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急性骨髓炎治療目的

急性骨髓炎治療目的

發布時間:2021-02-24 08:01:18

1、骨髓炎怎麼治療

骨髓炎的治療中醫靶位體液滲透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不使用手術避免了給患者帶來創傷,走傳統的的內病外治的捷徑。直接作用在患者以恆定的濃度和極強的穿透力,將患部的細菌的炎性物質清除,促進患部的血液循環,解決骨與軟組織的血液供應。使病患區的到營養物質的供應,改善骨與軟組織修復生長環境。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增加骨與軟組織的癒合能力,由里及外的癒合能力,達到治療骨髓炎的目的。

2、骨髓炎能治好嗎?

會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恐怕大多數骨髓炎患者都會問到同樣的問題。骨髓炎患者一旦進入慢性期,其遷延難愈的病理特點就會暴露出來,患者出現心理焦躁以及懷疑自己的病是否能治好的心理狀態也是正常的,但是,切莫不可讓這樣的心情影響自己的治療。金冠骨髓炎醫院夏風院長曾強調:骨髓炎的治療,心態很重要。
在這里,金冠骨髓炎專家向廣大患者承諾:骨髓炎是可以治好的!只要是你選擇了正確的治療方法,遠離骨髓炎不在是夢想!
由於本病多數是在全身充分應用了抗生素治療後而遺留下來的醫療難題,假如再繼續選擇抗生素,也難以達到治療目的,選用傳統中葯靶位定向透皮釋葯提毒散毒治療是勢在必行的有效途徑。稍有醫學知識的人便會明白,抗生素在取得療效的同時,常不可避免的伴隨著不良反應,如毒性反應,降低機體抵抗力,發生菌群失調等。本病之所以發生發展為骨感染慢性期,也因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使機體抗病能力低下,自身已無能力啟動健康調節機制來解決由於細菌在患部作用而出現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利用傳統葯物的效能將患部的這些已經變壞的物質,就近從創腔或竇道持續性排泄,顯然這是一種排毒、解毒、散毒和補虛化瘀的最有效、最直接、不幹擾整體機能的治療途徑。
葯效將病患部產生的病理性物質,利用來自機體的生理性體液進行著持續的更替,這正是一種邪去正來,增強與提高免疫系統抗病能力的好方法,所以在慢性骨感染期再用抗生素治療有揚湯止沸之弊,使用靶位定向釋葯拔毒、散毒的治療方法,是釜底抽薪之舉。該療法是我院專家在全國首先推出的從中醫認識病機的角度僅使用純中葯的特色治療,徹底解決了本病患部的虛與頑,瘀與阻,邪與毒的重大問題。
骨髓炎是能治好的,關鍵是要選擇了正確的治療方法。骨髓炎反復發作令很多患者失去了治療的信心。最後不得不以截肢而結束病痛的折磨,及早治療,相信自己,骨髓炎能治好!

3、骨髓炎到哪裡治療好?

骨髓炎是由化膿性細菌所引起的骨膜、骨皮質和骨髓的炎症。理論上講,在抗菌葯物十分發達的今天,該病應當不是什麼難治之症。但臨床實踐卻並非如此。許多骨髓炎患者由於疾病形成畸形,關節強直而致殘,部分患者由於竇道長期不愈而致皮膚癌變,更重要的是部分患者由於無法療治需要截肢,甚至死亡。從發病部位上看,多發於四肢,下肢較多,其中脛骨、股骨最多。它的感染途徑基本上可分為三種:

1、 血源性骨髓炎
血源性骨髓炎主要是由人體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如有感冒或輕微的皮膚擦傷導致化膿性細菌由血液進入骨內所引起的炎症,感染部位一般無明顯的外傷史。本病多見於兒童發病後可見高燒39度以上,血沉加快,白細胞化驗多在15000-30000之間,x線視有骨膜反應,局部皮膚溫度 過高,並有深壓痛。

2、 創傷性骨髓炎
創傷性骨髓炎是由身體創傷所引起骨外露(如開放性骨折等)或皮膚破裂引起的肌肉組織深部感染(如失神經性的骨外露)後,細菌通過血液潛入骨組織所引起的骨感染,本病一般表現為局部有流膿竇道,傷口皮溫過高,血化驗表現為血沉加快,白細胞增多,X線視有明顯骨破壞。

3、 醫源性骨髓炎
醫源性骨髓炎是一種廣義上的創傷性骨髓炎,它是醫院在做骨科手術過程中,由於消毒不徹底或無菌意識淡漠所引起的骨感染。它雖然是骨科手術中少見的病歷,但是它卻是 骨感染的三大途徑之一。其症狀與創傷性骨髓炎一樣。
中醫認為骨髓炎是由人體正氣不足,肝腎陰虧,邪毒蘊盛,陰液虧損,抗邪能力低下,此時再感外邪的侵犯,蘊滯於內,化熱成膿,從而導致骨質的破.骨髓炎在保守治療無效後,應及時行手術治療,其中手術的質量是治療的 前提,而術後護理和術後大量應用中葯是治療的關鍵,治癒後按期使用抗 復發中葯是治療的保障。如果能夠作到以上三點,特別 是抗復發中葯的 應用,那麼骨髓炎的終身治癒是沒有問題的。

慢性骨髓炎的治療
Osteomyelitis of Treatment of Chrohic
急性骨髓炎治療不當,多發展為經久不愈的慢性骨髓炎。近年來伴隨災害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加,繼發於 開放骨折及手術感染的患者正迅速增加。致病菌多為金葡菌,外傷引起的多系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革蘭氏陰 性菌。慢性骨髓炎骨營養中斷,造成骨壞死,易形成死骨,僅用中葯及抗生素多不能治癒,多數應手術治療。 骨髓內形成膿腫、骨髓內壓力增高 ,骨髓內血流中斷,骨膜下形成膿腫而致骨壞死、病理骨折、甚至大段骨 壞死造成的骨缺損。臨床上多伴有繼發瘺孔,反復排膿。如瘺孔閉塞,局部就會發熱、腫痛、淋巴結腫大、全 身發熱、白血球增高和血沉加快等。如長年瘺孔不閉,極有可能會發生瘺孔區組織癌變,而不得不截肢。
下列情況應積極手術治療:
(一)局部情況: 1、膿腫形成,包括骨膜下膿腫、軟組織蜂窩組織炎、骨髓內膿腫; 2、瘺孔; 3、死骨; 4、骨不癒合 及假關節; 5、骨髓內炎性肉芽; 6、畸形; 7、異物如鋼板、髓內釘等存留。 (二)全身情況如: 敗血病、惡性變、反復發作。 慢性骨髓炎因病情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病灶清除,持續沖洗 是定型的基本方法,在有充分把握治癒炎 症的基礎上,可一期植骨,修復骨缺損;一期截骨矯形;一期關節成形術;同時以內外固定,使骨得以修復。 對合並關節病變的應該可以一期同時處理盡可能保留關節功能,中葯具有重要治療價值,可以改善貧血,提高 免疫力,對耐葯菌有良好療效,不能完全依賴抗菌素。
概述
如局部血運良好,即使有感染,機體對細菌具有防禦功能,炎症也能迅速消退。投入的抗生素也容易達到 骨 病灶部而發揮效力。慢性骨髓炎的病理特徵,就是局部缺乏血運,因此,抗生素不能徹底治療炎症。雖然 抗生素的臨床應用,對急性骨髓炎的治療非常有效,但無論是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對慢性骨髓炎就不那麼 明顯。由於慢性骨髓炎骨組織病灶破壞,壞死,周圍組織瘢痕,局部血運缺乏,抗生素不能到達病灶,這是骨 髓炎難治的原因。因此,必須通過手術清除病灶,改善局部血運,才能使抗生素發揮效力。 首先,從瘺孔或手術創口內組織行細菌培養,確定細菌種類及細菌敏感性.一般用青黴素族、頭孢黴素族及氨基 糖甙類抗生素。最近MRSA耐葯菌有不斷增加的趨勢,不得已也選用四環素族 。但致病菌不能確定的病例不少, 如不能培養出細菌,就按照耐葯菌用葯。值得注意的是,弱毒菌感染也有增加的趨勢。多種抗生素並用,及廣 譜抗生素大量應用,確有協同作用,但考慮到副作用及耐葯菌的增加,盡可能避免多組並用,如要並用最好是 選擇具有殺菌作用的抗生素。一般認為抗生素到達骨的濃度低,所以應選擇透骨吸收較好的抗生素。 筆者認為術後應用抗生素4-6周,慢性骨髓炎在術後應用抗生素6周後,一般血沉,CRP,血細胞已正常化, 如果反復再發瘺孔持續存在,也不能漫無邊際的投入抗生素。應細心研究創口不閉合的原因,決定再次手術。 抗生素的局部使用,必須和手術結合才有效。持續沖洗及慶大黴素、先鋒黴素、中葯鏈珠均有效,原因是 局部高濃度的抗生素。術中創面也應撒入抗生素。有時從洗凈管間斷注入抗生素,但注射時,應注意逆行感染。 手術治療法 慢性骨髓炎多數有手術適應症,應按照其病理狀態制定治療方針,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積極手術治療。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特徵:
1.死骨;2. 肉芽;3. 死腔、空洞;4.骨包殼;5. 瘺孔; 6. 骨膜下膿腫,軟組織膿腫;7. 新骨生成; 8. 骨小梁的變化;9. 關節強直、拘縮;10. 軟組織缺損、瘢痕;11.骨缺損等外傷性慢性骨髓炎患者; 12. 骨缺損; 13. 假關節、骨折;14. 畸形;15. 異物及內固定。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形成特徵:
由於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急性敗血症樣發病的少了,而形成為非典型的病例不斷增加,大量的新生骨包殼 圍住死骨,死骨量小、骨小梁消失,骨硬化。X線片示骨破壞及高密度減低區混雜出現。
手術適應症
(一)局部症狀 ①.膿腫形成(骨膜下膿腫,軟組織蜂窩織炎、骨髓內膿腫)②瘺孔形成; ③死骨; ④骨髓內肉芽 ⑤骨不癒合 ⑥.假關節 ⑦.畸形 ⑧.異物(髓內釘及鋼板等內固定材料) (二)全身症狀①.敗血症 ②.惡性變(瘺孔癌、肉瘤)。 根據不同的病態,制定不同的手術方法。 術前處置及檢查呈慢性的病例出現急劇的炎症症狀時,按急性 骨髓炎處理,行局部固定,抗生素及中葯應用,在短時間內可緩解症狀。 但如果長期多處瘺孔反復發作,或炎症復發時應積極手術。筆者認為,不應該等軟組織症狀消退,體溫正常才 手術,而應按急診手術處理。為了根治,理必須充分閱片,把握骨病灶的范圍及軟組織病灶范圍,設計手術 切口。切口應避開神經、大血管及瘺孔。
全身檢查包括
①. 血液:白血球、C反應蛋白、血沉、血清總蛋白、A/G比值、血糖。 ②. X線檢查:平片、斷層、瘺孔 造影。CT、MRI盡可能作,但不列為常規。③. 骨掃描。④. 膿瘺孔細菌培養,葯敏試驗。手術方針及處置排膿 慢性骨髓炎治療的原則 :充分的病灶清除,刮除髓內炎性肉芽組織及硬化骨壁,摘除死骨,以新鮮、帶血運的 組織填充死腔 ,封閉創面。對病灶進行持續沖洗術。如有假關節及骨不癒合,可行外固定架固定,也可用石膏 固定及骨牽引治療。慢性骨髓炎的病狀不同,所以,一定要根據病理改變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沒有瘺孔,或 暫時瘺孔閉合而又復發,骨髓及軟組織內形成膿腫時,即使是是慢性急性發作的炎症症狀,為防止炎症擴散, 必須早期切開排膿減壓。時刻牢記,慢性骨髓炎僅做排膿,不能根治。
排膿方法:
①穿刺 ②切開 ③骨皮質開窗 ④引流 a.穿刺 多用於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為了解病灶大小,有時注入造影劑。但慢性骨髓炎,骨硬化,穿刺 難以成功。 b.切開 與穿刺相比,可以充分排膿。對深部膿腫及骨髓膿腫,必須廣泛切開並行病灶清除。慢性骨髓炎 復發通過簡單的切開不能根治的,與單純穿刺沒什麼兩樣。 c.骨皮質開窗 急性骨髓炎初期的方法,即使在慢性劇痛期骨髓內有膿腫,也必須進行骨皮質開窗,為進行 根治病灶清除開窗應大。如病變長可行分段開窗術。開窗時,橫徑0.8-1.0CM,過寬易發生病理骨折。 d.引流 骨開窗及病灶清除後,必須引流,最徹底的引流為放入多路沖洗管進行持續沖洗。骨病灶及軟組織 病灶內應放置沖洗管。如病灶長,沖洗液中加入有效抗生素或中葯制劑。病灶清除是骨髓炎手術的基本技術,包 含骨病灶及軟組織病灶清除,如切除壞死組織、不良肉芽、死骨,瘢痕及異物等。在病灶清除時注意盡可能不破 壞骨的連續性,盡可能的保護正常骨。 通過術前檢查能預測病灶清除的范圍,通過瘺孔造影能了解膿腫及死腔的范圍,但死腔被肉芽組織充滿時,就不 能清楚的描繪出,但全體CT像能清楚描繪長管骨厚薄,管狀結構的破壞程度及軟組織膿腫的部位及大小。斷層造 影能觀察骨膿腫的大小,死骨及骨膜反應情況。特別對外傷性骨組織的內固定材料軟外固定器使用的病例有效. 對內固定材料的病例MRI不能應用。有瘺孔時從瘺孔注入美藍,將壞死組織染色,避免手術中遺留病灶,但應注意, 染色的范圍一般小於病灶的實際范圍. 開放療法或閉鎖療法,各自的清除范圍不均;開放療法骨切除的范圍大,與軟組織分離的骨必須清除,保留不 游離的骨。 1. 長管骨內病灶切除 沿骨長軸進行開骨,不要使骨的管狀結合受到破壞而影響骨的強度。 2. 死骨切除 有死骨時可進行外科治療。大的死骨切除必須開窗。最近大塊死骨的血源性慢性骨髓炎較少 見。對於外傷性骨髓炎,死骨被新生骨包圍,切除容易。筆者做法是:僅摘除完全游離的死骨,對缺血肉眼看不到 出血但不分離的死骨(也叫缺血骨)手下留情,予以保留。曾有這樣的病例:髓內充滿膿液炎性肉芽組織,皮質 骨與骨膜大段分離,大段骨缺血,壞死,但不游離,作者對其內外放置沖洗管,待其髓內髓外炎症消除後,大段 缺血壞死骨反而復活。從而避免因大段骨缺損而引起終生殘疾。 3. 瘺孔切除 筆者一般不切除瘺孔,也不從瘺孔處引流及放引流管。因為切除瘺孔,分離不清,易造成皮膚 缺損。只要髓內炎症清除,瘺孔經過刮除,一般能按時癒合。 4. 骨切除 骨病灶包括部分正常骨一並切除,是好的辦法,但會造成廣泛的骨大段缺損,而重建造成困難。 骨切除的修復方法為:1).帶血管骨移植修復 2).骨痂延長術;3). Papineau法 筆者在有限的病灶清除之後,一期同時游離骨移植,主要用自體髂骨、胎兒骨及人造骨。術後持續沖洗,口 服中葯,均取得成功。有關問題另文報道。 5. 截肢 由於醫術的進步,截肢的適應症很少,但下列情況必須截肢: ①.致死的敗血症為挽救生命 ②.淀 粉樣蛋白症及瘺孔,皮膚癌症不能治療的 ③.外傷性骨髓炎,軟組織廣泛缺損不可能修復,知覺運動均不能恢復, 且炎症不能治療的;④.惡病質,經濟極為困難,又難以治療的 ⑤.小指無名指末節骨髓炎指節壞死,不能治療, 截除後不影響功能的; ⑥.合並糖尿病症狀的重症非負重的骨髓炎患肢。 6.異物去除 骨髓腔內的異物,原則上去除,外傷性骨髓炎,去除內固定後,多能病灶清除,但骨沒有癒合 的去除內固定後會發生錯位 ,糾正的辦法是去除鋼板、髓內針後,外固定或內外固定都不做,只做骨牽引,按 新鮮骨折治療。對於骨折(病理骨折)發生癒合的症狀,可做局部固定,固定形式多採用創傷外固定架固定, 其效果也不錯。對近關節部及骨廣泛疏鬆無法固定時,常採用牽引,也能達到炎症治癒、骨癒合的目的。因為早 期肌肉及關節適應訓練,並不影響炎症治療及骨癒合。以上兩種固定的優點是:可盡早讓患者活動主要關節肌肉。
封閉死腔
1.Saucerization(蝶形化)但對骨的損傷大易造成骨折。Brodie膿腫及近關節部感染不可採取。 2.閉鎖性局部持續沖洗。沖洗中,通過肉芽組織增生及血腫機化,充填死腔 3.死腔充填法 ①骨移植 a. 自體骨移植 b. Papinean法(加拿大) c.Jadet的decortication法(法國) ②各種軟組織移植如帶血管蒂及游離肌皮瓣移植,大網膜移植等。 ③混入抗生素的骨水泥充填法及慶大黴素鏈珠法。
http://www.noh18.com/gsy/manxin1.htm

4、骨髓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骨髓炎是指骨組織(包括骨髓、骨和骨膜)受到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膿性感染,臨床上常按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骨髓炎兩大類。

一、病因病機

(1)內因:包括內傷七情和飲食勞傷兩個方面。七情過度刺激,可影響內臟的功能,使其發生紊亂,氣血瘀帶,瘀毒內生,發為「疽變」。此類多以思、憂、郁、怒為常見。五味不節,恣食膏粱厚味及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調,濕熱內蘊,炎毒內生,灼筋傷骨,發為骨疽。房勞過度,腎精內傷,腎氣虛弱,正氣不足,風寒濕邪乘虛侵襲,脈瘀血滯,亦可為患。

(2)外因:可分為六淫所傷和外來傷害兩個方面。六淫尤以風、寒、濕、火邪致病為多。風、寒、濕皆可化火,炎毒內傷,便可生疽,故《外科心法》有「癰疽原是火毒生」之說。凡跌打損傷,金刃創傷,水火燙傷,蟲害咬傷皆屬外來傷害,也可成疽。

以上各種因素,常有連帶關系。不論內因還是外因都可使營衛不和,氣血凝滯,經絡痹阻,傷筋損骨。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1)急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是發病急,開始先有全身不適,頭痛,食慾不振,寒戰,繼而出現高熱,體溫可達39℃以上,心率和脈搏加快。舌質紅,苔黃,嚴重者可有肝脾大等。

(2)慢性骨髓炎是由急性骨髓炎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徹底轉化而來的。臨床常見局部竇道經久不愈或時愈時發。局部紅腫不明顯,或周圍皮膚呈暗褐色。有時死骨隨膿液從竇道排出。竇道周圍軟組織增生,使病變的骨變粗呈凹凸不平狀,並可出現畸形。

軟組織瘢痕粘連有慢性水腫及炎症等病變,少數患者的低熱久治不愈,但白細胞不一定增高,而表現為消瘦,食慾減退,疲乏無力,舌淡苔白,脈細弱。有的患者久病正虛,竇道引流不暢或混合感染致使急性發作,出現與急性骨髓炎相似的全身中毒症狀。同時患肢紅腫,疼痛加劇,須待膿液引流通暢後,全身與局部症狀才會逐漸消除或減輕。

2.診斷骨髓炎的診斷主要靠病史、症狀、全身和局部檢查,實驗室檢查,X線拍片及必要的特殊檢查(組織培養)等,並經綜合分析作出明確診斷。

三、辨證施治

1.毒熱熾盛型

【辨證】局部紅腫熱痛,膿液黃稠而臭。證見高熱,寒戰,煩渴,納呆。小便黃赤,大便乾燥。舌質淡紅,苔黃膩,脈弦數。

【施治】益氣養血,清熱解毒。

【方葯】五味消毒飲:金銀花、蒲公英、野谷花、苦地丁各30g,連翹20g,赤芍15g,丹參10g,甘草6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2.瘀血阻滯型

【辨證】局部紅腫硬,疼痛,肢體活動受限。證見發熱惡寒,口渴,溲赤便秘,面色晦暗。舌紅有瘀斑,苔黃厚,脈澀或洪數。

【施治】活血祛瘀。

【方葯】活血解毒湯:當歸12g,丹參、乳香、沒葯、透骨草、連翹各15g,黃芪30g,甘草6g,穿山甲10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3.血虛寒凝型

【辨證】面色蒼白,晨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長。舌質淡紅或嫩紅,蒼白,脈沉遲無力。

【施治】溫陽散寒。

【方葯】陽和湯:熟地30g,鹿角膠10g,姜炭5g,玉桂3g,麻黃5g,白芥子6g,甘草3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4.正虛邪實型

【辨證】面色萎黃無華。唇舌色淡,苔薄黃,脈細弱或細數。

【施治】托里消毒。

【方葯】托里消毒飲加減:金銀花15g,黃芪30g,皂角刺、桔梗、白芷、當歸、白芍、白術各10g,茯苓12g,黨參20g,甘草、川芎各6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5.氣血兩虛型

【辨證】心悸,氣短,面色倦怠,納呆。舌淡,脈細弱。

【施治】補氣補血。

【方葯】人參養榮湯:黨參30g,茯苓、白芍、大棗各10g,熟地、黃芪各20g,歸身12g,五味子、炙甘草、陳皮、遠志各6g,玉桂、生薑各3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6.肝腎虛損型

【辨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四肢無力。舌質淡紅,脈沉細無力。

【施治】補肝腎,強筋壯骨。

【方葯】六味地黃湯:熟地25g,淮山葯、山茱萸各12g,茯苓、澤瀉、丹皮各10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加減】偏陰虛者,用六味地黃丸;偏腎陽虛者用右歸丸加減。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醒消丸、新消片(適用於風熱熾盛證)。

(2)虎掙片、四季青片(適用於濕熱郁滯證)。

(3)十全大補丸、虎掙片(適用於氣血兩虛證)。

2.驗方

(1)黨參、黃芪、葛根、連翹各15g,白芷10g,當歸、桔梗各10g,川芎、升麻各6g,柴胡12g,銀花、九里明各30g,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正虛邪實型)。

(2)黃芩12g,地丁、蒲公英、銀花、生地各20g,連翹15g,川連、赤芍、柴胡、七葉一枝花、梔子各10g,甘草3g,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毒熱熾盛型)。

(3)雞血藤30g,熟地20g,透骨草15g,山葯、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膠各10g,制附子6g,田七粉3g,肉桂、炙甘草各5g,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腎虛血瘀型)。

(4)銀花60g,茯苓、牛膝各20g,車前草、紫花地丁各30g,同煎去渣取汁,加入咖啡,白糖,頻服(適用於附骨疽濕熱凝結型)。

(5)土茯苓30g,薏苡仁、金銀花、茯苓各15g,甘草、蒼術、炙山甲、皂角刺、象貝母各9g,蒲公英30g,黃柏12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濕熱郁滯證)。

(6)金銀花15g,黃連、山梔子、黃芩、赤芍、歸尾、防風、連翹各9g,蒲公英、羚羊骨各30g(先煎),甘草6g。水煎服,日1劑。寒戰高熱者,加柴胡12g;口渴者,加生石膏30g(打碎);便秘者,加生大黃9g(後下)(適用於風熱熾盛證)。

五、調護

(1)骨髓炎患者一般病程長,治療期長,效果欠佳,易於復發,長期體質消耗而致抵抗力差,易導致各種並發症。

(2)急性期應卧床休息,加強基礎護理,做好口腔衛生,經常翻身,預防褥瘡。

(3)因病程長,患者易產生苦悶、悲觀等情緒,應注意心理護理,從生活上、精神上多給予安慰,使患者精神愉快,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早日恢復健康。

(4)做好出院指導,囑病人出院後不要劇烈運動,堅持治療,防止復發。

5、骨髓炎如何治療?

髓炎是怎麼治呢,比如說血源性的骨髓炎,它播散了到骨頭這時候會有紅腫熱痛,這個時候首先是抗生素的應用,那麼除了抗生素應用如果無效,我們要開創打孔,也就是把髓內的膿,把它引流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引流完了以後,還形成了大量的死骨,那麼我們可以再做手術,把死骨也摘除掉,然後用周圍的肌皮瓣來對髓腔進行覆蓋,肌肉是抗感染能力最強的,因此要用肌肉去把這些膿都把它吸走吃掉,最後創面癒合,如果有骨缺損,可以在二期進行植骨,把他骨缺損修復,這樣的話骨髓炎的治療也不可怕,也就是說現在還有新的治療方案,就是伊利扎諾夫技術進行,把骨發炎的部分全部切除掉,然後用伊利扎諾夫延長技術,把兩端切一塊小骨頭下來,然後把缺損覆蓋掉,所以說這也是一個方式,還有我們就是採取帶血管的骨移植的方式,也就從另外一個腿取一塊骨頭帶血供的,然後把它移植過來修復這個缺損,就把這骨髓炎全部一次性的干凈的把它切除干凈,骨髓炎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6、我媽媽得了骨髓炎,現急需相知道有關其的治療方法,謝謝

骨髓炎是由化膿性細菌所引起的骨膜、骨皮質和骨髓的炎症。理論上講,在抗菌葯物十分發達的今天,該病應當不是什麼難治之症。但臨床實踐卻並非如此。許多骨髓炎患者由於疾病形成畸形,關節強直而致殘,部分患者由於竇道長期不愈而致皮膚癌變,更重要的是部分患者由於無法療治需要截肢,甚至死亡。從發病部位上看,多發於四肢,下肢較多,其中脛骨、股骨最多。它的感染途徑基本上可分為三種:

1、 血源性骨髓炎
血源性骨髓炎主要是由人體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如有感冒或輕微的皮膚擦傷導致化膿性細菌由血液進入骨內所引起的炎症,感染部位一般無明顯的外傷史。本病多見於兒童發病後可見高燒39度以上,血沉加快,白細胞化驗多在15000-30000之間,x線視有骨膜反應,局部皮膚溫度 過高,並有深壓痛。

2、 創傷性骨髓炎
創傷性骨髓炎是由身體創傷所引起骨外露(如開放性骨折等)或皮膚破裂引起的肌肉組織深部感染(如失神經性的骨外露)後,細菌通過血液潛入骨組織所引起的骨感染,本病一般表現為局部有流膿竇道,傷口皮溫過高,血化驗表現為血沉加快,白細胞增多,X線視有明顯骨破壞。

3、 醫源性骨髓炎
醫源性骨髓炎是一種廣義上的創傷性骨髓炎,它是醫院在做骨科手術過程中,由於消毒不徹底或無菌意識淡漠所引起的骨感染。它雖然是骨科手術中少見的病歷,但是它卻是 骨感染的三大途徑之一。其症狀與創傷性骨髓炎一樣。
中醫認為骨髓炎是由人體正氣不足,肝腎陰虧,邪毒蘊盛,陰液虧損,抗邪能力低下,此時再感外邪的侵犯,蘊滯於內,化熱成膿,從而導致骨質的破.骨髓炎在保守治療無效後,應及時行手術治療,其中手術的質量是治療的 前提,而術後護理和術後大量應用中葯是治療的關鍵,治癒後按期使用抗 復發中葯是治療的保障。如果能夠作到以上三點,特別 是抗復發中葯的 應用,那麼骨髓炎的終身治癒是沒有問題的。

慢性骨髓炎的治療
Osteomyelitis of Treatment of Chrohic
急性骨髓炎治療不當,多發展為經久不愈的慢性骨髓炎。近年來伴隨災害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加,繼發於 開放骨折及手術感染的患者正迅速增加。致病菌多為金葡菌,外傷引起的多系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革蘭氏陰 性菌。慢性骨髓炎骨營養中斷,造成骨壞死,易形成死骨,僅用中葯及抗生素多不能治癒,多數應手術治療。 骨髓內形成膿腫、骨髓內壓力增高 ,骨髓內血流中斷,骨膜下形成膿腫而致骨壞死、病理骨折、甚至大段骨 壞死造成的骨缺損。臨床上多伴有繼發瘺孔,反復排膿。如瘺孔閉塞,局部就會發熱、腫痛、淋巴結腫大、全 身發熱、白血球增高和血沉加快等。如長年瘺孔不閉,極有可能會發生瘺孔區組織癌變,而不得不截肢。
下列情況應積極手術治療:
(一)局部情況: 1、膿腫形成,包括骨膜下膿腫、軟組織蜂窩組織炎、骨髓內膿腫; 2、瘺孔; 3、死骨; 4、骨不癒合 及假關節; 5、骨髓內炎性肉芽; 6、畸形; 7、異物如鋼板、髓內釘等存留。 (二)全身情況如: 敗血病、惡性變、反復發作。 慢性骨髓炎因病情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病灶清除,持續沖洗 是定型的基本方法,在有充分把握治癒炎 症的基礎上,可一期植骨,修復骨缺損;一期截骨矯形;一期關節成形術;同時以內外固定,使骨得以修復。 對合並關節病變的應該可以一期同時處理盡可能保留關節功能,中葯具有重要治療價值,可以改善貧血,提高 免疫力,對耐葯菌有良好療效,不能完全依賴抗菌素。
概述
如局部血運良好,即使有感染,機體對細菌具有防禦功能,炎症也能迅速消退。投入的抗生素也容易達到 骨 病灶部而發揮效力。慢性骨髓炎的病理特徵,就是局部缺乏血運,因此,抗生素不能徹底治療炎症。雖然 抗生素的臨床應用,對急性骨髓炎的治療非常有效,但無論是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對慢性骨髓炎就不那麼 明顯。由於慢性骨髓炎骨組織病灶破壞,壞死,周圍組織瘢痕,局部血運缺乏,抗生素不能到達病灶,這是骨 髓炎難治的原因。因此,必須通過手術清除病灶,改善局部血運,才能使抗生素發揮效力。 首先,從瘺孔或手術創口內組織行細菌培養,確定細菌種類及細菌敏感性.一般用青黴素族、頭孢黴素族及氨基 糖甙類抗生素。最近MRSA耐葯菌有不斷增加的趨勢,不得已也選用四環素族 。但致病菌不能確定的病例不少, 如不能培養出細菌,就按照耐葯菌用葯。值得注意的是,弱毒菌感染也有增加的趨勢。多種抗生素並用,及廣 譜抗生素大量應用,確有協同作用,但考慮到副作用及耐葯菌的增加,盡可能避免多組並用,如要並用最好是 選擇具有殺菌作用的抗生素。一般認為抗生素到達骨的濃度低,所以應選擇透骨吸收較好的抗生素。 筆者認為術後應用抗生素4-6周,慢性骨髓炎在術後應用抗生素6周後,一般血沉,CRP,血細胞已正常化, 如果反復再發瘺孔持續存在,也不能漫無邊際的投入抗生素。應細心研究創口不閉合的原因,決定再次手術。 抗生素的局部使用,必須和手術結合才有效。持續沖洗及慶大黴素、先鋒黴素、中葯鏈珠均有效,原因是 局部高濃度的抗生素。術中創面也應撒入抗生素。有時從洗凈管間斷注入抗生素,但注射時,應注意逆行感染。 手術治療法 慢性骨髓炎多數有手術適應症,應按照其病理狀態制定治療方針,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積極手術治療。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特徵:
1.死骨;2. 肉芽;3. 死腔、空洞;4.骨包殼;5. 瘺孔; 6. 骨膜下膿腫,軟組織膿腫;7. 新骨生成; 8. 骨小梁的變化;9. 關節強直、拘縮;10. 軟組織缺損、瘢痕;11.骨缺損等外傷性慢性骨髓炎患者; 12. 骨缺損; 13. 假關節、骨折;14. 畸形;15. 異物及內固定。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形成特徵:
由於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急性敗血症樣發病的少了,而形成為非典型的病例不斷增加,大量的新生骨包殼 圍住死骨,死骨量小、骨小梁消失,骨硬化。X線片示骨破壞及高密度減低區混雜出現。
手術適應症
(一)局部症狀 ①.膿腫形成(骨膜下膿腫,軟組織蜂窩織炎、骨髓內膿腫)②瘺孔形成; ③死骨; ④骨髓內肉芽 ⑤骨不癒合 ⑥.假關節 ⑦.畸形 ⑧.異物(髓內釘及鋼板等內固定材料) (二)全身症狀①.敗血症 ②.惡性變(瘺孔癌、肉瘤)。 根據不同的病態,制定不同的手術方法。 術前處置及檢查呈慢性的病例出現急劇的炎症症狀時,按急性 骨髓炎處理,行局部固定,抗生素及中葯應用,在短時間內可緩解症狀。 但如果長期多處瘺孔反復發作,或炎症復發時應積極手術。筆者認為,不應該等軟組織症狀消退,體溫正常才 手術,而應按急診手術處理。為了根治,理必須充分閱片,把握骨病灶的范圍及軟組織病灶范圍,設計手術 切口。切口應避開神經、大血管及瘺孔。
全身檢查包括
①. 血液:白血球、C反應蛋白、血沉、血清總蛋白、A/G比值、血糖。 ②. X線檢查:平片、斷層、瘺孔 造影。CT、MRI盡可能作,但不列為常規。③. 骨掃描。④. 膿瘺孔細菌培養,葯敏試驗。手術方針及處置排膿 慢性骨髓炎治療的原則 :充分的病灶清除,刮除髓內炎性肉芽組織及硬化骨壁,摘除死骨,以新鮮、帶血運的 組織填充死腔 ,封閉創面。對病灶進行持續沖洗術。如有假關節及骨不癒合,可行外固定架固定,也可用石膏 固定及骨牽引治療。慢性骨髓炎的病狀不同,所以,一定要根據病理改變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沒有瘺孔,或 暫時瘺孔閉合而又復發,骨髓及軟組織內形成膿腫時,即使是是慢性急性發作的炎症症狀,為防止炎症擴散, 必須早期切開排膿減壓。時刻牢記,慢性骨髓炎僅做排膿,不能根治。
排膿方法:
①穿刺 ②切開 ③骨皮質開窗 ④引流 a.穿刺 多用於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為了解病灶大小,有時注入造影劑。但慢性骨髓炎,骨硬化,穿刺 難以成功。 b.切開 與穿刺相比,可以充分排膿。對深部膿腫及骨髓膿腫,必須廣泛切開並行病灶清除。慢性骨髓炎 復發通過簡單的切開不能根治的,與單純穿刺沒什麼兩樣。 c.骨皮質開窗 急性骨髓炎初期的方法,即使在慢性劇痛期骨髓內有膿腫,也必須進行骨皮質開窗,為進行 根治病灶清除開窗應大。如病變長可行分段開窗術。開窗時,橫徑0.8-1.0CM,過寬易發生病理骨折。 d.引流 骨開窗及病灶清除後,必須引流,最徹底的引流為放入多路沖洗管進行持續沖洗。骨病灶及軟組織 病灶內應放置沖洗管。如病灶長,沖洗液中加入有效抗生素或中葯制劑。病灶清除是骨髓炎手術的基本技術,包 含骨病灶及軟組織病灶清除,如切除壞死組織、不良肉芽、死骨,瘢痕及異物等。在病灶清除時注意盡可能不破 壞骨的連續性,盡可能的保護正常骨。 通過術前檢查能預測病灶清除的范圍,通過瘺孔造影能了解膿腫及死腔的范圍,但死腔被肉芽組織充滿時,就不 能清楚的描繪出,但全體CT像能清楚描繪長管骨厚薄,管狀結構的破壞程度及軟組織膿腫的部位及大小。斷層造 影能觀察骨膿腫的大小,死骨及骨膜反應情況。特別對外傷性骨組織的內固定材料軟外固定器使用的病例有效. 對內固定材料的病例MRI不能應用。有瘺孔時從瘺孔注入美藍,將壞死組織染色,避免手術中遺留病灶,但應注意, 染色的范圍一般小於病灶的實際范圍. 開放療法或閉鎖療法,各自的清除范圍不均;開放療法骨切除的范圍大,與軟組織分離的骨必須清除,保留不 游離的骨。 1. 長管骨內病灶切除 沿骨長軸進行開骨,不要使骨的管狀結合受到破壞而影響骨的強度。 2. 死骨切除 有死骨時可進行外科治療。大的死骨切除必須開窗。最近大塊死骨的血源性慢性骨髓炎較少 見。對於外傷性骨髓炎,死骨被新生骨包圍,切除容易。筆者做法是:僅摘除完全游離的死骨,對缺血肉眼看不到 出血但不分離的死骨(也叫缺血骨)手下留情,予以保留。曾有這樣的病例:髓內充滿膿液炎性肉芽組織,皮質 骨與骨膜大段分離,大段骨缺血,壞死,但不游離,作者對其內外放置沖洗管,待其髓內髓外炎症消除後,大段 缺血壞死骨反而復活。從而避免因大段骨缺損而引起終生殘疾。 3. 瘺孔切除 筆者一般不切除瘺孔,也不從瘺孔處引流及放引流管。因為切除瘺孔,分離不清,易造成皮膚 缺損。只要髓內炎症清除,瘺孔經過刮除,一般能按時癒合。 4. 骨切除 骨病灶包括部分正常骨一並切除,是好的辦法,但會造成廣泛的骨大段缺損,而重建造成困難。 骨切除的修復方法為:1).帶血管骨移植修復 2).骨痂延長術;3). Papineau法 筆者在有限的病灶清除之後,一期同時游離骨移植,主要用自體髂骨、胎兒骨及人造骨。術後持續沖洗,口 服中葯,均取得成功。有關問題另文報道。 5. 截肢 由於醫術的進步,截肢的適應症很少,但下列情況必須截肢: ①.致死的敗血症為挽救生命 ②.淀 粉樣蛋白症及瘺孔,皮膚癌症不能治療的 ③.外傷性骨髓炎,軟組織廣泛缺損不可能修復,知覺運動均不能恢復, 且炎症不能治療的;④.惡病質,經濟極為困難,又難以治療的 ⑤.小指無名指末節骨髓炎指節壞死,不能治療, 截除後不影響功能的; ⑥.合並糖尿病症狀的重症非負重的骨髓炎患肢。 6.異物去除 骨髓腔內的異物,原則上去除,外傷性骨髓炎,去除內固定後,多能病灶清除,但骨沒有癒合 的去除內固定後會發生錯位 ,糾正的辦法是去除鋼板、髓內針後,外固定或內外固定都不做,只做骨牽引,按 新鮮骨折治療。對於骨折(病理骨折)發生癒合的症狀,可做局部固定,固定形式多採用創傷外固定架固定, 其效果也不錯。對近關節部及骨廣泛疏鬆無法固定時,常採用牽引,也能達到炎症治癒、骨癒合的目的。因為早 期肌肉及關節適應訓練,並不影響炎症治療及骨癒合。以上兩種固定的優點是:可盡早讓患者活動主要關節肌肉。
封閉死腔
1.Saucerization(蝶形化)但對骨的損傷大易造成骨折。Brodie膿腫及近關節部感染不可採取。 2.閉鎖性局部持續沖洗。沖洗中,通過肉芽組織增生及血腫機化,充填死腔 3.死腔充填法 ①骨移植 a. 自體骨移植 b. Papinean法(加拿大) c.Jadet的decortication法(法國) ②各種軟組織移植如帶血管蒂及游離肌皮瓣移植,大網膜移植等。 ③混入抗生素的骨水泥充填法及慶大黴素鏈珠法。

與急性骨髓炎治療目的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