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器官移植的變革是怎樣的?
將某一個體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用手術移植到自己體內其他部位,或移植到另一個體的某一部位的方法,叫移植術。獻出器官的個體,叫供者;接受器官的個體,叫受者。如供者與受者為同一個體,則稱為自體移植,如斷肢再植;如供者與受者屬同一種類,但不是同一個體,則稱為同種異體移植,如人與人之間的器官移植,移植後會產生排斥反應;不同種屬間的移植,叫異種移植,移植後的排斥反應會非常劇烈,如把狗的腎移植給人;同卵雙生的雙胞胎間的移植,雖供者與受者不是同一個體,但雙胞胎間具有完全相同的遺傳基因結構,移植後不會產生排斥反應,稱為同質移植。
一般說來,器官移植有以下三個特點:①移植物從切取時切斷血管到植入受者體內再次接通血管期間,始終保持活力;②移植的當時,即吻合了移植器官與受者間的動、靜脈,建立了通暢的血液循環;③如果不是自體移植或同質移植,術後不可避免地要產生排斥反應。因此,器官移植屬活體移植,被移植的器官不但要保留正常的外形和解剖結構,而且在移植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活力,移植後必須盡快恢復移植器官的功能。
19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初,手術中的疼痛、失血、感染等問題相繼解決後,現代外科才開始飛躍起來,器官移植才成為可能。但現代外科的器官移植是經歷了以下三個重大的突破後才確立起來的:①卡雷爾大夫倡導的血管吻合術的發展;②低溫保持移植物的成功;③有了強有力的免疫抑制劑控制排斥反應。
20世紀初,俄國的阿爾曼等大夫在動物身上進行了大量的器官移植的探索,為器官移植積累了寶貴的經驗;1952年,米雄大夫將一母親的腎臟移植到了其兒子身上,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活體器官移植,盡管由於排斥反應,術後腎功能僅保持了23天,但它宣告了人類歷史上器官移植作為神話和科幻年代的結束;1954年,莫雷大夫成功地為一位21歲的婦女移植了她同卵雙生的姐姐的腎臟,使該婦女一直活到今天,並成了有兩個孩子的媽媽,也作為器官移植後活得最長久的人,該婦女和莫雷大夫均上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1956年,莫雷又開始了同種異體腎移植,也獲成功;1967年,南非的巴納德大夫首次開始了心臟移植。至此,現代器官移植開始向一座又一座高峰躍進。
——據世界器官移植指導中心統計,到1994年為止,全世界已有40多萬例患者接受了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目前以每年3000~5000例的速度在發展;新興的胰腺移植正以每年2000~3000例的速度在遞增;腎臟移植已在全球各大醫院普遍展開!
從1952年到1992年,人類已有17位直接從事器官移植的臨床醫學家獲得了9個年度的人類最高科學榮譽——諾貝爾獎。1990年,當從事腎臟移植的美國大夫莫雷和骨髓移植的開拓者托馬斯走向諾貝爾獎金的領獎台時,世界各大報紙和電視台紛紛發出以下評論:「器官移植開創了人類醫學史上的新紀元!」
2、什麼是骨髓移植失敗的主要原因?
骨髓移植比其他器官移植更麻煩,因為我們置入受者體內的是造血幹細胞,這種造血幹細胞除分化為紅、白細胞外,當然也要源源不斷地分裂、分化為淋巴細胞。這些淋巴細胞分裂、分化成熟後,發現周圍全是別人的抗原HLA,立即繼續致敏,對受體產生全面攻擊,引起患者全身嚴重反應,即「移植物抗宿主反應」,是骨髓移植失敗的主要原因。
為了「避免」移植物抗宿主反應,骨髓移植的HLA相容性要求要高得多,除同卵雙生的雙胞胎外,在兄弟姐妹間移植的可能性較大,在無血緣關系的人群中找到合適的骨髓供者機會較少。
3、骨髓移植與造血幹細胞移植有什麼區別?
一、指代不同
1、骨髓移植:是通過靜脈輸注造血干、祖細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與免疫系統,從而治療一系列疾病的治療方法。
2、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先接受超大劑量放療或化療(通常是致死劑量的放化療),有時聯合其他免疫抑制葯物,以清除體內的腫瘤細胞、異常克隆細胞,然後再回輸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幹細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種治療手段。
二、特點不同
1、骨髓移植:使用預處理方案可以製造空間、免疫抑制以及清除疾病。預處理方案的強度以既可以達到最大限度的防止移植排斥、又可達到患者對其副作用的耐受為目標,故有多種預處理方案可供選擇。
2、造血幹細胞移植:血緣關系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和無血緣關系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即無關移植);按移植物種類分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和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三、發展不同
1、骨髓移植:隨著移植技術的提高,其療效已經漸趨穩定。移植供者的選擇困難成為制約移植的主要障礙。HLA不完全相合的親屬供者、HLA單倍體相合親屬供者及無關供者的應用及相關技術改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門課題,非清髓技術也帶來了觀念上的革命。
2、造血幹細胞移植:有很多先進的葯物從遺傳學水賓士療這些患者,但是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仍是治癒這些疾病的惟一治療手段。
4、骨髓移植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骨髓移植是器官移植的一種,將正常骨髓由靜脈輸入患者體內,以取代病變骨髓的治療方法。用以治療造血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及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用此療法均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後,得到長生存期乃至根治。
5、骨髓移植的意思
骨髓移植有兩種:一種是將採集的供者骨髓血移植給患者,代替患者骨髓,恢復骨髓正常造血功能;
另外一種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通過動員劑讓骨髓血中造血幹細胞釋放到血液中,通過采血方式採集造血幹細胞,把造血幹細胞移植給患者,也是恢復患者正常造血功能。
骨髓移植分三個時期:准備期、手術期、恢復期。首先控制患者的癌變白細胞,通常採取化學療法,有可能的話用機械方式把癌細胞從血液中分離出來。手術期內,通過化學方式把骨髓清洗干凈,以避免與新注人的骨髓相排斥,然後接受捐獻者大約一湯匙的骨髓。恢復期是最為危險的時期,新植入的骨髓還沒有開始生產白細胞,病人隨時都有可能因感染而致死。直至2-6個星期之後,新骨髓才開始有效地生產血細胞。骨髓移植非常昂貴並且危險性極大,但它給AML型患者以及ALL型復發患者一個很好的生存機遇。
6、器官移植是怎樣的?
1954年,美國波士頓的一家醫院里,一位24歲患了晚期腎炎的病人接受了一個新手術。醫生從病人的孿生兄弟身上取下一側活腎,將它移植到病人的體內,手術獲得成功,病人得以痊癒。腎臟移植術,是器官移植的一種,而且是較為簡單的一種。
器官移植,就是將另外一個人身上的健康器官取出來,移植到病人的身體上的手術,就如同植物學的「移花接木」一樣。器官移植可搶救某些危及生命的組織器官,是極其重要的治療途徑,往往可以達到起死回生的目的。
人體器官移植是比組織移植復雜得多的一種手術。人體組織的移植較為簡單,如眼球的角膜移植,皮膚移植(植皮)和血管移植,目前來講難度並不太大。而器官移植則要復雜和困難得多。以肝臟移植為例,從健康人的身體中取出的肝臟,在移植到病人身體內的過程中,移植肝的細胞會大量壞死,移植後的肝臟製造白蛋白和纖維蛋白的能力顯著下降,病人每天要輸入大量的白蛋白和纖維蛋白,其存活時間也很有限。
醫學專家告訴我們,器官移植並不像壞了的機器更換零件那樣簡單,即使是自行車更換零件,也要考慮零件的規格是否合適。在器官移植中,這一問題同樣地重要。這就是器官移植中的大敵:「排異反應」。
目前,器官移植還無法解決排異反應這個難題。最好的辦法是採用「相同型號」的器官。上面提到過的腎臟移植手術,腎臟是從其孿生兄弟身上取下的,器官之間具有極大的親和力,可以有效地排除排異反應。因此,手術的技術只是一方面,被移植的器官是否發生排異反應才是影響器官移植手術成功的最大因素。1999年不幸病逝的約旦國王海珊就是因為在骨髓移植中發生了排異反應。
值得慶幸的是,醫學正在不斷地取得突破。近年來,在基礎醫學研究和高分子合成材料發展的基礎上,人工臟器取得了重大突破。醫學家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和特殊材料製造人工臟器,可以有效地減少發生排異反應。
1997年,英國克隆「多莉」綿羊的成功為這一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曙光。人們樂觀地預測,克隆技術將為器官移植開辟光明大道,將排異反應的可能性降低到零。
可以設想,如果心臟病患者急需得到一個好的心臟,但他人的心臟移植極有可能發生排異反應。那麼可以讓醫生從病人的心臟中取出一個細胞,利用克隆技術在短時間內「培育」出一個與病人原來的心臟一模一樣的心臟。人們完全不必為可能發生的排異反應而擔憂,克隆器官比人體原來的器官要好得多。
目前,可移植器官的種類不斷增多,除了人的大腦以外,幾乎所有的重要器官都有人工移植的記錄,從早期的腎臟移植發展到現在的心臟移植、肝臟移植、骨髓移植、胰腺移植和肺移植。在科學日益昌明的今天,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人的一切器官都可以移植。也許到了那時,人真的可以「長生不死」了。
7、請問骨髓移植是不是器官移植啊
器官移植的一種,將正常骨髓由靜脈輸入患者體內,以取代病變骨髓的治療方法。用以治療造血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及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用此療法均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後,得到長生存期乃至根治
骨髓移植分兩類
一類為異基因骨髓移植(1970年代以來臨床應用,已取得很大的成功)。它需有與患者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相匹配的同胞兄弟、姐妹以及極少數的無親緣關系的供髓者所輸入的異體骨髓,或家庭成員間如父母和子女的骨髓移植;以及與患者HLA不很匹配的無關供者的骨髓。非同胞的兄弟姐妹雖HLA相匹配,但易發生輕重不等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尤其在後一種情況更嚴重。另一類為同基因骨髓移植,即極少數的同卵雙胎孿生兄弟或姐妹間的骨髓移植。
還有一類為自體骨髓移植(ABMT)。此類骨髓移植開展較晚,80年代應用於臨床。用自身的骨髓,不需供髓者,此法簡便,易於推廣,可用於獨生子女,並且無GVHD的發生。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種實體瘤的治療。
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基因位點同時存在於兩條第6號染色體的短臂上,每條上又由緊密連鎖的復雜的基因位點組成。每個位點都由幾個或幾十個等位基因中的一個組成。在細胞膜上,目前所發現的抗原已有200種左右。在實驗室目前所能檢測到的HLA抗原只有HLA-A-B-C、-D/DR 這幾大類。實驗室所測得兩人之間這幾種抗原相符合,不等於兩人的全部抗原中沒有不相符之處。在同胞兄弟、姐妹中從父母各接受一條染色體上每種基因的一個,所以是單倍體基因遺傳。同胞兄弟姐妹間基因配合方式完全相同率僅佔25%,父母與子代間總有一個單一型染色體上HLA的A、B等位點的配合不同,故除同卵的孿生兄弟或姐妹外,家庭成員間及無關供者間HLA相匹配的機率是極少的。
HLA最初是作為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被發現的,其基因編碼所表達的抗原,參予控制免疫識別及細胞亞群間相互作用,故HLA不相匹配對移植物與受者組織之間的相互排斥有影響。臨床上一方面可產生移植物不能植活,另一方面可產生輕重不等的急性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現為皮膚、肝臟和胃腸道病變,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此,HLA的組織配型對供髓者的選擇和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是重要環節之一。
約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經過異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達3年以上長生存期,部分已達5~6年以上。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約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謂根治。有人比較了只用常規聯合化學治療,不做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僅有10~15%的人存活到3年,平均生存期僅一年左右。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生存期平均3~4年,病程雖緩慢,但用目前化療方法無根治的可能。因此,骨髓移植所取得的療效較常規化療為佳。對淋巴瘤及其他實體瘤應用自體骨髓移植亦可達到根治的目的。
8、從生物學角度來講,下列骨髓配對移植成功概率最大的是
A
答案解析
骨髓移植和其他器官移植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影響骨髓移植成功率的關鍵因素是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而基因的親疏遠近又是決定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成敗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骨髓移植理想的供者順序依次為:同卵雙胞胎、父母和子女、異卵雙胞胎或兄妹。 首先,同卵雙胞胎,他們之間的遺傳物質是完全相同的,配型成功概率為100%。他們之間的骨髓移植,效果好,排異反應少。其次,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配型,成功的概率為百分之50%。第三,異卵雙胞胎或兄妹之間的配型,成功概率為百分之25%。
A項,屬於父女之間的配型,理論上成功概率為50%,且父女二人血型相同,在某種程度上會增加骨髓移植的成功率。比較其他選項,父女之間骨髓移植成功概率最大。符合題意,當選。
B項,屬於兄妹之間的配型,(二人相差十二歲,屬於一般的兄妹關系),配型成功概率為25%。因此兄妹之間骨髓移植成功的概率沒有父女之間移植成功的概率大。不符合題意,排除。
C項,按照正常的倫理關系,丈夫和妻子之間無血緣關系,骨髓移植成功的概率為幾十萬分之一,接近於0。不符合題意,排除。
D項,爺爺為孫子捐出過血液和部分肝臟,只能說明二者血型匹配。爺爺為孫子成功捐獻部分肝臟,對骨髓移植並無太大參考意義。因為骨髓移植比一般器官移植的條件要苛刻得多,首先要考慮配型成功概率。對於一般器官移植,兩個毫無血緣關系的人,只要血型匹配還是有著很高移植成功的概率。但骨髓移植則不然,若無血緣關系,移植成功的概率接近於0。同時祖孫之間的遺傳物質差異要大於父女之間的遺傳物質差異,因此父女之間骨髓移植成功的概率比祖孫之間骨髓移植成功的概率大。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