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張良好的骨髓塗片有什麼要求
制血骨髓塗片應結合實際情況,若是再生障礙性貧血,可塗厚些,塗片要求頭、體、尾分明,回髓小體豐答富,脂肪滴可見。骨髓塗片是判斷有核細胞增生程度,骨髓塗片採用鐵染色及不同的組化染色等可為缺鐵性貧血及各類白血病提供診斷依據。低倍鏡下選擇細胞分布均勻部位觀察骨髓片有核細胞增生情況,根據骨髓片中有核細胞的密度或有核細胞與成熟紅細胞的比例來估計有核細胞的增生程度。分類記數100-200個白細胞,計算各類白細胞的百分率,描述紅細胞形態,血小板數量和分布情況。如見到幼紅細胞按分類100個白細胞中幼紅細胞的數量來報告,並說明其階段性有核細胞分類計數;計算粒、紅比值;觀察有無其他特殊細胞及寄生蟲。
2、「血常規」的英文縮寫是什麼?
血常規檢查的英文copy縮寫是Blood。
血常規檢查全拼為: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主要對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和血小板系統進行檢查。
一、紅細胞系統(RBC)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二、白細胞系統(WBC)
成人(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三、血小板(PLT)
(100~300)×109/L
(2)骨髓塗片簡寫擴展資料:
血常規檢查的意義:
一、紅細胞系統
1、病理性減少紅細胞生成減少,見於白血病等病;
2、破壞增多,見於急性大出血、嚴重的組織損傷及血細胞的破壞等;
3、合成障礙,見於缺鐵、維生素B12的缺乏等。
二、白細胞
1、生理性白細胞計數增高見於劇烈運動、進食後、妊娠、新生兒。
2、病理性白細胞增高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3、病理性白細胞減少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
三、血小板計數減低
1、骨髓造血功能受損,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
2、血小板破壞過多,如脾功能亢進。
3、血小板消耗過多,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參考資料:網路-血常規
3、骨髓細胞的骨髓細胞參考值
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
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
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
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
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
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
附骨髓檢查報告(血細胞檢查報告)。
4、誰知道血常規檢查中那些英文簡稱都是什麼
1、紅細胞記數(RBC):診斷各種貧血和紅細胞增多症;
2、血紅蛋白(HGB) :診斷各種貧血和紅細胞增多症;
3、紅細胞比積(HCT):診斷各種貧血和紅細胞增多症;
4、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判斷貧血的類型;
5、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判斷貧血的類型和輕重程度;
6、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判斷貧血的類型和輕重程度;
7、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RDW增加可見於營養缺乏性貧血;
8、白細胞記數(WBC):增高見於感染,組織損傷,白血病;降低見於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進等;
9、白細胞分類(DC):用於血液病等疾病的診斷和判斷感染輕重程度.中性粒細胞增高見於感染,白血病;降低見於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
10、血小板記數(PLT) :檢測凝血系統的功能;
11、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判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
12、血小板壓積(PCT) :檢測凝血系統的功能;
13、血小板分布寬度(PDW):PDW增加見於血小板降低;
14、網織紅細胞記數(RC):判斷骨髓增生情況,評價療效。
(4)骨髓塗片簡寫擴展資料:
血常規檢查目的:
1、檢查是否出現感染:血常規可以檢測是否有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通過血液化驗觀察白細胞是否增加做出初步判斷。通常白細胞正常或減少屬於病毒感染;而白細胞增多是細菌感染,但這不能作為判斷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依據,只能做出初步判斷。
白細胞增多常見於炎症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減少主要是由於葯物,輻射和一些血液疾病引起的流感,麻疹和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嚴重膿毒症的常見病例。
2、檢查是否貧血:血常規檢查貧血主要是通過血紅蛋白含量來判斷的。臨床上,血紅蛋白<120g / L,女性血紅蛋白<110g / L,血紅蛋白<100g / L的孕婦都意味著受檢者有貧血的症狀。
出現這種情況,通常需要進一步檢查確切原因並確認貧血的種類,然後對症處理治療。常見的貧血症有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
3、檢查是否存在血液系統疾病:血常規檢查可以檢查患者是否有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貧血、乙型肝炎、白血病等。血液病的早期症狀非常隱蔽,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應通過血液檢查進一步確診。
5、醫學名稱簡寫
AVP:精氨酸加壓素 ;MLCK:肌球蛋白輕鏈激酶;內PLC:磷脂酶C ;PKC:蛋白容激酶C ;TK:酪氨酸激酶 ;MLC:肌球蛋白輕鏈;HGF 肝細胞生長因子 ;HGV 庚型肝炎病毒;Hb:血紅蛋白;Lym:淋巴細胞;OX-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PCT(Pro-calcitonin,ProCT):血前降鈣素;RBC:紅細胞;TGF-β:趨化因子-β;PLT:血小板等。
(5)骨髓塗片簡寫擴展資料:
醫學分類:
醫學可分為現代醫學(即通常說的西醫學)和傳統醫學(包括中(漢)醫、藏醫、蒙醫、維醫、朝醫、彝醫、壯醫、苗醫、傣醫等)多種醫學體系。不同地區和民族都有相應的一些醫學體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傳統醫學系統也被認為很發達。
基礎醫學包括:醫學生物數學,醫學生物化學,醫學生物物理學,人體解剖學,醫學細胞生物學,人體生理學,人體組織學,人體胚胎學,醫學遺傳學,人體免疫學,醫學寄生蟲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病毒學,人體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葯理學等。
6、骨髓塗片是什麼意思
成年人的造血細胞起源在骨髓裡面,通過檢查骨髓裡面的原始及幼稚細胞,可以判斷是否出現了血液系統的疾病(紊亂,停滯,障礙等等)。
成人的含有骨髓的骨骼(有的骨骼帶腔隙,有的幾乎不帶),一般選擇髂骨 和胸骨柄 的部分 穿刺,此部位骨髓含量豐富,易於穿刺採集。
穿刺採集的骨髓通過一定的技術均勻的塗布在玻片上,製成骨髓塗片,染色後,觀察結果。
7、血常規的英文縮寫
1、WBC white blood cell count 白細胞計數:血液中的白細胞俗稱「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化驗單中白細胞計數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
2、HCT 血細胞比容: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條件下離心沉澱,而測出紅細胞在全血中所佔體積的百分比。
3、LY% lymphocyte 淋巴細胞百分比 :淋巴細胞(lymphocyte)白細胞的一種。由淋巴器官產生,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
4、RBC red blood cell 紅細胞計數 :紅細胞(RBC)是人體中最多的一類細胞。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過細胞內所含有的血紅蛋白進行氧與二氧化碳的交換。
5、HGB hemoglobin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參與氧氣運輸的一種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
6、PLT/BPC platelet count/blood platelet count 血小板計數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參與機體的止血與凝血。血小板數量過高血液會處於高凝狀態,容易發生血栓,過低則容易發生出血如鼻衄、牙齦出血、皮膚出血點或瘀斑等。
(7)骨髓塗片簡寫擴展資料:
血常規檢查的作用如下
1、判斷是否有其他細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為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應注意是否合並細菌感染。
2、判斷有無脾功能亢進
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進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和血小板明顯降低,應考慮存在脾功能亢進症,應注意檢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斷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
目前的抗病毒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製作用,其中干擾素對骨髓的抑製作用尤為明顯,因此在進行抗病毒治療前及抗病毒治療中,應定期檢查血常規。
8、塗片是什麼
塗片是檢測血液中或者組織中的包括淋球菌、新型隱球菌、梅毒螺旋體、白喉棒狀桿菌等病原體的一種檢查方法。
異常結果: 一、異常白細胞形態: (1) 中性粒細胞的毒性變化,多見於嚴重感染及中毒,密切觀察白細胞數量及中性粒細胞的毒性變化對判斷感染的程度、病人抵抗能力和判斷預後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2) 中性粒細胞的其它異常變化 ① 巨多分葉核中性粒細胞--多見於巨幼細胞貧血。 ② 棒狀小體--主要見於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 ③ 其它異常粒細胞 多是與遺傳有關的異常形態變化。 (3) 異型淋巴細胞,多見於嚴重的病毒感染、過敏及中毒。其中發熱、頜下及頸部多處淋巴結腫大、白細胞增加、異型淋巴細胞超過10%的病人,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可能性較大。部分兒童血中也可見到某一類型的異型淋巴細胞,但不超過3%,無臨床診斷價值。 (4) 塗抹細胞或籃狀細胞,見於淋巴細胞白血病。 二、血液系統疾病可影響到紅細胞的質量,特別是貧血病人,不僅其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濃度降低,而且會有相應特異的紅細胞形態改變,表現在紅細胞大小、形狀、染色性質和內涵物的異常。 三、 (1) 淋球菌感染淋病的主要症狀有尿頻、尿急、尿痛、尿道口、宮頸口或陰道口有膿性分泌物等。或有淋菌性結膜炎、腸炎、咽炎等表現,或有播散性淋病症狀。 (2) 新型隱球菌(C.neoformans)是一種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機會致病黴菌。它可導致嚴重的臨床症狀,最常見為腦膜炎。 (3) 白喉桿菌侵入機體,僅在咽喉部生長,產生白喉毒素入血,可引起心肌炎、腎上腺功能障礙等症狀。 (4) 其他病原引起的感染症狀 需要檢查的人群:淋球菌、新型隱球菌、梅毒螺旋體、白喉棒狀桿菌等病原感染的病人和疑似血液中有病變患者。
折疊編輯本段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沒有 檢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生活飲食習慣,注意個人衛生。 檢查時要求:積極配合醫生
折疊編輯本段檢查過程
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上一滴蒸餾水,用接種環進行無菌操作,挑取培養物少許,置載玻片的水滴中,與水混合做成懸液並塗成直徑約1厘米的薄層,為避免因菌數過多聚成集團,不利觀察個體形態,可在載玻片之一側再加一滴水,從已塗布的菌液中再取一環於此水滴中進行稀釋,塗布成薄層,若材料為液體培養物或固體培養物中洗下制備的菌液,則直接塗布於載玻片上即可。 基本程序如下: 製片→固定→媒染→染色→脫色→復染→水洗→乾燥→鏡檢。 根據各種細菌的形態特點,進行判斷得出結論。
折疊編輯本段相關疾病
諾卡菌病,螺菌病,戈謝病,慢性淋巴結炎,非特異性尿道炎,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淋病合並症精囊炎,利斯特菌腦膜炎
折疊編輯本段相關症狀
頸部瘰癧,白血病細胞浸潤,腦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