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鑒別骨髓增生和巨幼細胞異常做什麼實驗
鑒別診斷:
1.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各種實驗檢查,診斷本病並不困難,VitB12缺乏和葉酸缺乏在臨床上有許多共同之處,但治療用葯不同,血清葉酸和VitB12的測定有助於兩者的鑒別。
2.本病常以消化道症狀為首發症狀,故易誤診為胃病、慢性胃腸炎、腸梗阻、腸結核等,須與這些病鑒別,只要作血象和骨髓象的檢查,鑒別不難。有出血,且伴有全血細胞減少,有的含有少數幼稚細胞者,需與再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等鑒別。
3.在細胞形態上應注意下列疾病鑒別:
(1)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 可以有血象全貧及大細胞貧血的表現,骨髓中可見到紅系有巨幼型改變。鑒別主要靠MDS有典型病態造血,可波及巨核系及粒系細胞。患者細胞遺傳學的改變亦可幫助鑒別。
(2)再生障礙性貧血 可有血象全貧,但骨髓增生低下。由骨髓塗片和活檢病理檢查可鑒別。
(3)溶血性貧血 某些溶血性貧血會有相對的葉酸缺乏,當葉酸缺乏性巨幼細胞貧血臨床上出現黃疸及網織紅細胞增高時,兩者需加以鑒別。溶血性貧血的骨髓中不會出現典型的巨幼改變,黃疸及網織紅細胞增高的程度較顯著。此外,溶血性貧血的特殊試驗常可幫助證實。
2、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紅細胞貧血在骨髓象中的特點和異同
缺鐵性貧血:為增生性貧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個別患者減低。
主要以紅系增生為主,粒紅比值降低。增生的紅系細胞以中、晚幼紅為主,其體積較正常為小,胞質少而著色偏藍,邊緣不整,呈鋸齒狀或如破布,顯示胞質發育落後,血紅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緻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濃縮塊狀;表現為「核老質幼」的核質發育不平衡改變。分裂象易見。粒細胞比例相對降低,各階段間比例及形態基本正常;巨核細胞系正常;淋巴/單核細胞正常。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三系細胞出現巨幼變為特徵
①紅細胞系統:紅系明顯增生伴顯著巨幼樣變,粒紅比值降低或倒置。正常形態的幼紅細胞減少或不見,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出現,其比例常大於10%。可見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紅細胞。由於發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紅細胞和早巨幼紅細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紅細胞的比例可高達50%。核分裂象和豪焦小體易見,胞核的形態和「核幼質老」的改變是識別巨幼樣變的兩大特點;
②粒細胞系統: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細胞比例相對降低。中性粒細胞自中幼階段以後可見巨幼變,以巨晚幼粒和巨桿狀核細胞多見,可見巨多核葉中性粒細胞;
③巨核細胞系統:數量正常或減少,可見巨核細胞胞體過大,分葉過多(正常在5葉以下)與核碎裂;胞質內顆粒減少。
相同點: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為主,粒紅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核漿發育不平衡(但一個是胞漿發育不良,一個是胞核發育不良)
3、.外周血出現幼紅,幼粒細胞常見於那些血液疾病?需進一步作什麼檢查?
是早幼紅早幼粒還是晚幼紅晚幼粒?周圍血一般出現少數幾只晚幼紅細胞常見於新生兒血象或出血性貧血或者嚴重貧血或者兒童溶血性貧血,可出現晚幼紅細胞偶可見中幼紅細胞,周圍血出現晚幼粒細胞一般是嚴重感染偶可見如周圍血象出現大量的幼稚細胞包括可見早幼紅早幼粒再結合血常規(血色素低,血小板低,白細胞增高)基本白血病的可能性極大,但最後的確診需骨髓片來確診
4、周圍血片中出現幼紅細胞的疾病?
新生兒以及急性失血和急性溶血性貧血(蠶豆黃病)均可出現晚幼紅細胞,如出現的是早幼紅細胞那就是血液病了,如紅細胞性白血病,紅白細胞性白血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