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細胞計數很低,打了升白針後做骨髓穿刺,請問這樣檢查出的結果是否會受影響?
?
2、骨髓穿刺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你好,不會的,一般2-3天就能好了。
3、骨髓穿刺會損傷身體嗎?
骨髓穿刺簡稱骨穿,是血液科醫生最常選擇的檢查方法之一。當就診患者出現多系血細胞異常或者一般原因不能解釋的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或增多時,需要進行骨穿檢查了解骨髓的增生情況和有無異常細胞的浸潤。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有些患者一聽說骨穿檢查,就會產生恐懼的心理,擔心骨穿會影響身體。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骨髓穿刺檢查就像抽血檢查一樣,只需要抽取少量的骨髓液就可以滿足檢查需要,而且丟失的骨髓液也很快會被身體內的造血細胞補充,不會對身體產生任何不良影響。骨髓穿刺也是診斷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惡性血液腫瘤的必要檢查,通常還會留取部分骨髓液進行染色體和基因檢查,能夠幫助診斷和預後危險因素的分析。治療後復查骨穿可以評估治療效果。對骨穿過程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幫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擔心,積極配合檢查。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髂前上棘、髂後上棘和胸骨。髂前上棘和髂後上棘是骨盆兩側邊緣向外突出的部位,因為該兩處距皮膚表面較近,骨面較寬較平,其中含髓量較豐富,所以常被選作穿刺部位。胸骨也具有寬、平、距體表較近的特點,但因其兩側及後方是縱隔及胸腔內的肺、心臟等關鍵部位,所以較少選擇胸骨穿刺,操作時需要注意防止損傷。骨穿前採用局部麻醉,先用麻醉葯注一個皮丘,然後將注射針頭插入皮下直至骨膜,將麻葯注在骨膜上。骨膜麻醉的好壞是穿刺時是否疼痛的關鍵。待針頭進入骨髓腔後,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骨髓抽出時,病人可能出現瞬間酸痛感。完成骨髓塗片後,再在骨穿部位覆上干凈紗布,膠布固定,稍許休息片刻就可以正常活動了。注意3天內穿刺部位不能被水浸濕。有些患者骨穿後會有兩三天仍感到局部酸脹,這是正常現象,不必過於擔心,症狀會很快好轉。
4、我聽人說直接穿刺抽骨髓會有留後遺症的可能。究竟會有後遺症嗎?
骨髓是人體一種非常重要的東西,一般來說都不會去抽骨髓,但是有時候也會不可避免出現一些意外情況,比如說某些重大的疾病,就比如說白血病就需要抽骨髓治療,抽骨髓有多疼,自然就不必多說了,但是除了身體上的疼痛以外抽骨髓還會帶來一些後遺症,影響身體的健康,所以大家在做手術之前,要先了解一下了抽骨髓的弊端。
一、不會致疾
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的許多骨骼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骨髓不僅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骨髓穿刺活檢術不僅可以保持骨髓結構,而且通過塗片細胞形態的檢查分析,便於病理診斷,對骨髓纖維化、惡性腫瘤累及骨髓者和血液系統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骨髓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只要您按正規安全的途徑抽取,不造成感染一般是不會對身體的造成影響。如果骨髓檢查沒有異常,身體條件允許的話是可以進行捐贈骨髓的。捐贈者當晚需住院接受觀察,翌日便可以出院。部分捐贈者術後會有穿剌部位酸痛,但大部分捐贈者休息3-5天便可恢復正常工作,一般健康者在十天左右即可補足所抽的骨髓量。骨髓捐贈不會有後遺症或並發症,更不會致疾。
二、局部出血
由於在手術過程中要用骨髓穿刺針進行抽取,所以可能會接觸到身體的其它部位,導致穿刺到其它部位,然後出血,進而會危及自己的健康,所以在手術的時候也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
三、部位感染
在正常情況下,一般都不會遭到感染,但是如果醫生在手術過程中也會遭到細菌的破壞,致使將細菌攜帶到人的體內,細菌就會在身體裡面滋生,然後受到感染,所以在手術時要注意自己的環境以及術後的恢復情況。
以上就是我對於骨髓穿刺後的副作用的一點兒總結,相信給廣大患病群眾帶來了一定的醫療常識。
5、我的白細胞減少要做骨髓穿刺嗎_白細胞減少
女性病人,單純白細胞減少,而沒有貧血或血小板減少,一般為免疫因素所致可能性大。而骨髓檢查一般是正常的。平時,你的白細胞減少,但都屬於輕度減少,可以不進行治療,只要定期復查就可以了。近來你的白細胞減少明顯,屬於中度減少,應該做骨髓塗片細胞學檢查,普通骨髓穿刺並沒有大的痛苦的,有經驗的血液科醫生只需要幾分鍾就可以完成的。骨髓檢查的目的是排除血液系統本身的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但是臨床工作中這種情況確實很少見。更多的情況是,由於患了其它疾病而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如系統性經斑狼、乾燥綜合征等結締組織病,所以如果你對骨髓檢查有顧慮,也可以先做免疫指標的檢查。還有,病毒感染、某些葯物也可以引起白細胞減少。
6、白細胞過低有必要做骨髓穿刺麼?
血常規檢查的正常值及意義 正常范圍:白細胞計數(WBC):(4~10)×109/L; 紅細胞計數(RBC):(3.8~5.5)×1012/L; 血紅蛋白量(Hb):(110~170)×g/L; 血細胞比容(Hct):36%~50%; 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100。 一 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范圍:(100~300)×109/L。 檢查介紹:血小板計數,指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數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細胞,可保護毛細血管的完整性。 臨床意義:血小板計數有助於臨床上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增多:見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惡性腫瘤、感染、缺氧、創傷、骨折等。 減少:見於以下情況: 1.血小板生成減少(見於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2.血小板破壞過多(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等疾病) 3.血小板消耗增加(見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二 白細胞計數 正常范圍:成人 (4.0~10.0)×109/L; 兒童 (5.0~12.0 )×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檢查介紹:白細胞計數,是指計數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白細胞數目。舊稱白血球,是機體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臨床意義:白細胞計數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細胞系統的疾病。 白細胞計數增多,見於急性感染、尿毒症、嚴重燒傷、急性出血、組織損傷、大手術後、白血病等。 白細胞計數減少,見於傷寒及副傷寒、瘧疾、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粒細胞缺乏症、脾功能亢進,X線、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葯物等。 建議你最好還是做一個骨髓穿刺確診來一下究竟是什麼病, 這樣才好對症用葯, 祝您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