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多發性骨髓瘤鼻血

多發性骨髓瘤鼻血

發布時間:2021-03-19 16:30:50

1、多發性骨髓瘤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北京冠龍坤鶴中醫研究院腫瘤中心為您解答。
(一)發病原因

MM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確。臨床觀察、流行病學調查和動物實驗提示,電離輻射、慢性抗原刺激、遺傳因素、病毒感染、基因突變可能與MM的發病有關。MM在遭受原子彈爆炸影響的人群和在職業性接受或治療性接受放射線人群的發病率顯著高於正常,而且接受射線劑量愈高,發病率也愈高,提示電離輻射可誘發本病,其潛伏期較長,有時長達15年以上。據報告化學物質如石棉、砷、殺蟲劑、石油化學產品、塑料及橡膠類的長期接觸可能誘發本病,但此類報告大都比較零散,尚缺乏足夠令人信服的證據。臨床觀察到患有慢性骨髓炎、膽囊炎、膿皮病等慢性炎症的患者較易發生MM。動物試驗(向小鼠腹腔注射礦物油或包埋塑料)證明慢性炎症刺激可誘發腹腔漿細胞瘤。MM在某些種族(如黑色人種)的發病率高於其他種族,居住在同一地區的不同種族的發病率也有不同,以及某些家族的發病率顯著高於正常人群,這些均提示MM的發病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病毒與MM發病有關已在多種動物試驗中得到證實,早先有報告EB病毒與人多發性骨髓瘤發病有關,近年來又報道Human Herpes Virus-8(HHV-8)與MM發病有關。但是究竟是偶合抑或是病毒確與MM發病有關,尚待進一步研究澄清。MM可能有多種染色體畸變及癌基因激活,但未發現特異的標志性的染色體異常。染色體畸變是否是MM發病的始動因素,尚待研究證實。惡性腫瘤是多因素、多基因、多步驟改變導致的疾病,MM也不例外。

在骨髓瘤患者培養的樹突狀細胞中,發現了與卡波西肉瘤相關的皰疹病毒,這提示兩者存在一定的聯系.該病毒編碼的白介素-6(IL-6)的同系物.人類IL-6可促進骨髓瘤生長,同時刺激骨的重吸收.此種特殊的細胞來源尚不明了.通過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序列和細胞表面標志分析提示為後生發中心細胞惡性變而來.對實驗動物進行結合電離輻射有時能提高漿細胞瘤的發病率 小鼠生活於無菌環境中 漿細胞瘤的自然發生率減少 在純種小鼠 腹腔最後內注射礦物油或種植固體塑料導致肉芽腫樣炎性反應後 多數動物發生能產生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腹腔內漿細胞瘤;但同樣方法在非純系小鼠則很難引起漿細胞瘤的發生 因此 遺傳因素 電離輻射 慢性抗原刺激等 均可能與本病的發生有關

(二)發病機制

關於骨髓瘤細胞的起源,最初依據細胞形態及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特點,認為源於漿細胞的惡變。爾後的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提示骨髓瘤細胞起始於早期前B細胞(pre-B cell)惡變,其根據是MM患者除有單克隆惡變漿細胞外,尚有單克隆淋巴細胞,該淋巴細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與瘤細胞相同,早期前B細胞胞質IgM可與抗M蛋白抗體發生特異結合反應。但是,近年來的研究又發現骨髓瘤細胞不僅具有漿細胞和B細胞特徵,而且還表達髓系細胞、紅系細胞、巨核細胞及T細胞表面抗原。還有研究提示T細胞和B細胞的共同前體細胞發生了與瘤細胞相同的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某些MM患者的T細胞亞群能和M蛋白發生特異交叉反應。基於上述研究發現,目前認為MM瘤細胞雖然主要表達B細胞——漿細胞特點,但其起源卻是較前B細胞更早的造血前體細胞(hematopoiesis precursor cell)的惡變。

至於造血前體細胞發生惡變的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有眾多證據表明MM的發生與癌基因有關。對誘導產生的小鼠漿細胞瘤的研究發現,90%鼠發生染色體易位,而斷裂點幾乎都出現在癌基因C-MYC區,形成重組C-MYC(rC-MYC)並得到表達,提示鼠漿細胞瘤與C-MYC有關。在MM患者中已發現有C-MYC基因重排、突變及mRNA水平升高。癌基因N-RAS或K-RAS突變見於27%(18%~47%)初診MM病例及46%(35%~71%)治療後MM病例。N-RAS突變可導致瘤細胞缺失IL-6條件下,被其他造血因子激活而增殖並減少凋亡。P21的高水平見於部分MM患者,P2l是癌基因H-RAS的產物,表明部分MM患者有癌基因H-RAS的高表達。在動物試驗中,將點突變激活的H-RAS基因植入經EB病毒感染的人B細胞,結果導致B細胞轉化為惡性漿細胞,表現出能在半固體培養基上生長,以及使裸鼠生長腫瘤並分泌大量IgM等惡性漿細胞特徵。對MM的染色體研究,雖未發現具有標記性的染色體異常,但已肯定出現在MM的一些染色體異常並非是隨機性的,其中1,14號染色體重排最為常見。其次3,5,7,9,11號染色體的三體性和8,13號染色體的單體性,以及6號染色體長臂缺失。也較多見於MM。已有研究證明6號染色體長臂缺失與破骨細胞激活因子(osteoclast activating factor OAF)及腫瘤壞死因子(TNF)生成增多有關,7號染色體異常與多葯耐葯基因(MDR1)表達有關,8號染色體異常與C-MYC癌基因激活有關。因此,目前一般認為,放射線、化學物質、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能引起基因突變或染色體易位,激活癌基因,如點突變激活H-RAS和基因重排,激活C-MYC,導致腫瘤發生。關於染色體異常與癌基因的激活,以及癌基因激活與MM發病之間關系的研究目前正在深入研究之中。

淋巴因子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白細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與骨髓瘤的關系在近年來受到重視。B細胞的增生、分化、成熟至漿細胞的過程與多種淋巴因子有關:白細胞介素-1(IL-1)可激活IL-2基因表達;IL-2和IL-3促使早期B細胞增生、分化;IL-4可以激活休止期B細胞,促進B細胞增生;IL-5促使B細胞進一步增生、分化;IL-6刺激B細胞增生並最終分化為產生免疫球蛋白的漿細胞;IL-10可促進B細胞向漿細胞分化並直接刺激骨髓瘤細胞增生,但IL-10水平在MM中很低而在漿細胞白血病中顯著升高,故推測IL-10與MM的晚期病變有關。其中IL-6受到特別注意,因為無論在體內還是在體外,IL-6均可促使漿細胞和骨髓瘤細胞增生,而處於進展期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體內,尤其是骨髓中IL-6水平顯著高於正常。有實驗證明IL-6可促進BCL-XL表達,抑制瘤細胞凋亡。但是對於IL-6是來自正常組織的旁分泌還是骨髓瘤細胞的自分泌,尚存在著不同意見。有些研究者根據人骨髓瘤細胞株RPMI 8226和U266不分泌IL-6這一現象,提出升高的IL-6可能來自骨髓中單核細胞和間質細胞的旁分泌,而非瘤細胞的自分泌。然而多數研究者認為,盡管單核細胞、骨髓間質細胞、T細胞、內皮細胞、腎小球細胞、角化細胞均可分泌IL-6,但骨髓瘤細胞(包括不同株的RPMI 8226和U266)也可自行分泌IL-6。C反應蛋白(CRP)的水平受IL-6的調節,當IL-6水平升高時,CRP水平也隨之升高,故CRP水平可間接反映IL-6水平。MM患者的CRP水平常升高。根據多種淋巴因子,尤其是IL-6,是B細胞——漿細胞的生長因子和分化因子,進展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IL-6水平異常升高,因而推測IL-6等淋巴因子分泌的調節異常可能與MM的發病有關。基於此點,有人試用IL-6抗體治療MM,療效尚待評估。

溶骨性病變是MM的重要特徵之一。目前認為,溶骨性病變主要並非由瘤細胞直接侵蝕骨質引起。而是由瘤細胞分泌一些因子激活破骨細胞所致,這些因子包括IL-1、淋巴細胞毒素、腫瘤壞死因子(TNF)以及破骨細胞激活因子(OAF),OAF的活性需經IL-1、淋巴細胞毒素、TNF介導。這些因子能夠激活破骨細胞,導致骨質疏鬆、骨質破壞。另有研究指出,6號染色體長臂缺失可促使TNF、OAF增多,加重溶骨性病變。干擾素γ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則可抑制這些因子的產生。

MM的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是由於惡變克隆漿細胞無節制地增生、浸潤及其分泌的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瘤細胞在原發部位骨髓的過度增生,導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瘤細胞廣泛浸潤可累及淋巴結、脾臟、肝臟、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引起受累組織器官的功能障礙:瘤細胞分泌的一些因子引起溶骨性病變及相關的症狀;瘤細胞分泌的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現於血中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因子功能障礙,而過量輕鏈自腎臟排泄引起腎臟損害,輕鏈沉積於組織器官造成澱粉樣變性損害,而同時正常多克隆漿細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使機體免疫力減低,易招致繼發感染。

MM最常見侵犯骨骼,病變骨的骨小梁破壞,骨髓腔內為灰白色瘤組織所充塞。骨皮質變薄或被腐蝕破壞,骨質變得軟而脆,可用刀切開。瘤組織切面呈灰白色膠樣,若有出血則呈暗紅色。瘤組織可穿透骨皮質,浸潤骨膜及周圍組織。在顯微鏡下瘤細胞呈彌漫分布、間質量少,由纖細的纖維組織及薄壁血管組成。小部分腫瘤可有豐富的網狀纖維。瘤細胞是不同分化程度的漿細胞,分化好者酷似正常成熟漿細胞,分化差者類似組織細胞,胞體較大,外形不規則,胞質藍染,核旁空暈不明顯,核大且染色質細致,含1或2個核仁。可見雙核或多核瘤細胞。也有瘤細胞呈灶性分布者。骨髓外浸潤多見於肝、脾、淋巴結及其他網狀內皮組織,也見於腎、肺、心、甲狀腺、睾丸、卵巢、消化道、子宮、腎上腺及皮下組織。部分病例(8%~15%)的瘤組織及臟器有澱粉樣物質沉著,即免疫球蛋白輕鏈沉著,用剛果紅染色,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和旋光顯微鏡下分別呈示特殊綠色和二色性。用免疫熒光法可鑒定其為輕鏈。在此種澱粉樣物質沉著周圍有異物巨細胞反應。常見受累器官為舌、肌肉、消化道、腎、心肌、血管、關節囊及皮膚。

2、多發性骨髓瘤

這個病只能西葯化療治療,中葯可以輔助治療,主要針對化療後的副作用。不一定價格好的葯物治療效果就好,這里邊存在個體差異,不同患者對不同的葯物敏感性不同。所以建議找一家三甲級醫院,他們會根據你們的經濟狀況給出合適的化療方案,每個療程幾百到幾萬都有。

3、多發性骨髓瘤晚期症狀

、骨骼疼痛:為多發性骨髓瘤最主要的症狀。疼痛程度一般由輕到重,初起為間歇性微痛,隨著病情的進展而發展為連續性劇痛。疼痛部位以腰背部脊椎為最多,其次為胸肋、四肢。少數患者可無疼痛,而較多患者以骨骼疼痛為首發症狀。疼痛的突然加劇常發生了病理性骨折。2、骨骼腫物:多在扁骨,尤以胸骨、肋骨、頭顱骨、下頜骨等處多見。這也是多發性骨髓瘤症狀之一。3、發熱: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發熱。部分病人以此為首發症狀,但多數為晚期表現,主要由於機體免疫缺損,感染引起。4、貧血:多發性骨髓瘤約1/3病人有頭暈、心悸、乏力、消瘦等貧血症狀,有的以此為首發多發性骨髓症狀。5、而多發性骨髓有哪些症狀呢?還表現在出血:少數病人可出現消化道、牙齦、鼻腔、皮膚出血。或月經過多,也有以出血為首發症狀。

4、多發性骨髓瘤有什麼表現?

你好
多發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狀為:1骨痛:骨質疏鬆、溶骨病變、病理性骨質。2貧血、出血、感染發熱。3高鈣血症的表現:煩渴、多飲、多尿、睏倦、便秘、惡心、嘔吐等。4澱粉樣變表現:腕管綜合征、腎病綜合征、吸收不良、巨舌、心肌病。5高粘綜合征表現:頭暈、頭痛、共濟失調、視力障礙、神智改變。6神經系統症狀:神經根痛、下肢無力、腦神經麻痹、大小便失禁。
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建議到國家重點的中西醫結合血液病醫院。

5、多發性骨髓瘤是什麼樣的?

用一般的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有效率50%左右,但完全緩解率不足10%,中位生存期3年左右。異基因骨髓移植雖能治癒該病,但因該病發病時年齡已高,能進行異基因骨髓移植注患者很少。McElwain等在20世紀80年代發現大劑量美法倫能改善多發性骨髓瘤的療效,可是由於骨髓抑制期長,治療相關死亡率較高。之後他們採用了自體骨髓移植,即先給患者用VAMP((長春新鹼、多柔比星、甲潑尼龍)治療數個療程

6、疑似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1 建議再次行骨穿刺,如果漿細胞病例仍不高,病人應該診斷為:澱粉樣變性;
2 澱粉樣變性病人的病程的異質性較大,可以是慢性,也可以進展較快;
3 應該積極治療。

(陳文明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北京朝陽醫院陳文明 http://chenwenming.haodf.com/

7、多發性骨髓瘤後期流鼻血不止怎麼辦

相信很多朋友對多發性骨髓瘤並不是十分的了解,那麼這是一種惡性漿細胞病,屬於一種非常常見的類型被稱為是骨髓瘤。腫瘤的細胞來源於骨髓當中的漿細胞,漿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發育到最終的一種功能性階段的細胞。在患有多發性骨髓瘤的時候,基本上是男性要高於女性。我們下面來具體了解一下,在晚期的時候,多發性骨髓瘤會有哪些的症狀表現?
步驟/方法:
1多發性骨髓瘤在開始的時候是沒有明顯的症狀的,所以很多患者在出現這種疾病的時候,並沒有受到關注,而且也經常會被誤診,那麼在臨床上經常會出現貧血和骨痛,以及腎功能不全的一些症狀。
2多發性骨髓瘤在晚期的時候會明顯的出現貧血,這個時候會出現貧血和出血的症狀,早期的時候貧血症狀是比較輕的,那麼一旦發展到後期晚期的時候貧血是比較嚴重的,由於血小板減少,那麼就會引起缺血症狀。
3在出現多發性骨髓瘤的時候會直接的引起高鈣血症,也會引起感染和出血神經方面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會造成骨骼的疼痛和變形,還會引起病理性的骨折等等這些症狀,皮膚粘膜會引起出血內臟和顱內也會比較嚴重的受損。
注意事項:
我們上面所說的是多發性骨髓瘤在出現的時候晚期會有哪些症狀?在平時生活當中我們應該注意環境的變化以及飲食方面等等這些因素,要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這樣能夠抵抗疾病的發生。

8、多發性骨髓瘤晚期?

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分期反映骨髓瘤病程早晚和腫瘤負荷,與治療及預後有關,所以當骨髓瘤的診斷確定之後,應進一步明確患者的臨床分期,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臨床上廣泛採用的分期標准目前仍在沿用。

I期: 符合下列各項
血紅蛋白>100 g/L
血鈣正常
X線檢查骨髓正常或只有孤立性漿細胞瘤
M成分IgG<50g./L. IgA<30G/L;本周蛋白<40g/24h,
骨髓瘤細胞數<0.6×1012
II
介於I期和II期之間
骨髓瘤細胞(0.6—1.2)×1012

III期:符合下列一項
血紅蛋白<85 g./L,
血鈣>2.98mmol/L,
多處進行性溶骨病變
M成分IgG<70g/L,IgA>50g/L;本周蛋白>12g/24h
骨髓瘤細胞>1.2×1012

與多發性骨髓瘤鼻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