要2周時間才能處於適合於融合的狀態,長過了的骨髓瘤細胞至少幾天才可能恢復。在實驗室中處於對數生長的骨髓瘤細胞維持在含10%小牛血清的培養基中,方法是用6個裝5ml培養基的培養瓶,接種10倍系列稀釋的骨髓瘤細胞。1周後到細胞相當密而又未長過的一瓶重新移植。典型的倍增時間為14-16小時。
骨髓瘤細胞懸液的制備方法如下:
a、於融合前48-36小時,將骨髓細胞擴大培養(一般按一塊96孔板的融合試驗約需2-3瓶100ml培養瓶培養的細胞進行准備)。
b、融合當天,用彎頭滴管將細胞從瓶壁瘤輕輕吹下,收集於50ml離心管或融合管內。
c、 1000r/min離心5-10分鍾,棄去上清。
d、加入30ml不完全培養基,同法離心洗滌一次。然後將細胞重懸浮於10ml不完全培養基,混勻。
e、取骨髓瘤細胞懸液,加0.4%台盼藍染液作活細胞計數後備用。細胞計數時,取細胞懸液0.1ml加入0.9ml台盼藍染液中,混勻,用血球計數板計數。計算細胞數目的公式為:每毫升細胞數=4個大方格細胞數×105/4;或每毫升細胞數=5個中方格細胞數×106/2

⑶ 脾淋巴細胞的准備
取已經免疫的BALB/c小鼠,摘除眼球采血,並分離血清作為抗體檢測時的陽性對照血清。同時通過頸脫位致死小鼠,浸泡於75%酒精中5分鍾,於解剖台板上固定後掀開左側腹部皮膚,可看到脾臟,換眼科剪鑷,在超凈台中用無菌手術剪剪開腹膜,取出脾臟置於已盛有10ml不完全培養基的平皿中,輕輕洗滌,並細心剝去周圍結締組織。將脾臟移入另一盛有10ml不完全培養基的平皿中,用彎頭鑷子或裝在1ml注射器上的彎針頭輕輕擠壓脾臟(也可用注射器內芯擠壓脾臟),使脾細胞進入平皿中的不完全培養基。用吸管吹打數次,製成單細胞懸液。為了除去脾細胞懸液中的大團塊,可用200目銅網過濾。收獲脾細胞懸液,1000r/min離心5-10分鍾,用不完全培養基離心洗滌1-2次,然後將細胞重懸於10ml不完全培養基混勻,取上述懸液,加台酚藍染液作活細胞計數後備用。通常每隻小鼠可得1×108-2.5×108個脾細胞,每隻大鼠脾臟可得5×108-10×108脾細胞。

⑷ 飼養細胞(Feeder cells)的制備
在細胞融合後選擇性培養過程中,由於大量骨髓瘤細胞和脾細胞相繼死亡,此時單個或少數分散的雜交瘤細胞多半不易存活,通常必須加入其他活細胞使之繁殖,這種被加入的活細胞稱為飼養細胞。飼養細胞促進其他細胞增殖的機制尚不明了,一般認為它們可能釋放非種屬特異性的生長刺激因子,為雜交瘤細胞提供必要的生長條件;也可能是為了滿足新生雜交瘤細胞對細胞密度的依賴性。
常用的飼養細胞有胸腺細胞、正常脾細胞和腹腔巨噬細胞。其中以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來源及制備較為方便,且有吞噬清除死亡細胞及其碎片的作用,因此使用最為普遍。其制備方法如下:
按上述采小鼠脾細胞的方法將小鼠致死、體表消毒和固定後,用消毒剪鑷從後腹掀起腹部皮膚,暴露腹膜。用酒精棉球擦拭腹膜消毒。用注射器注射10ml不完全培養基至腹腔,注意避免穿入腸管。右手固定注射器,使針頭留置在腹腔內,左手持酒精棉球輕輕按摩腹部1分鍾,隨後吸出注入的培養液。1000r/min離心5-10分鍾,棄上清。先用5ml HAT培養基將沉澱細胞懸浮,根據細胞計數結果,補加HAT培養基,使細胞濃度為2×105/ml,備用。通常對巨噬細胞來說,96孔培養板每孔需2×104個細胞,24孔板每孔需105細胞。每隻小鼠可得3-5×106個細胞,因此一隻小鼠可供兩塊96孔板的飼養細胞。也可在細胞融合前1-2天制備並培養飼養細胞,這樣使培養板孔底先鋪上一層飼養細胞層。做法是,將上述細胞懸液加入96孔板,每孔0.1ml(相當於2滴),然後置37℃ 6% CO2的培養箱中培養。

⑸ 細胞融合與雜交瘤細胞的選擇性培養
細胞融合的程序已報道的有很多種,這里介紹的是作者所在實驗室常用的一種。
A、將1×108脾細胞與2×107-5×107骨髓瘤細胞SP2/0-Ag14混合於一支50ml融合管中,補加不完全培養基至30ml,充分混勻。
B、 1000r/min離心5-10分鍾,將上清盡量吸凈。
C、在手掌上輕擊融合管底,使沉澱細胞鬆散均勻;置40℃水浴中預熱。
D、用1ml吸管在1分鍾左右(最佳時間為45秒)加預熱至40℃的50% PEG(PH 8.0)1ml,邊加邊輕輕攪拌。
E、用10ml吸管在90秒內加20-30ml預熱至37℃的不完全培養基;20-37℃靜置10分鍾。
F、 1000r/min 5分鍾;棄去上清。
G、 加入5ml HAT培養基,輕輕吹吸沉澱細胞,使其懸浮並混勻,然後補加含腹腔巨噬細胞的HAT培養基至80-100ml。
H、分裝96孔細胞培養板,每孔0.10-0.15ml;分裝24孔板,每孔1.0-1.5ml;然後將培養板置37℃,6% CO2培養箱內培養。
I、 5天後用HAT培養基換出1/2培養基。
J、 7-10天後用HT培養基換出HAT培養基;(第14天後可用普通完全培養基)。
L、經常觀察雜交瘤細胞生長情況,待其長至孔底面積1/10以上時吸出上清供抗體檢測。

3、雜交瘤細胞篩選

雜交瘤細胞在融合後2周左右即可篩選,即把分泌所需抗體的雜交瘤孔從眾多的孔中選出來,通常也稱為抗體檢測。抗體檢測的方法很多,通常根據所研究的抗原和實驗室的條件而定。但作為雜交瘤篩選的抗體檢測方法必須具有快速、准備、簡便,便於一次處理大量樣品等特點。因為往往有幾百個樣品需要在短短幾個小時就報告結果,以便決定雜交瘤細胞的取捨。所以選用抗體檢測方法的原則是快速、敏感、特異、可靠、花費小和節省人力。一般說來,在融合之前就必須建立好抗體檢測方法,並克服可能存在的問題。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抗體檢測方法所需要的「動力學范圍」,即檢出背景以上的最強與最弱信號之比,依所用的檢測抗原是否純凈而定。如雜交瘤抗體是針對純化的蛋白質抗原的,100%的抗原參與反應,一個陽性/陰性判別系統就夠了。另一方面,如果雜交瘤抗體是針對細胞表面微量的蛋白抗原,檢測系統可能需要能測出微弱信號,則動力學范圍至少應為10:1,最好為100:1。另外,檢測方法的選擇還受所需雜交瘤抗體的類型和預定的用途的影響。結合補體的抗體可以用基於細胞毒性反應的檢測方法來選出。如需結合A蛋白的雜交瘤抗體,就要用結合蛋白A的檢測方法。

下面簡要介紹幾種常用的抗體檢測方法:

⑴ 免疫酶技術

免疫酶技術是將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和酶對底物顯色反應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機結合而成的免疫學技術。由於它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現已廣泛用於篩選和鑒定單抗。

A、器材和試劑

a. 包被緩沖液:

碳酸鹽緩沖液:取0.2mol/L Na2CO3 8ml,0.2mol/L NaHCO3 17ml混合,再加75ml蒸餾水,調PH至9.6。

Tris-HCl緩沖液(PH8.0,0.02mol/L):取0.1mol/L Tris 100ml,0.1mol/L HCl 58.4ml混合,加蒸餾水至1000ml。

b. 洗滌緩沖液(PH7.2的PBS):KH2PO4 0.2g,KCl 0.2g,Na2HPO4"12H2O 2.9g,NaCl 8.0g,Tween-20 0.5ml,加蒸餾水至1000ml。

c. 稀釋液和封閉液:牛血清白蛋白(BSA)0.1g,加洗滌液至100ml;或用洗滌液將小牛血清配成5-10%使用。

d. 酶反應終止液(2mol/L H2SO4):取蒸餾水178.3ml,滴加濃硫酸(98%)21.7ml。

e. 底物緩沖液(PH5.0,磷酸鹽-檸檬酸緩沖液):取0.2mol/L Na2HPO4 25.7ml,0.1ml/L檸檬酸24.3ml,再加50ml蒸餾水。檸檬酸溶液及配成的底物緩沖液不穩定,易形成沉澱,因此一次不宜配製過多。

f. 底物使用液:

OPD底物使用液(測490nm的OD值):OPD 5mg,底物緩沖液10ml,3% H2O2 0.15ml。

TMBS或TMB底物使用液(測450nm的OD值):TMBS或TMB(1mg/ml)1.0ml,底物緩沖液10ml,1% H2O2 25ul。

ABTS底物使用液(測410nm的OD值):ABTS 0.5mg,底物緩沖液1ml,3% H2O2 2ul。

g. 抗體對照:以骨髓瘤細胞培養上清作為陰性對照,以免疫鼠血清作為陽性血清。

h. 抗原:可溶性抗原:盡量純化,以獲得高特異性。

病毒感染的傳代細胞或全菌抗原。

淋巴細胞等懸液。

i. 酶標抗鼠抗體或酶標SPA或其他類似試劑。

j. 細胞固定液:-20℃丙酮;或丙酮-甲醛固定液:Na2HPO4 100mg,KH2PO4 500mg,蒸餾水150ml,丙酮225ml,甲醛125ml;或丙酮-甲醛溶液(1;1);或-20℃甲醇。

k. 聚苯乙烯微孔板:40孔、96孔、或條孔;硬板或軟板均可使用。

l. 酶聯免疫閱讀儀;或光鏡。

m. 吸管、加樣器及水浴箱、離心機等。

B、 可溶性抗原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a. 純化抗原用包被液稀釋至1-20ug/ml。

b. 以50-100ul/孔量加入酶標板孔中,置4℃過夜或37℃吸附2小時。

c. 棄去孔內的液體,同時用洗滌液洗3次,每次3-5分鍾,拍干。

d. 每孔加200ul封閉液4℃過夜或37℃封閉2小時;該步驟對於一些抗原,可省略。

e. 洗滌液洗3次;此時包被板可-20℃或4℃保存備用。

f. 每孔加50-100ul待檢雜交瘤細胞培養上清,同時設立陽性、陰性對照和空白對照;37℃孵育1-2小時;洗滌,拍干。

g. 加酶標第二抗體,每孔50-100ul,37℃孵育1-2小時,洗滌,拍干。

h. 加底物液,每孔加新鮮配製的底物使用液50-100ul,37℃10-30分鍾。

i. 以2mol/L H2SO4終止反應,在酶聯免疫閱讀儀上讀取OD值。

j. 結果判定:以P/N≥2.1,或P≥N 3D為陽性。若陰性對照孔無色或接近無色,陽性對照孔明確顯色,則可直接用肉眼觀察結果。

C、 全菌抗原的ELISAS

a. 新鮮培養的細菌用蒸餾水或PBS懸浮,並調整細菌濃度至1×108個/ml。必須指出,對於人畜共患病病原體需注意安全操作,最好是滅活處理。

b. 每孔中加100ul 5%戊二醛溶液(0.1mol/L NaHCO3 95ml 25%戊二醛溶液5ml),37℃作用2小時,蒸餾水洗滌3次;加上述細菌懸液50ul/孔;37-56℃烘乾;每孔加200ul封閉液4℃過夜或37℃ 2小時封閉。

c. 步驟b也可採用先每孔加50ul細菌懸液,37℃-56℃烘乾,然後用-20℃預冷的無水甲醇室溫作用15分鍾,蒸餾水洗滌3次;每孔加200ul封閉液4℃過夜或37℃ 2小時封閉。

d. 洗滌液洗3次;此時包被板可在-20℃或4℃保存備用。

e. 以下步驟同上法。

D、 用全細胞抗原的ELISA

a. 按常規方法培養細胞,接種病毒,收獲感染細胞和未感染細胞,進行細胞計數,用PBS製成適當濃度懸液。

b. 淋巴細胞懸液的制備採用新鮮外周血加肝素抗凝後,滴加於淋巴細胞分離液之上,1500rpm離心30分鍾,吸取界面細胞洗滌二次,即為新鮮淋巴細胞懸液。該細胞懸液中若仍混有紅細胞,離心後加0.83%的氯化銨溶液,室溫10分鍾,洗滌一次即可。將該細胞懸液稀釋至適當濃度。

c. 每孔加100ul上述a或b的細胞懸液,使每孔含細胞5×104個;1500r/min 15分鍾,甩去上清;室溫乾燥或吹乾後用丙酮-甲醇(1:1)4℃固定10分鍾;可4℃或-20℃保存備用。

d. 以下步驟同上法。

E、抗體捕捉ELISA試驗

本法用抗BALB/c小鼠Ig的多克隆抗體捕捉待檢樣品中的McAb,再依次加抗原、酶標多克隆抗體及底物顯色。該法是常用的ELISA中較理想的一種;其操作步驟如下:

a. 以適當濃度的純化抗鼠Ig抗體包被酶標板,每孔加100ul,37℃ 2小時或4℃過夜。

b. 洗滌、拍干後加待測的McAb樣品,37℃ 1-2小時。

c. 洗滌後加適量的抗原,37℃ 1-2小時。

d. 洗滌後加入酶標多克隆抗體,37℃ 1-2小時。洗滌後加底物顯色,判定結果。

7、骨髓瘤細胞從哪兒來

骨髓瘤是怎麼得的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漿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骨髓內有異常漿細胞(骨髓瘤細胞)的增殖,引起骨骼破壞(溶骨性改變),血清或尿的蛋白電泳出現單株峰(M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尿內出現本周蛋白;最後導致貧血和腎功能損害。我國骨髓瘤發病率約為1/10萬,低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約4/10萬)。發病年齡大約在50~60歲之間,40歲以下者較少見,男女之比為3:2。那麼,骨髓瘤是怎麼得的?
以下是專家總結的幾點多發性骨髓瘤病因:
1、多發性骨髓瘤好發年齡多為40歲以上,男多於女。
2、病變前期可無明顯症狀,僅存在血沉增快、貧血、蛋白尿等症狀。 3、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有可有骨關節、腰背疼痛、顱骨、胸肋骨瘤形成,以胸肋、鎖骨連接處發生串珠樣結節及溶骨性鑽鑿樣或鼠咬狀圓形骨質缺損為特徵,可出現病理性骨折、截癱、肋間及坐骨神經痛等。
4、多發性骨髓瘤可損害腎臟而造成蛋白尿、腎小管病、腎病綜合征、尿毒症等。
5、因血液粘稠度增高而引起頭暈、頭痛、視力障礙、胸悶、眩暈、出血等都為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
6、多發性骨髓瘤還易引起肺部、泌尿系感染。
至於造血前體細胞發生惡變的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有眾多證據表明MM的發生與癌基因有關。
特別提醒:
不明原因的骨痛或貧血,以及不明原因的蛋白尿和腎功能不全,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如經治療無好轉,最好到血液科就診。此外,還應堅持定期體檢,常規的體檢套餐都有生化、尿檢兩個項目,如果檢查顯示球蛋白指標異常,應到血液科排除骨髓瘤的可能性。
淋巴因子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白細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與骨髓瘤的關系在近年來受到重視,B細胞的增生,分化,成熟至漿細胞的過程與多種淋巴因子有關,推測IL-6等淋巴因子分泌的調節異常可能與MM的發病有關,基於此點,有人試用IL-6抗體治療MM,療效尚待評估。
通過以上骨髓瘤是怎麼得的介紹,大家應該了解到平時做好預防保健措施的重要性所在,只要我們能夠在平時多加以注意,再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都會達到增強身體免疫力的作用。

8、為什麼骨髓瘤細胞要用1640培養基培養啊

1640並不是培養骨髓細胞的最佳選擇。市場上有很多專門為培養骨髓細胞的培養液,比如GIBCO MarrowMAX。建議你多查文獻,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

與骨髓瘤細胞用什麼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