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嗜酸性粒細胞是35.6是怎麼回事?
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eosinophilia):
(1).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內喘、葯物過敏、容蕁麻疹、食物過敏、血管神經性水腫、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達10%以上
(2).寄生蟲病:血吸蟲病、蛔蟲病、鉤蟲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達10%或更多。某些寄生蟲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導致白細胞總數高達數萬,90%以上為嗜酸性粒細胞,為嗜酸性粒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
(3).皮膚病:如濕疹、剝脫性皮炎、天皰瘡、銀屑病等可見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輕中度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5).某些惡性腫瘤:某些上皮系腫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6).某些傳染病:急性傳染病時,嗜酸性粒細胞大多減少,但猩紅熱時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7).其他:風濕性疾病、腦腺垂體功能減低症、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等也常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2、嗜酸性粒細胞正常值是多少呢
你好,來在0.0-5.0是正常的嗜酸性粒細胞增源多可能是原因是過敏性疾病:支氣管哮喘、葯物過敏、蕁麻疹、食物過敏、血管神經性水腫、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達10%以上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3、嗜酸細胞百分比高了是怎麼回事
嗜酸細胞百分比偏高這種情況可能是過敏性哮喘,嗜酸細胞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嗜酸細胞胃腸炎等過敏性疾病,一般要根據臨床症狀,結合進一步檢查確診,過敏性哮喘可以吸入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口服強的松,孟魯司特鈉咀嚼片,酮替芬等抗過百敏對症治療。
治療使用抗組胺類葯物(如氯雷他定片)和維生素C片,鈣劑,激素等外,平時的生活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飲食,避免誘因,度避免接觸花粉,粉塵等。過敏性鼻炎的發病與飲食有一定的關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誘因。
拓展資料:
常見的伴嗜酸粒細胞增多的疾病簡述如下:
感染性疾病:寄生蟲感染(尤其幼蟲在組織內移行過程中,嗜酸粒細胞反應更明顯,即內臟幼蟲移行症常引起相應器官浸潤症狀)及其它感染如球孢子菌病、支原問體肺麴菌病、猩紅熱恢復期、無發熱的結核病、嬰兒支原體肺炎及某些病毒感染。
2.變態反應性疾病: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急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答,血清病,異種蛋白過敏、枯草熱、特異反應性皮炎等。
3.結締組織病:結節性動脈周圍炎、過敏性血管炎、變態反應性肉芽腫性血管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嗜酸粒細胞性筋膜炎。
4、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
2.骨髓象
除原粒細胞比例增高外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並有左移根據細胞形態分三型內:
①原粒細胞型:血象和骨髓容均有原粒細胞增多
②幼稚細胞型:除骨髓幼稚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外外周血亦見此類細胞
③成熟細胞型:成熟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主包括嗜酸性晚幼粒細胞增多原粒細胞正常或稍增多3.
染色體檢查
常有8號和10號染色體三體型4q
及45X49XY等染色體異常
4.細胞培養
外周血細胞CFU-GM生長結近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其生長方式結合染色體檢查用來區別與其原因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
5、什麼是嗜酸粒細胞性白血病?
嗜酸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基本概述
嗜酸粒細胞白血病(eosinophilic leukemia,EL)是一種罕見的白血病,以外周血及骨髓異常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為特徵,常累及心臟、肺及神經系統,並呈進行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1]
發病原因
少數病人可由特發性高嗜酸性粒細胞綜合征轉化演變而來,也可以是極少數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或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晚期表現。 發病機制未闡明,有報道患者造血細胞過度表達Wilms腫瘤基因,致細胞凋亡受抑。患者可有克隆性染色體異常,但無標志染色體。[2]
疾病檢查
⒈血象 常見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數明顯增高,可達(50~200)×109/L,血片中嗜酸性粒細胞佔20%~90%,多數在60%以上,其中嗜酸性中幼粒及晚幼粒增多為主。原粒及早幼粒少見。 ⒉骨髓象 除原粒細胞比例增高外,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並有左移。根據細胞形態可分為三型:①原粒細胞型:血象和骨髓均有原粒細胞增多。②幼稚細胞型:除骨髓幼稚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外,外周血中亦可見到此類細胞。③成熟細胞型:以成熟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為主,包括嗜酸性中、晚幼粒細胞增多,原粒細胞正常或稍增多。 ⒊染色體檢查 常有8號和10號染色體的三體型、4q 及45X,49XY等染色體的異常。 ⒋細胞培養 外周血細胞CFU-GM生長結果近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其生長方式結合染色體檢查可用來區別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與其他原因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 ⒌根據臨床表現、症狀、體征、選擇胸片、CT、B超、心電圖等檢查。[3]
臨床診斷
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病程的長短和快慢與嗜酸性粒細胞成熟程度有關,因此臨床上一般分為兩型。 ⒈急性型 該病與一般白血病不同的是感染出血較少,主要是各個臟器的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導致功能障礙,除了肝、脾、淋巴結的受累外,還表現為心、肺、中樞神經系統受累,臨床上常表現進行性心力衰竭,可有奔馬律,心包摩擦音;咳嗽,呼吸困難;如有中樞神經系統浸潤,表現為精神障礙、妄想、視力模糊、共濟失調、偏癱等。此外,皮膚可出現紅斑、丘疹、小結等。 ⒉慢性型 發病緩慢,病程可延長至2~8年。有乏力、貧血、肝脾及淋巴結腫大。 診斷評析:EL罕見,診斷必須十分慎重,並充分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血液學檢查,除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外,其應有形態異常。血中出現幼稚嗜酸性粒細胞,骨髓中原始細胞>5%也是必備條件。遇條件不充分的可疑病例,應繼續尋找原發病,及仔細觀察病情變化。[4]
治療方法
嗜酸粒細胞白血病原則上按AML治療,方案可沿用,部分病例對長春新鹼和羥基脲敏感,中樞神經系統累及者,應鞘內注葯。並有組胺增多的臨床表現者,可試用H1和(或)H2受體阻滯葯。[5]
骨髓移植 或者中西醫結合治療都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最好的辦法。
6、血常規嗜酸粒細胞比率16.7
【參考值】嗜酸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0.5%-5%;其絕對值為0.05-0.50×10^9/L。
【臨床意義】
1.嗜酸性粒細內胞增多(eosinophilia)容:
(1).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葯物過敏、蕁麻疹、食物過敏、血管神經性水腫、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達10%以上
(2).寄生蟲病:血吸蟲病、蛔蟲病、鉤蟲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達10%或更多。某些寄生蟲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導致白細胞總數高達數萬,90%以上為嗜酸性粒細胞,為嗜酸性粒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
(3).皮膚病:如濕疹、剝脫性皮炎、天皰瘡、銀屑病等可見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輕中度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5).某些惡性腫瘤:某些上皮系腫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6).某些傳染病:急性傳染病時,嗜酸性粒細胞大多減少,但猩紅熱時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7).其他:風濕性疾病、腦腺垂體功能減低症、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等也常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7、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
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1).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葯物過敏、蕁麻疹、食物過敏、血管神經性水腫專、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達10%以上(2).寄生蟲病:血吸蟲病、蛔蟲病、鉤蟲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達10%或更多。某些寄生蟲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導致白細胞總數高達數萬,90%以上為嗜酸性粒細胞,為嗜酸性粒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3).皮膚病:如濕疹、剝脫性皮炎、天皰瘡、銀屑病等可見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輕中度增高(4).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
、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屬5).某些惡性腫瘤:某些上皮系腫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高(6).某些傳染病:急性傳染病時,嗜酸性粒細胞大多減少,但猩紅熱時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7).其他:風濕性疾病、腦腺垂體功能減低症、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等也常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8、骨髓裡面幼稚細胞不造血了是什麼意思
可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
1987年第四屆全國再障學術會議修訂的再障診斷標准如下:①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絕對值減少。②一般無脾腫大。③骨髓檢查顯示至少一部位增生抄減低或重度減低(如增生活躍,巨核細胞應明顯減少,骨髓小粒成份中應見非造血細胞增多。有條件者應作骨髓活檢等檢查)。④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細胞襲減少的疾病,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的難治性貧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滯、骨髓纖維化、急性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等。⑤一般抗貧血葯物治療無效。
治療:
包括病因治療、支持療法和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恢復的各種措施。慢性型一般以雄激素為主,輔以其他綜合治療,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滿意療效,不少病例血紅蛋白恢復正常,但血小板長期處於較低水平,臨床無出血表現,可恢復輕工作。急性型預後差,上述治療常無效,診斷一旦確立宜及早選用骨髓移植或抗淋巴細胞球蛋白等治療。
9、嗜酸細胞高怎麼降下來
不是很高啊,(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eosinophilia)
1)過敏性疾病:支氣管哮喘、葯物過敏、版蕁麻疹、食物過敏、血管神權經性水腫、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達10%以上。
2)寄生蟲病:血吸蟲病、蛔蟲病、鉤蟲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達10%或更多。某些寄生蟲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導致白細胞總數高達數萬,90%以上為嗜酸性粒細胞,為嗜酸性粒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
3)皮膚病:如濕疹、剝脫性皮炎、天皰瘡、銀屑病等可見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輕、中度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酸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幼稚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5)某些惡性腫瘤:某些上皮系腫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6)某些傳染病:急性傳染病時,嗜酸性粒細胞大多減少,但猩紅熱時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7)其他:風濕性疾病、腦腺垂體功能減低症、腎上腺皮質功能減低症、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等也常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