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麼區分嗜多染紅細胞和正染紅細胞
?
2、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試驗 翻譯
Micronucleus Test of Mice Bone Marrow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
3、網織紅細胞、點彩紅細胞、嗜多色性紅細胞三者有無關系,其表現形態有何差異?
網織紅細胞、點彩紅細胞、嗜多色性紅細胞的關系
相同:
網織紅細胞、點彩紅細胞、嗜多色性紅細胞都是未發育成熟的紅細胞。
不同:
1、三者代表的臨床意義不同:
網織紅細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存在於正常外周血中,佔比約為0.5-1.5%;點彩紅細胞、嗜多色性紅細胞本身極少見,常表示骨髓造血活躍,或者病態造血。
2、三者形態不同:
網織紅細胞經煌焦油藍染色後,在紅細胞內呈現藍色的點粒狀、網狀、絲球狀等五種形態。嗜多色性紅細胞,能被多種染色劑染色;點彩紅細胞是指紅細胞內出現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深蘭色顆粒者。
3、三者的范圍互相有交叉。如嗜多色性紅細胞是網織紅細胞經瑞氏染色的結果。
(3)骨髓嗜多染紅細胞特點擴展資料:
網織紅細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是晚幼紅脫核後殘留的RNA,經煌焦油藍染色後,在紅細胞內呈現藍色的點粒狀、網狀、絲球狀等五種形態的一種細胞。是反映骨髓紅系造血功能以及判斷貧血和相關疾病療效的重要指標。
點彩紅細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漿內殘留的核酸變性後經瑞氏染色出現藍色或紅色顆粒的一種細胞。鉛中毒病人此種細胞明顯增多,為診斷的重要指標之一。
嗜多色性紅細胞,又叫多色紅細胞,是網織紅細胞經瑞氏染色的結果。當出現增多時,多見於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增生性貧血、溶血性貧血。
4、歸納總結正常骨髓六種原始細胞特點?
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哪些細胞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
5、有核紅細胞是多染性紅細胞嗎?
實驗室檢查1.重型外周血象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大小不等,中央淺染區擴大,出現異形、靶形、碎片紅細胞和有核紅細胞、點彩紅細胞、嗜多染性紅細胞、豪-周氏小體等;網織紅細胞正常或增高。骨髓象呈紅細胞系統增生明顯活躍,以中、晚幼紅細胞佔多數,成熟紅細胞改變與外周血相同。紅細胞滲透脆性明顯減低。HbF含量明顯增高,大多>0.40,這是診斷重型β地貧的重要依據。顱骨X線片可見顱骨內外板變薄,板障增寬,在骨皮質間出現垂直短發樣骨刺。2.輕型實驗室檢查:成熟紅細胞有輕度形態改變,紅細胞滲透脆勝正常或減低,血紅蛋白電泳顯示HbA2含量增高(0.035~0.060),這是本型的特點。HbF含量正常。3.中間型實驗室檢查: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改變如重型,紅細胞滲透脆性減低,HbF含量約為0.40~0.80,HbA2含量正常或增高。(二)a地中海貧血1.靜止型紅細胞形態正常,出生時臍帶血中HbBart's含量為0.01~0.02,但3個月後即消失。2.輕型紅細胞形態有輕度改變,如大小不等、中央淺染、異形等;紅紐胞滲透脆性降低;變性珠蛋白小體陽性;HbA2和HbF含量正常或稍低。患兒臍血HbBart's含量為0.034~0.140,於生後6個月時完全消失。3.中間型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改變類似重型β地貧;紅細胞滲透脆性減低;變性珠蛋白小體陽性;HbA2及HbF含量正常。出生時血液中含有約0.25HbBart's及少量HbH;隨年齡增長,HbH逐漸取代HbBart's,其含量約為0.024~0.44。包涵體生成試驗陽性。4.重型外周血成熟紅細胞形態改變如重型β地貧,有核紅細胞和網織紅細胞明顯增高。血紅蛋白中幾乎全是HbBart's或同時有少量HbH,無HbA、HbA2和HbF。
6、紅細胞有哪些特徵,特點
(1)滲透脆性:
正常狀態下紅細胞內的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大致相等,這對保持紅細胞的形態甚為重要。將機體紅細胞置於等滲溶液(哺乳動物:0.9%NaCl或5%葡萄糖溶液)中,它能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態。但如把紅細胞置於高滲NaCl溶液中,水分將逸出胞外,紅細胞將因失水而皺縮。相反,若將紅細胞置於低滲NaCl溶液中,水分進入細胞,紅細胞膨脹變成球形,可因膨脹而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入溶液中,這種現象稱為溶血。
臨床以0.45%nacl到0.3%NaCl溶液為正常人體紅細胞的脆性(也稱抵抗力)范圍。如果紅細胞放在高於0.45%NaCl溶液中時即出現破裂,表明紅細胞的脆性大,抵抗力小;相反,放在低於0.45%NaCl溶液中時才出現破裂,表明脆性小,抵抗力大。
(2)懸浮穩定性:
懸浮穩定性是指紅細胞在血漿中保持懸浮狀態而不易下沉的特性。以血沉的快慢作為判斷紅細胞懸浮穩定性大小的標准。正常男子第1小時末,血沉不超過3mm,女子不超過10mm。在妊娠期或患有活動性結核病、風濕熱及患惡性腫瘤時,血沉加快臨床上檢查血沉,對疾病的診斷及預後有一定的幫助。
關於維持紅細胞懸浮穩定性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由於紅細胞表面帶有負電荷之故,因為同性電荷相斥,紅細胞不易聚集,從而呈現出較好的懸浮穩定性。如果血漿中帶正電荷的蛋白質增加,其被紅細胞吸附後,使之表面電荷量減少,這樣就會促進紅細胞的聚集和疊連,使總的外表面積與容積之比減少,摩擦力減小,血沉加快。血沉的快慢主要與血漿蛋白的種類及含量有關。
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能與氧氣結合成HbO2,將氧氣由肺運送到組織,血中的氧氣有98.5%是以HbO2形式被運輸的。血紅蛋白還能與二氧化碳結合成氨基甲酸血紅蛋白(HbNHCOOH),將二氧化碳由組織運送到肺。另外,紅細胞內含有豐富的碳酸酐酶,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使紅細胞運輸的二氧化碳約占血液運輸二氧化碳總量的88%。可見,紅細胞在氧氣和二氧化碳運輸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3)吸水性:
紅細胞沒有細胞壁,內部溶液濃度高,由於滲透壓大量吸水,會漲破細胞膜,可使內容物流出。
(4)易變形:
由於紅細胞無細胞核,由細胞膜和細胞質(主要是血紅蛋白)構成,細胞質中的血紅蛋白是晶體,且為液晶,因此,紅細胞的變形主要取決於細胞膜的力學性質。紅細胞的直徑為5~8μm,微循環毛細血管的直徑只有2~3μm,但紅細胞能夠通過毛細血管,就是因為紅細胞易變形。
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呈兩面凸起中間凹陷的圓餅狀,平均直徑為7um。正常成年男子紅細胞個數約為5×102L,女子約為4.2×102/L。紅細胞壽命一般為120天。骨骼中的紅骨髓可以產生新的紅細胞補充衰老或被破壞的紅細胞。
血液中的紅細胞過少,或者血紅蛋白數量過少,叫作貧血。正常成年人血紅蛋白量男性為12~16g/100ml,女性為11~15g/100ml;紅細胞數正常成年男性為380萬-600萬個/mm3; 正常指標:4.0-5.5X1012/L,女性為380萬-550萬個/mm3;正常指標:3.5-5.0X1012個/L。凡低於以上指標的即是貧血。一般的貧血患者應多吃一些蛋白質和含鐵豐富的食物。
7、識別嗜多染紅細胞中微核的主要標准
首先在細胞內,其光澤,顏色等其他物理性質應該與細胞核一致,大小在細胞核1/3左右,並且觀察時應該清晰可見,位置較為在細胞核與細胞膜直接,一般不與兩者連接,如果視野模糊的一般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