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符合cml骨髓象

符合cml骨髓象

發布時間:2021-03-01 22:33:06

1、我朋友骨髓檢查的結果: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象,建議做一次DCR/ABL融合基因。

骨髓基本確診是CML。BCR/ABL融合基因及PH染色體檢查進一步證實;治療有兩種方案:1、葯物(羥基脲、干擾素或者格列衛、中葯等只能將病情控制在慢性期);2、有條件可以考慮骨髓移植;

2、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有沒有誤診的可能

急性白血病一般外周血、骨髓象都很典型,很難誤診。尤其目前同時還做流式細胞檢回測作為輔助檢查,誤診可能性極答小。
我理解得病後患者及家屬希望診斷錯誤的心情,但既然得病了,只能向前看,積極尋找治療方法,沒有時間左思右想了。

3、骨髓呈CML表現就一定是白血病嗎?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英文字頭縮寫為CLM,骨髓象呈CLM表現,說明骨髓表現與慢性白血病符合。骨髓象是診斷白血病的金標准,如果化驗單沒差錯的話,診斷無疑。

4、ITP特發性血小板降低【符合ITP骨髓象】

本病沒有太有效的治療方法,激素要系統治療一段時間,激素停用血小板計數下降也屬於正常現象,可以配合中葯治療,逐步減量激素,若血小板最終能維持在30-50左右也就是能接受的結果

(江蘇省中醫院袁斌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白血病是怎麼一回事?能否介紹一下?

「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血液病,其自然病程只有3個月。近年來,隨著醫療技來的發展,可以用化療、放療等手段遏止病變的白細胞,延長病人的生命;但是這種方法的副作用大,而且給家庭、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國際上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將骨髓移植運用於白血病的治療上,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紀80年代起,幹細胞移植術在臨床應用中獲得了成功,而且還可以治療其他血液病,是目前世界上先進的根治白血病的醫療手段。

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白血病的發病率不到十萬分之三,全國每年新增四萬名白血病患者,其主要發病年齡在30歲以下,兒童佔50%以上,其中大多數需做移植手術。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同胞間尋找供髓者的可能性很小,只能依靠非血緣關系的捐獻者提供骨髓。雖然無關人群中配對相符率甚至只有四百分之一至一萬分之一,但是它畢竟走出了家庭的小圈子,只要有足夠的捐獻者,還是能為大多數病人提供治癒機會的。

1992年,中國紅十字會正式成立「中華骨髓庫」,為需要進行移植的患者尋找健康的、相配的骨髓,使血液病患者重燃生命之光!

白血病體征

發病初與感冒相似。感染:以口腔炎最常見,此外有扁桃體炎、肛周炎或膿腫、肺部感染、皮膚感染、中耳炎、牙周炎等。出血:常見齒齦出血,皮膚瘀點或斑。牙痛與拔後出血不止、低燒。多汗或盜汗、乏力、氣促,體重減輕,肝、脾、淋巴結腫大。

白血病起因

白血病是由於造血細胞增殖分化異常而引起的惡性增殖性疾病,它不僅影響骨髓及整個造血系統,而且還侵犯身體其他器官;主要表現為貧血、皮膚、牙齦、鼻腔等出血或便血。尿血,反復感染及白血病細胞侵犯各組織、器官引起的相應症狀,如侵犯皮膚可引起腫塊,侵犯到中樞神經系統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模糊,侵犯到睾丸則睾丸腫大。

西醫對本病的主要治療手段,是聯合化療。但是本病死亡率高,經化療後急淋緩解率可達80%~90%以上,但僅少數能生存至5年以上,急非淋患者雖約60%~80%可獲得完全緩解,但平均生存時間僅1~2年。

現代醫學對白血病的研究和治療有了很大進展,其中骨髓移植能夠使部分病人得到根治。但是必須具備3個條件,1.要有合適骨髓提供者,2.要在合適的病況下,3.治療費用昂貴。

白血病分類

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嗜酸粒細胞白血病、組織嗜鹼細胞(肥大細胞)性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成人T細胞白血病、巨核細胞白血病、全髓白血病、類白血病反應、嗜鹼粒細胞白血病,其他特殊類型白血病。

現在的科學在不斷的發展,但是還有許多的問題和困難在對我們進行威脅。時時受困難的困擾,讓人心煩間亂。讓人無奈的是,科學在發展但是還有許多的事沒有得到解決。但是我們不會放棄,人類也會繼續的努力想方設法的去解決這樣困難。也相信總有一個我們會戰勝困難。過著開心快樂的生活。
也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幫患了這樣病人。度過困難,讓他們在困難中得到幫助,得到關心。也讓他們有面對和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病魔並不可怕,只會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可以戰勝病魔。
現在治療白血病比較有率的方法就是骨髓移植,但是現在骨髓庫里的骨髓庫存十分的稀少,只有足夠各完全符合條件的骨髓才可以幫助白血病人。他們才能夠重獲生命。所以希望大家: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幫助他們。也呼籲大家可以獻出自己的一些骨髓來。用我們的愛來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到溫暖。讓他們有戰勝困難的勇氣。 大家獻出一份愛,世界更美好!

6、增生性骨髓象是正常的嗎?

你好!這位朋友,下面是有關增生性骨髓象的詳細說明供你參考: 一、骨髓增生程度意義按增生程度分5級: Ⅰ級:增生極度活躍,主要見於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偶見某些增生性貧血。 Ⅱ級:增生明顯活躍,常見於各種增生性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或某些白血病。 Ⅲ級:增生活躍,見於正常人骨髓象,某些代償增生較差的貧血,也見於因骨髓取材時受部分血液稀釋。 Ⅳ級:增生減低,常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及骨髓被部分血液稀釋。 Ⅴ級:增生極度減低,見於典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二、粒細胞與幼紅細胞比例(粒/紅比例)意義比例增加見於: ⑴粒系細胞增多,如急性或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感染尤其是化膿性感染、類白血病反應等 ⑵紅系細胞生成抑制,如純紅再障。 比例正常見於: ⑴正常人骨髓; ⑵兩系細胞同時或成比例增多或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內髓瘤、骨髓轉移癌等。 比例減低見於: ⑴粒系細胞減少,如粒細胞減少或缺乏症、化療、放射病等; ⑵紅系細胞增多,如溶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脾功能亢進等。 三、粒系細胞改變粒系細胞增多意義 1.以原粒細胞增多為主,見於: ⑴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常伴有早幼粒細胞增多, ⑵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急性變,常伴有粒系的細胞核和細胞質發育不平衡及嗜鹼性粒細胞增多。 2.以早幼粒細胞增多為主,見於: ⑴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⑵粒細胞缺乏的恢復期。 3.以中性中幼粒細胞增多為主,見於: ⑴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可伴核、質發育不平衡及嗜鹼性粒細胞增多; ⑵粒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病因解除後恢復正常。 4.以中性晚幼粒、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見於: ⑴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常伴嗜酸、嗜鹼粒細胞增多; ⑵類白血病反應; ⑶代謝障礙,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 ⑷中毒,包括葯物、毒物及異種蛋白注射; ⑸其他,如嚴重創傷、急性失血、大手術後等。 5.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 ⑴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⑵寄生蟲感染; ⑶某些變態反應性疾病及皮膚病; ⑷家族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 6.嗜鹼性粒細胞增多,見於: ⑴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⑵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 ⑶放射反應。 粒系細胞減少見於: 1.粒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症。 2.再生障礙性貧血。 3.急性造血停滯。 粒系細胞形態異常 1.胞核異常: ⑴分葉過多見於嚴重感染、腫瘤、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 ⑵Pelger-Huet畸形,見於先天性或繼發於造血異常綜合征(MDS)、白血病等。 2.胞質異常: ⑴中毒顆粒、空泡、吞噬異常; ⑵胞質中出現Chediak-Higashi顆粒或D?hle包涵體。前者見於Chediak-Higashi綜合征,偶見於淋巴瘤及白血病;後者見於急性感染、嚴重代謝障礙、中毒等。 四、紅系細胞改變意義紅系細胞真性增多 1.小幼紅細胞增多:見於缺鐵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及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等。 2.正幼紅細胞增多:見於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各階段幼紅細胞仍保持正常比例。 3.正幼紅細胞增多伴成熟受阻:見於脾功能亢進及增生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4.巨幼紅細胞增多:見於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可見多核巨幼紅細胞。 5.巨幼紅樣細胞增多:見於白血病、急性紅血病。 6.大幼紅細胞增多:見於溶血性貧血、某些難治性貧血及巨幼細胞性貧血經治療未完全恢復者。 7.鐵粒幼細胞增多:見於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紅系細胞相對性增多見於粒細胞減少症、放射病等。 紅系細胞絕對性減少及淋巴細胞相對性增多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及轉移癌等。 單純紅細胞系減少意義見於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五.淋巴細胞系改變意義惡性增生 1.以原淋巴細胞及幼淋巴細胞增多為主,見於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2.以成熟淋巴細胞增多為主,見於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良性增生 1.形態異常,見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熱。 2.形態正常,見於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百日咳及淋巴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 六、單核細胞系增多意義惡性增生:見於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有三種類型: ⑴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⑵急性粒-單細胞性白血病; ⑶慢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良性增多:見於粒細胞缺乏症、病毒感染、結核病、瘧疾等。 七、巨核細胞系改變意義巨核細胞增多 1.巨核細胞增多呈現左移,見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癜、脾功能亢進。 2.以產板型巨核細胞增多為主,見於急性失血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過敏性紫癜等。3.巨核細胞增多呈現左移伴有形態異常、畸形,見於巨核細胞性白血病。 4.巨核細胞數正常或稍增多,形態異常,見於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及白血病。 巨核細胞減少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 八、漿細胞系改變意義漿細胞惡性增生:見於多發性骨髓瘤、漿細胞性白血病。 漿細胞反應性增多:見於皰疹、風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梅毒、肝炎、結締組織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及粒細胞缺乏症(漿細胞相對性增多)。 九、組織細胞增多意義惡性增生:組織細胞呈不同程度增生伴形態異常,可見淋巴樣組織細胞、單核樣組織細胞、吞噬型組織細胞、多核巨型組織細胞、怪異的異常組織細胞,後兩種異形組織細胞常見於惡性組織細胞病。 反應性增多:見於傷寒、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敗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結締組織及其他反應性組織細胞增多症。 十、骨髓內特殊病理細胞和病原體癌細胞:如腺癌、鱗癌、未分化癌細胞等,多自血行播散轉移至骨髓,原發部位多見於前列腺、乳腺、甲狀腺、肺、腎、胃、結腸、胰腺及子宮等。 其他如Reed-sternberg細胞,見於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細胞、網狀肉瘤細胞,見於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等,較少見如高雪細胞、尼曼-匹克細胞、海藍組織細胞等。 寄生蟲:骨髓中發現瘧原蟲、黑熱病小體、蚴絲蟲等,可幫助確診瘧疾、黑熱病、絲蟲病等寄生蟲病。 十一、骨髓象與血象的關系檢查骨髓象時,必須同時檢查血象,常見有以下情況:某些疾病骨髓象變化相似,但血象變化有明顯差別,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等。 某些疾病血象變化相似,但骨髓象變化有明顯差別,如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組織細胞增多症。 某些疾病血象變化不明顯,但骨髓象有明顯變化,如多發性骨髓瘤、高雪病、尼曼-匹克病、海藍組織細胞增生症等。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現較多的異形淋巴細胞為本病診斷的主要依據,而骨髓象變化不明顯。 急性白血病,尤其在細胞分化不良時,確定細胞類型有時困難,若將骨髓片和血片結合對比檢查,有助對細胞類型的認定。 十二、骨髓象檢查在臨床診斷的價值肯定性診斷:骨髓中具有特異性病理性細胞時,如白血病細胞、巨幼紅細胞、骨髓瘤細胞、異形組織細胞、癌細胞等,根據骨髓象即可肯定診斷。 符合性診斷:骨髓象表現異常變化,結合臨床病史可符合診斷。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類白血病反應等。提示性診斷:骨髓象可提供進一步診斷線索。如溶血性貧血需結合病史作溶血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除外性診斷:骨髓象的檢查能排除臨床上被懷疑的疾病。如全白細胞減少,疑患急性白血病而骨髓檢查無相應改變時,可作出排除性診斷

7、白血病血常規能查出來嗎

急性白血病(CL)可根抄據臨床表現、血象和骨髓象特點進行診斷。對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來說,凡有不明原因持續性白細胞數增高,根據典型的血象、骨髓象改變、脾大、Ph染色體陽性即可做出診斷,對臨床上符合CML而Ph染色體陰性者,應進一步作BCR-ABL融合基因檢測。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結合臨床表現,外周血中持續性單克隆性淋巴細胞大於5×10^9/L,骨髓中淋巴細胞≥40%,以及根據免疫學表面標志,可以作出診斷和分類。

8、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可以治癒嗎

病例分析: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慢性期大多病人並沒有臨床不適症狀,許多人是在體檢的時候發現白血病高或脾臟大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的。如果你爸爸做過骨穿、骨髓病理、染色體和BCR/ABL融合基因檢查,應該不會誤診。此病慢性期是可以治癒的。格列衛是一種特意地針對BCR-ABL絡氨酸激酶的靶向治療葯物。但費用高,而且很容易產生耐葯性,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可以考慮羥基脲配合中葯治療。

醫生建議:
你可以提供詳細檢查結果,幫你分析

9、朋友得了白血病,我能為她做些什麼?

買個玩具熊送給她吧。她一定會很高興的。

10、我媽媽被確診為CML+中度骨髓纖維化,目前CML吃格列衛,請問哪裡治療骨髓纖維化?石家莊平安醫院好嗎?謝謝

我08年9月確診為CML+骨髓纖維化,當時醫生沒說度,羥基脲化療一個月後,改吃格列衛,第三個月抽骨髓復查時,骨髓已經正常了。沒有專門治療骨髓纖維化,也沒吃這方面的葯。至今已有兩年半了,血象和骨髓都基本正常。供你參考,祝早日康復!

與符合cml骨髓象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