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的成分
2、造血幹細胞可以生成骨細胞嗎
造血幹細胞不可以生成骨細胞。造血幹細胞是指骨髓中的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能分化為各種血細胞前體細胞,最終生成各種血細胞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它們也可以分化成各種其他細胞。它們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幹細胞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們,最常見的就是白血病。
3、骨髓是如何形成
骨髓分紅黃,紅的是含有豐富造血幹細胞,紅骨髓會分化為黃骨髓,黃骨髓是大部分人印象里的可食用的骨髓......
4、人體骨髓造血功能是怎樣被發現的?
盡管顯微鏡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標志著現代血液學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發現和血細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幾千年來,無論是詩人、哲學家,還是醫生都將血液與生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們推測血液或是由於呼吸了大自然中的靈氣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華轉變而來,然而,他們並沒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來源。
應當說人類在很久以前就認識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們吃動物的骨髓,認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骨髓是由飲食水谷的精液與腎氣和合,滲入骨空後轉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補益腦髓。在西方,骨髓被認為是產生人體天然熱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亞說:「你的骨無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們似乎意識到骨髓與血液之間有某種聯系。在19世紀初,已有醫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補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紀中葉,骨髓產生血液的奧秘才分別由德國醫學家紐曼和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揭開。
紐曼曾在1868年10月10日出版的《醫學科學通報》上發表題為《關於骨髓在血液形成中的作用》的論文中,報道了骨髓中有大量的有核紅細胞,而有核紅細胞是血液中紅細胞,的前身,因此他推斷骨髓是紅細胞的生產基地。幾乎與此同時,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也證實了有核紅細胞是無核紅細胞的前身,此外他還指出白細胞也是由骨髓細胞生成的。紐曼和比佐澤羅的發現立即引起了醫學界的極大興趣,許多醫學家開始進一步深入研究血液細胞的起源問題,並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理論。例如有人認為紅細胞是白細胞核瓦解的產物,也有人提出紅細胞是由原始細胞吞噬了血紅蛋白後形成的,還有人堅持紅細胞是在肝臟中形成的觀點。盡管這些認識現在看來都是不正確的,但是,在當時正是這些不同觀點之間的爭論,有力地推動了血液學研究的深入。
既然成熟的無核紅細胞是由幼稚的有核紅細胞轉變而來,那麼這種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也就是說有核紅細胞是怎樣變成無核紅細胞的呢?有人認為,實際上核並沒有消失,只不過變換了形式,而不再可見。而支持核消失的學者又分成兩派:以紐曼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紅細胞在成長過程中核被細胞自己再吸收;比佐澤羅支持的一派則主張,核是在成熟過程中被逐出細胞。由於研究手段的限制,當時兩派都很難拿出足夠的證據駁倒對方,加之他們各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去做,不久這個爭論便不了了之。直到20世紀中期,隨著顯微照相技術的發展以及後來電子顯微鏡的應用,人們才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了解。現在的研究結果支持比佐澤羅等人核在成熟過程中被逐出細胞的觀點。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骨髓是製造血液細胞的大本營。骨髓每天可產生2000億個紅細胞;100億個白細胞和4000億個血小板。如同深藏在地下岩層中的石油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本保證一樣,骨髓是人體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動的基本保證。
5、骨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骨母細胞間的關系
骨細胞 是存在於骨組織中被自身分泌的骨基質包圍的成骨細胞。是成熟骨組織中的主要細胞,相當於人的成年期,由骨母細胞轉化而來。當新骨基質鈣化後,細胞被包埋在其中。此時細胞的合成活動停止,胞漿減少,成為骨細胞。骨細胞能產生新的基質,改變晶體液,使骨組織鈣、磷沉積和釋放處於穩定狀態,以維持血鈣平衡。骨細胞對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作用,是維持成熟骨新陳代謝的主要細胞。 成骨細胞 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細胞,負責骨基質的合成、分泌和礦化。骨不斷地進行著重建,骨重建過程包括破骨細胞貼附在舊骨區域,分泌酸性物質溶解礦物質,分泌蛋白酶消化骨基質,形成骨吸收陷窩;其後,成骨細胞移行至被吸收部位,分泌骨基質,骨基質礦化而形成新骨。破骨與成骨過程的平衡是維持正常骨量的關鍵。 黃骨髓:含大量脂肪組織。沒有直接造血的功能。6歲前後,長骨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轉化為黃骨髓,只存在於成人長骨骨乾的骨髓腔內。 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 破骨細胞 是由分化的巨噬細胞形成的多核細胞。具有破骨功能。破骨細胞)是骨細胞的一種,行使骨吸收的功能。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在功能上相對應。二者協同,在骨骼的發育和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高表達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組織蛋白酶是破骨細胞主要標志。破骨細胞具有特殊的吸收功能,某些局部炎症病灶吸收中,巨噬細胞也參與骨吸收過程。 在破骨細胞吸收骨基質的有機物和礦質的過程中,造成基質表面不規則,形成近似細胞形狀的陷窩,稱為Howship 陷窩。在陷窩內對著骨質的一面,細胞伸出許多毛樣突起,很象上皮細胞表面的縱紋緣和刷毛緣。電鏡下,貼近骨質的一側有許多不規則的微絨毛,即細胞突起,稱為皺褶緣。在皺褶緣區的周緣有一環形的胞質區,含多量微絲,但缺乏其它細胞器,稱為亮區,此處的細胞膜平整並緊貼在骨質的表面。亮區猶如一道以胞質構成的圍牆,將所包圍的區域形成一個微環境。破骨細胞向局部釋放乳酸及檸檬酸等,在酸性條件下,骨內無機礦物質自皺褶緣吞飲,於皺褶緣基質內形成一些吞飲泡或吞噬泡。於破骨細胞內,無機質被降解,以鈣離子的形式排入血流中。無機質的丟失使骨基質內的膠原纖維裸露,破骨細胞分泌多種溶酶體酶,特別是組織蛋白酶B和膠原溶解組織蛋白酶。破骨細胞離開骨表面後,其皺褶緣消失,細胞內發生變化,進入靜止期。 骨母細胞即成骨細胞,常見於生長期的骨組織中,大都聚集在新形成的骨質表面,是由骨內膜和骨外膜深層的成骨性細胞分化而成。所有骨基質的有機成分均有骨母細胞合成和分泌。
6、成骨細胞的來源譜系種類別
(1)骨髓克隆形成單位(成纖維細胞集落形成單位,CFU-F);
(2)骨軟骨祖細胞,可分化成骨祖細胞和前軟骨細胞譜系,常位於骨髓腔中,有很強的自身增殖能力;
(3)前成骨細胞,即骨祖細胞,能定向分化成成骨細胞,具有合成和增殖能力[1,2]。成骨細胞由多能的間質幹細胞在體內的各種調控因素的調節下發展而來,調控因素主要有BMP-2,BMP-2能誘導基質細胞向成骨細胞分化,具體就是誘導間質幹細胞分化形成骨祖細胞進而形成前成骨細胞。
7、幼年時期紅骨髓的主要功能是()A.提供營養B.產生成骨細胞C.製造血細
骨的基本結構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組成.其中骨膜是緊密貼附在骨表面的一層百緻密結蹄組織膜,度骨膜內含有神經和血管分布,起營養骨質的作用,神經還有感覺的作用;骨膜內還有成骨細胞,成骨細胞可以產生新的骨質,與骨的長粗問和骨的癒合有關.人體內的骨髓有兩種,一種是紅骨髓,另一種是黃骨髓.幼年時人的骨髓腔里答是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後骨髓腔里的紅骨髓轉變成了黃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當人體大量失血時,骨髓腔里的黃骨髓還可以專轉化為紅骨髓,恢復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屬松質里有紅骨髓,終生具有造血功能.因此,紅骨髓的主要功能是造血.
故選C
8、骨髓所製造的細胞及血漿成分是怎樣從骨頭內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