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已入骨髓,出自哪篇古文
《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病到骨頭里。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2、雖司命無奈之何的之是什麼意思、謝
助詞,沒有實在意義。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怎麼解釋
一、句子解釋:(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醫葯已經)沒有辦法的。
司命,傳說中掌管生命的神。
屬,隸屬,管轄。
二、句子出處及簡介
1、出處
語出文言文《扁鵲見蔡桓公》: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這篇故事選自《韓非子·喻老》,「扁鵲見蔡桓公」題目是後人加的。《韓非子·喻老》出自《韓非子》,用二十五則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分別解釋了《老子》十二章,其中《德經》八章、《道經》四章,使《老子》抽象的哲學思想有了具體可感的呈現,在中國哲學史和訓詁學史上起著發凡起例的作用,同時也使他的刑名法術之學有了比較精深的理論憑藉。
2、文章簡介
《扁鵲見蔡桓公》這篇文章以時間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發展為線索,通過扁鵲「四見」的局勢,記敘蔡桓公因諱疾忌醫最終致死的故事,闡明一個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諱疾忌醫。
同時,文章也給人們以啟迪: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像對待疾病一樣,決不能諱疾忌醫,而應當虛心接受批評,防患於未然。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4、文言文 《諱疾忌醫》翻譯下段
話說,這些人怎麼這么懶,一個問題從2008拖到2014!怎麼做芝麻!
扁鵲進見蔡桓公,站了一會兒,扁鵲說:「君王,您的皮膚間有點小病,不醫治的話,恐怕要更厲害了。」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走後,桓侯毫不在乎地說:「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以此當作功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拜見桓侯,(對桓侯)說:「君王,您的病已經到了肌肉里,不醫治的話,會更加嚴重。」桓侯卻不理睬(他)。扁鵲走後,桓侯又不高興了。過了十天,扁鵲再去拜見桓侯,(對桓侯)說:「君王,您的病已經到了腸胃中,不醫治的話,會更加嚴重。」桓侯又不理睬(他)。扁鵲走後,桓侯又不高興了。過了十天,扁鵲看到桓侯後轉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問他。扁鵲說:「(病)在皮膚,(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針灸(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到了腸胃裡,(是)火劑湯(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醫葯已經)沒有辦法的。現在(他的病)已經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說話了。」過了五天,桓侯渾身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於是桓侯就死去了。
同病相憐吧,我也有很多問題沒人回答,悲催啊!
5、扁鵲治病文言文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6、春秋後期,齊國的名醫扁鵲,原名叫什麼?他的中醫名著叫什麼?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
人物生平
扁鵲(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緩,字越人,尊稱扁鵲,號盧醫。扁鵲是戰國時著名醫學家,居中國古代五大醫學家之首。
扁鵲在青年時曾替貴族管理客館,結拜了名醫長桑君,得其真傳,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開始行醫生涯。有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反對巫術治病。他天資聰穎,善於汲取前代、民間經驗,逐步掌握了多種治療方法,後來醫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隨之巡診列國。遍游各地行醫,擅長各科,通過望色、聽聲,即能知病之所在。並帶領弟子到各地行醫,因其醫術高明,被當時廣大老百姓尊稱神醫,並且借用上古神話中黃帝的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後為秦武王治病,遭太醫李醯嫉妒,派人把他殺死。
少年拜師
扁鵲年輕時做人家客館的主管。有個叫長桑君的客人到客館來,只有扁鵲認為他是一個奇人,時常恭敬地對待他。長桑君也知道扁鵲不是普通人,他來來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鵲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鵲說:「我有秘藏的醫方,我年老了,想傳留給你,你不要泄漏出去。」 扁鵲說:「好吧,遵命。」
行醫諸國
公元前361年之後,秦越人到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原屬陝西,今河北邯鄲市)當地人民很重視婦女,所以他便做帶下醫(婦科醫生)。因此,他的威望就更高了。
後來他又取道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之伏道社,渡黃河經長清(今山東長清縣),於公元前357年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今山東臨淄縣)。齊桓侯田午派人招待他,桓侯接見時,他望著桓侯的顏色,便說:「君有疾在胰理,不治將深。」桓侯答道:「寡人無疾」。他離開後,桓侯就對左右的人說:「醫之好利,欲以不疾為功。」過了五天,他見到桓侯又說:「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仍答道:「寡人無疾。」他辭出後,桓侯感到很不高興。過了幾天,再看見桓侯時,他又鄭重地說:「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桓侯很不愉快,沒有理睬。又過了幾天,扁鵲復見桓侯。看見桓侯的臉色,吃驚的溜走了。桓侯便派人追問原因,他說:「疾之居腠理,湯熨之所及;在血脈,針石之所及,在腸胃,酒醪之所及;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不久桓侯病發,派人去請他治療,可是他已取道魏國,跑到秦國去了。桓侯終因病深,醫治無效而死去。
秦越人等離開臨淄後,於公元前354年到了魏國的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市)。在大梁時,他曾見過魏國的國王魏惠王。公元前350年,他們一行到達秦國的都城咸陽。以後又回大梁。
在公元前355年前後的一段時間里,他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都逗留在那裡行醫。大約於公元前317年,他們又取道周都洛陽( 河南洛陽),聽說當地的人民很敬重老人,因此,曾為「耳目痹醫」 (五官科、瘋科醫生)。後來他們又向咸陽而去。
公元前310年,扁鵲再度來到咸陽,因咸陽的人民很愛小兒,所以他就做了「小兒醫」。扁鵲及其弟子不辭艱辛,行程四千餘里,周遊列國,濟世救人;他們「隨俗為變」,成為醫、葯、技非常全面的「全科醫生」。
名揚天下
扁鵲名聲傳揚天下。他到邯鄲時,聞知當地人尊重婦女,就做治婦女病的醫生;到洛陽時,聞知周人敬愛老人,就做專治耳聾眼花四肢痹痛的醫生;到了咸陽,聞知秦人喜愛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醫生;他隨著各地的習俗來變化自己的醫治范圍。秦國的太醫令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派人刺殺了扁鵲。天下談論診脈法的人,都遵從扁鵲的理論和實踐。
遇害經過
秦武王與武士們舉行舉鼎比賽,不覺傷了腰部、疼痛難忍,吃了太醫李醯(音西)的葯,也不見好轉,並且更加嚴重。有人將神醫扁鵲已來到秦國的事告訴了武王,武王傳令扁鵲入宮。扁鵲看了武王的神態,按了按他的脈搏,用力在他的腰間推拿了幾下,又讓武王自己活動幾下,武王立刻感覺好了許多。接著又給武王服了一劑湯葯,其病狀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鵲為太醫令。李醯知道後,擔心扁鵲日後超過他,便在武王面前極力阻撓,稱扁鵲不過是「草莽游醫」,武王半信半疑,但沒有打消重用扁鵲的念頭。
李醯決定除掉扁鵲這個心腹之患,派了兩個刺客,想刺殺扁鵲,卻被扁鵲的弟子發覺,暫時躲過一劫。扁鵲只得離開秦國,他們沿著驪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派殺手扮成獵戶的樣子,半路上劫殺了扁鵲。
著作
《漢書·藝文志》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均佚。現存《難經》系後人託名扁鵲之作。
軼事典故
扁鵲換心
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輕病,就一起請扁鵲治病,扁鵲對公扈說:「你的志氣強身體卻很弱,有計謀卻並不果斷,齊嬰你的志氣弱身體卻很好,沒有謀慮卻過於執著。如果把你們的心臟互換,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扁鵲讓二人喝了葯酒,他們昏死了很多天,剖開他們前胸找到了心臟,將它們互換放置好,然後給他們吃了神葯,於是二人過了一會便醒了,就像剛開始一樣的健康,後來二人就向扁鵲告辭回家了。
起死回生
一次扁鵲到了虢國,聽說虢國太子暴亡不足半日,還沒有裝殮。於是他趕到宮門告訴中庶子,稱自己能夠讓太子復活。中庶子認為他所說是無稽之談,人死哪有復生的道理。扁鵲長嘆說:「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試著診視太子,應該能夠聽到他耳鳴,看見他的鼻子腫了,並且大腿及至陰部還有溫熱之感。」中庶子聞言趕快入宮稟報,虢君大驚,親自出來迎接扁鵲。
扁鵲說:「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謂的『屍厥』。人接受天地之間的陰陽二氣,陽主上主表,陰主下主里,陰陽和合,身體健康;現在太子陰陽二氣失調,內外不通,上下不通,導致太子氣脈紛亂,面色全無,失去知覺,形靜如死,其實並沒有死。」
扁鵲命弟子協助用針砭進行急救,刺太子三陽五會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過來。扁鵲又將方劑加減,使太子坐了起來。又用湯劑調理陰陽,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癒了。
這件事傳出後,人們都說扁鵲有起死回生的絕技。
人物的評價
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說:「女無美惡,居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疑。故扁鵲以其伎見殃,倉公乃匿亦自隱而當刑。緹縈通尺牘,父得以後寧。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豈謂扁鵲等邪?」
日本醫師滕惟寅說:「扁鵲,上古之神醫也。」
對後世的影響
扁鵲奠定了祖國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難怪司馬遷稱贊他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祖國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對我國醫學發展有較大影響。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我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7、扁鵲治病得出處.
韓非(前280—前233)是戰國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家、散文家。他出身於韓國的貴族,是荀子的學生。他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觀察過去政治的得失變化,著《孤憤》、《五蠹(dù)》、《說難》等十餘萬言。書傳至秦國,為秦王賞識。後在秦遭受讒毀,被毒死獄中。(可參見《智子疑鄰》題解)
《韓非子》全書共五十五篇,是先秦散文集大成的著作。語言犀利峻峭,論理精密謹嚴,擅長創作精闢的寓言作為論據,以引起人們的警醒與思考。本文記敘的神醫扁鵲的故事,就揭示了防微杜漸的道理,並對諱疾忌醫的行為給予了抨擊。
中文名稱: 扁鵲
又名: 秦越人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春秋戰國時代
生卒年: 公元前407—310
生平簡介
扁鵲,戰國時醫學家。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盧(今濟南市長清縣)人。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葯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他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於平民百姓,周遊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由於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扁鵲,傳說是黃帝時代的名醫。
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的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的不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8、求 《扁鵲傳》簡體原文 不要繁體字喲 幫幫忙啦
【原文】
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扁鵲曰:「敬諾。」乃出其懷中葯與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葯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症結,特以診脈為名耳。為醫或在齊,或在趙,在趙者名扁鵲。
當晉昭公時,諸大夫強而公族弱。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於是召扁鵲。扁鵲入,視病,出。董安於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見。」居二日半,簡子寤。
其後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於眾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交錯而不得泄,暴發於外,則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氣,邪氣畜積而不得泄,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蹷而死。」扁鵲曰:「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鄭,未嘗得望精光,侍謁於前也。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灑、鑱石撟引、案扤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終日,扁鵲仰天嘆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郄視文。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以至於陰,當尚溫也。」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
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噓唏服臆,魂精泄橫,流涕長潸,忽忽承目夾,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屍厥者也。夫以陽入陰中,動胃纏緣,中經維絡,別下於三焦,膀胱,是以陽脈下遂,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色廢脈亂,故形靜如死狀。太子未死也。夫以陽入陰支闌藏者生,以陰入陽支闌藏者死。凡此數事,皆五臟蹙中之時暴作也。良公取之,拙者疑殆。」扁鵲乃使弟子子陽礪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太子起坐。更適陰陽,但服湯二旬而復故。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閑,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雒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秦太醫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鵲也,使人刺殺之。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