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鐵性貧血應關注哪些化驗指標
李小姐經常頭暈,有時注意力很難集中,她並未在意。在常規查體時,醫生說她患有貧血,她很不放心,將化驗單拿給我看,其中有關紅細胞檢驗的數據如下:HGB 68 g/L; RBC 3.60×1012/L; HCT 0.23 L/L; MCV 67 fl ; MCH 20 pg ; MCHC 280 g/L;RDW 0.176。這張明顯異常的化驗單告訴我們,李小姐至少患有貧血症。她長期的頭暈、心悸可能就與貧血有關。引起貧血的疾病可以非常隱匿,但可以是很嚴重的。如果關注不夠,引起疾病進一步發展,其後果可能會相當嚴重。從李小姐的化驗單看,她的貧血為小細胞低色素貧血。經過進一步檢查,她患有缺鐵性貧血。原來,李小姐有黑便1年多了,胃鏡檢查發現她患有十二指腸潰瘍。病因清楚了,經過治療,李小姐很快痊癒。鐵是人體組成中的一種重要微量元素,也是構成人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重要元素。缺鐵性貧血是由於體內的貯存鐵缺乏,或鐵利用障礙引起的一種低色素性貧血。造成缺鐵性貧血的病因很多,如嬰幼兒喂養不當,兒童與青少年的偏食和鼻出血,月經期婦女的月經量過多,多次妊娠哺乳、某些病理因素如胃大部切除、慢性失血、慢性腹瀉、萎縮性胃炎和鉤蟲感染等都可能發生缺鐵性貧血。某些疾病伴發貧血,將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生活質量下降,病情加重,導致預後不良,甚至死亡。在檢驗科日常常規檢驗工作中,實際上每天都可以發現新的貧血病例,這其中有不少就可能屬於缺鐵性貧血,此類患者中以兒童和女性患者為多。缺鐵性貧血的實驗檢查是比較方便易行的,而且通過血常規檢查就可以達到初篩的效果。缺鐵性貧血的一個特點是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且有紅細胞體積大小不等現象。因此進行血常規檢查時首先要關注的是紅細胞數量(RBC)、血紅蛋白(HGB)、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這幾項指標。一般該病患者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會出現下降,但以血紅蛋白下降更加顯著;另一特點是小細胞性和紅細胞體積大小不等,因此MCV會出現明顯降低(常低於80fl,嚴重時可低於60fl),而RDW會有明顯升高(15%);此外MCH常低於26pg,MCHC常小於300g/L。本文開始提到的李小姐的血常規結果就有上述的特點,因此非常懷疑她患有缺鐵性貧血。如果進一步觀察患者的血片,則可以見到紅細胞體積呈大小不等,紅細胞中心淡染區擴大等現象,而白細胞和分類以及血小板等結果正常。李小姐還需要做更多的有關缺鐵性貧血的相關實驗檢查。臨床上用於確認缺鐵性貧血的化驗指標還有很多,但專家建議以下幾個篩查指標對診斷缺鐵性貧血非常重要:①血清鐵(SI)<8.95μmol/L(50μg/dl);②總鐵結合力(TIBC)64.44μmol/L (360μg/dl);③轉鐵蛋白飽和度(TS)<15%;④血清鐵蛋白(SF)<12μg/L。此外紅細胞鐵蛋白測定<6.5ag/RBC,紅細胞游離原卟啉(FEP)0.9μmol/L或4.5g/gHb, 也表示鐵的缺乏。必要時還需進行骨髓穿刺檢查來確診。骨髓塗片表現為增生活躍,幼紅細胞增生明顯活躍。早幼紅和中幼紅細胞比例增高,染色質顆粒微密,胞漿少,血紅蛋白形成較差;鐵粒幼細胞常<10%或消失;細胞外鐵缺如。如為明確貧血的病因或找到原發病症,還需多次進行糞便潛血實驗、尿常規檢查、血液肝腎功能檢查、生化或免疫學實驗、胃腸道X線檢查、胃鏡檢查等,以確定造成缺鐵性貧血的病因。缺鐵性貧血並不可怕,只要及時診斷、積極治療、根除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病因,一般經過鐵劑治療後就會很容易康復,且治療和診斷的費用並不很高。當你感到疲乏,勞累,尤其是女性朋友和和孩子,千萬別忽視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及早去醫院做個血常規檢查,如有類似上面介紹的異常改變,則需進行更專業的缺鐵性貧血確證實驗。早發現,早治療,別讓健康從你們的身邊悄悄溜走。
2、缺鐵性貧血需要做什麼檢查
缺鐵通常是由於人體對鐵的需求增加而攝入鐵量不足;人體自身對鐵量吸收率低;慢性長期人體體內鐵量丟失,這三種原因造成的。
而在醫院體檢的時候,通常會有血象檢查、骨髓象檢查、鐵代謝檢查、紅細胞內卟啉代謝檢查這4項檢查來確定患者是否缺鐵,同時醫生還會根據這4項的檢查結果來確定患者是由於什麼而造成的缺鐵進行對症的治療。
3、缺鐵性貧血應該做哪些檢查 生化檢查
檢查項目:血象、骨髓象、生化檢查
1.輔助檢查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男性血紅蛋白<120g/L,女性血紅蛋白<110g/L,孕婦血紅蛋白<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形態可有明顯低色素表現。血清鐵L,總鐵結合力>64.44umol/L,運鐵蛋白飽和度<0.15。血清鐵蛋白<14mg/L。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鐵粒幼紅細胞<15%。
2.實驗室檢查
(1)血象 早期或輕度缺鐵可以沒有貧血或僅極輕度貧血。晚期或嚴重缺鐵有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型貧血。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濃度降低的程度通過紅細胞計數減少的程度。還可見很少的靶形、橢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形態的紅細胞。網織紅細胞計數大多正常,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減低。血小板計數高低不一。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躍,粒紅比例降低,紅細胞系統增生明顯活躍。中幼紅細胞比例增多,體積比一般的中幼紅細胞略小,邊緣不整齊,胞漿少,染色偏蘭,核固縮似晚幼紅細胞,表明胞漿發育落後於核,粒系細胞和巨核細胞數量和形態均正常。
(3)骨髓鐵染色 用普魯土蘭染色可見骨髓含鐵血黃素陰性(正常為+~++),鐵粒幼細胞陰性或減少(正常為20%~90%)。
4、缺鐵性貧血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
缺鐵性貧血可做血象、骨髓、鐵代謝等實驗室檢查。
(1)血象
貧血輕時,紅細胞仍屬正細胞性正色素性,在血片中可以看到細胞大小和形狀幾乎完全正常或僅有極輕度的不規則。貧血嚴重時,紅細胞呈典型特徵性小細胞低色素性,紅細胞平均容積(MCV)<80f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30%,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MCH)<26pg。在血片中可見到紅細胞大小很不一致,以體積小者多見,中心淺染區擴大,最重者胞漿變成很狹窄的一圈環。
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但亦有輕度增高至2%~3%。白細胞和血小板數一般正常。紅細胞滲透脆性大致正常。在貧血較重的病例中,脆性輕度減低。鉤蟲病患者,可有輕度嗜酸粒細胞增多。
用DF32P或Ashby測定法,顯示缺鐵性貧血時的紅細胞生存時間縮短至46~85天(正常120天)。
(2)骨髓
紅細胞系增生活躍,但骨髓增生程度與貧血程度缺乏明顯的平行關系。在缺鐵和貧血較重的病例中,幼紅細胞因胞漿減少而頭遲遲不能血紅蛋白化,體積減小,邊緣不規則,核染色質緻密,早幼紅和中幼紅細胞比例增多,而晚幼紅細胞減少。巨核細胞多無明顯變化。
用普魯士藍染色檢查骨髓,可反映體內鐵貯存情況,這就是骨髓鐵染色。檢查鐵粒幼細胞和細胞外鐵顆粒是診斷缺鐵較為敏感和可靠的方法。因為缺鐵的最早變化是骨髓鐵消失,但在缺鐵較輕、未經治療的早期病例中,這種鐵小粒不一定完全消失。缺鐵性貧血時,骨髓內含鐵血黃素為陰性,極少找到鐵粒幼細胞(正常人20%~90%左右的幼紅細胞中,可見到1~5個鐵小粒)。
(3)鐵代謝檢查
①血清鐵、總鐵結合力和鐵蛋白。未經治療的缺鐵性貧血者血清鐵濃度常明顯降低,低於8.95μmol/L(50μg/dl);總鐵結合力增高,可高達71.6~89.5μmol/L(400~500μg/dl);鐵飽和度降低,常明顯降低至<15%。血清鐵蛋白可以查出最早期的缺鐵,貯存鐵下降是血清鐵蛋白降低的唯一原因,國內外以小於12~20ng/ml作為貯鐵耗盡或明顯降低的指標。
在缺鐵性貧血階段,以上各項指標的陽性率為:血清鐵蛋白95.5%~96.2%,紅細胞內游離原卟啉(FEP)76.9%,鐵蛋白飽和度50%~76.9%,血清鐵34.6%~60%,小細胞低色素40%。最好選擇兩項以上指標組合,這樣可提高檢出率。如血清鐵蛋白與紅細胞內游離原卟啉(FEP)兩項指標組合,其檢出率可高達100%,漏診率為0。
②紅細胞內游離原卟啉(FEP)。由於鐵的缺乏,血紅素的合成減少,缺鐵性貧血的紅細胞中游離原卟啉的濃度增高,大於0.9μmol/L(50ng/dl)。
③鐵動力學。缺鐵性貧血患者的血漿59Fe半清除時間加速;血漿鐵轉換率大多正常,也可加速;合成血紅蛋白的鐵利用率正常或輕度增加。根據這些結果,結合血漿鐵的濃度降低,表明在缺鐵性貧血時,也有部分紅細胞無效生成。
④鐵耐量試驗。缺鐵性貧血患者口服小劑量鐵後,血清鐵濃度迅速上升,可達53.7~71.6μmol/L(300~400μg/100ml),持續2~3小時。在非缺鐵性貧血或正常人中,血清鐵的上升較慢,濃度較低,下降較快或呈平坦的曲線。近年用放射性鐵59Fe做試驗,測定血清的放射計數,方法更加簡便。
(4)胃液分析
常見有胃酸分泌減少或缺乏,即使用組織胺法也有1/4~1/2的患者無反應。貧血可致胃黏膜病變,而發生胃酸缺乏,也可能先有慢性胃炎,引起胃酸缺乏,然後導致缺鐵性貧血。
5、缺鐵性貧血骨髓鐵染色檢查顯示骨髓細胞外含鐵血黃素消失,請說原因?
缺鐵性貧血一般都是口服,應該缺鐵性貧血就是單純的因為胃腸道的功能不好引起來的。我們說補點鐵劑,口服鐵劑琥珀酸亞鐵,或者是富馬酸亞鐵就可以補起來,那麼如果胃腸功能有問題,比如有胃的大部切除,有胃腸道的惡性腫瘤,那麼這個時候口服鐵劑效果就不是太好了。這個時候我們建議還是以靜脈補最快,而且靜脈補相對病人可以把它失去的多少的量一起算出來,完了再分次給他補進去。缺鐵性貧血怎麼補最快
6、缺鐵性貧血怎樣能檢查出來
有經驗的醫生是可以看出有沒有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血常規表現的是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紅細胞含量,濃度都是下降的,血紅蛋白也是下降。當然主要的可靠指標就是做血清鐵蛋白和骨髓鐵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