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發性骨髓瘤分哪幾種類型?
◆ 疾病知識,醫學知識,臨床知識,健康科普知識,為您疾病康復提供幫助 根據血清中M 蛋白的特點,可將多發性骨髓瘤分8 種類型。 ( 1 ) IgA型:此型最多見,約佔全部多發性骨髓瘤的50 % - 60 % ,本型具有多發性骨髓瘤的典型臨床表現。 ( 2 ) IgA 型:此型佔15%一20 % ,除具有與IgG 型類似的臨床表現外,尚有M 成分出現在α2 區,骨髓中有火焰狀瘤細胞、高膽固醇血症和髓外骨髓較多見等特點。 ( 3 )輕鏈型:此型佔15%一20 % ,瘤細胞僅合成和分泌單克隆輕鏈,不合成相應的重鏈,輕鏈相對分子量僅為23 000 ,遠小於{清蛋白相對分子量,故在血清蛋白電泳上不出現M 成分,而在尿中排出大量輕鏈(本周蛋白)。此型瘤細胞常分化差,增生迅速,骨骼破壞及腎功能損害較重,預後較差。 ( 4 ) IgD 型:佔全部多發性骨髓瘤的8 %一10 % ,此型除多發性骨髓瘤的一般表現外,還有以下特點:患者年齡較輕,多在50 歲以下;由於IgD 的正常含量很少,即使I 只D 含量升高至正常水平的200 倍時,血清蛋白電泳上也不顯示明顯的M 成分,因此診斷此型需依靠IgD 定量測定及免疫電泳,而不是依賴蛋白電泳;髓外浸潤多見;本周蛋白尿多見;骨質硬化相對多見。 ( 5 ) IgM 型:此型國內少見,除具有多發性骨髓瘤的一般表現外,因為其相對分子量巨大,故易引起高勃滯血症。 ( 6 ) IgE型:此型罕見,血清中ige含量很高(45 一60 g/L ) , 輕鏈多為λ鏈。溶骨性病變少見,外周血中漿細胞增多,可呈現漿細胞白血病圖像。 ( 7 )雙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見,約佔1 %。雙克隆常為IgM 與IgG 聯合,或IgM 與IgA聯合。雙克隆免疫球蛋白的輕鏈多屬一種類型即λ鏈或K 鏈,偶可為兩種輕鏈既有λ鏈又有K 鏈。多克隆者罕見。雙克隆即可來自單一克隆漿細胞,也可來自兩個克隆的瘤細胞分泌。 ( 8 )不分泌型:約佔1 %。此型有多發性骨髓瘤的惡性漿細胞增生、骨質破壞、骨痛、貧血、易感染等典型表現,但血清中無M 蛋白,尿中無本周蛋白,因為瘤細胞不分泌免疫球蛋白。應用免疫熒光法可進一步分為不合成型和不分泌型,前者瘤細胞內無免疫球蛋白合成,後者瘤細胞內有免疫球蛋白合成但不能分泌出來。 來源:浙江省醫學會資料提供,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2、確診多發性骨髓瘤的主要檢查方法是什麼?
多發性骨髓瘤起病隱匿,初起時表現往往不典型,如尚不嚴重的骨痛、體檢或因其他疾病而化驗時意外發現了輕度貧血、血沉增快、血清球蛋白增高或尿液檢查發現有蛋白等異常。只要診治的醫師想到有多發性骨髓瘤的可能,就應該作進一步的檢查,以排除或證實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確診多發性骨髓瘤的主要方法是骨髓檢查,也就是醫師為患者進行骨髓穿刺。取得約0.2毫升骨髓液,塗在玻璃片上製成骨髓片。經染色後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正常人骨髓片上漿細胞很少,低於2%。如果漿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少者佔5%-10%,多者可達90%以上,特別是這些漿細胞的形態與正常的有顯著變化,這時本病的診斷可以肯定。這些腫瘤性的漿細胞在數量增多的同時,形態也有了改變,它們的體積比正常漿細胞大,外形常不規則,比較幼稚(處於漿細胞發育的早期階段),細胞核不止一個,可見2個、3個甚至多個,核內的核仁明顯,似有1-2個「大眼睛」樣。胞質內有空泡和染成紅色的嗜酸小體。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這類細胞內合成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細胞器很發達。有時也發現某些疾病的病人骨髓中漿細胞也高於正常人,其比例可>3%,但絕不超過10%。其形態都是正常的,一般均是成熟的漿細胞,這些屬於相對性的漿細胞增多或反應性漿細胞增多。前者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時,正常造血細胞減少,而漿細胞的比例相對增高。反應性漿細胞增多見於慢性炎症、病毒感染、風濕病、肝病、淋巴瘤和癌腫轉移等。此時必須注意與多發性骨髓瘤加以鑒別,以免誤診。由於骨髓瘤細胞在骨髓內的分布不是很均勻的,所以偶爾一次骨髓穿刺有時還不能切中要害,下不了結論,常需更換部位重復檢查。骨髓活組織檢查可以取出小塊骨髓組織,進行切片檢查。一般來說陽性率要高於骨髓穿刺塗片檢查,因而也常被醫師們採用。特殊類型的多發性骨髓瘤,如孤立性骨髓瘤、漿細胞瘤,在骨髓內並無彌散性的浸潤,所以一般常用部位的骨髓穿刺不可能獲得病變的證據,只有在病變的部位進行穿刺才能得到肯定的結果。盡管這些病人中的大多數最終也會發展為多發性骨髓瘤。
3、多發性骨髓瘤一期二期三期有何區分
你好,多發性骨髓瘤是發生在骨髓漿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臨床上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分為三期,分期越大說明病情越嚴重。對於你說的情況,如果有多發性骨髓瘤的表現,就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查清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化療葯物進行治療。
4、多發性骨髓瘤病人血鈣4,2,意味著什麼
?
5、多發性骨髓瘤特徵性細胞
漿細胞免疫學檢查
隨著對MM認識的逐漸深入, 人們越來越重視骨髓瘤細胞免疫表型的相關特徵及其對MM的診斷、治療和預後等臨床意義。在臨床上, 通過檢測細胞表面所表達抗原的強弱、異常抗原的出現, 包括有無細胞內免疫球蛋白的輕鏈限制性, 可以把骨髓瘤細胞和正常漿細胞區別開來。正常漿細胞表面強表達CD38和CD27, 表達CD138, 且無輕鏈限制性, 與正常成熟B細胞相比, CD45和CD19的表達較弱, 不表達CD56、CD117、CD28, 同時不表達B系抗原如CD20、CD22。典型的骨髓瘤細胞免疫分型特點為:異常表達CD28、CD117、CD20、CD56、CD13、CD33、CD27和弱表達CD38, 不表達CD19和CD45, 並且有輕鏈限制性。
漿細胞免疫標記對反應性漿細胞增多症與克隆性漿細胞增生的鑒別有一定價值, 並可用於微小殘留病灶的檢測。但在鑒別良、惡性漿細胞病時, 應同時結合其它指標, 如漿細胞形態學、M蛋白鑒定等。
MM骨病標志物
高達90%的MM在初診時或在病程中出現骨質破壞, 其本質為溶骨性病變, 大多難以痊癒, 表現為骨痛、溶骨性病變、彌漫性骨質疏鬆[37]。60%以上的患者發生病理性骨折。由於MM患者的破骨細胞活性增強而成骨細胞活性相對受抑, 導致骨質吸收、破壞增強而成骨、骨的重塑減少, 因此臨床上除影像學檢查外, 反映骨質破壞的標志物也可用於MM骨病檢測。
近年來, 關於細胞遺傳學異常的相關研究以及對骨髓微環境越來越深的理解, 均為MM的發病機制提供更多的依據; 也為新的聯合治療方案和新葯研發奠定了基礎[39]。同時實驗技術的進步使得臨床的診斷得到不斷提高。
6、血凝四項的凝血四項的臨床意義
(prothrombin time,PT)
1、正常參考值:12-16秒。
2、臨床應用:凝血酶原時間是檢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種過篩試驗,是用 來證實先天性或獲得性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時用於監測口服抗凝劑的用量,是監測口服抗凝劑的首選指標。據報道,在口服抗凝劑的過程中,維持PT在正常對照的1-2倍最為適宜。
PT異常意義:
1 、延長: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獲得性見於DIC、原發性纖溶症、維生素K缺乏、肝臟疾病;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如口服抗凝劑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體。
2、縮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葯、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劑的監測:凝血酶原時間是監測口服抗凝劑的常用指標,在ISI介於2.2-2.6時,凝血酶原時間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葯為合理和安全.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應用口服抗凝劑時INR的允許范圍:非髖部外科手術前1.5-2.5;髖部外科手術前2.0-3.0;深靜脈血栓形成2.0-3.0;治療肺梗塞2.0-4.0;預防動脈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術3.0-4.0。
凝血酶原時間;報告方式;即報告被檢標本的凝血酶原時間(秒)也同時報告正常對照的結果(秒)並用凝血酶原比值報告之
待檢血漿的凝血酶原時間
凝血酶原時間比值 = 正常血漿的凝血酶原時間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1、正常參考值:0.8-1.5。
2、臨床應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時間與正常對照凝血酶原時間之比的ISI 次方(ISI:國際敏感度指數,試劑出廠時由廠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實驗室,用不同的ISI試劑檢測,PT值結果差異很大,但測的INR值相同,這樣,使測得結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國際上強調用INR來監測口服抗凝劑的用量,是一種較好的表達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應用口服抗凝劑時INR的允許范圍如下: 臨床適應症 INR允許范圍 預防靜脈血栓形成非髖部外科手術前 1.5—2.5 髖部外科手術前 2.0—3.0深靜脈血栓形成2.0—3.0 治療肺梗塞2.0—4.0 預防動脈血栓形成 3.0—4.0 人工瓣膜手術 3.0—4.0
國際標准化(凝血酶原時間)比值(INR)INR=XC X為患者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比值。C 為所的組織凝血活酶ISI值。
范圍:比值為0.82-1.15
意義同凝血酶原時間.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1、正常參考值:24-36秒。
2、臨床應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是檢查內源性凝血因子的一 種過篩試驗,是用來證實先天性或獲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們相應的抑制物,同時,APTT也可用來凝血因子Ⅻ、激肽釋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釋放酶原是否缺乏,由於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徑主要是內源性凝血途徑,所以APTT成為監測普通肝素首選指標。
APTT異常表現的意義: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APTT)
臨床意義:
1、 延長:
(1)因子Ⅷ Ⅸ 和Ⅺ血漿水平減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減少還見於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嚴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 Ⅹ和纖維蛋白原缺乏.如肝臟疾病.阻塞性黃疸.新生兒出血症.腸道滅菌綜合征.吸收不良綜合征.口服抗凝劑 .應用肝素以及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
(3)纖容活力增強 如繼發性.原發性纖溶以及血循環中有纖維蛋白(原)降解物(FDP)
(4)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如抗因子Ⅷ或Ⅸ抗體,SLE等.
2、 縮短
(1)高凝狀態,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質進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穩定性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伴血管病變、肺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和腎病綜合征等。 (Fibrinogen FIB)
1、正常參考值:2—4g/L。
2、臨床應用:纖維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過程中的主要蛋白質,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況下的應激反應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現在急性感染、燒傷、動脈粥樣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腎炎、尿毒症等,FIB減少主要見於DIC、原發性纖溶亢進、重症肝炎、肝硬化和溶栓治療時。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原三者同時檢測已被臨床用於篩查病人凝血機制是否正常,特別是心胸外科、骨科、婦產科等手術前檢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為重要。
臨床意義:
1、纖維蛋白原減少:(<1.5g/l) 見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和原發性纖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見於蛇毒治療(如抗栓酶.去纖酶)和溶栓治療(UK.T-PA)故是它們的監測指標.
2、纖維蛋白原增加:纖維蛋白原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機體的一種非特異反應,常見於下列疾病:
(1)感染:毒血症、肺炎、輕型肝炎、膽囊炎、肺結核及長期的局部炎症。
(2)無菌炎症:腎病綜合症、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惡性腫瘤等
(3)其它:如外科手術、放射治療、月經期及妊娠期也可見輕度增高
3、纖維蛋白原異常:纖維蛋白原異常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者纖維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圍。但纖維蛋白原有質的異常,臨床可無症或僅有輕度的出血傾向。 (TT)
凝血酶時間延長:
見於肝素增多或類肝素抗凝物質存在、如SLE、肝病、腎病等,低(無)纖維蛋白血症、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症、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增多、如DIC、原發性纖溶等。
凝血酶時間縮短:見於血標本有微小凝塊或鈣離子存在時。 (分析前質量控制)
1、采血
1.1防止組織損傷,避免外源因子進入。
1.2盡快送檢。
1.3避免從輸液管取血,以防稀釋,用葯。
1.4抽血時的壓力、時間長短會影響局部血液的濃縮,可影響血小板釋 放和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
2、收集管要求:塑料管或聚乙烯試管。
3、抗凝劑選擇
3.1推薦用3.8%的枸櫞酸鈉,能有效阻止Ⅴ和Ⅷ降解。
3.2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為1:9。
4、血漿的保存:取血後應立即做或血漿放冰箱(2-8℃),塑料試管影響最小。
7、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腎功能不好是骨髓瘤引起的,肯定要化療,不然情況會越來越差,目前這個病還不能完全治癒,但通過治療可以控制病情。
(汪延生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江門中心醫院汪延生 http://wys1980.haodf.com/
8、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病友您好,感謝您的信任。
根據您的描述,前兩個療程治療有效,第三個療程出現的腿沉乏力症狀可能與反應停的副反應有關。同時請注意有無下肢水腫,如有需要排除深靜脈血栓的可能性,建議行B超檢查。至於鼻涕和痰中帶血可能與化療後血小板減少有關。一般來講,100mg/日的反應停的毒副反應多可耐受。如果出現了深靜脈血栓需要停葯,如果沒有發生,建議密切觀察的情況下繼續應用反應停,畢竟反應停是近年來骨髓瘤葯物治療中的重要進展之一。
以上意見供參考。
(王亞非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天津腫瘤醫院王亞非 http://drwangyafei.haod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