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位大神,幫我畫一下骨骼肌纖維縱切紅藍鉛筆繪圖,要標注肌膜,細胞核及橫紋,在線等,超急
骨骼肌纖維的結copy構特點:
人類絕大部分骨骼肌中Ⅰ型肌纖維的直徑略小於Ⅱ型肌纖維,II型肌纖維的肌漿網較Ⅰ型肌纖維發達2倍,故型肌纖維肌漿網的攝Ca2能力大於Ⅰ型肌纖維,從而加快了Ⅱ型肌纖維的反應速度。
人類骨骼肌甘油三酯含量介於5~15mmol·kg—1濕重之間,其中慢肌甘油三酯含量較快肌高;肌糖原含量介於50-90mmol·kg-1濕重之間,不同類型肌纖維及其亞型之間肌糖原含量無明顯差異。
纖維高。例如,FT纖維Ca2+激活的肌球蛋白ATP酶活性較ST纖維高2.5倍,肌激酶活性為貿纖維的I.5倍,乳酸脫氫酶活性較ST纖維高4倍。相反,ST纖維中參與有氧氧化過程的酶的活性則較FT纖維高30%—50%。
(1)紅藍鉛筆骨髓細胞擴展資料
光鏡下三種肌纖維結構的異同點:
平滑肌:平滑肌纖維呈長梭形,無橫紋。
骨骼肌:肌細胞呈纖維狀,不分支,有明顯橫紋,核很多,且都位於細胞膜下方。
心肌:與骨骼肌類似,有橫回紋。但心肌細胞為短柱狀,一般只有一個細胞核,而骨骼肌纖維是核細胞。
2、繪制光鏡下的巨噬細胞,用紅藍鉛筆,細胞漿是畫成藍色的還是紅色的
用HE染色的話是紅色的,細胞核是藍色
3、求正確的紅藍鉛筆的使用方法?
……如果是醫學用的話,是根據蘇木精-伊紅染色而著色的,藍色一般表示細胞核內的染色質和胞質內的核糖體,而紅色主要是細胞質和細胞外基質。
4、血細胞顯微鏡圖紅藍鉛筆
?
5、皮膚鱗癌的紅藍鉛筆繪圖該怎麼畫
如圖所示:鱗狀細胞癌簡稱鱗癌,又名表皮癌,是發生於表皮或附屬版器細胞的一種惡性腫權瘤,癌細胞有不同程度的角化。
多見於有鱗狀上皮覆蓋的部位,如皮膚、口腔、唇、食管、子宮頸、陰道等處。此外,有些部位如支氣管、膀胱、腎盂等處雖無鱗狀上皮覆蓋,但可通過鱗狀上皮化生而形成鱗狀細胞癌。
發病與種族有關,白種人發生的鱗癌是非白種人的45倍多。免疫抑制患者的皮膚鱗狀細胞癌發病率明顯升高,特別在器官移植患者。
(5)紅藍鉛筆骨髓細胞擴展資料:
鱗癌在外觀上常呈菜花狀,有時癌組織發生壞死而脫落形成潰瘍,產生惡性臭味,若癌細胞向深層發展則形成侵襲性生長。癌細胞也可向遠處轉移,形成繼發腫瘤。
皮膚鱗狀細胞癌早期是紅色硬結,以後發展成疣狀損害、浸潤,常有潰瘍、膿性分泌物、臭味,見於顳、前額及下口唇。
確診該病需要取病變處組織做病理學檢查。顯微鏡下可見增生的上皮突破基膜向深層浸潤形成不規則條索形癌巢。根據癌細胞的分化程度分為高、中、低分化。高分化的鱗狀細胞癌惡性程度低,而低分化的鱗狀細胞癌惡性程度高。
6、病理實驗紅藍鉛筆手繪圖
病理實驗紅藍鉛筆手繪圖有很多,主要包括細胞、組織的適應與損傷、損傷的修復、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炎症,腫瘤,心血管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淋巴造血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生殖系統和乳腺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傳染病,寄生蟲病。
病理實驗紅藍鉛筆手繪圖:
1、肝膿腫,急性蜂窩織炎性闌尾炎
2、大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
3、肺淤血,肝淤血
4、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風濕性心肌炎
5、慢性膽囊炎,過敏性皮炎
(6)紅藍鉛筆骨髓細胞擴展資料:病理學實驗圖解是《病理學》實驗教學的配套教材。該書共十個章節的實驗,均配有肉眼標本和鏡下切片的彩色圖片,並對其病理改變進行了標片還配有正常組織圖片進行對照學習。
病理學實驗圖解實驗均配有大體標本和鏡下切片的彩色圖片,並對其病理改變進行了標注和描述。圖片採集力求典型,對一些鏡下病變還配備了正常組織圖片或模式圖以方便對照學習。可以更大限度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
7、紅藍鉛筆繪圖中性粒細胞細胞質什麼顏色?
可以畫紅色,典型的中性粒細胞細胞核有分葉,所以主要是把細胞核部分畫好就行
8、單核細胞細胞質用紅藍鉛筆畫是什麼顏色
壞桿菌病的可能性比較大,其次是圓環病毒,豬瘟。
豬壞桿菌病(Swine Necrobacillosis)是由壞梭桿菌引起的各種哺乳動物和禽的一種創傷性傳染病。病的特徵是在損傷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口腔和胃腸道黏膜發生壞,並可在內臟器官形成轉移性壞灶。本病一般為慢性經過,多為散發,有時表現為地方流行性。本病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我國豬、馬、牛、綿羊、鹿均有發病的報道,其中豬、牛和鹿的壞桿菌病多見,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壞梭桿菌(Fusobacterum necrophorum)為多形的革蘭氏染色陰性菌,呈球桿狀或短桿狀,在病變組織或培養基中常呈長絲狀。幼齡培養菌著色均勻,老齡培養物中,則著色不勻,似佛珠狀,這是由於菌絲內形成空泡所致;本菌無莢膜、鞭毛,不形成芽孢。從病畜肝、脾、肺等器官的壞灶採取病料進行培養,容易獲得分離菌;若從病畜體表壞部位分離本菌,則應從病、健組織交界處採取病料,並接種於兔或小鼠皮下,取亡動物的臟器轉移壞病灶病料,進行分離培養。
本菌為嚴格厭氧菌,最適培養溫度為37℃,最適pH為7.0。普通瓊脂和肉湯不適宜生長,加人血液、血清、葡萄糖、酵母浸出液、肝塊則生長旺盛;加入結晶紫或亮綠可抑制雜菌生長,獲得純培養。 在血液瓊脂平板上培養48~72h,呈β溶血;在血清瓊脂或葡萄糖瓊脂上形成圓形或橢圓形菌落;在肝塊肉湯中,肉湯混濁,有雲絮狀生長,培養8~10天,生長物全部沉澱,肉湯變清。本菌能產生多種毒素,如殺白細胞素、溶血素,能致組織水腫,將外毒素給家兔皮下注射,可引起組織水腫,靜脈注射時,可使之數小時內亡。內毒素能引起組織壞。
本菌能發酵葡萄糖、麥芽糖、果糖、乳糖、蔗糖和水楊苷,微產酸和產氣;產生硫化氫和靛基質,還原美藍,不還原硝酸鹽,不液化明膠,MR和VP試驗陰性。
本菌對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強,加熱65℃15min亡,煮沸1min即可殺,直射日光8~10h可殺菌。常用消毒葯液,如3%克遼林、3%~5%煤酚皂溶液、0.5%石炭酸、1%福爾馬林、1%高錳酸鉀在5min可殺。但在糞便中可存活50天。在染污的土壤和有機質中能存活較長時間,如遇冬季則數月不。本菌對青黴素、氯黴素、四環素、多黏菌素和磺胺類葯物敏感。
壞桿菌可侵害多種動物,家養的動物中,以豬、牛、綿羊、馬最易感,禽易感性小;實驗動物中,以兔和小鼠易感,豚鼠次之。人也可以感染。病畜和帶菌動物為傳染性來源。病畜的肢蹄、軀體皮膚、口腔黏膜發生壞性炎症,病菌隨患部的滲出物、分泌物和壞組織污染周圍環境,成為傳染媒介。健康動物的糞便中可帶菌,也可起著傳播的媒介作用。病畜的糞便中約有52.3%~64.7%能分離出本菌。
本病主要經過損傷的皮膚和黏膜(口腔)而感染。環境衛生差,潮濕,多雨季節易發生。豬在每年的5~10月,特別是氣候炎熱、多雨、潮濕季節發生最多。一般是散發或地方流行。常與口蹄疫、豬痘、仔豬副傷寒、豬瘟等並發或繼發。豬的圈舍擁擠,車船運輸和豬的轉運站(豬倉儲)豬群,甚至豬只合群並圈時,因相互咬斗、踩踏造成外傷感染,發生壞性皮炎。母豬可因乳房受傷感染。新生仔豬可通過臍帶感染。仔豬可因生齒時感染,發生壞性口炎。
臨床症狀豬壞桿菌病,可因感染的途徑和部位不同,臨診表現也有不同。總的來說,育肥豬或架子豬發生最多,仔豬次之,多發生口炎,母豬發生最少。
壞性皮炎
多見於架子豬和仔豬。其特徵症狀為豬的頸、胸側、背部、臀、尾、耳、四肢下部等的皮膚及皮下發生壞和潰瘍。病初為皮膚上突起小丘疹,局部發癢,表面蓋有一層干痂、質硬,痂下組織發生壞,形成較大的囊狀壞區,壞組織腐爛,積有多量灰黃色或灰棕色惡臭液體,並可從壞皮膚破潰處流出,最後皮膚發生潰爛;少數嚴重病例,壞深達肌肉,甚至波及骨骼。如果病豬四肢發病時,則高度跛行。有的病豬全身、或軀干、或背部大塊皮膚發生乾性壞,如盔甲樣覆蓋體表,最後可脫離豬的背部。如果病變較輕,全身病症不明顯,及時而有效的治療,病豬還可治癒。也有的病豬發生耳及尾的乾性壞,最後脫落。豬的這兩種乾性壞症狀,在豬丹豬病例中,可能看到。
如果豬的壞轉移到內臟器官,發生轉移性壞灶時,或有某種病繼發感染時,病豬則出現全身性症狀,如精神不振、食慾減少或廢食、體溫升高等,特別嚴重病例,還可引起亡。
母豬還可以發生乳頭和乳房皮膚壞,甚至乳腺壞,並出現相應的臨診表現。
壞性口炎
壞桿菌侵害受傷的口腔黏膜,可發生壞性口炎,仔豬多發。病初仔豬厭食、體溫升高、流涎、口臭、流鼻液和氣喘;檢查口腔時,可見舌、齒齦、上頜、頰部、喉頭等處黏膜有假膜形成,灰褐色或灰白色,易剝脫,剝離後可見不規則的潰爛面,容易出血。發生在咽喉部時,病豬不能吃食和吞咽,呼吸困難,下頜水腫。如果病變蔓延到肺部或壞物吸入肺內,可形成化膿性肺炎,常導致病豬亡。
壞性腸炎
病豬臨診上表現為嚴重腹瀉,病豬逐漸消瘦等全身症狀。常可排出帶膿樣黏稠稀便,或混雜壞黏膜,惡臭。剖檢豬時,可見腸道黏膜壞和潰瘍,潰瘍表面覆蓋壞假膜,剝離後可見大小不等的不規則的潰瘍灶。此病常與豬瘟、豬副傷寒並發或繼發。
壞性鼻炎
豬單獨發生者少,但以仔豬和育肥豬多發。病豬表現為咳嗽,從鼻孔流出膿性鼻液,減食,呼吸困難,鼻黏膜發炎、潰瘍,表面覆蓋有黃白色假膜。病豬或有腹瀉,消瘦,或見病豬亡。
壞性蹄炎
在羊、牛、馬、鹿發生較多。豬單獨發生者少,可因豬舍潮濕、糞污、泥濘,且有某種刺扎傷時,才可能發生。患口蹄疫的病豬,常可繼發壞性蹄炎,蹄部壞、潰爛,跛行或不能站立,重者導致蹄匣脫落,最後被淘汰。
治療
一旦發現豬只患病,應及時隔離治療,主要是局部治療,並配合全身療法。將病豬隔離在清潔乾燥的豬圈內,根據不同部位的病變,進行局部處治。如為蹄部病變,可用清水沖洗患部,除去壞組織,再用1%高錳酸鉀、3%煤酚皂溶液或3%過氧化氫等葯物沖洗、消毒。然後塗擦5%龍膽紫,撒布高錳酸鉀、磺胺葯或塗上各種抗菌軟膏。
如豬患壞性口炎,用0.1%高錳酸鉀沖洗口腔,然後塗上碘甘油或抗菌素軟膏,每日1~2次。
如豬患壞性皮炎,可用5%高錳酸鉀溶液或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然後清除局部壞痂皮和壞組織,局部填塞高錳酸鉀粉,或5%碘酊,或磺胺葯粉,或硼酸和碘仿粉末等,逐Et觀察、治療,根據不同變化,再進行對症治療直至痊癒。
全身治療主要是控制病情,防止繼發感染。可注射土黴素、四環素、青黴素和磺胺類等抗菌消炎葯物。此外,還應配合強心、補液、解毒等對症療法。
防制措施
防止本病發生,關鍵是避免豬的皮膚和黏膜發生損傷。要求飼養人員做好平時的飼理工作,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除糞便,保持圈舍清潔、乾燥,定期消毒;避免擁擠,防止豬只相互咬斗和發生外傷,在運輸時不宜裝運太多;注意觀察豬群,一旦發現豬只有外傷時,應及時進行處治。
發病豬舍,要清除豬圈污水、污物,並進行嚴格的消毒。病豬及病豬腐敗組織及時深埋,其上撒蓋漂白粉或生石灰。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性和致性疫病,其特徵為高熱稽留和小血管變性引起的廣泛出血、梗塞和壞。感染豬瘟病毒的豬抗病力降低,極易並發或繼發豬肺疫。尤其是在寒冷、潮濕、冷熱交替、天氣劇變、擁擠、通風不良等不良條件下,使豬體抵抗力降低,可引起巴氏桿菌大量繁殖,毒力增強而發病,如不及時控制,可造成豬只大批亡。
臨床症狀
病豬精神沉鬱,體溫升高到40℃~41.5℃。呈稽留熱,食慾減退甚至廢絕,眼流濃性分泌物。可視黏膜發紺。病初便秘,後拉稀,惡臭帶血並混有白色黏膜。全身發紅,耳尖、腹部、頸部及四肢皮膚有紫斑,指壓不退色。公豬包皮有混濁尿液,頸部腫脹堅硬,觸之敏感。病豬咳嗽,呼吸困難,叫聲嘶啞,鼻流出漿液性或黏稠分泌物,個別豬鼻孔流出帶血泡沫,嚴重的呈犬坐式張口呼吸,終因窒息亡。
病理變化
共剖檢病豬3頭,病理變化基本相似,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呈暗紅色;胃底部黏膜、膀胱黏膜出血;脾臟表面有丘狀小點出血和綠豆大小暗紫色的出血梗,表面有針尖大出血點;回盲瓣、盲腸及結腸黏膜有鈕扣狀潰瘍;喉頭有出血斑和出血點;心冠脂肪、心內膜有出血點;肺水腫呈暗黑色,並有散在的大小不一肺炎灶;氣管、支氣管內有黏液性泡狀分泌物,並混有數量不等的血性泡沫;胸腔和心包積有多量淡紅色的混濁液體;頸部皮下水腫,肌肉充血、淤血。
防治
發病後必須採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很快控制本病。
1.加強飼養管理,採用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提高豬體抗病力。
2.對已患病的豬進行隔離治療,病重豬與豬深埋。對場地用具、圈舍及周圍環境用%2燒鹼進行徹底消毒。病豬治療:(1)用干擾素加黃芪多糖注射液肌注,每天一次,連用3天。(2)用雙黃連混合青黴素鈉肌注,或板藍根混合頭孢噻呋鈉肌注。每天一次,連用三天。(3)也可用豬瘟苗治療。
豬圓環病毒屬於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病毒粒子大小為14~25nm,平均直徑17 nm,呈對稱的二十面體,無囊膜,基因組為單股環狀DNA,由脫氧核糖核酸組成,在組織中的懸浮密度為1.37 cm3,沉降系數為52S,是目前發現的最小的動物病毒。PCV的復制為滾環復制方式,先經過一個雙鏈的復制型(RF),然後由雙鏈的復制型轉錄和編碼蛋白。這種復制方式與雞傳染性貧血病毒(CAV)的復制方式相同。
在病豬鼻黏膜、支氣管、肺臟、扁桃體、腎臟、脾臟和小腸中有PCV粒子存在。胸腺、脾、腸系膜、支氣管等處的淋巴組織中均有該病毒,其中肺臟及淋巴結中檢出率較高。表明PCV嚴重侵害豬的免疫系統:病毒與巨噬細胞/單核細胞、組織細胞和胸腺巨噬細胞相伴隨,導致患豬體況下降,形成免疫抑制。
由於免疫抑制而導致免疫缺陷,其臨床表現為:對低致病性或減弱疫苗的微生物可以引發疾病;重復發病對治療無應答性;對疫苗接種沒有充分免疫應答;在一窩豬中有一頭以上發生無法解釋的出生期發病和亡;豬群中同時有多種疾病綜合征發生。這些特徵在PMWS的豬群中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
淋巴細胞缺失和淋巴組織的巨噬細胞浸潤,是PMWS病豬的獨特性病理損害和基本特徵。而且此特徵與血液循環中B及T細胞減少和淋巴器官中這類細胞的減少呈高度相關;與周圍血液和淋巴組織中巨噬細胞/單核細胞譜系細胞的增加呈高度相關。另外已證實淋巴組織、相關免疫細胞和血液中的細胞存在大量的PCV2抗原。PMWS是最早被認識和確認的由PCV2感染所致的疾病。常見的PMWS主要發生在5~16周齡的豬,最常見於6~8周齡的豬,極少感染乳豬。一般於斷奶後2~3天或1周開始發病,急性發病豬群中,病率可達10%,耐過豬後期發育明顯受阻。但常常由於並發或繼發細菌或病毒感染而使亡率大大增加,病率可達25%以上。血清學調查表明,PCV在世界范圍內流行。
在德國和加拿大,豬群中PCV抗體陽性率分別高達95%和55%,在英國和愛爾蘭,豬群中PCV抗體陽性率分別高達86%和92%,但不一定表現PMWS症狀。在我國對部分省市豬群檢測,20日齡未斷奶仔豬陽性率為0,1~2月斷奶仔豬陽性率為16.5%,後備母豬陽性率為42.3%,經產母豬陽性率為85.6%,肥育豬陽性率為51%,總陽性率為42.9%。臨床症狀可能在幾個月內持續存在,在6~12個月達到高峰,接著下降;一群與另一群之間的感染有很大差別,因為乳豬體內母源的PCV抗體在其出生後8~9周齡時消失,而小豬轉移到育肥圈時(11~13周齡)又接觸了PCV,PCV抗體又出現了。
豬對PCV2具有較強的易感性,感染豬可自鼻液、糞便等廢物中排出病毒,經口腔、呼吸道途徑感染不同年齡的豬。懷孕母豬感染PCV2後,可經胎盤垂直傳播感染仔豬。人工感染PCV2血清陰性的公豬後精液中含有PCV2的DNA,說明精液可能是另一種傳播途徑。用PCV2人工感染試驗豬後,其他未接種豬的同居感染率是100%,這說明該病毒可水平傳播。豬在不同豬群間的移動是該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也可通過被污染的衣服和設備進行傳播。
工廠化養殖方式可能與本病有關,飼養管理不善、惡劣的斷奶環境、不同來源及年齡的豬混群、飼養密度過高及刺激仔豬免疫系統均為誘發本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但豬場的大小並不重要。
PCV感染試驗動物,發現只有豬產生特異性抗體,而兔、鼠、牛,甚至人均為血清學陰性。
PCV1對豬無致病性,但能產生血清抗體,並且在調查的豬群中普遍存在。
PCV2可引起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並多發於5~16周齡的豬。
PCV能水平傳播,接觸病毒後一周, 血清中能檢出抗體,隨後滴度不斷升高。
PMWS的臨床症狀
最常見的是豬只漸進性消瘦或生長遲緩,這也是診斷PMWS所必需的臨床依據,其他症狀有厭食、精神沉鬱、行動遲緩、皮膚蒼白、被毛蓬亂、呼吸困難,咳嗽為特徵的呼吸障礙。較少發現的症狀為腹瀉和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發病率一般很低而病率都很高。體表淺淋巴結腫大,腫脹的淋巴結有時可被觸摸到,特別是腹股溝淺淋巴結;貧血和可視黏膜黃疸。在一頭豬可能見不到上述所有臨床症狀,但在發病豬群可見到所有的症狀。胃潰瘍、嗜睡、中樞神經系統障礙和突然亡較為少見。絕大多數PCV2是亞臨床感染。一般臨床症狀可能與繼發感染有關,或者完全是由繼發感染所引起的。在通風不良、過分擁擠、空氣污濁、混養以及感染其他病原等因素時,病情明顯加重,一般病率為10%~30%。
先天性顫抖的症狀
顫抖由輕微到嚴重不等,一窩豬中感染的數目也變化較大。嚴重顫抖的病仔豬常在出生後1周內因不能吮乳而飢餓致。耐過1周的乳豬能存活,3周齡時康復。顫抖是兩側性的,乳豬躺卧或睡眠時顫抖停止。外部刺激如突然聲響或寒冷等能引發或增強顫抖。有些豬一直不能完全康復,整個生長期和育肥期繼續顫抖。發病窩豬常為新引入的年輕種豬所生,這表明這些血清學陰性種豬在懷孕的關鍵期接觸了PCV。
常見的混合感染
PCV感染可引起豬的免疫抑制,從而使機體更易感染其他病原,這也是圓環病毒與豬的許多疾病混合感染有關的原因。最常見的混合感染有PRRSV、PRV(偽狂犬病毒)、PPV(細小病毒)、肺炎支原體、多殺性巴氏桿菌、PEDV(流行性腹瀉病毒)、SIV(豬流感病毒),有的呈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其病豬的病率也將大大提高,有的可達25%~40%。
編輯本段病理變化
剖檢病變
本病主要的病理變化為患豬消瘦,貧血,皮膚蒼白,黃疸(疑似PMWS的豬有20%出現);淋巴結異常腫脹,內臟和外周淋巴結腫大到正常體積的3~4倍,切面為均勻的白色;肺部有灰褐色炎症和腫脹,呈彌漫性病變,比重增加,堅硬似橡皮樣;肝臟發暗,呈淺黃到橘黃色外觀,萎縮,肝小葉間結締組織增生;腎臟水腫(有的可達正常的5倍),蒼白,被膜下有壞灶;脾臟輕度腫大,質地如肉;胰、小腸和結腸也常有腫大及壞病變。
組織學病變
病變廣泛分布於全身器官、組織,廣泛性的病理 損傷。肺有輕度多灶性或高度彌漫性間質性肺炎;肝臟有以肝細胞的單細胞壞為特徵的肝炎;腎臟有輕度至重度的多灶性間質性腎炎;心臟有多灶性心肌炎。在淋巴結、脾、扁桃體和胸腺常出現多樣性肉芽腫炎症。PMWS病豬主要的病理組織學變化是淋巴細胞缺失。
編輯本段疾病診斷
本病的診斷必須將臨床症狀、病理變化和實驗室的病原或抗體檢測相結合才能得到可靠的結論。最可靠的方法為病毒分離與鑒定。
病理學檢查
此法在病豬後極有診斷價值。當發現病豬全身淋巴結腫大,肺退化不全或形成固化、緻密病灶時,應懷疑本病。可見淋巴組織內淋巴細胞減少,單核吞噬細胞類細胞浸潤及形成多核巨細胞,若在這些細胞中發現嗜鹼性或兩性染色的細胞質內包涵體,則基本可以確診。
血清學檢查
是生前診斷的一種有效手段。診斷本病的方法有:間接免疫熒光法(IIF),免疫過氧化物單層培養法,ELISA方法,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方法,核酸探針雜交及原位雜交試驗(ISH)等方法。
IIF方法 宜檢測細胞培養物中的PCV。用組織病料以蓋玻片在PK-15細胞培養,丙酮固定,用兔抗PCV高免血清與細胞培養物中的PCV反應,可對PCV進行檢測和分型。
ELISA診斷方法 可用於檢測血清中的病毒抗體。用細胞培養的病毒(PCV2)作為抗原,用PCV2特異性單克隆抗體作為競爭試劑建立競爭ELISA方法,競爭ELISA方法的檢出率為99.58%,而間接免疫熒光法的檢出率僅為97.14%。該方法可用於PCV2抗體的大規模監測。
PCR方法 是一種快速、簡便、特異的診斷方法。採用PCV2特異的或群特異的引物從病豬的組織、鼻腔分泌物和糞便進行基因擴增,根據擴增產物的限制酶切圖譜和鹼基序列,確認PCV感染,還有一種簡單的復合PCR(multiplex PCR)法。
ISH方法 此法可以檢查PCV核酸。但不能區分PCV1和PCV2,具有群特異性,可以精確定位PCV在組織器官中的部位,可用於檢測臨診病料和病理分析。
臨床診斷要點
(1)PMWS主要發生在5~16周齡的豬,斷奶前生長發育良好。(2)同窩或不同窩仔豬有呼吸道症狀,腹瀉、發育遲緩、體重減輕。有時出現皮膚蒼白或黃疸。抗生素治療無效或療效不佳。(3)剖檢淋巴結腫大,脾腫、肺膨大,間質變寬,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褐色突變區。其他臟器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病變和損傷。
編輯本段防禦機制
本病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加上患豬生產性能下降和高亡率,使本病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因為PCV2的持續感染,使本病在經濟上具有更大的破壞性。抗生素的應用和良好的管理有助於解決並發感染的問題。
加強飼養管理
降低飼養密度、實行嚴格的全進全出制和混群制度、減少環境應激因素、控制並發感染、保證豬群具有穩定的免疫狀態、加強豬場內部和外部的生物安全措施、購豬時保證豬來自清潔的豬場是預防控制本病、降低經濟損失的有效措施。專利消毒劑Virkon S在1∶250稀釋消毒時能有效的殺滅圓環病毒,因此可將其應用於每批豬之間的終端消毒。
做好豬主要傳染病的免疫工作
PCV2與其相關豬病的發生還需要另外的條件或共同因素才得誘發臨床症狀。目前世界各國控制本病的經驗是對共同感染源作適當的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所以做好豬場豬瘟、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氣喘病和藍耳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種,確保胎兒和吮乳期仔豬的安全是關鍵。因此根據不同的可能病原和不同的疫苗對母豬實施合理的免疫程序至關重要。
人工被動免疫
可採取血清療法。從豬場的育肥豬采血(健康的淘汰種豬血最好),分離血清,給斷乳期的仔豬腹腔注射。
自家疫苗的使用
豬場一旦發生本病,可把發病豬的內臟加工成自家疫苗,據臨床實踐,效果不錯。但現階段有兩種觀點:一是母豬和斷奶仔豬同時免疫,優點是免疫效果快,基本在1~2月內能控制本病;缺點是如果滅活不徹底,將使本病長期存在。二是只免疫斷奶仔豬,優點是免疫安全性好,基本不會使本病長期存在;缺點是免疫效果慢,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控制本病。
「感染」物質的主動免疫
「感染」物質指本豬場感染豬的糞便、產胎豬、木乃伊胎等,用來喂飼母豬,尤是初產母豬在配種前喂給,能得到較好的效果。如有一定抗體的母豬在懷孕80天以後再作補充喂飼,則可產生較高免疫水平,並通過初乳傳遞給仔豬。這種方法,不僅對防制本病、保護胎豬和吮乳豬的健康有效,而且對其他腸道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礙也有較好的效果。但使用本法要十分慎重,如果場內有小豬會造成人工感染。
葯物預防
預防性投葯和治療,對控制細菌源性的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是非常可取的。但是至今PCV2引起相關豬病的病原和機制尚未完全了解,因此還不能完全依賴特異性防制措施,只能同時開展有效的綜合性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葯物預防方案可以試用:
仔豬用葯:哺乳仔豬在3、7、21日齡注射3次得米先(長效土黴素,200 mg/mL,每次0.5 mL),或者在1、7日齡和斷奶時各注射速解靈(頭孢噻呋,500 mg/mL)0.2 mL;斷奶前1周至斷奶後1個月,用支原凈(50 mg/kg)+金黴素或土黴素或強力黴素(150 mg/kg)拌料飼喂,同時用阿莫西林(500 mg/L)飲水。
母豬用葯:母豬在產前1周和產後1周,飼料中添加支原凈(100 mg/kg)+金黴素或土黴素(300 mg/kg)。
綜合防制計劃
分娩期:仔豬全進全出,兩批豬之間要清掃消毒;分娩前要清洗母豬和治療寄生蟲;限制交叉哺乳,如果確實需要也應限制在分娩後24小時以內。
斷乳期:豬圈小,原則上一窩一圈,豬圈分隔堅固;堅持嚴格的全進全出,並有與鄰舍分割的獨立糞尿排出系統;降低飼養密度:>0.33 m2/豬;增加喂料器空間:>7 cm/仔豬;改善空氣質量:NH3<10×10-6,CO2<0.1%,相對濕度<85%;豬舍溫度控制和調整:3周齡仔豬為28 ℃,每隔一周調低2 ℃,直至常溫;批與批之間不混群。
生長育肥期:豬圈小,壁式分隔;堅持嚴格的全進全出、空欄、清洗和消毒制度;從斷奶後豬圈移出的豬不混群;整個育肥圈豬不再混群;降低飼養密度:>0.75 m2/豬;改善空氣質量和溫度。
其他:適宜的疫苗接種計劃;保育舍要有獨立的飲水加葯設施;嚴格的保健措施(斷尾、斷齒、注射時嚴格消毒);將病豬及早移到治療室或撲殺。
編輯本段防治措施
實驗獸醫生物安全措施:認真地對待引種工作,引種不慎往往是暴發疫情的主要原因。引進的後備母豬應進行嚴格的檢疫,所購買的種公豬、精液必須無II型圓環病毒感染。
改進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合理配製日糧。注意通風與保暖,保持豬舍乾燥,改善豬舍的空氣質量,降低氨氣濃度。去勢和注射須遵循良好的衛生和消毒習慣。
在豬場內禁養貓、犬,定期驅蚊蠅、投餌滅鼠。搞好種豬群的凈化,堅持自繁自養。定期監測,合理制訂免疫程序,避免過早或過多地對仔豬免疫,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對仔豬的影響。
在豬II型圓環病毒易感期最好不注射應激較大的疫苗,如仔豬副傷寒疫苗、口蹄疫疫苗、氣喘病疫苗等,某些可以靠葯物預防的細菌性傳染病,如豬丹毒、豬肺疫、豬鏈球菌病、仔豬副傷寒等,可以暫停疫苗注射。
9、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紅藍鉛筆繪圖紅色是什麼細胞?
通常是RBC 紅細胞,一般這類圖必須有漢字指示,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