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是怎麼診斷的呢?朋友最近不舒服,去醫院查血常規和骨穿,最後醫生說是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屬於血液病。
臨床症狀:貧血、感染(發熱)、出血(皮下出血等)、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等。
實驗室診斷:以貧血為主。血液中出現M蛋白。異常免疫球蛋白根據分型某一項增高如:IgG IgA IgM IgD IgE、輕鏈型等,尿中出現本周是蛋白、血沉增快、外周血紅細胞呈緡錢狀排列、骨髓中大量出現骨髓瘤細胞等。
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主要靠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檢。骨骼的X線片可有比較典型的表現。實驗室檢查可輔助診斷.
2、確診多發性骨髓瘤的主要檢查方法是什麼?
1.生化常規檢查
血清異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減少。尿凝溶蛋白(又稱尿本周氏蛋白)半數陽性。
在患者的蛋白電泳或m蛋白鑒定結果中會出現特徵性的高尖的「m峰」或「m蛋白」。故常規生化檢查中,若球蛋白總量增多或蛋白電泳中出現異常高尖的「m峰」,應到血液科就診,除外骨髓瘤的診斷。
2.血常規檢查
貧血多呈正細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檢查
漿細胞數目異常增多≥10%,為形態異常的原始或幼稚漿細胞。
4.骨骼x線檢查
可見多發性溶骨性穿鑿樣骨質缺損區或骨質疏鬆、病理性骨折。
對於mm患者的骨損害,一般認為ct、核磁共振(mri)等發現病變的機會早於x線檢查;這些影像學手段檢查對骨損害病變的敏感性依次為:pet-ct>mri>ct>x線。
5.染色體、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等生物學檢查
骨髓染色體17p13缺失,和/或t(4;14)和/或t(14;16)異常,往往提示高危。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特別是用cd138(在大多數骨髓瘤細胞表達陽性)磁珠純化後的fish即ifish檢查,更能提高檢驗的陽性率。這一檢測已被用於2015年新修訂的國際預後分期系統(r-iss分期系統)中。
6.血清游離輕鏈檢查
較普通的血或尿輕鏈檢查敏感性高,已被國際骨髓瘤工作組(imwg)專家定義為嚴格完全緩解(scr)的療效標准。若mm患者治療後,血清游離輕鏈由陽性轉為陰性,其療效為嚴格完全緩解。
3、多發性骨髓瘤有什麼表現?
你好
多發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狀為:1骨痛:骨質疏鬆、溶骨病變、病理性骨質。2貧血、出血、感染發熱。3高鈣血症的表現:煩渴、多飲、多尿、睏倦、便秘、惡心、嘔吐等。4澱粉樣變表現:腕管綜合征、腎病綜合征、吸收不良、巨舌、心肌病。5高粘綜合征表現:頭暈、頭痛、共濟失調、視力障礙、神智改變。6神經系統症狀:神經根痛、下肢無力、腦神經麻痹、大小便失禁。
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建議到國家重點的中西醫結合血液病醫院。
4、什麼樣的人群適合檢測淋巴細胞亞群的檢測
1、淋巴細胞亞群的測定,主要用於了解惡性腫瘤、遺傳性免疫缺陷、重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等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是否處於平衡狀態。某種細胞亞群所佔百分比過高或過低,都提示存在免疫功能紊亂,但一般情況下對疾病的診斷和鑒別無特異性。2、CD3+CD4+細胞百分比和絕對數、CD4+細胞/CD8+細胞比值在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IDS)患者顯著下降,常作為該病診斷、病情觀察和預後判斷的重要指標。但應注意,CD4+細胞數和CD4/CD8比值的降低也見於一些惡性腫瘤、遺傳性免疫缺陷、器官移植後發生排斥反應以及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3、用於白血病細胞免疫表型分析。在某些白血病,如T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CD2、CD3、CD4、CD5、CD8特異性表達;B系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D19、CD20、CD24陽性表達;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細胞多表達CD5、CD19、CD20;毛細胞性白血病患者CD19、CD20、CD22呈陽性;NK細胞白血病細胞80%~90%CD16陽性,≥95%CD56陽性。4、NK細胞測定的臨床意義:NK細胞活性下降見於大多數腫瘤患者,特別是中晚期或伴有轉移的癌症患者;某些白血病和白血病前期患者,NK細胞活性隨病情進展而逐漸降低,以急性期降低最為明顯,緩解期患者的NK細胞活性也仍低於正常健康對照;柯薩奇病毒、心肌炎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性疾病NK細胞活性下降;某些細菌性和真菌性感染疾病患者也見NK細胞活性低下;免疫缺陷症Chediak-Higashi綜合征患者伴有先天性NK細胞缺陷;重症聯合免疫缺陷征患者體內T細胞、B細胞、NK細胞的功能同時缺陷。NK細胞活性增高見於多發性骨髓瘤、肺結核等疾病。
5、多發性骨髓瘤特徵性細胞
漿細胞免疫學檢查
隨著對MM認識的逐漸深入, 人們越來越重視骨髓瘤細胞免疫表型的相關特徵及其對MM的診斷、治療和預後等臨床意義。在臨床上, 通過檢測細胞表面所表達抗原的強弱、異常抗原的出現, 包括有無細胞內免疫球蛋白的輕鏈限制性, 可以把骨髓瘤細胞和正常漿細胞區別開來。正常漿細胞表面強表達CD38和CD27, 表達CD138, 且無輕鏈限制性, 與正常成熟B細胞相比, CD45和CD19的表達較弱, 不表達CD56、CD117、CD28, 同時不表達B系抗原如CD20、CD22。典型的骨髓瘤細胞免疫分型特點為:異常表達CD28、CD117、CD20、CD56、CD13、CD33、CD27和弱表達CD38, 不表達CD19和CD45, 並且有輕鏈限制性。
漿細胞免疫標記對反應性漿細胞增多症與克隆性漿細胞增生的鑒別有一定價值, 並可用於微小殘留病灶的檢測。但在鑒別良、惡性漿細胞病時, 應同時結合其它指標, 如漿細胞形態學、M蛋白鑒定等。
MM骨病標志物
高達90%的MM在初診時或在病程中出現骨質破壞, 其本質為溶骨性病變, 大多難以痊癒, 表現為骨痛、溶骨性病變、彌漫性骨質疏鬆[37]。60%以上的患者發生病理性骨折。由於MM患者的破骨細胞活性增強而成骨細胞活性相對受抑, 導致骨質吸收、破壞增強而成骨、骨的重塑減少, 因此臨床上除影像學檢查外, 反映骨質破壞的標志物也可用於MM骨病檢測。
近年來, 關於細胞遺傳學異常的相關研究以及對骨髓微環境越來越深的理解, 均為MM的發病機制提供更多的依據; 也為新的聯合治療方案和新葯研發奠定了基礎[39]。同時實驗技術的進步使得臨床的診斷得到不斷提高。
6、多發性骨髓瘤的檢查
1.生化常規檢查
血清異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減少。尿凝溶蛋白(又稱尿本周氏蛋白)半數陽性。
在患者的蛋白電泳或M蛋白鑒定結果中會出現特徵性的高尖的「M峰」或「M蛋白」。故常規生化檢查中,若球蛋白總量增多或蛋白電泳中出現異常高尖的「M峰」,應到血液科就診,除外骨髓瘤的診斷。
2.血常規檢查
貧血多呈正細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檢查
漿細胞數目異常增多≥10%,為形態異常的原始或幼稚漿細胞。
4.骨骼X線檢查
可見多發性溶骨性穿鑿樣骨質缺損區或骨質疏鬆、病理性骨折。
對於MM患者的骨損害,一般認為CT、核磁共振(MRI)等發現病變的機會早於X線檢查;這些影像學手段檢查對骨損害病變的敏感性依次為:PET-CT>MRI>CT>X線。
5.染色體、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等生物學檢查
骨髓染色體17p13缺失,和/或t(4;14)和/或t(14;16)異常,往往提示高危。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特別是用CD138(在大多數骨髓瘤細胞表達陽性)磁珠純化後的FISH即iFISH檢查,更能提高檢驗的陽性率。這一檢測已被用於2015年新修訂的國際預後分期系統(R-ISS分期系統)中。
6.血清游離輕鏈檢查
較普通的血或尿輕鏈檢查敏感性高,已被國際骨髓瘤工作組(IMWG)專家定義為嚴格完全緩解(sCR)的療效標准。若MM患者治療後,血清游離輕鏈由陽性轉為陰性,其療效為嚴格完全緩解。
7、多發性骨髓瘤一期二期三期有何區分
你好,多發性骨髓瘤是發生在骨髓漿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臨床上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分為三期,分期越大說明病情越嚴重。對於你說的情況,如果有多發性骨髓瘤的表現,就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查清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化療葯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