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捐獻骨髓後的注意事項
捐獻骨髓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是抽取脊髓,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幹細胞。
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幹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因此不會減弱其免疫功能和造血能力。
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強的組織,一般健康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在十大左右即可補足所捐的幹細胞。
2、骨髓穿刺術的注意事項
1.穿刺針進入骨質後避免擺動過大,以免折斷。
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進針,不可用力過猛,以防穿透內側骨板。
3.抽吸骨髓液時,逐漸加大負壓,作細胞形態學檢查時,抽吸量不宜過多,否則使骨髓液稀釋,但也不宜過少。
4.骨髓液抽取後應立即塗片。
5.多次干抽時應進行骨髓活檢。
6.注射器與穿刺針必須乾燥,以免發生溶血。
7.術前應作出、凝血時間、血小板等檢查。
3、骨髓移植的禁忌症和適應症?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是各種血液腫瘤、再生不良性貧血症、重度地中海型貧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代謝性疾病救命的根本治療方法。近年來世界上接受骨髓移植的病患逐年增加,顯示骨髓移植已經成為目前治療的趨勢;而因骨髓移植所帶來的病人長期存活率也大大的增加,各種血液疾病如再生不良性貧血症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有適當的供髓者,骨髓移植已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長期存活率,而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亦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治癒率,這些成果皆遠非傳統之化學療法所能及,這也是這什麼我們需要發展骨髓移植的最重要原因。
適應症:
1、血液系統惡性疾病:
各種急性和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惡性組織細胞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
2、非血液系統惡性疾病:
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神經母細胞瘤和其他實體瘤等
3、血液系統非惡性疾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血紅蛋白病(地中海貧血等)等。
4、免疫系統疾病:
先天性免疫缺乏性疾病(SCID)、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等)、放射病等。
禁忌症:
骨髓移植對妊娠婦女來講是絕對禁忌症
可能或已證實懷孕者
(對於懷孕的情況,既沒有臨床經驗,亦沒有實驗數據可提供。因此內科醫生要評估對應用ATG-Fresenius S作治療的危險性和益處,但應考慮到人體免疫球蛋白是可以通過胎盤屏障的。)
已知對兔蛋白過敏者
血小板 重缺乏者
(如每ml的血小板數小於50000)
細菌、病毒或黴菌感染的,尚未得到治療控制者
4、形態不典型細胞的劃分原則骨髓檢查注意事項可以幫我回答一下嗎?
一、看一個細胞的形態是否經典應該是看這個細胞是否發生特化吧。
二、
1,病人在做骨髓穿刺時要積極配合醫生,充分暴露穿刺點。一般常用的穿刺點為髂後上嵴或髂前上嵴。病人若血小板計數較低,應在傷口覆蓋無菌紗布,用橡皮膏固定後再局部壓迫5~10分鍾,以充分止血。穿刺傷口局部3天內注意保持乾燥,防止局部傷口感染。病人做骨髓檢查後一般無需作特別護理,休息片刻後即能正常活動。
2,由於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晚期妊娠的孕婦做骨髓穿刺術應慎重
3,骨髓象檢查的注意事項
確認細胞不能單憑一、兩個特點下結論,應綜合細胞大小、核質比例、核的形狀、染色質結構、核仁、胞質著色和顆粒等條件全面分析判斷;各系統的原始細胞雖各有特徵,但極相似,甚難鑒別,除應做相應的細胞化學染色協助區別外,也可根據伴隨出現的幼稚細胞或成熟細胞,推測原始細胞的歸屬;介於兩個階段之間的細胞,不論其來源如何,應統一按成熟方向的下一階段計算;在特殊情況下,光學顯微鏡下個別介於兩個系統之間的細胞,甚難鑒別。如介於漿細胞與幼稚紅細胞之間的細胞,可歸於紅細胞。介於淋巴細胞與紅細胞之間的細胞亦歸為紅細胞;若確診為漿細胞性白血病、淋巴細胞白血病或紅白血病時,則應將這些細胞隨確診而劃分其歸屬;實在難以確定類型的細胞,可列為「分類不明細胞」。應通過細胞化學染色、骨髓病理、電鏡或集體讀片等方法弄清楚類別,或作形態描述記錄、照相記錄、動態觀察,以待進一步明確。
5、骨髓細胞檢查的適應症和禁忌症各有哪些
你是問的骨髓穿刺的適應症和禁忌症吧~~~~
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採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其檢查內容包括細胞學、原蟲和細菌學等幾個方面。
一)適應證
1.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隨訪。
2.不明原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量增多或減少及形態學異常。
3.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可作骨髓培養,骨髓塗片找寄生蟲等。
禁忌證
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
6、骨髓穿刺的禁忌症和適應症有哪些
骨髓穿刺(1)骨髓穿刺的禁忌症很少,除重度血友病及一些凝血因子缺乏的疾病外,均可進行骨髓穿刺。應避開局部炎症或畸形的穿刺部位。(2)骨髓穿刺的適應症:①外周血細胞數量和質量異常者 如原因不明的或(和)難以診斷貧血、白細胞減少、粒細胞減少、缺乏、白血病、血小板減少、脾功能亢進、骨髓瘤、淋巴瘤、類白血病反應和類脂質代謝紊亂病等。②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結腫大、發燒、骨質破壞、骨痛、胸腔粘液、蛋白尿及腎臟受損(年齡較大者)、心包粘液、女性陰道出血、月經周期紊亂、男性陰莖異常勃起等症狀(應警惕白細胞細胞侵潤)。③需治療觀察或其它檢查:白血病治療觀察、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遺傳學檢查以及骨髓細胞培養等。④惡性腫瘤呈骨髓轉移、結締組織病、寄生蟲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