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治療「增加性貧血骨髓象」
缺鐵性貧血是因為鐵攝入不足或者鐵排除過多,找出具體原因才能有效控制,單純補鐵效果並不是太好。白細胞減少也有個程度,要看白細胞數量的多少來分析病情的嚴重程度,白細胞減少時,一旦感染就很難控制
2、骨髓鐵染色細胞內鐵和細胞外鐵是怎麼回事?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是一組鐵利用障礙性疾病。骨髓小粒中有含鐵血黃素稱細胞外鐵;細胞內也含有鐵稱細胞內鐵,其中三價鐵離子與分子中蛋白質結合不牢,經處理後游離,可在酸性亞鐵氰化鉀溶液中產生普魯士藍反應而染色。
3、骨髓細胞學檢查報告單 誰能幫我解釋下呀~(很急很急)
粒系增生相對活躍伴核右移,形態基本無異常,嗜酸粒細胞可見。
紅系增生尚活躍,以中、晚幼紅為主,成熟紅細胞形態大小不一(+)。
巨系增生活躍,血小板散在成簇可見。
個人意見:想必醫生考慮一個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您媽媽不僅白細胞低,可能紅細胞、血紅蛋白也有異常。現在不好判斷就是還差臨床表現及血常規。如果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那就要及早採用去除病因的方法治療,一般為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這樣住院一段時間就能糾正。
祝願您媽媽早日康復!
4、論述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外周血和骨髓塗片的特點?
營養不良性貧血,就是指造血原料不足而引起的貧血。臨床上營養不良性的貧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缺鐵性貧血;一種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常見的症狀,有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心慌胸悶、眼花耳鳴等症狀。此外,缺鐵性貧血還有自己常見的症狀,比如缺鐵性貧血的病人毛發乾枯,長期缺鐵性貧血的病人,指甲會出現變薄、變脆、易碎的情況,有些人還會出現異食癖的症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是由於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引起的,除了一般的貧血症狀以外,還有自己特殊的症狀,如病人的食慾會出現明顯下降,同時,病人的舌面舌乳頭萎縮,味蕾消失,舌面呈現鏡子樣,叫鏡面舌,還有人發生舌炎,叫牛肉舌,這些都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特有的症狀。
5、巨幼細胞貧血檢查有哪些?
1.血象屬大細胞性貧血,MCV>100fl。可呈現全血細胞減少。血塗片中紅細胞大小不等或大卵圓形紅細胞為主。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可有6葉或更多的分葉。網織紅細胞數正常或輕度增多。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以紅細胞最為顯著。各細胞均可見到「巨幼變」,細胞體積增大,核發育明顯落後於胞質。巨核細胞減少,亦可見體積增大及分葉過多。
3.生化檢查血清葉酸及維生素B12:水平均可下降,分別低於
6.8nmol/L(3ng/ml)及低於74pmol/L(100pg/ml);紅細胞葉酸水平降低,低於227nmol/L(100ng/ml)。血清鐵及轉鐵蛋白飽和度正常或高於正常。
6、請問什麼是雙相性貧血
雙相性貧血的臨床特點既不完全符合巨幼細胞性貧血的特徵,也不完全符合缺鐵性貧血的改變,但皆有周圍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可伴有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減少,而且末梢血塗片多表現為成熟紅細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區擴大。而有的患者外周血化驗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容易誤診,應引起注意。由於臨床症狀體征及血象檢查對診斷的特異性甚小,故實驗室骨髓檢查可見巨幼紅細胞、巨晚幼粒細胞、巨桿狀核粒細胞和分葉核粒細胞核分葉過多等巨幼細胞性貧血改變;骨髓塗片亞鐵氰化鉀染色,骨髓小粒中無含鐵血黃素顆粒、細胞內鐵減少或消失及病程中貯存鐵缺乏徵象是診斷本病最主要的依據。本組38例患者基本上具備上述骨髓改變。對本組病例的病因診斷分析發現:營養不良、妊娠期和產後對鐵和葉酸的需要量增加以及胃腸疾病是雙相性貧血的三大致病因素。本組38例中營養不良15例,佔39.5%,營養不良不僅是葉酸缺乏,也使丟失過多的鐵得不到相應的補充,造成雙重缺乏。而營養不良合並妊娠這兩種因素並存,則更易導致雙相性貧血。據文獻報道,孕晚期每天約需葉酸500~600μg〔1〕,供給胎兒及維持孕婦體內葉酸的儲備,是正常成人日需量的5~10倍,這一需要量顯著超過多數國家每天食物內的葉酸含量;而妊娠期由於胎兒造血所需,加之分娩失血及哺乳原因,一次正常妊娠估計平均失鐵約1000mg〔1〕,相當於失血2000ml所喪失的鐵量,故筆者認為妊娠期應加強營養,妊娠後期適量補充鐵和葉酸是必要的。另外,本組病例中有17例存在胃腸疾病,胃腸疾病多有嘔吐、腹瀉等症狀,影響鐵和葉酸的攝入及吸收,且某些疾病如胃潰瘍、腫瘤等可出現少量慢性失血,這些都是導致雙相性貧血的原因。此外,維生素B12的攝取依賴於內因子和完整的回腸受體的存在,內因子由胃幽門部黏膜的壁細胞分泌,僅見於胃黏膜和胃液內,胃癌、胃大部切除術後、萎縮性胃炎等皆可因內因子缺乏導致維生素B12的攝入減少,並可伴鐵及葉酸吸收不良而致雙相性貧血。
對於雙相性貧血的治療主要是加強營養,同時補充葉酸、維生素B12和鐵劑,而對於患有其他基礎病變者,則應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同時進行前述營養素的補充。關於預後,本組病例中獲痊癒和明顯好轉者33例,佔86.8%。血紅蛋白上升不明顯者4例(10.5%),其中1例為慢性腎衰竭,其所致貧血的原因除鐵及葉酸攝入不足,還有促紅細胞生長素生成減少、鐵利用障礙及尿素等有毒物質對骨髓的抑製作用等因素存在,故療效差。另外3例皆為老年患者(62~67歲),其中胃癌2例(未行手術治療),胃潰瘍1例,除鐵和葉酸攝入減少、內因子缺乏及慢性失血外,患者年齡較大,其生理性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也是貧血遷延不愈的原因之一。1例死亡患者為胃腸功能紊亂,因重度營養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由本組病例資料分析,筆者認為雙相性貧血的預後與病因相關,單純營養不足者易恢復正常,繼發於其他疾病者,取決於原發病能否根治,故積極治療原發病和做好孕期、腫瘤性疾病和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群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7、巨幼細胞貧血實驗室檢查可出現什麼增高
巨幼細胞貧血的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大細胞正色素性貧血(MCV>100fl),血象往往呈現全血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均可減少,但比貧血的程度為輕。血塗片中可見多數大卵圓形的紅細胞,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可有5葉或6葉以上的分葉。偶可見到巨大血小板。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高。
2.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活躍,紅系細胞增生明顯,各系細胞均有巨幼變,以紅系細胞最為顯著。紅系各階段細胞均較正常大,胞質比胞核發育成熟(核質發育不平衡),核染色質呈分散的顆粒狀濃縮。類似的形態改變亦可見於粒細胞及巨核細胞系,以晚幼和桿狀核粒細胞更為明顯。
8、溶血性貧血的骨髓檢查有哪些?
溶血性貧血可作骨髓檢查。骨髓穿百刺物塗片顯示有核紅細胞顯著增多,脂肪減少,粒、紅細胞比例縮小或倒置。幼紅細胞有絲分裂象增多。如果同度時有葉酸缺乏,則無巨幼紅細胞。注意長期大量內溶血和骨髓代償性增生非常旺盛時,可出現葉酸缺乏。如發生再生障礙,可見紅細胞顯著容減少。
9、鑒別骨髓增生和巨幼細胞異常做什麼實驗
鑒別診斷:
1.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各種實驗檢查,診斷本病並不困難,VitB12缺乏和葉酸缺乏在臨床上有許多共同之處,但治療用葯不同,血清葉酸和VitB12的測定有助於兩者的鑒別。
2.本病常以消化道症狀為首發症狀,故易誤診為胃病、慢性胃腸炎、腸梗阻、腸結核等,須與這些病鑒別,只要作血象和骨髓象的檢查,鑒別不難。有出血,且伴有全血細胞減少,有的含有少數幼稚細胞者,需與再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等鑒別。
3.在細胞形態上應注意下列疾病鑒別:
(1)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 可以有血象全貧及大細胞貧血的表現,骨髓中可見到紅系有巨幼型改變。鑒別主要靠MDS有典型病態造血,可波及巨核系及粒系細胞。患者細胞遺傳學的改變亦可幫助鑒別。
(2)再生障礙性貧血 可有血象全貧,但骨髓增生低下。由骨髓塗片和活檢病理檢查可鑒別。
(3)溶血性貧血 某些溶血性貧血會有相對的葉酸缺乏,當葉酸缺乏性巨幼細胞貧血臨床上出現黃疸及網織紅細胞增高時,兩者需加以鑒別。溶血性貧血的骨髓中不會出現典型的巨幼改變,黃疸及網織紅細胞增高的程度較顯著。此外,溶血性貧血的特殊試驗常可幫助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