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鐵要低到什麼值才會造成缺鐵性貧血
1、血清鐵(SI):缺鐵性貧血典型病例SI應該下降
2、血清鐵蛋白(SF):回實驗證明,SF和體內儲鐵答相關性極好,與骨髓鐵染色提供基本相同的臨床信息。1μg/L的SF相當於8~12mg的儲鐵。在ROC曲線分析中表明幾種鐵參數中,診斷缺鐵的准確度、敏感度以SF最高,因此可用於早期診斷。SF<12~14μg/L作為單純缺鐵性貧血是合適的,
3、總鐵結合力(TIBC):通過測定轉鐵蛋白與鐵結合的量來評價轉鐵蛋白的指標。典型病例TIBC升高,但實際上許多IDA病人卻正常。在慢性炎症和腫瘤時TIBC減低。比較而言,TIBC比SI穩定
4、運鐵蛋白飽和度(TS):對缺鐵的准確度方面次於SF,但其在反應骨髓細胞內鐵方面仍有一定意義,因此可作為缺鐵性紅細胞生成的指標之一,但不能用於早期診斷。目前按<15%~16%作為缺鐵診斷標准
2、什麼叫細胞外鐵
細胞外鐵:為骨髓小粒中的的鐵顆粒,既骨髓細胞外鐵,是含鐵血黃素和鐵蛋白在機體內的主要貯存形式。
細胞外鐵經骨髓細胞鐵染色後,染成藍色顆粒狀物質,為陽性,無色則為陰性。根據陽性強度由低到高分為:±,+,++,+++,++++。
細胞外鐵(+):說明骨髓鐵染色陽性,人體不缺鐵。排除缺鐵性貧血。
3、血清鐵降低,骨髓細胞外鐵增高、內鐵減少
?
4、血液鐵蛋白正常,到鐵含量低是怎麼回事?
你是由於未知抄病因引起的紅細胞異常。經過半個月的治療,紅細胞基本恢復。血液中游離鐵含量不足,原來身體裡面的鐵都用來生成紅細胞了。你的病因應該是鐵的攝入不足或者是鐵的吸收有問題引起的紅細胞問題。再口服一段時間補鐵葯,再檢查一次應該就可以確診了。如果你這半個月已經口服了補鐵葯物,基本上可以確診是鐵吸收障礙。
5、骨髓鐵染色細胞內鐵和細胞外鐵是怎麼回事?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是一組鐵利用障礙性疾病。骨髓小粒中有含鐵血黃素稱細胞外鐵;細胞內也含有鐵稱細胞內鐵,其中三價鐵離子與分子中蛋白質結合不牢,經處理後游離,可在酸性亞鐵氰化鉀溶液中產生普魯士藍反應而染色。
6、身體中缺少鐵會導致什麼?
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由於體內缺少鐵質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種貧血。典型病例貧血是屬於小細胞低色素型(即血常規檢查中的MCV,MCH,MCHC低於正常值)。
本病是貧血中常見類型,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在生育年齡婦女(特別是孕婦)和嬰幼兒這種貧血的發病率很高。本病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治癒率為80%。 主要的原因:更年期前的婦女主要由於月經過多,成年男性主要由於消化道潰瘍出血,青少年主要為食入鐵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孕婦發生該病的原因主要由於食入鐵不能滿足胎兒的需要,中老年缺鐵性貧血患者應警惕消化道腫瘤。在鉤蟲病流行地區,由於鉤蟲導致消化道慢性出血,故也會導致缺鐵貧,而且貧血程度也比較重。
【病因】肝、脾、骨髓等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含鐵量約1000mg左右,可供人體製造1/3 血容量的血紅蛋白之用,而且血紅蛋白分解釋放的鐵也幾乎全部為人體所重復利用。短時性食物鐵的缺乏或缺鐵增多,一般都很少缺鐵。下列各種因素就容易產生缺鐵性貧血。
1、需鐵量增加而攝入量不足 兒童在生長期和嬰兒哺乳期需鐵量增加,尤其是早產兒、孿生兒或母親原有貧血者。嬰兒原來鐵貯量已不足,如果僅以含鐵較少的人乳喂養,出牙後又不及時補給蛋類、青菜類、肉類和動物肝等含鐵較多的副食品,即可導致缺鐵性貧血。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鐵量增加,加之妊娠期胃腸功能紊亂,胃酸缺乏,影響鐵吸睡,尤其是在多次妊娠後,很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青少年因生長迅速,需鐵量增加,尤以青年婦女,由於月經失血,若長期所食食物含鐵不足,也可發生缺鐵。
2、貯存鐵消耗過多 由於體內總鐵量的2/3存在於紅細胞內,因此反復、多量失血可顯著消耗體內鐵貯量。鉤蟲病引起慢性少量腸道出血、上消化道潰瘍反復多次出血、多年肛腸或痔瘡出血或婦女月經量過多等長期的損失,最終導致體內鐵貯量不足,以致發生缺鐵性貧血。此外,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人造機械心瓣膜引起的機械性溶血,以及特發性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均可因長期尿內失鐵而致貧血。
3、游離鐵喪失過多,激離鐵可隨胃腸道上皮細胞衰老和不斷脫落而喪失。在萎縮性胃炎、胃大部切除以及脂肪瀉時,上皮細胞更新率加愉,所以游離鐵喪失也增多。 缺鐵不僅引起血紅素合成減少,而且由於紅細胞內含鐵酶(如細胞色素氧化酶等)活性降低,影響電子傳遞系統,可相起脂質、蛋白質及糖代謝異常,導致紅細胞異常,易於在脾內破壞而縮短其生命期。
【分型】隱性缺鐵期 缺鐵性貧血時,體內缺鐵變化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在缺鐵初僅有貯存鐵減少,即在骨髓、肝、脾及其他組織貯存備用的鐵蛋白及含鐵血黃素減少,血清鐵不降低,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也維持在政黨范圍,細胞內含鐵酶類亦不減少。當貯存鐵耗盡,血清鐵降低時,可仍無貧血表現,本階段稱缺鐵潛伏期。
1、 缺鐵性貧血早期 當貯存欠、血清鐵開始下降,鐵飽和度降至15%以下,骨髓紅細胞可利用減少,紅細胞生成受到限制,則呈正細胞性正色素性貧血,臨床上開始表現輕度貧血症狀。
2、 重度缺鐵性貧血 當骨髓幼紅細胞可利用鐵完全缺乏,各種細胞含鐵酶亦漸缺乏,血清鐵亦下降或顯著降低,鐵飽和度降低至10%左順,骨髓中紅細胞系統呈代償性增生,此時臨床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的中、重度缺鐵性貧血。貧血症狀顯著。
【臨床表現】臨床表現的輕重主要決定於貧血程度及其發生速度。急性失血由病迅速,即使貧血程度不重,也會引起明顯的臨床症狀,而慢性貧血由於發病緩慢,人體通過調節能逐步適應而不出現症狀。
1、 症狀 面色萎黃或蒼白,倦怠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噯氣,腹脹腹瀉,吞咽困難。頭暈耳鳴,甚則暈厥,稍活動即感氣急,心悸不適。在伴有冠狀動脈硬化患者,可促發心絞痛。婦女可有月經不調、閉經等。
2、 體征 久病者可有指甲皺縮、不光滑、反甲,皮膚乾枯,毛發乾燥脫落。心動過速,心臟強烈搏動,心尖部或肺動瓣區可聽到收縮期雜音。出現嚴重貧血可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發生浮腫。還可有舌炎、口角破裂。
3、 常見並發症 嚴重持久的貧血可導致貧血性心臟病,甚至心衰。
【診斷標准】 1、 血象 輕度貧血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重度貧血為典型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f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28pg、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30%。血片中紅細胞大小不一,小者多見,形態不規則,出現少數橢圓形、靶形和不規則形紅細胞,紅細胞中心淡染區擴大,甚至變成狹窄環狀,網織紅細胞多數正常,急性失血時可暫時升高。
2、 骨髓象 骨髓顯示細胞增生活躍,主要為幼紅細胞增多,幼紅細胞體積較小、胞漿發育不平衡。
3、 血清鐵 血清鐵明顯降低。
4、 紅細胞原卟啉 因缺鐵而血紅素合成減少,缺鐵性貧血的紅細胞游離原卟啉500μg /L(正常200~400μg /L)。
5、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血紅蛋白(Hb)男性 小於120g/L,女性小於110g/L;MCV小於80fl,MCH小於26pg,MCHC小於0.31。
6、 有明確的缺鐵病因及臨床表現。
7、 血清鐵小於10.7μmol/L(60μg/dl),總鐵結合力大於64.44 μgmol/L(360g/dl)。
8、 運鐵蛋白飽和度小於15%。
9、 骨髓細胞外鐵消失,細胞內鐵小於15%。
10、胞游離原卟啉(FEB)大於0.9μmol/L(50g/dl)。
11、血清鐵蛋白(SF)小於14μg/L。
12、鐵劑治療有效。
13、慢性感染性貧血。
14、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15、維生素B6反應性貧血。
16、地中海貧血。
/rose crag+ 回答時間 2008-04-09 09:06
其他答案缺鐵時會出現頭暈、肢體乏力、 疲憊不堪、面色蒼白、不想吃東西
心悸氣急、眼花耳鳴等不適症狀,缺鐵一般都伴有貧血
肆玥肆號 回答時間 2008-04-09 09:01
鐵是一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缺鐵的人會出現全身乏力、腹瀉、易脫發、易患潰瘍性疾病等症狀,嚴重者可引發缺鐵性貧血。老年人是缺鐵的主要人群,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代謝功能都會減退,這會影響其身體對鐵的吸收和利用。
ペ冬 晴 兒ペ 回答時間 2008-04-09 09:03
嬰幼兒經常會患缺鐵性貧血,臨床表現為皮膚粘膜蒼白、厭食、乏力、疲倦、發育遲緩,重症者甚至會有浮腫及心臟擴大等症狀。除以上所講,另外還有一些特殊表現:
鞏膜發藍:因為鐵是合成膠原的一個重要輔助因子,所以當體內缺鐵後,就十分容易阻斷膠原合成,而使膠原纖維構成的鞏膜變成十分薄弱,當鞏膜處於十分薄弱的狀態下,其下部的色素膜就會顯出藍色。
呼吸暫停:少數患兒在哭鬧時哭聲突然減弱的狀態下隨即呼吸漸止,面部逐漸有青紫現象,約10~25秒左右意識喪失,且角弓反張並伴有尿失禁、抽搐等症狀。約1~3分鍾後恢復正常,漸有呼吸,青紫漸漸消失,意識也慢慢恢復,肌肉逐漸鬆弛。
智力低下:機體缺鐵會使對於腦組織代謝十分重要的多種含酶活性降低。鐵會影響大腦左半球的感知運動,其電生理活動會影響嬰幼兒智力及語言。嬰幼兒缺鐵會引起煩躁、不安及破壞行為。
少微笑:肌體內血紅蛋白中的鐵可輸送氧氣並輸出二氧化碳。嬰幼兒體內缺鐵會導致組織細胞內缺氧而使活動能力下降,出現不愛笑、疲倦、食慾減退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