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骨髓檢查成熟紅細胞比有核細胞多
M6型(紅白血病):紅細胞系>50%,且有形態學異常,非紅細胞系原粒細胞(或原始+幼稚單核細胞>30%(非紅系細胞);若血片中原粒細胞或原單核細胞>5%,骨髓非紅系細胞中原粒細胞或原始+幼稚單核細胞>20%.巨核細胞減少.
【治療措施】
1.治療原則:總的治療原則是消滅白血病細胞群體和控制白血病細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細胞浸潤而引起的各種臨床表現.
2.支持治療
(1)注意休息:高熱,嚴重貧血或有明顯出血時,應卧床休息.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食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2)感染的防治:嚴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為重要.病區中應設置「無菌」病室或區域,以便將中性粒細胞計數低或進行化療的人隔離.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門周圍皮膚衛生,防止粘膜潰瘍,糜爛,出血,一旦出現要及時地對症處理.食物和食具應先滅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慶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黴菌如制黴菌素,萬古黴素等以殺滅或減少腸道的細菌和黴菌.對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療前作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以便選擇有效抗生素治療.一般說來,真菌感染可用制黴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選擇Ara-c,病毒唑.粒細減少引起感染時可給予白細胞,血漿靜脈輸入以對症治療.
(3)糾正貧血:顯著貧血者可酌情輸注紅細胞或新鮮全血;自身免疫性貧血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對白血病採取化療,使該病得到緩解是糾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療緩解前易發生血小板減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絡血預防之.有嚴重的出血時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輸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並發DIC,一經確診要迅速用肝素治療,當DIC合並纖維蛋白溶解時,在肝素治療的同時,給予抗纖維蛋白溶解葯(如對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時可輸注新鮮血或血漿.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對白細胞計數很高的病人在進行化療時,可因大量白細胞被破壞,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時引起尿路被尿酸結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別注意尿量,並查尿沉渣和測定尿酸濃度,在治療上除鼓勵病人多飲水外,要給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連續5~6天;當血尿酸>59um01/L時需要大量輸液和鹼化尿液.
3.化學治療:化療是治療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可分為緩解誘導和維持治療兩個階段,其間可增加強化治療,鞏固治療和中樞神經預防治療等.緩解誘導是大劑量多種葯物聯用的強烈化療,以求迅速大量殺傷白血病細胞,控制病情,達到完全緩解,為以後的治療打好基礎.所謂完全緩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狀,體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復正常,急性白血病末治療時,體內白血病細胞的數量估計為5×1010~13;,經治療而達到緩解標准時體內仍有相當數量的白血病細胞,估計在108~109以下,且在髓外某些隱蔽之處仍可有白血病細胞的浸潤.維持治療量一系列的小劑量較緩和的治療方案進行較長時間的延續治療,目的在於鞏固由緩解誘導所獲得的完全緩解,並使病人長期地維持這種「無病」狀態而生存,最後達到治癒.鞏固治療是在維持治療以後.維持治療以前,在病人許可的情況,再重復緩解誘導方案.強化治療是在維持治療的幾個療程中間再重復原緩解誘導的方案.中樞神經預防性治療宜在誘導治療出現緩解後立即進行,以避免和減少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發生,一個完整的治療方案應遵循上述原則進行.
2、骨髓里什麼細胞看紅細胞
?
3、骨髓細胞具體包括哪些
骨髓有核細胞值得是骨髓細胞中含有細胞核的細胞,骨髓細胞中除了成熟紅細胞和血小板其餘的細胞都有細胞核,包括粒細胞系,巨核細胞系,淋巴細胞系,單核細胞系等。
4、骨髓細胞包括哪些細胞
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哪些細胞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附骨髓檢查報告(血細胞檢查報告)。
5、血液里的紅細胞怎麼到骨髓里?
血液里的紅細胞是骨髓中過來的。
6、骨髓中的幹細胞是怎樣產生紅細胞、白細胞的
人血液中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它是由骨髓中的原始紅細胞經過四次細胞有絲分裂發展成的。紅細胞的形成過程是核幼稚紅細胞到無核網織紅細胞再到成熟紅細胞發育過程。
發育過程:紅系定向幹細胞→原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網織紅細胞→成熟紅細胞。
在紅細胞發育過程中,胚胎期紅細胞最初由卵黃囊壁產生並釋放入血液,是有核紅細胞。以後這種有核紅細胞被肝所產生的不同細胞同工型——無核紅細胞代替。在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分子從胚胎型、胎兒型到成年型的承襲是適應發育過程環境變化及結合、運輸氧功能的需耍。
白細胞由骨髓產生。
它們從前體細胞(幹細胞)經一定時間逐漸分化、成熟為5種主要類型: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嗜鹼性粒細胞。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要產生約1000億個白細胞。
由骨髓造血組織中的巨核細胞產生。多功能造血幹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經過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細胞,又進一步成為成熟的巨核細胞。 成熟的巨核 細胞膜表面形成許多凹陷,伸入胞質之中,相鄰的凹陷細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細胞部分胞質與母體分開。最後這些被細胞膜包圍的與巨核細胞胞質分離開的成分脫離巨核細胞,經過骨髓造血組織中的血竇進入血液循環成為血小板。
7、血小板和紅細胞有什麼區別?還有骨髓?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的許多骨骼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有些葯物如氯黴素及呋喃類,在長期大量使用後,可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兩類,紅骨髓內涵不同發育階段的紅細胞和某些白細胞及脂肪組織。 血液主要成分是血細胞和血清。 血細胞又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血小板(platelet)是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它有質膜,沒有細胞核結構,一般呈圓形,體積小於紅細胞和白細胞。血小板在長期內被看作是血液中的無功能的細胞碎片。主要是在有創傷時起凝血作用。 紅細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直徑7~8.5μm,呈雙凹圓盤狀,中央較薄(1.0μm),周緣較厚 (2.0μm),故在血塗片標本中呈中央染色較淺、周緣較深。主要作用是攜帶二氧化碳和氧氣。
8、骨髓如何產生紅細胞,紅細胞的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產生的,還是骨髓產生的
紅細胞在骨髓里有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血液里釋放出最早為晚幼紅細胞,這之前都有細胞核,可以合成血紅蛋白的,晚幼紅之後就開始脫核,成為成熟的紅細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